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阳与少阴相表里,太阳病与少阴病之间多有相兼及疑似。临床可见低热感冒而非麻黄汤证者,虚人自汗出而非桂枝汤证者;又有麻黄汤证误用清法而入少阴里者,少阴病恢复期而现太阳病症者。对《内经》和《伤寒论》相关条文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找出其中异中之同:异者,太阳属表,少阴属里,同者,皆可有发热症状;同中之异——虽皆可有发热症状之同,但又具热有高低,脉有沉浮之异。其用药规律为:纯太阳病可选麻黄汤、桂枝汤,纯少阴病可选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四逆辈;少阴病初得而兼低热症状者,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可选。  相似文献   

2.
论六经病预后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著《伤寒论》,创立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揭示了辨证论治的方法和思维程序。后世医家对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代有发挥,使六经辨证体系日趋完善,然而对六经病预后转归鲜有论述。兹就《伤寒论》六经病有关预后转归内容阐述如下。1 太阳病预后转归太阳主表,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太阳受邪,营卫失和,正邪相争于表,便会发生以发热、恶寒、头痛、脉浮为特征的太阳病。太阳为六经之藩篱,故太阳病误治失治,可内传其他五经,然太阳与少阴相表里,故太阳病每多内传少阴,有道是“实则太阳,虚则少阴”。如桂枝甘草汤证、炙甘草汤证、干姜附子…  相似文献   

3.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乃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的方剂,原书谓:"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因太阳、少阴两感证的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复感寒邪,表里同病,  相似文献   

4.
乙、少阴病兼证治验少阴病兼証,在个人临床治驗上,可分为少阴兼太阳証,少阴兼太阴証和少阴兼厥阴証等三类論治,茲分述如下。I 少阴病兼太阳証少阴病兼太阳証,也就是少阴太阳同病,太少两感証,为少阴病中临床上最常見的一类疾病。因为太阳为六經之藩篱,而少阴又与太阳相表里,所謂“实則太阳,虛則少阴”故也。根据个人治驗,本証临床上分为少阴盛于太阳(重症)和太阳盛于少阴(輕症)两种不同論治,茲分述之:  相似文献   

5.
背恶寒的病因多包括痰饮、阳虚、外感、瘀血、发痈疽先兆等,现代医家亦有许多发挥。本文选取症状典型的"背恶寒"验案一例,患者初期表现为太阳伤寒表实证,投以解表散寒之方药,症减而未愈;后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太阳病损伤阳气进而内犯少阴的情况,故随证加入温经散寒之少阴用药,其效大增。通过本案例的辨证过程可以看出太阳少阴并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由此浅谈笔者对太阳病与少阴病关系的认识,并对诸家关于"背恶寒"的论述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6.
刘清泉 《中医杂志》2014,(18):1555-1557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宣布非洲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尽管目前中医对埃博拉出血热病没有治疗经验可谈,但是在历史上,中医曾多次参与"出血热"疫情的控制与治疗,并获得良效。从发病表现上,埃博拉出血热符合《伤寒论》少阴病发病规律。埃博拉出血热本次发病多为两经并病,故病重而亡多。据此目前初步分为四期:发病初期少阴太阳并病,吐利期少阴太阴并病,出血期少阴太阳蓄血并病,厥脱期少阴厥阴并病,临床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其脉证,知犯何逆,主治从少阴,兼顾热毒湿气,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7.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20,19(1):13-16
运用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少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包含6大证型,即少阴热证、少阴寒证、少阴虚证、少阴血证、少阴气郁证、少阴痰湿证;二是少阴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即少阴病本证与少阴病本证相兼、少阴病本证与太阳阳阳少阳太阴厥阴病证相兼等;三是少阴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太阳病证、某些脾胃证、某些肝胆证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辨治中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梁文华 《陕西中医》2011,32(1):93-93
<正>麻黄细辛附子汤乃仲景为病之属太少两感证而设,《伤寒论》301条谓"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发热者,病兼太阳之表,脉沉者,病又根于少阴之里,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者,以麻黄开太阳之表,俾邪有出路,附子固少阴之里,细辛由里达表,无微不至,则搜剔更周,病无逃矣。  相似文献   

9.
医话拾零     
一、太阳转少阴证《内经》云:“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因太阳本寒而标阳,太阳之所以卫外而为固者,全赖于卫气。卫气虽为中焦水谷之悍气,而实根源于下焦肾中一阳之真气,此气盛则卫外之气充沛,太阳开合有权而无厥脱之变。倘少阴真阳不足或发汗太过,则恶寒发热之太阳病,往往变为无热恶寒之少阴病,所谓“实则太阳,虚则少阴”。兹举病例以证之。  相似文献   

