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观察乌头碱对心肌细胞钠、钾、钙通道mRNA表达的影响,并观察甘草苷、人参皂苷Rg1、Rb1、Re对乌头碱的减毒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组、乌头碱组以及乌头碱与甘草苷、人参皂苷Rg1、Rb1和Re配伍组,培养8h.Trizol法提取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观察SCN5A.Kv4.3及Cav1.2离子通道基因mRNA的表达,半定量分析这些药物与乌头碱配伍对上述离子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乌头碱组SCN5A及Cav1.2基因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Kv4.3基因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甘草苷、人参皂苷Rg1、Rb1和Re对乌头碱的这些作用有不同程度的拮抗.结论:甘草苷和人参皂苷Rg1、Rb1和Re与乌头碱配伍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这可能与他们改善了乌头碱对心肌细胞钾、钠、钙离子通道编码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甘草苷对乌头碱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甘草苷对乌头碱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观察甘草苷对乌头碱引起的心肌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采用RT-PCR的方法,观察甘草苷与乌头碱配伍后对心肌细胞钙离子通道编码基因Cav1.2 mRNA以及钾离子通道编码基因Kv4.3 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半定量分析甘草苷与乌头碱配伍对上述离子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甘草苷可以减低由乌头碱导致的大鼠心肌细胞LDH释放;可以拮抗由乌头碱引起的Cavl.2基因的mRNA表达升高,和Kv4.3基因的mRNA表达的降低。结论:甘草苷与乌头碱配伍可以减轻乌头碱的毒性作用,这可能与甘草苷改善了乌头碱对心肌细胞钾、钙离子通道编码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乌头碱配伍人参皂苷Rb1对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和差速贴壁法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0.2%乌头碱组、0.1%乌头碱组、人参皂苷Rb1组、乌头碱配伍人参皂苷Rb1组(1?1、1?2、2?1),给药作用1 h,检测心肌细胞的细胞活力和体内糖原、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以及细胞乳酸脱氢酶的含量。结果:0.2%乌头碱能够明显降低心肌细胞活力,增加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细胞内糖原、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含量;1×10-6 mol·L-1或2×10-6 mol·L-1浓度的人参皂苷Rb1配伍乌头碱,可明显对抗0.2%乌头碱对心肌细胞的毒性。结论:人参皂苷Rb1可降低乌头碱心肌细胞毒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对抗细胞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类成分对戊巴比妥钠损伤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培养至第5日的乳鼠大鼠心肌细胞暴露于0.8%戊巴妥钠5min制备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损伤模型;选用人参皂苷Rg1为代表,MTT法确定作用浓度;然后选取最佳浓度作为人参皂苷Rg1、Rb1、Re及阳性药物西地兰的作用浓度,作用时间为24h,试剂盒测定心肌细胞内Na+、K+、Ca2+、Mg2+浓度和细胞膜上Na+-K+-ATP酶、Ca2+-ATP酶、Ca2+-Mg2+-ATP酶活性。结果:在1×10-8M剂量下,人参皂苷Rg1、Rb1、Re均能不同程度升高模型细胞Ca2+-ATP酶、Ca2+-Mg2+-ATP酶的活性,降低Na+-K+-ATP酶的活性,同时纠正因造模引起的细胞内Na+、K+、Mg2+、Ca2+等离子浓度的异常。结论:人参皂苷Rg1、Rb1、Re对心衰心肌细胞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_1配伍乌头碱对心肌细胞三磷酸腺苷(ATP)酶及相关离子的影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和差速贴壁法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组、乌头碱组、人参皂苷Rb_1组、乌头碱配伍人参皂苷Rb_1(1∶1,1∶2,2∶1)组,给药作用1 h,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细胞活力和心肌细胞体内离子浓度和ATP酶活力。结果:0.2%乌头碱能降低心肌细胞活力,降低心肌细胞内Mg2+和K+浓度,升高Ca2+和Na+的浓度,降低Ca2+-ATP酶,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人参皂苷Rb_1配伍乌头碱后能提高心肌细胞内Mg2+和K+浓度,降低心肌细胞内Ca2+和Na+浓度,提高Ca2+-ATP酶,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结论:人参皂苷Rb_1可减弱乌头碱致心肌细胞毒性,机制可能与调节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及细胞内相关离子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杨勇  任长虹  孟红旭  吴晓丹 《中草药》2014,45(24):3594-3598
目的 观察参附汤有效组分及其配伍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的作用.方法 采用Langendorff心脏灌流,急性酶解法获得单个心室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并分析参附汤人参有效组分人参皂苷Re、Rg1、Rb1和附子有效组分乌头原碱及其配伍对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 人参皂苷Re和Rg1能够可逆性地阻断L型钙通道电流,给予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e(3、10、30、100 μmol/L)和Rg1(10、100 μmol/L)后L型钙通道电流幅度呈现随药物浓度增加逐渐减小的趋势;人参皂苷Rb1(10、100 μmol/L)对L型钙通道电流幅度变化无明显影响;乌头原碱能够不可逆地增强L型钙通道电流,给予不同浓度乌头原碱(10、100 μmol/L)后L型钙通道电流幅度随药物浓度增加逐渐增大.联合使用人参皂苷Re(20 μmol/L)和Rg1(80 μmol/L)对L型钙通道的抑制作用强于单独使用人参皂苷Re和Rg1;而人参皂苷Rg1(80 μmol/L)、Re(20 μmol/L)和乌头原碱(100 μmol/L)联合应用对人参皂苷Rg1和Re配伍对L型钙通道电流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 参附汤有效组分人参皂苷Rg1、Re抑制L型钙通道电流,而乌头原碱对L型钙通道电流有不可逆的增强作用,人参皂苷Rg1、Re配伍对L型钙通道电流的抑制作用增强,乌头原碱配伍后对人参皂苷Rg1、Re的L型钙通道电流抑制作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人参四逆汤抗失血性休克作用的提取组分S-1和S-7的组成成分。方法 结合硅胶色普柱分离,利用ESI/MS^n、MALDI-TOF/MS等技术分析鉴定S-1和S-7的化学成分。结果 从人参四逆汤水煎液的抗休克作用的有效组发S-7中分析和鉴定了人参皂苷-Ra1、Ra2、-Rb1、-Rb2、-Rb3、-Rc、-Rd、-Re、-Rg1、-Rg2、-Rg2、-Rf等12种人参皂苷;从有效组分S-1中检出下列二萜生物碱成分;苯甲酰乌头碱油酸酯(14-benzoylhypaconine-8-linoleate,HAL)、苯甲酰去氧乌头碱油酸酯(14-benzoyldeoxyaconine-8-oleate,HAO)、苯甲酰次乌头碱棕桐酸酯(14-benzoylhpaconine-8-palmitate,HAP)、苯甲酰中乌头酸(benzoylmesaconitine,BM)、苯甲酰乌头碱(benzoyla-conitine,BA)、苯甲酰次乌头碱(benzoylhpaconitine,BH)。结论 首次分析鉴定了人参四逆汤水煎液抗失血性休克作用的提取组分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8.
