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院于1995年3月从一例流脑患儿脑脊液中分离到一株1889群脑膜炎球菌,此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脑脑膜炎少见,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12岁,主因头痛、恶心、呕吐入院。入院时体温38℃,神志清、精神萎糜,腹部及下肢皮肤可视散在出血点,压之不退色,颈部明显抵抗,双侧肱二、三头肌健反射均亢进,克氏征、巴氏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血象WBC 12.2×10~9/L,S 80%,L 20%。脑脊液常规检查:外观白色混浊,WBC 6.4×10~9/L,多核90%,单核10%,潘氏试验++,糖3—5管阳性。  相似文献   

2.
<正> 临床资料 例1:患者陆某,女,44岁。因头昏、乏力4天于1995年4月4日入院。患者诉劳累后始有头昏,每日起床后尤为明显;肢体酥软,疲乏无力,难以长时站立,且休息后无好转。病后饮食减少,大小便无异常,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无头痛、流涕,无胸闷、心悸。病前无用药史。体检:T36.8℃,BP14/11kPa。营养良好,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四肢肌力弱,神经系统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10g/L,WBC:2.8×10~9/L,N68%,L32%;尿常规:黄清,尿三胆(一),血钾3.8mmol/L,血钠140mmol/L,血氯104mmol/L,诊断为白血球减少症,给予脱氧核苷酸钠、鲨肝醇片口服,氨基酸、能量制剂等补液治疗,4  相似文献   

3.
<正> 患者男性,36岁。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头痛,伴有呕吐及腰痛。入院后查体,体温39℃,面红、颈部抵抗,瞳孔及四肢未见异常,皮肤有散在出血点,双肾区有叩击痛,查血小板6.4×10~9/L,尿蛋白卅,异淋细胞10%,按流行性出血热处理。开始考虑头痛为发烧所致,但经用药,体温下降后,仍持续头痛不缓解,且颈部抵抗明显,有时呈喷射性呕吐,遂检查脑CT,提示有“颅内出血”,脑脊液检查为血性,发  相似文献   

4.
王×,女,20岁,医生,1990—7—7初诊。自述:一年来自觉头昏、疲劳、乏力、足跟及左手指疼痛。近两天嗓子痛,我院五官科医生疑为“上呼吸道感染”,检查血象发现血小板1343.0×10~9/L,引起重视,去上级某医院检查,血小板为1530.0×10~9/L,并做髂后骨穿刺,骨髓片:核细胞极度活跃 M/L 比值明显增多(86.4/76=11.4∶1),巨核细胞显著增生、占295/3.0×1.5cm、血小板成堆多见,血小板1530.0×10~9/L。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相似文献   

5.
例1:再生障碍性贫血。王某,男,23岁。住院号:32708。因头昏乏力、间断发热月余,于1957年2月26日收住院。入院后,血象化验报告:红细胞0.99×10~(12)/L(99万/mm~3),血红蛋白20g/L(2g/d1),白细胞2.9×10~9/L(2900/mm~3),中性68%,淋巴36%,网织红细胞0%,血小板计数30×10~9/L(3万/mm~3)。骨髓检查报告:再生  相似文献   

6.
笔者采用补脾益肾法治愈再生障碍性贫血三例,摘介二则如下。例一:刘××,女,20岁,农民。于1982年5月20日入院。月经先期量多半年余,近三月牙龈反复出血。检查:面色苍白,全身皮肤见散在出血点,双下肢大腿内侧大片淤斑,体温36.8℃,心脏听诊无杂音,肝脾肋沿下未触及。化验检查血常规:红细胞2.3×10~(12)/L,血红蛋白50g/L,白血球18×10~9/L,中性粒细胞46%,淋巴细胞54%;血小板计数0.006×10~9/L,网织红细胞0.5%。骨髓穿刺检查:骨髓增生减低,巨核细胞少见,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主诉半年来月经先期,半月一次,量多色淡,历时八、九日始净,全身乏力。近三月来牙龈  相似文献   

7.
<正> 例1,男,4岁,住院号6488,发烧出疹7天,头痛、呕吐2天,抽风1次。查体:体温37.5℃、嗜睡、双侧瞳孔等大圆,对光反应存在,头面及躯干可见散在水痘结痂,未见新鲜红疹及水痘、颈无抵抗、布氏征阳性。化验检查:白细胞10.0×10~9/L,中性40%,淋巴60%。脑脊液:蛋白±,白细胞0.5×10~9/L,多核30%,单核70%。  相似文献   

