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癌药物动脉灌注后对局部轴型皮瓣血运影响的组织学评价。方法 在猪腹部的腹壁上动脉插管灌注抗癌药物,10d后在猪腹部形成以腹壁上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通过对灌注区域轴型血管供养的岛状皮瓣的成活率、光镜、透射电镜及血管铸型透明标本的组织学观察,显示其血管结构及构筑的变化。结果 抗癌药物用于局部动脉灌注后,使局部轴型血管支配的血管网有损伤的表现,岛状皮瓣远端的血运显著降低。结论 抗癌药物经动脉灌注后可影响局部轴型皮瓣的血运,使皮瓣血供的安全范围缩小,为提高相关修复手术的成功率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过度扩张对轴型皮瓣血运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过度扩张对轴型皮瓣血运的影响。方法:以猪臀部双侧以旋髂深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分别作为实验组和自身对照组,观察过度扩张后岛状皮瓣成活、激光多普勒微区血流、荧光染色、组织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并用组织学检查和血管灌注透明标本显示其血管结构及构筑的变化。结果:过度扩张后岛状皮瓣远段的血运显著降低,轴型血管血管网有损伤表现、分而模式改革和长宽比例缩小。结论:过度扩张可影响轴型皮瓣的血运。  相似文献   

3.
张力对扩张皮瓣血运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张力对扩张皮瓣血运的影响。方法在23只兔的背部脊柱旁肉膜和深筋膜之间,各置入一个150ml的长方形扩张器,每周注水一次,共注水400ml。其中10只兔子,以胸背动脉为轴心,形成一个5.0cm×15.0cm的轴型皮瓣,另外13只兔避开胸背动脉,形成一个5.0cm×15.0cm的随意皮瓣。分别在距扩张皮瓣蒂部3.0、7.5、10.5、13.5cm的位置上,用双面胶固定两排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探头座(分别命名腹侧为A1、A2、A3、A4,背侧为B1、B2、B3、B4)。分别在0、15、35、55、75、95、115、135g张力下,测量皮瓣的血流值。结果随意皮瓣中60.2%的位点血流峰值出现在0张力或15g张力时,血流峰值在中等张力的位点占24.2%。62.5%的A1、41.6%的A2、70.8%的A3、70.8%的A4血流峰值在0张力或15g。B1血流峰值在前的位点占62.5%,B2占50%,B3占45.8%,B4占75%。轴型皮瓣中血流峰值在0张力或15g张力位点占44.2%,血流峰值在中等张力的位点占22.1%。A1血流峰值0张力或15g张力的位点占所有A1的40%,A2占40%,A3占50%,A4占50%。B1血流峰值在前的位点占40%,B2占40%,B3占40%,B4占50%。结论随意皮瓣、轴型皮瓣的位点多数情况下,在张力较小时血流最好,皮瓣的末端尤其如此。轴型皮瓣可耐受较大张力,而血流值仍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张力对扩张皮瓣血运的影响.方法在23只兔的背部脊柱旁肉膜和深筋膜之间,各置入一个150 ml的长方形扩张器,每周注水一次,共注水400 ml.其中10只兔子,以胸背动脉为轴心,形成一个5.0 cm×15.0 cm 的轴型皮瓣,另外13只兔避开胸背动脉,形成一个5.0 cm×15.0 cm 的随意皮瓣.分别在距扩张皮瓣蒂部3.0、7.5、10.5、13.5 cm的位置上,用双面胶固定两排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探头座(分别命名腹侧为A1、A2、A3、A4,背侧为B1、B2、B3、B4).分别在0、15、35、55、75、95、115、135 g张力下,测量皮瓣的血流值.结果随意皮瓣中60.2%的位点血流峰值出现在0张力或15 g张力时,血流峰值在中等张力的位点占24.2%.62.5%的A1、41.6%的A2、70.8%的A3、70.8%的A4血流峰值在0张力或15 g.B1血流峰值在前的位点占62.5%,B2占50%,B3占45.8%,B4占75%.轴型皮瓣中血流峰值在0张力或15 g张力位点占44.2%,血流峰值在中等张力的位点占22.1%.A1血流峰值0张力或15 g张力的位点占所有A1的40%,A2占40%,A3占50%,A4占50%.B1血流峰值在前的位点占40%,B2占40%,B3占40%,B4占50%.结论随意皮瓣、轴型皮瓣的位点多数情况下,在张力较小时血流最好,皮瓣的末端尤其如此.轴型皮瓣可耐受较大张力,而血流值仍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经皮血气分析监测轴型皮瓣血运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氧及二氧化碳分压在动态监测皮瓣血供中的应用意义方法2001年8月至2003年11月,应用经皮血气分析技术,对56例复合组织皮瓣进行动态血供监测。结果56例皮瓣中,6例在术后监测4~10h发生血管栓塞,再手术成活5例,抢救成功率83.33%。结论该方法能够敏感、客观、连续定量的反映皮瓣的灌注状况,是移植术后早期理想的血运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随意型皮瓣血运障碍过程的观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7.