10.
麻黄附子细辛汤为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的代表方。结合临床病例分析,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身体疼痛,兼见嗜睡、咽痛、痰有咸味等症状,具有沉脉或微细脉,是太阳少阴两感证的主要症状,致病机理为阳虚受寒。麻黄附子细辛汤可温少阴之阳,祛太阳之寒,能够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该方不仅可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外感病,还可治疗多种内科杂病,只要辨证为太阳少阴两感证,病机为阳虚受寒,即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  相似文献   

11.
纯阳之体多被误解为盛阳之体,又被炎症病名误导,故医者多从热论治小儿扁桃体炎。临床中用清热药多有不效者,亦有症状好转而又反复者,观察此类患儿寒证明显,服用温经解表药则快速痊愈。本文从寒论治扁桃体炎来解释这种临床现象。纯阳从稚阳作解,为小儿阳气稚嫩,久用抗生素及寒凉之药易造成脾阳虚衰,久病肾阳亦虚;基于《内经》卫出下焦理论,太阳卫外之阳根源于少阴肾中真阳,肾阳虚则卫气御外功能降低。外寒侵袭太阳少阴,发为太阳少阴合病,以少阴为主。治宜太阳少阴同治、散寒解表,方选麻黄细辛附子汤。  相似文献   

12.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方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功能助阳解表,为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太阳少阴同病之方。笔者近年来应用该方治疗肺炎迁延不愈患者37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少阴篇一、少阴病大旨伤寒阴证少阴主.三阴经伤寒之证,以少阴病为主体,或以太阴为主,非也.病至少阴势急厉.伤寒至少阴病,情势危急,生死别于俄顷,审证处方,极要留意,一有错误,悔之莫及.太阴病多属缓证,较之少阴病轻浅多多,乃或谓太阴最重,少阴次之,焉有是理,僻异之说,不可从也.死生变幻俄顷间.但欲寐而脉微细.欲寐为阴盛阳微之证,微细为阴盛阳微之脉.三阴首推此提纲.脉证俱全须熟记.六经纲领诸条,惟太阳、少阴二纲脉证兼详,其他四经只言证不及脉,可见太阳为三阳之始,少阴为  相似文献   

14.
茯苓四逆汤     
伤寒厥而心下悸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组成茯苓六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破八片以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注凡太阳病治不如法,汗后复下,或下后复汗,误而又误,变成坏病,若其人阳盛而从热化,则转属三阳,阳衰而从寒化,则系在三阴,此二汤所治之烦躁,皆坏病也,烦躁虽六经俱有,而多见于太阳少阴者,太阳为真阴之标,少阴为真阳之本也,未经汗下而烦躁,多属阳,其脉实大、其证渴热,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六经病皆各有其提纲。提纲者,乃揭示本经病主证与病理实质的纲领性条文。如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明确指出太阳病的主证为脉浮、头项强痛、恶寒。析其病理,为风寒邪气犯表、卫阳被遏、经输不利,其病位在表。此已为古今医家所共识。它如少阳、阳明,太阳、少阴等病之提纲所示病理,亦少见有争议。然对厥阴病提纲病理实质之认识,至今未一。  相似文献   

16.
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北 《四川中医》1998,16(10):8-9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现于仲景《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中,原文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场主之。”方剂组成:麻黄去节2两,细辛2两,附于他1枚,去皮被8片。历代注解伤寒的医家都认为是用治少明里寒兼太阳表热(太、少两感)之证的。然  相似文献   

17.
正少阴病是《伤寒论》六经病之一,少阴篇在三阴病中占重要地位,因其外可有太阴病下利等症状,内可合厥阴病手足厥冷等症状,其一经之病可代表三阴经[1-2]。足少阴肾脏为水火之脏,水为阴,火为阳,所以肾为阴阳之根本,是先天之气所系之地。少阴病有阳虚证,也有阴虚证,不论阳虚还是阴虚,多为重症[3]。因少阴既包含足  相似文献   

18.
诸多版本的《伤寒论》教材或将四逆散证划归为少阴病类似证、兼变证,或将其划归为厥阴病.笔者结合少阴和少阴病本质、四逆散方药组成及化裁加减,一论将四逆散证条划归少阴病类似证之非,二论将四逆散证条划归少阴病兼变证之过,三论将四逆散证条划归为厥阴病厥证之谬.认为少阴为三阴之枢,四逆散为少阴之虚郁而设,四逆散证和四逆汤证同为少阴...  相似文献   

19.
陈建华 《北京中医》2010,(11):844-845
对《伤寒论》中六病定位的方法,张仲景并未明确说明,而是以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的三阴三阳六病临床症候来具体体现。这就导致历代医家对三阴三阳六病的病位认识存在很大的分歧,主要是少阴病及厥阴病的定位分歧。而经过研究,三阴三阳六病实际的定位应当是,太阳病与厥阴病主表部、少阳病与少阴病主半表半里部、阳明病与太阴病主里部。  相似文献   

20.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伤寒论·少阴病》篇,为少阴病兼太阳表寒证的主方。301条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多年来,笔者抓住少阴阳虚,阴寒内盛,阳气不得宣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