8.
梁会贤 《广西中医药》1993,16(2):26-26,28
<正> 罗某,男,48岁。因心悸、肢端麻木19年,头痛10余年,颜面及手足掌皮肤发年,症状加重1周,于1983年12月11日入院。诉1964年开始出现阵发性心悸,时有心前区刺痛。1967年出现肢端麻木,头痛,痛甚如裂;时有牙龈出血,伴头晕,怕热多汗,手足心烦热,口苦溺赤。曾到某医院诊治,3次检查血象,血红蛋白200~210g/L,红细胞为5.9×10~6.8×10~(12)/L,白细胞21.5×10~9~25.6×10~9/L,血细胞压积0.69~0.8,甚则无法检测。拟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予中药滋阴降火、平肝潜阳之剂治疗70余天,未见好转。1982~1983年初先后2次住我院  相似文献   

9.
<正> 患者,男,33岁,因进行性面色萎黄、乏力半个月于1996年6月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半个月因患面神经麻痹服中草药牵正散治疗。方剂组成:白附子、僵蚕、全蝎、蜈蚣各3g。服用6剂后患者口角歪斜消失,但出现面色萎黄,乏力,呈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于入院前1d患者出现胸闷、心慌。自发病以来患者无血尿、酱油样尿,大便不黑。无皮肤粘膜出血点,无发热、畏寒。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差,重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20次/min,律齐,心尖部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血象:血红蛋白35g/L,红细胞1.73×10~9/L,网织红细胞0.003,白细胞4.9×10~9/L,血小板87×10~9/L,血沉8mm/h。骨髓涂片  相似文献   

10.
朴某,12岁,1997—4—1日初诊。主诉:3—5日感冒发热、咽痛、时恶寒、鼻塞、鼻干、口干不欲饮,每天上午6时~8时发热38℃左右,发热时头痛、鼻血、血量不甚多、鼻血后热即退,去其他医院查治,除抗溶血性链球茵素“0”1250单位外,无其它异常,用青霉素、先锋霉素、氧氟沙星等抗菌素药物均无效。检查所见血常规WBC1.2×109/L、HB118g/L、S72%、L35%BBC3.5×10 12/L、咽  相似文献   

11.
<正> 患者女,61岁。因间断性腹胀,隐痛10年,腹部胀大,皮肤瘙痒20天,于1993年4月11日入院。20年前患“肺结核”,无肝炎病史。 体查:体温37℃,血压12/8KPa。全身皮肤无黄染、出血点及蜘蛛痣,双侧颈部淋巴结如蚕豆大小,有粘连,无触痛。心肺(-)。腹膨隆,腹围83cm,腹壁静脉无曲张,无压痛及包块,肝脾未及腹水征(+)。双足踝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10g/L,白细胞8.6×10~9/L,中性80%,淋巴20%。血小板120×10~9/L,血沉7mm/h。肝功:总胆红素22μmol/L,直接胆红素10umol/L,谷丙转氨酶10~(?)(赖氏法),HBSAg(-),总蛋白54g/L,白蛋白  相似文献   

12.
阑尾粘液囊腺瘤恶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患者男68岁,因右下腹隐痛伴包块2年余,于1995年2月16日入院,查体:P88次/分,BP18.7/12.0kPa,贫血貌,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可触及6×4cm包块,质中硬边界清楚固定。血常规检查WBC15.2×10~9/L;N71%,L18%Hb9.5g/L,RBC2.86×10~(12)/L,ESR80mm/小时,下消化道造影报告,回盲部结核肿瘤待除外。B超提示右下腹包块5.5×5×4.5cm,表面光滑,内部回声不均,为囊性实性共存,结肠旁沟为液性暗区。初步诊断回盲部结核肿瘤待除外,于1995年2月20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腹腔内有粘稠透明胶状液体,局限于右侧结  相似文献   

13.
郝友泉 《四川中医》1993,11(5):34-35
白×,男,18岁,住院号:68713。因高烧、头痛5天,昏迷抽搐1天,于1991年7月3日入院。查体:体温40.2℃,血压16/10.7KPa,面色焮红,神志不清,躁动不安,瞳孔等大,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及压眶反射均消失,鼻燥乏律,齿燥如死骨,颈有抵抗感,两肺无异常,心率120次/分,律整,肝脾未触及,神经反射布氏征、克氏征、巴氏征均阳性,腱反射消失。舌红乏津,无苔,脉洪数。脑脊液检查:清晰,蛋白质定性试验(+),细胞数0.1×10~9/L,糖2.4mmol/L,血常规:白细胞11.4×10~9/L,N0.80,L0.20。脑电图示中度异常。诊断为  相似文献   

14.
项长生  项鸿  汪幼一 《中医杂志》2000,41(4):232-233
1 病历摘要相某某,女,54岁,南京人。主诉:化疗后浑身乏力,头昏恶心1年余。病史:患者因上腹胀滞,伴牙龈出血,于1991年3月27日入住南京某医院血液科。入院时血白细胞(64~110)×10~9/L,血小板70×10~9/L。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细胞系统,原始5,中性之中幼6,晚幼8,杆状19,分叶34;嗜酸性分叶3、嗜碱性分叶12。Ph染色体15/17,阳性。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  相似文献   

