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嫩江现代河流沉积层序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平在  王俊玲 《沉积学报》2003,21(2):228-233
以黑龙江省富裕县大马岗现代嫩江沉积体为例,通过深挖探槽、探坑及野外密集采样的精细解剖,详细研究了现代嫩江大马岗沉积体内部岩相、沉积微相、沉积层序及沉积模式。研究表明,大马岗河流沉积体是一个由辫状河与曲流河沉积组成的复合沉积体,其下部以辫状河砾质坝沉积为主,上部则以低能量的曲流河沉积为主。在现代嫩江大马岗沉积体内部,共识别出16种岩相,即Gm,St1,St2,Ft,Ssd,Sh,Stcb,Shcs,Sw,Sm,Fw,Fm,Fsc1,Fsc2,Mm及Mpr,发育五种亚相、六种沉积微相,即曲流河的河漫滩沉积微相、决口扇微相、天然堤微相、点坝微相、辫状河的溢岸微相及心滩微相。这些沉积微相构成了大马岗沉积体内部垂向上三套不同的沉积层序:下部层序以砾石质沉积为主,为辫状河沉积形成;中部层序为一个完整的曲流河沉积层序,以曲流河点坝沙及溢岸漫滩泥沉积构成;上部沉积层序则为曲流河泛滥及决口沉积形成。通过沉积微相及沉积层序分析,本文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河流复合沉积模式,进一步丰富了河流沉积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嫩江下游现代河流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俊玲  任纪舜 《地质论评》2001,47(2):193-199
本文运用河流沉积学原理,以黑龙江省富裕县塔哈乡大马岗嫩江现代沉积露头为例,利用探槽,探坑及钻井获取的野外露头资料及室内各种微观分析测试资料,对嫩江下游现代河流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河流积积自上而下包括了两种河型沉积,底部是以砾石沉积为主的辫状河沉积,其砾石层厚>5米,横向上可追踪数百米,上部为一低能量曲流河点坝沉积,以中砾质细砂及粉砂沉积为主,底部无明显冲刷面,发育低角度槽状交错层理,同沉积变形层理及波状交错层理,向上过渡为天然堤的粉砂质泥与粉矿薄互层沉积及漫滩粉砂质泥沉积,其整体沉积特征是在一个辫状河泛滥平原上发育起来的低能源曲流河沉积,这一研究为地下复杂的河流相地层识 提供了一个新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现代渭河西安段沉积体沉积相与岩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渭河西安段草滩沉积体为例, 通过剖面和探槽的详细研究, 结合野外密集采样及样品的分析结果, 对现代渭河草滩沉积体的粒度特征、沉积相、岩相、地层层序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现代渭河草滩河流沉积体主要由砂质、泥质和少量砾质沉积物组成, 是一个由三期沉积旋回组成的曲流河沉积体。在现代渭河草滩沉积体内部, 共识别出6种岩相, 即平行层理含细砾粗砂岩相、槽状交错层理中细砂岩相、平行层理中细砂岩相、块状层理含砾中砂岩相、交错层理含砾中砂岩和块状层理泥岩相;3种沉积微相, 即河床滞留沉积、边滩和泛滥平原, 这些沉积微相构成了草滩沉积体内部垂向上三套不同的沉积层序:下部为含砾粗砂和中砂组成的河床亚相层序, 砂质沉积厚度较大;中部为一个完整的曲流河沉积层序, 由滞留沉积、边滩和泛滥平原沉积构成;上部则主要为边滩和泛滥平原沉积层序。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河床滞留沉积物中的砂体粒径多分布在0.2~1.2 mm, 边滩沉积物中砂体粒径多分布在0.1~1.0 mm, 两者均是良好的砂矿体, 是建筑用砂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4.
陇川微型断陷盆地河流沉积类型及变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对陇川微型断陷盆地露头剖面和钻井岩心的岩性相分析,结合地震相、测井相研究,认为陇川微型断陷盆地河流沉积类型主要有砾石质辫状河沉积、低弯度河流沉积和交织河沉积,并讨论了河流的变迁及盆地中油气储层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区二叠系岩相组合类型、剖面特点及沉积体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华北地区二叠系以海退型的陆源碎屑沉积为主.在陆相逐步扩大、海域渐渐退缩的过程中,河流环境得以充分发育.形成了以冲积平原体系、三角洲分流平原体系及潮坪-海湾体系所构成的大型克拉通型含煤盆地.本文重点分析二叠系河流的沉积特点,对各类河流的性质、类型以及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作了进一步探索.将华北地区二叠系大致归纳出十种层序类型,其中前八种为河流环境;进而反映出工区的沉积特征及古地理概貌.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当前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学的新动向、新进展。包括层序地层学、定量岩相古地理学、沉积岩石学、岩相古地理学与资源预测、研究方法及测试手段、现代沉积考察及当代沉积学前沿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建筑结构分析法研究塔河油田一区三叠系下油组砂体内部建筑结构。根据取心井岩心观察识别出12种岩相类型;通过连井剖面对比和测井曲线识别,采用层次分析的思路定义了7级界面;在岩相识别和界面划分的基础上划分出7种结构要素:河道滞留沉积(CHL)、河道充填(CH)、纵向砂坝(LB)、横向砂坝(TB)、落淤层(FS)、越岸细粒沉积(OF)和洪泛平原细粒(FF);建立了砂体建筑结构平面组合模式:平面以河道充填(CH)和砂坝(CB)为主。  相似文献   