地塞米松对扩张皮瓣血运障碍的救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寻求扩张皮肤Ⅱ期手术形成皮瓣时出现血运障碍及防止坏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皮瓣出现血运障碍时,立即静脉给予地塞米松0.4mg/kg,然后逐渐减量,术后6d停药。10d时观察判断皮瓣成活情况。结果35例出现血运障碍的皮瓣,经救治完全成活33例,大部分成活2例。成活后皮瓣色泽、弹性均好。结论及时用地塞米松是防止扩张皮瓣出现血运障碍及坏死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扩张囊包膜对扩皮瓣血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随意型皮瓣血运障碍过程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9只大鼠背部39块3cm×9cm蒂在头部的随意型皮瓣血运障碍过程的观测,认为皮瓣的坏死完全可以预测。若术后皮瓣色暗,术后1h皮温不是升高而是下降,室温在20℃左右,皮温在28.5~29.O℃以下,激光多普勒血流值下降不再上升,术后1h下降幅度超过50%,显微镜下血管数急剧增加,血流停滞且不再恢复,即可确认皮瓣处于休克状态,若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将出现皮瓣坏死。  相似文献   

10.
扩张皮瓣移转术中血运障碍的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病例资料本组 37例 ,男性 2 3例 ,女性 14例。年龄 11~ 49岁。病因及部位 :胸腹部瘢痕 3例 ,面部瘢痕或大面积黑痣 6例 ,瘢痕性秃发 9例 ,颏、颈、口周瘢痕 13例 ,四肢瘢痕挛缩 6例。注射壶均采用埋置法。扩张时间 :4~ 9周 ,注水量为 80~75 0ml。 37例在行二期扩张皮瓣修复时发生血运障碍 2例 ,部分坏死 1例 ,现就其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讨论如下。2 扩张皮瓣移转术中血运障碍处理本组 3例 ,均为以颈部扩张皮瓣修复口周、下颏、面颊部瘢痕 ,其中 1例因扩张皮瓣中央区过薄致扩张囊外露 ,制成皮瓣长宽比例 1 5∶1,移转过程中皮瓣远端…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大面积皮肤缺损的覆盖和器官再造Ⅰ期手术完成,近8年来设计了多渠道供血皮瓣,即由2~3支知名动脉或其皮支共同供养的方案,共已18例23个皮瓣,全部成活,创口Ⅰ期愈合。皮瓣供区部位包括额、颈、髂腹部、小腿及跟腱区等,用于鼻再造,阴茎再造,下腹壁修复,颈前、腕部4/5环状软组织缺损,小腿骨髓炎清创后,踝关节裸露感染及创伤性足下垂矫正等治疗难度较大的病例,都取得成功。认为从这个概念出发,身体许多部位的多渠道供血皮瓣,今后将会不断得到发掘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大面积皮肤缺损的覆盖和器官再造Ⅰ期手术完成,近8年来设计了多渠道供血皮瓣,即由2~3支知名动脉或其皮支共同供养的方案,共已18例23个皮瓣,全部成活,创口Ⅰ期愈合。皮瓣供区部位包括额、颈、髂腹部、小腿及跟腱区等,用于鼻再造,阴茎再造,下腹壁修复,颈前、腕部4/5环状软组织缺损,小腿骨髓炎清创后,踝关节裸露感染及创伤性足下垂矫正等治疗难度较大的病例,都取得成功。认为从这个概念出发,身体许多部位的多渠道供血皮瓣,今后将会不断得到发掘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隐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蒂部成分对皮瓣血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皮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蒂部各成分对皮瓣血运的影响。方法 16只豚鼠,应用活体超大面积隐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切取后美兰灌注法,平均动脉压灌注10分钟,观测染色面积和着色度,根据正交设计原理对蒂部成分进行了五因素、二水平L16^215正交实验和分析。结果 隐神经伴行动脉、静脉及其交互作用对染色面积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皮肤、深筋膜、皮神经、皮神经营养血管网的2~5部分对染色面积的影响无显著意义。结论 隐神经伴行血管及其皮支是该皮瓣的营养血管,皮肤、深筋膜、皮神经、皮神经营养血管内的2~5部分对皮瓣血运的影响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4.