15.
<正> 患者,男,31岁。因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4天,于1994年4月11日以流行性出血热(下称出血热)收入院。平素身体健康。查体:体温40℃,脉搏76次/分,血压12/9kPa,神志清楚,醉酒貌,面部及胸前皮肤潮红,两腋下出血点呈条索状,眼结膜水肿,软腭有散在出血点,心肺未见异常,两肾区明显叩击痛。Hb148g/L,WBC15×10~9/L,NO.60,L0.40,有异常淋巴细胞,PC30×10~9/L,尿蛋白++++,尿RBC++,尿糖(-)。入院后给予低分子右旋檐酐,5%碳酸氢钠,5%葡萄糖氯化钠,病毒唑,地塞米松等治疗。病情一度好转,体温降至正常,尿量增多,但出现恶心,纳差。第6日患者尿量达4500ml/24h,晚7时感口渴明显,嗜睡,神志恍惚。急查  相似文献   

16.
对于血液系统疾病,中医大致把出血性疾病作为“血证”;血液细胞成分的减少(如再障、白细胞减少、贫血等)则属“虚劳”范畴;其中有些疾病西医尚无特效药物,疗效欠佳,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现把本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点滴体会介绍如下:1 再生不良性贫血李某某,女,38岁。于1985年8月17日住本院内科。主诉:头昏乏力7~8年,近日加重。入院时Hb65g/L,RBC2.14 ×10~(12)/L, WBC3.7×10~9/L,BP C 68×10~9/L,骨穿示再生不良性贫血。经输血、康力龙、士的宁、654-2等西药治疗,外周血象改善缓慢。9月13日中医会诊,Hb80g/L,RBC2.65×10~(12)/L。症见乏力、心悸、气短、纳可、大便溏,日2次,  相似文献   

17.
<正> 尤文(EVans)综合征,(即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获得性溶血性贫血),临床上不常见,而伴有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者更少见,现结合病例加以讨论。 病例资料 患者,女,21岁。因全身皮下出血伴黄疸20天,第1次入院。全身皮下出血点和黄染,发热,无肝肾病史。查:T38.6℃,贫血貌,全身淋巴结无触及,巩膜明显黄染,胸骨压痛,双肺(一),心界不大,心率92次/分,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Hb 80g%,RBC 2.14×10~(12)/L,PC12~18×10~9/L,网织红30~150×10~9/L,BT>10′,CT1′,总胆红素34.2umol/L,1140u,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 ,6 8岁 ,因发热、头痛、腰痛 6天 ,头晕、胸闷 1天 ,于 1998年 3月 12日 10时入院。入院时 T37.5℃ ,P 110次 /分 ,R 2 4次 /分 ,BP 10 / 6 k Pa,胸前及双腋下散在出血点 ,球结膜水肿 ,咽部充血 ,口唇轻度紫绀 ,双肺呼吸音粗 ,无罗音。心率 110次 /分 ,心律齐 ,心音低钝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 ,脐周压痛 ,无反跳痛 ,肝脾未触及 ,双肾区叩痛 ,肠鸣音弱。四肢末梢凉 ,脉搏细数。束臂试验阳性。实验室检查 :血 WBC 2 8.7× 10 9/ L,RBC 5 .87× 10 12 / L ,Hb16 0 g/ L,Plt17× 10 9/ L;尿常规 :Pr( ) ,RBC( )。…  相似文献   

19.
余某某,女,25岁。1988个3月26日入院。患者于元月开始神疲乏力,五心烦热,纳呆,下腹隐痛胀闷,时或便溏一日两三行,即在当地医院治疗,罔效。遂入县医院治疗,经x线钡灌肠摄片等检查诊为肠结核、三度营养不良。住院治疗2个月,效果欠佳,故转中医治疗。体检:舌绛无苔,脉细数无力。体温37℃,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3/9.3kpa,病人呈慢性病容,神志清楚,精神萎靡,下腹压痛,无反跳痛,皮肤弹性差,未见瘀点。理化检查:红细胞3.65×10~(12)/L,白细胞3.8×10~9/L,中性60%,淋巴40%。大便镜检正常。  相似文献   

20.
任××,女,53岁。1988年7月22日入院。患者二年前不明原因头昏,精神疲乏,纳差,面色萎黄,近三月来伴心悸,气短,面目浮肿,耳鸣,盗汗,视物模糊,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大。查:慢性病容,心前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化验:血色素42g/L,红血球1.5×10~(12)/L,血小板93×10~9/L。骨髓检查:增生活跃,粒:红=1.6:1,粒系占0.61,红系占0.39,巨核细胞25个。血沉78mm/h。治疗口服叶酸、肌注维生素B~(12)。辨证为脾肾两虚,气血不足。治以健脾益气,补肾填精,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