8.
河流和海陆交汇带现代沉积磷的环境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翁焕新 《地球化学》1995,24(C00):119-125
本文首次采用连续提取沉积物中不同结合态磷的方法,以典型河流和海湾为研究对象,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研究了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含量,分布、迁移和不同结合态的赋存状态,以及它们在不同介质环境中的差异及其原因,从而揭示了河流和海陆交汇带现代沉积磷的环境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9.
从端点走向连续:河流沉积模式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从河道类型的划分、河床演变与河型转换、河道沉积与河流砂体的建筑结构要素、河漫滩沉积、季节性河流与分支河流体系、河流沉积相模式、河流沉积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河流沉积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近十年来河流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地貌学家、沉积学家和工程师认识到河道形态是连续可变的,而不是只有4~40多个端点类型。河床的演变受河床比降、流量变幅、河岸沉积物粒度构成、气候、植被以及构造沉降速率等多方面的影响。垂向剖面分析法难以对古河流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运用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重建河道内大型底形的地貌形态是河型判别和河流相模式重建的正确方法。河漫滩是河流沉积事件记录最为齐全的部位,对河漫滩、天然堤和泛滥平原沉积层序的研究能够揭示更多古河流沉积过程以及古环境、古气候和古生物方面的信息。对季节性河流、受季风强烈影响地区的河流、以及不同气候带河流所发育的独特沉积构造和建筑结构要素的研究不断增加。分支河流体系的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也得到不少质疑。我国学者应当注重对现代河流地貌形态和沉积过程的观察,把河床演变学的定量方法与沉积学的观点、理论和资料相结合,利用露头、三维地震资料和探地雷达技术建立河流砂体内部建筑结构信息数据库,加强对古河流河漫滩和泛滥平原的沉积过程、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加强对不同构造和气候条件下河流沉积的差异性研究,不断发展河流沉积学研究技术,加强河流沉积学实验室建设和研究队伍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使我国河流沉积学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和有效的支撑,为推动国际河流沉积学发展做出中国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潮控河口湾是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北部上白垩统Napo组的主力储层,当前对其识别标志、岩相及沉积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建立可靠的潮控河口湾的沉积模式,对于预测油气储层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区LU碎屑岩段岩芯、粒度、测井、薄片以及地化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1)综合岩相类型、地化、垂向序列特征认为其发育潮控河口湾和陆棚;2)研究区潮控河口湾主要发育中河口湾亚相及外河口湾亚相,中河口湾亚相发育潮汐河道、潮坪、高流态沙坪等微相,在测井曲线上呈钟形;外河口湾轴部发育潮汐沙坝、高流态沙坪微相,测井曲线上为箱型;外河口湾两侧为泥质潮坪微相,测井曲线上呈指形;浪基面之下发育泥质陆棚沉积和风暴形成的海绿石席状砂;3)研究区倾向西南,中河口湾的潮汐河道边滩沉积发育在东北部;向西南河道逐渐拓宽,外河口湾轴部潮汐沙坝南北向展布,向两翼泥质含量增高,发育泥质潮坪,呈席状展布。  相似文献   

11.
冲积沉积构型单元分析法——原理及其适用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对构型单元分析法原理和构型单元界面定义的回顾并结合对延长组的研究,发现构型单元分析法适用于以冲积作用为主要沉积物搬运方式的沉积地层。对岩性呈渐变过程、界面类型单一、界面级别难以确定、成岩改造强烈、同沉积变形发育以及底辟作用强烈的地层,不宜使用构型单元分析法。在河口湾、潮间带和河流三角洲前缘环境中形成的沉积体也不适合进行构型单元分析。  相似文献   

