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斗在水文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翔 《无线电工程》2009,39(10):62-64
水文信息监测系统对于指挥防灾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北斗卫星系统信息传输功能用于水文监测系统的特点,基于北斗系统,设计了水文监测系统及数据传输协议。为节约传输费用,降低运行成本,采用LZ78进行数据压缩。对于水文监测,北斗系统适合于偏远地区应用及作为传输系统的备份。  相似文献   

2.
贾云龙 《电讯技术》1993,33(3):41-46
本文主要阐述了SDS—491型卫星水文遥测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检测方法,结果及其应用。证明了VSAT技术在水文数据传输中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遥测终端产品通讯信道单一、可监测参数少等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VR单片机的水联网智能遥测终端设计思路。采用GPRS网络作为主信道、北斗卫星作为备用信道,有效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通过485总线接口,实现了流量、图像等智能传感器的接入,扩展了监测参数的种类;设备通讯协议严格执行水利部最新颁布的《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要求,可在多种不同平台下使用,设备已成功应用于海南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4.
杨跃  王俊舒 《电子测试》2013,(10):70-71,58
针对目前遥测终端产品通讯信道单一、可监测参数少等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VR单片机的水联网智能遥测终端设计思路。采用GPRS网络作为主信道、北斗卫星作为备用信道,有效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通过485总线接口,实现了流量、图像等智能传感器的接入,扩展了监测参数的种类;设备通讯协议严格执行水利部最新颁布的《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要求,可在多种不同平台下使用,设备己成功应用于海南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5.
北斗正式服务应用拉开帷幕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今起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北斗向亚太地区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顺利完成。而随着北斗应用的开放,主要依赖GPS系统应用发展起来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也将拉开崭新的一幕。北斗系统自2011年12月起提供试运行服务以来,2012年又发射了6颗卫星,扩大了系统覆盖范围,提高系统服务精度。  相似文献   

6.
2010年12月18日,我国第7颗北斗(Compass)卫星入轨运行,这将使2012年前建成一个区域性覆盖的北斗系统变成现实。如何增强北斗导航性能也就成为一个研究大热点。基于对GPS/GLONASS现代化的分析,笔者提出增强北斗导航性能的下述建议:扩大北斗卫星定轨观测网,提高广播星历精度;优化北斗卫星导航电文内容,便于用户接收使用;播发北斗与GPS/GLONASS/Galileo的时差信息,扩大北斗的应用市场;研发北斗卫星自主导航技术,提高北斗系统的抗毁能力;研制MEMS化北斗卫星,建设强抗毁和强抗干扰的全新北斗星座。  相似文献   

