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难溶粉体对铝阳极氧化膜交流电解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凌三  梁东 《材料保护》1997,30(3):14-16
介绍了交流电解着色液中添加SiC,Al2O3,CB和BaSO4等难溶粉体对铝阳极氧化膜着色的影响。实验表明,对膜层的色泽,耐磨,耐蚀和耐碱等性能均有较大的影响,粉体不同,影响亦不同。  相似文献   

2.
实验证明,欲获得优质铝及铝合金的氧化着色膜,必须严格控制阳极氧化时的温度、时间和电流密度,并分析了杂质对膜层着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镍一锌双盐铝阳极氧化膜电解着色工艺。探明了着色液中各组分的作用和电解参数对着色效果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工艺。对着色液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镍一锌双盐体系的分散能力明显优于纯镍盐溶液,与纯亚锡盐电解着色液的分散能力相当。该体系的抗杂质干扰能力明显优于纯镍盐溶液。实验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中电解着色铝氧化膜层的耐蚀性、耐磨性及耐外紫光照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刘宜汉  金斗元 《材料保护》1998,31(12):12-13
采用周期换向电流法对含铜较高的铝合金进行电解氧化发色。分别对温度与电流密度等影响氧化膜生长速度与质量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取得了实用的工艺操作规程。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周期换向电流法可以在硫酸溶液中对较难氧化着色的铝铜合金进行氧化发色,得到黄-黄绿-黑绿-黑系列颜色的氧化膜。  相似文献   

5.
不锈钢化学着色工艺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周细应  万润根 《材料保护》1995,28(11):14-15
采用H2SO4-CrO3溶液对不锈钢(1Cr18Ni9Ti)进行了化学着色试验,获得了不锈钢彩色膜表面电极电位与颜色的良好对应关系,探讨了前处理工艺、着色液温度、浓度等因素对不锈钢化学着色时表面彩色膜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阳极化铝光干涉电解着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L2-LD31铝材进行了青铜色以外颜色电解着色的研究。通过本文较为系统的工作找到了磷酸扩孔和锡盐着色适宜的条件,获得了除蓝色以外的比较稳定的红、黄、绿色,并且耐磨、耐晒和封闭的质量敢可达到基本合格要求。用磷酸阳极氧化和酸化的Ni-Cu着色液或用酸性铜着色液可获得纯正蓝色的干涉色薄膜。  相似文献   

7.
镁合金在电子工业中的快速发展对装饰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研究了如何在微弧氧化的同时进行氧化着色.膜层制备选取的基材为AZ91,电解溶液由硅酸盐为主的碱性溶液组成,配方为:Na2SiO3 5~30g/L,KMnO4 1~20g/L,NaOH 1~5g/L,KF 5~8g/L,Na3 C6H5O70.5~2g/L,EDTA 0.5~2g/L.在电解液中添加着色盐KMnO4,形成了颜色各异的黄色陶瓷膜层.研究发现,膜层呈现出黄色主要是由于在膜层中生成了Mg6MnO8相,该物相在氧化膜中含量不同和分布差异将导致样品颜色深浅不同.  相似文献   

8.
赵云成  李霞 《材料保护》2000,33(11):19-19
1 前 言  混合酸阳极氧化法是指用含有两种或以上的无机酸或有机酸的混合水溶液对工件进行的阳极氧化。它适用于硬质氧化膜和自然着色法的有机酸电解着色 ,与单一酸阳极氧化法相比有如下优点 :(1)在 10~ 2 0℃下电解 ,能获得耐磨性好的氧化膜和高着色率 ;(2 )实行高电流密度的混合酸电解 ,可防止氧化膜溶解 ,并可在较高温度下有效地形成硬质氧化膜 ;(3)可在较高的温度下实施 ,降低生产成本 ,有利于生产。该法获得的膜层的性能与溶液的成分密切相关 ,因而要求对溶液实行监控分析。然而 ,目前的分析基本上都是沿用单一酸电解液法进行 ,其…  相似文献   