12.
川东黔北奥伦阶碳酸盐岩岩相和相组及其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井泉 《岩石学报》1991,7(2):1-11,T001
本文以结构分类为基础,将工作区的碳酸盐岩归纳为20种岩相,同时对比分析了每种岩相的基本沉积条件。根据岩相的相邻和共生关系,建立了7个岩相组合,并解释了各个相组的沉积环境和各岩相的微环境。根据相组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讨论了环境的时空演化。认为纵向上存在着两套向上变浅的旋回;横向上在大环境格局类似前提下,存在着个别环境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金永新  吴波  董军 《地质与资源》2010,19(4):296-301
东北地区珍珠岩矿床分布于中生代陆相盆地中,含矿层位主要为中生代早期的中酸性火山岩,沿北北东向展布.矿体形态多为似层状.矿床类型属于大陆边缘岛弧型.矿床系酸性岩浆大量释放挥发组分,经温度、压力突降后岩浆固结形成.找矿方向主要为中生代酸性火山岩,北北东向分布的一系列断陷火山盆地为找矿主要靶区.珍珠岩与球泡流纹岩、气孔流纹岩、凝灰岩、球珠岩紧密共生,系良好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华南地区锡多金属矿床空间数据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MAPGIS系统平台空间分析方法的特点, 以华南地区的锡多金属矿床为空间分析对象,对锡多金属矿床的分布态势及有利成矿地层、构造、岩浆岩等要素的相关对象属性进行了统计分析, 初步总结出华南地区燕山期和晋宁期岩浆岩、泥盆系和侏罗系地层及NE向或NEE向断裂带等有利因素的叠加复合部位是寻找锡多金属矿床的有利成矿条件组合标志, 为成矿预测及相关区域找矿工作的部署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云南墨江镍金矿床主要控矿因素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采用控矿因素分析研究,通过构造岩石地层及构造变形筛分探讨镍金矿床的成矿过程,认为本区金镍矿主要为地层及构造控矿。在矿床内,热(泉)水喷溢构造(成矿构造)有似环状粘土岩化带及热水同生沉积-交代-喷流构造岩石层序,脆-韧性剪切带(储矿构造)由近水平的纵张裂隙构造、左行共轭剪切裂隙及相对封闭的脆韧性剪切带组成。脆性张剪性X形微裂隙系统为富金矿脉的定位提供了构造空间。成矿演化过程为:①晚泥盆世热水同生沉积成岩成矿期形成含金黄铁矿硅质岩;②印支期逆冲推覆型脆韧性剪切构造成岩成矿期形成含金脆韧性剪切带;③燕山-喜马拉雅山期深源热流体叠加成矿期形成富金矿脉。指出3处成矿远景区,认为红土型金矿很可能是本区一种新的金矿类型,值得重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兰州段黄河Ⅱ和Ⅲ级阶地剖面的地层岩性、粒度分析和光释光测年等,认为剖面中被普遍界定为河漫滩沉积的一套厚几米至几十米具水平层理的细粒砂土层是以冲、洪积与黄土互层的交互式沉积,其开始沉积的时期与气候进入冰期或冰阶相对应。据此可将兰州段黄河阶地剖面地层划分为三部分,即:河流砂砾石层、加积层与风成黄土层,分析了这一地层结构的发育过程,指出沉积相的识别和划分对于阶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洲金矿床元素构造动力分异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素在不同构造动力学条件下的富集规律越来越受到重视,作者首次提出元素的离子容重的概念,并作为一个重要参数,探讨了新洲金矿床中不同力学性质含金构造带中元素的动力分异作用及其机制,认为在受偏张性构造动力学条件控制的石英脉型金矿体中富集离子容重小的元素,离子容重大的元素趋于贫化,而在受压性构造动力学条件控制的蚀变糜棱岩型金矿体中富集离子容重大的元素,离子容重小的元素趋于贫化.  相似文献   

18.
得尔布干成矿带热液型铅锌银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京 《地质与资源》2014,23(6):525-530
得尔布干成矿带热液型铅锌银矿床具有分布密集、成矿时代集中以及成矿条件相似的特征,它们有着内在的成因联系.铅锌银矿体主要赋存于中、晚侏罗世火山岩中,早白垩世次火山岩或侵入岩可能为成矿提供了重要的物源和动力源;区域性的隆-拗交接构造、火山机构以及火山-次火山岩浆作用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北西向张-剪性断裂系统为成矿提供了控矿、导矿和容矿空间,成矿物质主要源于地幔,含矿气液沿火山岩断裂系统运移并与围岩发生充填和交代使成矿元素析出沉淀而成矿.  相似文献   

19.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金矿类型及成矿条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岳清  田农 《地质学报》1993,67(1):63-75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远景区之一。金矿类型繁多,主要有:蛇绿混杂岩中的构造蚀变岩型;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多金属石英脉型;构造破碎带中的微细浸染型;碳酸盐岩层构造裂隙中的混成热液型;与次火山岩有关的热液型;火山热泉型和海底火山喷流沉积-热液改造型。成矿时间集中于中新生代。矿床和矿体主要受线型构造控制。岩浆活动在金的成矿过程中有不同程度影响。金矿基本属浅成、中低温热液型。蚀变作用普遍强烈。成矿物质及热液具多源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黄铁矿资源丰富,按元素和矿物组合的不同,其矿床类型可分为:黄铁矿矿床;黄铁矿型铜矿床;含锌、铜黄铁矿型矿床;黄铁矿型多金属矿床;含钨黄铁矿型铜矿床;含锡黄铁矿型矿床;含金黄铁矿型矿床。最主要的成因类型是海底喷气沉积矿床,它广泛分布于不同时期的造山带及早前寒武纪克拉通。黄铁矿形成的构造环境可分为5种,即:边缘浅海或优地槽环境;上叠的断裂坳陷带;洋中脊;岛弧地带;陆相火山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