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120例快速心律失常行射频消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术后护理要点。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完成了射频消融术。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穿刺部位出血1例、迷走神经反射1例、胸痛3例,经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均好转出院。结论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可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对30例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的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拔管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加强健康宣教。结果30例患者护理满意,4例患者出现右手麻木、肿胀;2例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1例出现伤口周围淤血。结论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报告了我科86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护理经过。结果:86例患者射频消融均获成功,其中术中出现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拔管时出现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5例。均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而纠正,出院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对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冠心病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紫杉醇涂层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36例施行经皮冠状动脉紫杉醇涂层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术后出现皮下血肿1例,2.7%;穿刺部位出血1例,占2.7%;严重心律失常1例,占2.7%;迷走神经反射1例,占2.7%.结论紫杉醇涂层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并不少见,但进行全程监护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减少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喉癌患者全喉切除术麻醉恢复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老年喉癌患者全喉切除术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麻醉恢复期发生呼吸抑制5例、血压升高21例、心律失常4例、切口出血2例,经对症处理后病情缓解,返回病房;1例生命体征不稳定,送往ICU继续监护.结论:加强老年喉癌患者全喉切除术麻醉恢复期监测及护理,对保障患者安全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术后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进行对照研究,观察两者差异情况。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338例,随机分为桡动脉组153例和股动脉组18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舒适度的情况。结果患者局部血肿、伤口出血、假性动脉瘤、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桡动脉组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1、P〈0.05、P〈0.01及P〈0.01);动脉痉挛或闭塞发生率桡动脉组明显高于股动脉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动脉途径较股动脉途径PCI术后不易发生伤口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及迷走神经反射,且患者更加舒适,但应注意防止桡动脉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开展并发症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136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结果术后并发症情况:心律失常3例,出血和皮下血肿5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3例,假性动脉瘤1例,动静脉血栓1例,尿潴留12例,造影剂肾病1例。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得到控制。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开展有效的临床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尽早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加强对30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0例,男200例,女100例。急性心肌梗死8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20例。病变部位:左冠状动脉180例、右冠状动脉40例、双支病变80例。术后并发严重心律失常20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0例,皮下血肿、出血、渗血8例,血管再狭窄3例,假性动脉瘤2例,急性血管闭塞1例,心包填塞1例。2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2.1心律失常术后持续心电监护是预防和早期发现心律失常的关键,术后持续心电监护24h,严密观察和记…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CA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29例急性心肌梗死施行PTCA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PTCA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出现严重心律失常5例,占17.2%,迷走神经反射4例,占13.8%,穿刺部位出血5例,占17.2%。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CA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虽较一般冠心患者高,但术后全程监护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减少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兰富霞  王雅莉  刘雪慧   《护理与康复》2017,16(2):142-143
总结7例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治疗重度肺动脉瓣反流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为术前制定全面应急预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警惕患者体温变化,关注电解质和尿量情况,同时做好留置管路、穿刺部位及抗凝用药的观察与护理,积极预防心包填塞、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7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3例患者出现发热,1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后好转,术后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二次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二次剖宫产手术80例孕产妇资料,对所有入组对象进行常规护理:体征监测、常规胎心监测、常规健康宣教、常规生活指导、遵医嘱护理操作等;实验组在基础护理上进行舒适护理.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术中出血量(203.37±42.48)mL、切口愈合时间(6.44±1.91)d、下床活动时间(7.08±1.26)d;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51.75±26.31)mL、切口愈合时间(10.68±2.32)d、下床活动时间(10.32±1.34)d,两组比较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孕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非常满意20例、满意17例、不满意3例,总体满意度为92.5%;对照组非常满意18例、满意12例、不满意10例,总体满意度为75.0%;实验组的护理总体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提高了二次剖宫产手术孕产妇满意度,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下床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提高冠心病介入术后护理的护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 5 9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各种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心律失常( 2 0 75 % )、出血( 6 17% )、迷走反射( 3 76% )、低血压( 5 0 1% )、穿刺部位血肿( 2 15 % )、假性动脉瘤( 0 3 6% )。