7.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从2000年开始建设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到2012年建成了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并提供正式运行服务,至2017年完成23颗卫星的发射,并计划将在2020年左右完成由大约30多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面向全球提供服务。然而,现有的GPS系统已经垄断定位行业达几十年之久,如何在短时间内赶超GPS系统,在行业中站稳脚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所涉及的重要发展分支,从专利视角对比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GPS系统在专利申请量方面的覆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8.
1北斗系统建设现状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决定建设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Compass/北斗),2003年,北斗卫星导航验证系统建成,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2012年12月27日,我国宣布建成了区域覆盖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而引发了许多行业读者急于深入了解卫星导航相关知识的兴趣。本文对北斗系统的相关知识予以广义论述。导航卫星的在轨点位是卫星导航的动态已知点,它们由卫星导航电文播发给用户.被用于解算用户测得的10维状态参数。本文将论述导航卫星在轨运行的基本状态参数及其描述方程.为更好地使用北斗卫星星历给出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数字通信世界》2010,(12):30-35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情况。庞之浩:我国北斗系统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用少量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来完成试验任务,即试验阶段。通过这个阶段的建设,为北斗系统建设积累技术经验、培养人才、研制相应地面应用基础设施设备、开发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等。我国在1994年启动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建设,2000年形成区域有源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北斗导航卫星应用能否早日普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我国建立了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但由于多种因素,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并不充分, 大量星上资源闲置。以卫星在轨寿命8年来计算,每天有100万元的折旧在白白消耗,以卫星设计容量为百万户来计算,目前在线的终端用户不足千分之一。尽管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工作委员会连年召开“北斗导航系统应用论坛”,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专家学者以及许多部门和企业也都认为,北斗卫星是个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使用非常安全的系统,但在推广应用中受到的种种制约,还是一直阻碍着其产业化进程。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何以在民用化之路上陷入困境,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北斗卫星的海洋调查测量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邓玉芬  张博  张明亮 《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9):104-106,110
通信针对目前我国海洋调查测量单点作业模式的现状,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无线信道单元,设计了基于北斗卫星的分布式海洋调查测量监控系统,实现岸站或母船的监控中心对一个或多个测量终端的遥测遥控,建立了船与岸、船与船之间的实时联系,形成分布式的海洋调查测量模式,对海量调查数据的实时高效传输及实时调整调查测量计划任务都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北斗系统建设现状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决定建设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Compass/北斗),2003年,北斗卫星导航验证系统建成,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向区域导航拓展.即由12颗卫星组成扩展区域卫星导航系统,采取有源与无源相结合体制,兼容北斗验证系统的全部功能.2012年左右覆盖亚太地区,即服务拓展到南北纬55度,东经55度~180度.在扩展区域导航系统12颗卫星基础上,北斗导航系统的服务将由区域拓展到全球,将在2020年左右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月度盘点     
《卫星与网络》2020,(3):72-73
长三乙成功发射北斗“吉星”,距全球组网仅一步之遥3月9日19时55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三号GEO-2卫星。北斗三号GEO-2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是北斗系统的第54颗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的第29颗卫星,属于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因此被亲切地称为“吉星”,它在北斗三号卫星系统中功能最多、信号最多、体型最大、寿命最长。卫星将与2018年11月1日发射升空的首颗“吉星”(北斗三号GEO-1卫星),携手验证北斗系统新体制有源定位功能,拉开无线电测定功能全面升级的序章。此次发射任务成功后,距离北斗三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完成全球组网还差最后1颗GEO卫星,该卫星预计今年5月完成发射,最终实现30颗卫星发射组网,提前半年完成我国全球导航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5.
《数字通信世界》2011,(2):74-74
1月18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总参测绘局共同组织召开了北斗导航卫星试验系统运行十周年纪念总结大会,对北斗导航卫星试验系统成功运行10周年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和交流。北斗导航卫星试验系统开创了中国卫星导航事业的新篇章,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和后续全球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航天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导航卫星研制队伍。此次经验总结和交流,对于指导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更多的依赖于GPS全球定位系统,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逐步建设完善,已完全具备在电力系统中使用的可行性,本文通过介绍北斗卫星系统的授时技术,并结合电力系统实际,分析认为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电力系统中时间同步方面的应用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李超  朱陵凤  程越  王迪 《现代导航》2015,6(6):473-478
基于多系统组合的导航定位技术应用日益广泛,采用多系统组合导航克服了单一星座系统定位中存在的定位精度差、可见星少、可靠性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多系统组合定位方法,详细推导了基于北斗的多系统组合用户定位算法模型。比较分析了单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北斗、GPS、Galileo 多系统组合条件下服务性能,得出在多系统组合条件下可以极大改善用户观测条件,进而提高了用户导航定位使用效能。  相似文献   

18.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作为兼容、独立、开放和全球的导航系统,被设计用于执行导航和控制任务。该系统在现实环境中的成功运行必须克服众多挑战,其中主要是提高北斗卫星信号的捕获成功率。旨在减轻调制码处理方式带来的混叠伪像,提高北斗定位接收机定位性能,提高捕获成功率,文中提出了一种使用信号平方的捕获卫星信号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方法,该方法具有更好的北斗信号捕获性能。  相似文献   

19.
《数字通信世界》2011,(6):27-27
在未来的5~10年间,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将由GPS,GLONASS,Galileo和中国北斗四大系统构成,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卫星导航关系到国家政治和经济安全,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二号系列卫星已进入了组网高峰期,明年将覆盖亚太地区,预计在2020年形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组网在即,北斗商业化和应用化之旅即将开启,为推广北斗导航系统的社会影响力,培育应用市场,吸引人才投身北斗系统建设。在上海市科委、市教委、市团委的指导帮助下,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  相似文献   

20.
《数字通信世界》2013,(12):33-33
2013年12月11日,全球有线和无线通信半导体创新解决方案领导者博通公司宣布,推出一款全球定位卫星系统(GNSS)芯片BCM47531,它能够同时使用从五个卫星系统(GPS,GLONASS,QZSS,SBAS和北斗卫星)发出的信号来产生定位数据,通过北斗卫星信号应用,定位精准度提高近2倍。在新加入北斗星座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