9.
目前,脉冲电源在铝合金微弧氧化方面应用较广,而在传统氧化着色领域应用较少。采用数控脉冲电源在硫酸银溶液中对铝进行电解着色,探讨了脉冲电解着色工艺参数对着色速度和膜层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着色溶液浓度和着色时间不变的条件下,脉冲电解着色工艺参数为工作频率50 Hz,总占空比30%,正占空比30%,反占空比70%,正向电压13 V,反向电压14 V时,膜层颜色与白色相比具有最大的色差值,着色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确定了一种不锈钢电解法快速着金色溶液的配方和最佳工艺参数:40-g/L K2Cr2O7,20-g/L MnSO4,20-g/L (NH4)2SO4,20-g/L H3BO3 ,添加剂A 9~12g/L、添加剂B 10g/L,电解电压3~4V,阳极电流密度0.2~0.5A/dm2, pH值2.5~4.0,温度10~30℃,时间12~15min,着重讨论了该配方各组分的作用及其对着色膜质量的影响,初步分析了该电解着色液着色的可能机理.耐腐蚀性测试试验表明金色膜的腐蚀失重率仅为未着色的1/30.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着色时间短、金色膜附着力强、光泽性好、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同时该膜提高了不锈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不锈钢着色膜的均匀性和光亮度,在着色液中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测定了不同OP-10用量时不锈钢着色的电位-时间曲线,研究了OP-10用量对不锈钢着色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OP-10用量有利于控制着色膜颜色,进而提高着色膜颜色的重现性,且着色膜裂纹变少、变浅,着色膜更加平整;OP-10用量超过6.250 mL/L时,电位不稳定,着色电位差无法控制,试片暗淡无光;OP-10适宜的添加量为6.250 mL/L;在着色液中加入OP-10,着色膜性能提高,符合工业生产简便、成本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江媛  郑立波 《包装工程》2021,42(18):321-325
目的 研究中国传统绘画的着色模式,并将其应用到招贴设计中,为招贴设计的配色提供文化支撑和参考.方法 首先,用K-MEANS聚类计算的方法,结合Python编程语言,提取绘画颜色的RGB数据后做可视化处理,并加以分析.其次,阐述中国传统绘画着色模式在招贴设计配色中运用的可行性,结合实例归纳出中国传统绘画着色模式用到招贴设计中的方法.结论 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更加准确地提取出图片的着色模式.探析了将中国传统绘画着色模式运用到招贴设计中的可行性,给出中国传统绘画着色模式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为招贴设计的色彩选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坚膜处理对不锈钢着色膜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有重要的影响。研究了2种不同坚膜方法处理后膜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利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仪对坚膜处理前后着色膜的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坚膜处理对彩色不锈钢耐磨性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电解坚膜处理后着色膜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明显优于经化学坚膜处理后的着色膜;坚膜前着色膜疏松、柔软、不耐磨、易被污物沾染,电解坚膜处理后由于膜中Cr、O的富集,膜上微孔基本消失,增强了膜的耐磨性能和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
谢光荣 《材料保护》2004,37(11):40-41
介绍了一种黄铜拉链着色新工艺.在室温的条件下,采用化学方法,通过调整着色液浓度和控制时间,可以在黄铜拉链上得到青古铜、红古铜及褐黑色等多种装饰色.  相似文献   

15.
刘壮  傅箭华  孙集一 《包装工程》2024,45(11):72-79
目的 通过TB5钛合金表面激光着色后不同的颜色表面结构及成分研究,探讨颜色变化的机理,为同类金属着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在钛合金表面使用纳秒激光诱导着色,通过改变激光器参数在材料表面生成不同颜色,使用扫描电镜对不同颜色的表面结构及成分表征,探讨颜色变化的机理,再使用接触角测量仪探讨不同颜色表面润湿性的变化,为其应用奠定基础。结果 实验表明,改变激光参数后实验得到蓝、紫、黄色等多种颜色,未着色前的钛合金表面接触角为46.77°,呈亲水性,着色后得到的颜色样本表现为疏水性。结论 在TB5钛合金表面通过激光打标着色技术得到了不同颜色样本与处理后金属表面润湿性之间的关系,证明了通过调节激光参数集可同时改变金属的着色效果以及润湿性。  相似文献   

16.
邱望标  杨绿  焦宏轶 《材料保护》2004,37(11):20-21
着色电源稳压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色膜的质量,批量化生产对着色电源的稳压精度要求更高.分析了钛及钛合金阳极氧化着色机理及色膜厚度与氧化着色电源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保证成批量着色颜色一致性的工艺方法及电流设计参数,为钛及钛合金着色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可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了解着色膜中铜、镍、锡的沉积情况,是研究铝阳极氧化电解着色机理的前提.采用硝酸与醋酸褪除着色膜,并将标准曲线法运用于石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的测定中,从而测定褪除液中的铜、镍、锡含量.所测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999 5,0.999 2和0.995 1;测定试液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 93.0%~103.4%;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 0.44%~3.70%.试验表明,用硝酸与醋酸褪膜,不仅能有效地去除着色膜,而且还有利于石墨原子化,此法所测结果对铝阳极氧化电解着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秦静  朱凯  屈钧娥  王海人  曹志勇 《材料保护》2019,52(1):92-95,122
以方波电位着色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彩色膜,可获得较快的膜生长速率,现有的硫酸方波电位着色研究未涉及着色时间对彩色膜耐蚀性的影响。采用无铬硫酸体系对304不锈钢进行交流方波恒电位电化学着色,运用色差计、扫描电镜及能谱仪、腐蚀加速浸泡试验和交流阻抗测试等方法,重点研究了硫酸介质中交流方波着色时间对着色膜着色性能和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低电位幅值分别为0 V和1 V的方波脉冲条件下,20~120 min的着色时间范围内,膜的厚度随着着色时间增加而增厚,呈现不同色彩;但膜的耐腐蚀性能随时间增加并不呈线性增加关系,着色时间超过80 min,着色膜耐腐蚀性能反而下降,这与膜的双层结构有关:当着色时间超过80 min后,膜层由微孔钝化膜单层结构转变为顶层覆盖岛状富铬氧化物层的双层膜结构,顶层膜小岛之间的缝隙导致膜的微观电化学非均匀性,从而使膜的耐腐蚀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快速成形原形均匀着色效果,减小着色误差,通过激光束扫描实验研究,对彩色成形加工过程中产生着色误差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制件平面度误差与树脂表面着色颜料的流动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工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出提高着色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