丁选胜  安娜芹  姚丹  赵一鸣 《中草药》2007,38(5):702-704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配伍条件下人参皂苷Rg1、Re的变化,探讨人参白虎汤配伍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人参白虎汤中各单味药物及不同配伍组别和全方中人参皂苷Rg1、Re。结果各配伍组别在原方配伍比例条件下,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的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结论人参与方中其他药物配伍后,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的溶出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表明原方配伍比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乌头碱与人参皂苷Rg1配伍对正常心肌细胞和心力衰竭心肌细胞活力及细胞内离子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正常心肌细胞,并建立心力衰竭心肌细胞模型,采用MTT比色法筛选乌头碱及人参皂苷Rg1的毒效浓度;采用MTT比色法和试剂盒观察乌头碱和人参皂苷Rg1毒-效及效-效浓度配伍对心肌细胞活力和细胞内Na+,K+,Ca2+,Mg2+浓度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Rg1的最小毒性浓度为1×10-5mol/L,药效浓度为1×10-8mol/L;乌头碱药效浓度为1×10-9mol/L;乌头碱与人参皂苷Rg1毒-效浓度配伍可分别减轻乌头碱和人参皂苷Rg1对正常心肌细胞的毒性,且均以1∶2(Ac∶Rg1)配伍效果最佳;两者效-效浓度配伍可增强心力衰竭心肌细胞活力,且以1∶1(Ac∶Rg1)配伍效果最佳。结论乌头碱与人参皂苷Rg1配伍对心肌细胞具有减毒增效作用,其机制与调节心肌细胞内Na+,Mg2+,K+,Ca2+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石钺  程星烨  曹阳 《中成药》2007,29(4):524-52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糖尿乐颗粒(天花粉、山药、红参、知母、黄芪等)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实现对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测定,以Diamonsil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为分析柱,以乙腈-0.05磷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在本色谱条件下,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3种成分的浓度和各自的峰面积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及加样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结论:本方法可同时测定糖尿乐颗粒中的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可作为糖尿乐颗粒的质量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GDNF mRNA)的表达规律性及人参皂甙Rb1对其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和Rb1治疗组。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CA)2 h再灌注3 h~5 d制备脑缺血模型,在脑缺血2 h再灌注后3 h~5 d的各时间点取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GDNF mRNA水平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GDNF mRNA表达在3 h~2 d分别有2个高峰。给予人参皂甙Rb1后,GDNF mRNA表达在2 d达高峰。根据2组间GDNF mRNA量的比较,给予人参皂甙Rb1后,在同一时间点,GDNF mRNA的量明显增多。对GDNF mRNA的量统计分析显示,Rb1给药组各时间点GDNF mR-NA的量远远高于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P<0.01),提示人参皂甙Rb1诱导GDNF mRNA表达。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GDNF mRNA的表达与缺血性损伤有一定的联系,人参皂甙Rb1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范辉  顾泉琳  贝伟剑 《中成药》2012,34(7):1280-1283
目的建立乌参醒脑滴丸(人参、首乌,银杏叶提取物)中人参皂苷Rg1、Re、Rb1和Rd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150 mm×4.6 mm,5.0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和水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人参皂苷Rg1、Re、Rb1和Rd分别在11.68~58.4μg/mL、15.30~153.0μg/mL、13.25~132.5μg/mL、7.65~76.5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4种皂苷类成分的平均回收率为97.5%(RSD为1.56%)、100.3%(RSD为2.13%)、97.6%(RSD为1.98%)、98.6%(RSD为1.53%)。结论该法灵敏、简便、准确,可用于乌参醒脑滴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HPLC法测定芪参胶囊中5种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冰  尤慧莲  徐丽华 《中成药》2012,34(3):483-486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芪参胶囊(三七、人参、黄芪)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黄芪甲苷5种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方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BDS C18(4.6 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条件为气体流量1.60 L/min,漂移管温度90℃.结果 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黄芪甲苷之间有良好的分离度,5种成方的质量浓度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及加样回收率的RSD均小于2.0%.