结论在提高基础护理治疗水平同时,及时发现并合理处置各种并发症是提高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术后护理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长程心率变异性分析在心脏神经官能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程心率变异性分析在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 ,结合时域和频域的方法 ,对 48例神经官能症患者和 45例正常者进行长程心率变异 (HRV)分析。结果① 2 4小时、白天的RMSSD、PNN 50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 5或 <0 .0 1 ) ;夜间两组HRV比较无差异 (P >0 .0 5)。②观察组与对照组的RMSSD、PNN 50、HF白天均低于夜间(P <0 .0 1或 <0 .0 5)。结论①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迷走神经活性减低 ,且以白天为主 ,夜间则减低不明显。②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HRV与正常人一样存在昼夜节律。临床可根据上述特点鉴别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器质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以及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以5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心电图描记,分析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自主神经功能和改善夜间睡眠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并于干预1周后观察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和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结果糖尿病患者的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昼夜平均动脉压差和杓型节律比例低于对照组;且前者乏氏动作反应指数和站立后第30次与第15次心搏R-R间期比值(30/15比值)也低于正常人群(P〈0.05);护理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昼夜平均动脉压差和杓型节律比例增大(P〈0.05),但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纠正血压昼夜节律为目的的护理干预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病理性近视的患者行后巩膜加固术的护理及经验。 方法 总结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例诊断为行单条兜带式后巩膜加固术的病理性近视患者的护理体会,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眼部伤口观察、眼肌功能训练、疼痛和呕吐观察。 结果 13例(24眼)患者均顺利完成后巩膜加固术,术中有2例因眼心反射引起心率一过性下降,无其他并发症出现。 结论 单条兜带式巩膜加固术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对行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做好各项护理,包括监测心率、心律变化及合理应用胺碘酮,临时起搏器的规范使用,维护内环境稳定及心功能,胸腔引流液量的重要性和及时处理,以及应用口服抗凝药的护理指导。结果本组53例患者手术成功,均为窦性心律,1例因肝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射频消融术后护理尤其重要,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潜在并发症迷走反射预见性护理71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翠兰 《现代护理》2006,12(14):1297-1298
目的探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迷走反射发生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入组的方法,进行迷走反射的预见性护理。结果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迷走反射发生的护理措施主要有5点:保证摄入量;监测生命体征,重点监测基础心率、血压;缓解紧张情绪;减轻疼痛,增加舒适感;正确处理沙袋。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迷走反射的发生,是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率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Rocall危险性积分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见性护理效果,优化指导临床护理。方法:根据Rockall危险性积分系统对我院18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不同危险组的分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同时与既往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184例患者做对比,比较两组间不同危险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高危组中常规护理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高于预见性护理组(P〈0.05),中危组中常规护理组再出血率高于预见性护理组(P〈0.05),但死亡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危组中常规护理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与预见性护理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Rockall危险性积分系统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利于评估疾病程度,从而实施前瞻性的护理干预和监护,为临床的救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锦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8):1747-1748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封堵术(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53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患者予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血压、心率、心律、心电图的改变,穿刺口及肢体的观察等。结果:53例患者术后经抗感染、抗凝药物等治疗及采取相应的观察及护理后,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护理人员要全面掌握先心病封堵术的有关知识,预见潜在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及护理,保证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下同期行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2月心脏瓣膜病合并永久心房颤动55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心瓣膜置换术+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的临床资料。55例患者均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术中采用Medtronic Cardioblate 68000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进行消融操作,术后除做好瓣膜置换术后常规护理外,重视心律和心率的监测,心功能的维护,引流的观察,电解质平衡的维持,起搏器的观察,应用胺碘酮的观察及护理,以及健康指导与心理护理。结果5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当天有48例恢复为窦性心律。全组2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永乡起搏器治疗,全组无心脏穿孔及术后大出血,无手术死亡。平均住院(12.5±2.1)d,术后平均随访(8.6±3.0)个月,87.3%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9.1%的患者为房颤心律,3.6%的患者为起搏心律。结论心内直视下同期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是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