岛状远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特点,选用家猪为实验动物,在臀部两侧分别形成以旋髂深血管分支主干为蒂的传统岛状皮瓣为对照侧和远侧50%修薄的真皮下血管网岛状皮瓣为实验侧,用皮温测定、激光多普勒、皮瓣荧光染色、透明标本等方法,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实验侧皮瓣的血供显著降低,临床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结果与此一致。其实质是轴型皮瓣和随意型皮瓣的联合体。临床14例15块皮瓣,修薄最大面积占皮瓣总面积60%,平均49%,均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大鱼际皮瓣血供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鱼际皮瓣的血供特点,为大鱼际皮瓣的合理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手标本,解剖并观察大鱼际皮瓣的血供来源、走行、分支及吻合情况。结果根据拇指桡侧指动脉的来源,将大鱼际皮肤血管分为三型:Ⅰ型为掌浅支(弓)型,Ⅱ型为拇主要动脉型,Ⅲ型为交通支型。大鱼际皮瓣的血供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①由掌浅支或其发出的拇指桡侧指动脉发出的皮支,皮支外径约0.3-1.0mm;②来源于拇主要动脉的拇指桡侧指动脉发出的皮穿支,皮支外径约0.4.0.8mm;③拇指桡侧指背动脉向大鱼际桡背侧发出的皮支;④大鱼际深部血管发出的肌皮穿支。结论四种来源的血管在大鱼际交织成网状,营养整个大鱼际皮肤,据此可设计成三种类型的带蒂皮瓣:以掌浅支(弓)发出的拇指桡侧指动脉为血管蒂的大鱼际皮瓣、拇指桡侧指动脉穿支蒂皮瓣以及大鱼际桡背侧筋膜血管蒂皮瓣。其中以拇指桡侧指动脉穿支蒂皮瓣临床应用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6.
动脉化静脉皮瓣具有很多优点,但因坏死率较高使之在临床上不能广泛应用。有关动脉化静脉皮瓣血流分布研究及LDF的应用报道均很多,但其血流分布特点仍无规律可循,LDF的应用也存在很多问题。我们根据LDF的特点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浅层组织的血流分布进行了监测,发现将静脉Ⅰ期原位动脉化同时扩张预制Ⅱ期行皮瓣转移可明显改善其术后血流分布及灌流量,提高其成活率。同时就有关LDF的原理、参数调节、动物模型、与其它方法比较及注意事项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皮瓣外科手术中,皮瓣的穿支血管定位以及血运情况是临床医生最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IRT)作为一种便携、无创、快速、经济的探测手段逐渐应用于皮瓣外科中,其可以通过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精确地描绘组织表面的温度分布.本文综述IRT在皮瓣外科领域的应用方向,包括穿支血管探测以及血运监测两大方面,并探讨其潜在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提高皮瓣手术的预后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DSA评价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血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的血供情况。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0只,造影前经B超筛查病灶。对每只大鼠在分别行选择性肝动脉及门静脉DSA。结果病理检查证实30只大鼠共48个肝泡状棘球蚴病灶,B超共筛查出43个;门静脉造影显示33个,肝动脉造影显示26个病灶。门静脉参与直径≤3mm病灶的供血,直径4~8mm的病灶有门静脉及肝动脉双重供血,直径〉8mm病灶主要为肝动脉供血。结论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存在门静脉和(或)肝动脉双重血供,供血与病灶直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