结论 该方法同时测定芪参胶囊中5种成分,分离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芪参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UV/HPLC 法测定人参不同部位中人参皂苷含量。方法:通过对市场上通行的UV法和HPLC 法测得含量进行近似折算比较,以及对根部提取物与茎叶提取物中各人参皂苷成分HPLC 出峰比例的分析,建立鉴别不同来源人参皂苷的方法。结果:人参根部提取物中,Re颐Rb1颐Rc颐Rd 皂苷比例近似为1:2.20:0.94:0.97;人参茎叶中,该比例近似为1:(0.05~0.07):(0.10~0.16):(0.32~0.37);对比掺混后的人参根部和人参茎叶提取物,Re:Rb1:Rc:Rd 理论值在上述两比例之间。结论:该方法简易、稳定、可靠,可作为人参根部和茎叶提取物中人参皂苷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参元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以提取液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和延胡索乙素的含量为指标,优选参元胶囊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的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2h。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灵芝降糖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人参皂苷Rg1、Re、Rb1及三七皂苷R1进行定量测定。结果:人参皂苷Rg1在3.86~23.1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100.18%,RSD=1.52%;人参皂苷Re在0.628~3.76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100.22%,RSD=0.41%;人参皂苷Rb1在3.74~22.4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100.51%,RSD=0.74%;三七皂苷R1在0.764~4.58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99.05%,RSD=1.1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1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RANKL)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b1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不同时间,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成骨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PNPP法检测成骨细胞中ALP活性分析药物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半定量RT-PCR法检测成骨细胞中OPG/RANKL mRNA,分析药物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Rb1(1.12×10-9-1.12×10-5mol/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3d时,1.12×10-8-1.12×10-6mol/L人参皂苷Rb1可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P0.05或P0.01);1.12×10-7-1.12×10-6mol/L人参皂苷Rb1可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P0.01);1.12×10-9-1.12×10-8mol/L人参皂苷Rb1可显著上调成骨细胞中OPG/RANKLmRNA的比值,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P0.01);1.12×10-7-1.12×10-5mol/L人参皂苷Rb1可显著下调成骨细胞中OPG/RANKLmRNA的比值,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P0.01)。结论:人参皂苷Rb1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破骨细胞的分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原代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为模型,研究根皮素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摄取人参皂苷Rb1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2组,人参皂苷Rb1对照组和根皮素干预组。运用LC-MS/MS测定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人参皂苷Rb1的摄取量,BCA法测细胞蛋白浓度。结果 根皮素干预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人参皂苷Rb1的摄取量显著低于人参皂苷Rb1对照组(P<0.05)。结论 根皮素可显著抑制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人参皂苷Rb1的摄取。  相似文献   

19.
人参皂甘Rg1对AngⅡ所致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 (ginsenoside Rg1, Rg1) 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 AngⅡ)所致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并初探其分子机制。方法 在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加入AngⅡ 0.1 μmol· L-1,HE染色观测细胞形态学变化,并以心肌细胞直径﹑蛋白含量和心房利钠因子(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 mRNA的表达为肥大指标。为分析药物的作用机制,用Fura-2/AM负载心肌细胞检测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并检测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 CaN)mRNA的表达变化。ANF 和CaN mRNA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测定。结果 AngⅡ 0.1 μmol·L-1使心肌细胞直径明显增大,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并使 ANF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加入Rg1 15.6、31.2和62.4 μmol·L-1使AngⅡ所增大的心肌细胞直径分别缩短13%、33%、43% (P<0.01);并使心肌细胞蛋白含量分别减少10%、14%和19%(P<0.01),Rg1 62.4 μmol·L-1 还显著抑制AngⅡ所上调的ANF mRNA的表达。与此同时,上述浓度的Rg1还使AngⅡ所升高的 [Ca2+]i分别抑制了19.3%﹑28%和38.6%(P<0.01,n=6); Rg1 62.4 μmol·L-1还使AngⅡ所升高 CaN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Rg1可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该作用可能与其降低由AngⅡ所升高的心肌细胞[Ca2+]i,并由此而抑制Ca2+-Ca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