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葛瑟 《航空档案》2004,(1):59-60
在2003年11月的伊拉克领空,驻扎伊拉克的美军两架直升机被反美武装击落,造成21名士兵死亡和20多人受伤。为此,美军航空兵在伊拉克空域飞行时十分发怵。美军飞行员们不但怕伊拉克的火箭筒,还十分担心伊拉克的苏制肩射防空导弹攻击。在阿富汗战争中,“毒刺”防空导弹曾杀得前苏联作战飞机不敢低飞,只  相似文献   

2.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39):14-14
“‘城市美化运动’的幽灵,如今漂洋过海地到了中国。16 世纪意大利的广场,17世纪法国的景观大道,20 世纪美国的摩天大楼,出现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呼吁,中国应该停止好大喜功的“城市美化运动”,代之以经济、美学、健康的城市规划理念。“他就像一只鸵鸟,把头埋在沙里,不敢面对现实。” 美国民主党主席麦考利夫批评布什拒绝承认在伊拉克“正在走向错误的方向”。“我们将在伊拉克取得成功……谢谢你,美国!” 伊拉克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在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发表演讲时说。“攀女王的露台比看我亲…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战争刚结束,BBC即在一个晚间新闻节目中首次披露布莱尔政府在战前曾“肆意夸大捏造伊拉克的威胁性以获得更多支持”;7月5日晚,布莱尔亲自向BBC施压,要求BBC就其“不实”报道道歉,而BBC拒绝认错;一场BBC与英政府之间的舌战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4.
随着伊拉克法庭上月5日宣判前总统萨达姆死刑,美军恐将陷入一场“伊拉克战争”中。在伊拉克国内,支持和国情萨达姆的教派和民从也纷纷表示,要发动一场“全民反美”战争。在中东地区,一些穆斯林团体表示,反对美军控制的法庭处死萨达姆,并表示要支持反美武装的抵抗活动。早就自感深陷游击战泥潭的驻伊美军这一次真的是把心提到嗓子眼,紧张地调兵遣将,以防不测。[编按]  相似文献   

5.
杨军 《新闻三昧》2004,(8):29-29
“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复馆小组组长孙必干12日晚证实,11日被不明武装分子劫持并扣押的7名中国人已经安全获释,并被转交给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复馆小组。”这一令人欣慰的消息,我是4月15日早上在电视上看到的。电视在播报这一新闻的同时,还播放了电视记在此之前到被绑架的7名中国人家乡采访的内容。福建省平潭县岚城乡中南村是被绑架林孔明的家乡。林孔明是7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只有18岁,他的两个弟弟分别上着中学和小学.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终于闯过第二关。 在美伊第二阶段的较量中,“主核派”在联合国占了上风。联合国首席武器核查官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在第二份对伊武器核查报告中,对伊拉克在核查中的合作给予了肯定,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都呼吁继续进行武器核查工作。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内2000多名反战人士,向伊拉克人民寄送他们的私人照片以及反战信息,以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国人”。此次活动由一个名为“和解团体”(ellow-shipofRecollciliation)和平组织举办,并将于美国当地时间20日在华盛顿正式启动这一计划。寄送这些照片旨在改变美国在伊拉克虐囚丑闻中狼藉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北京时间2003年3月20日上午10∶350,筹备已久的美国军队开始向伊拉克发射“战斧”导弹,代号为“伊拉克自由行动”的战争爆发了。 随后攻伊的美军地面部队也开始向伊拉克边境移动,随时为开始大规模地面进攻作好准备。 开战3小时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在电视讲话中称,“我以领导人的身份和你们在一起准备参加战斗,我们的军队也准备好了随时应战。”此言决非安拉保佑式的精神慰藉,这让人想起早在16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就曾警告说,如果美国对伊拉克发动  相似文献   

9.
在众人的非议和怀疑中,伊拉克战争的总设计师,美国新保守主义政府中的“黑鹰”沃尔福维茨,从五角大楼空降到世界银行。  相似文献   

10.
“新闻自由”的美国,有没有宣传和灌输,从美国媒体对美军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事件、中美撞机事件以及对“911”和伊拉克战争的报道,都可以找到肯定的答案。只是应该承认,一是美国的宣传与灌输比较“高明”,二是在美国的“信息市场”上,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未能有效地参与竞争,也造成了美国公众受其政府和媒体影响,对中国和其他国家产生错误认识和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两年,中国的新疆和内地接连发生了数起暴恐事件,每起事件中都有“东突”渗透的痕迹,这使得中国人从未如此的关注反恐。与伊拉克类似,中国面临的恐怖组织和威胁传播主要来自境外对境内的渗透。中国自然可以从伊拉克反恐战的过程中获得一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小牛”空地导弹,一直是美军战机空中反坦克的强有力武器。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空中反装甲成为一大热点。在美军空中反装甲武器中,比较有名的包括最新型“小牛”AGM-65K空地反装甲导弹。  相似文献   

13.
杨军  蒋洁 《新闻前哨》2003,(5):37-38
2003年3月20日北京时间上午10时30分,美国战舰向巴格达发射了25枚战斧巡航导弹,伊拉克战争正式爆发。与此同时,在神州大地引发了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伊拉克战事报道媒体大比拼。 一、电视媒体:直播取胜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推出了“关注伊拉克战事”特别报道节目,一直以直播的方式,关注美国对伊最后通谍中提出的48小时最后期限结束后最新情况。采用了世界各大媒体所共用的巴格达唯一电视直播信源——CNN记者的直播镜头,不停地介绍目前的最新动态,请进专家分析事件走势,介绍事件背景。中国观众同步知晓了伊拉克战争爆发的信息。这次中央台的举动应该说在中国电视新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而新闻是“不流血的战争”。震惊全球的伊拉克战争早已落下帷幕,然而,对这场战争的研究和思考仍在继续。研究伊拉克战争的论比比皆是.可深入探讨战争新闻规律和舆论功能的书籍却很少。由胡全良、贾建林撰写的《较量——伊拉克战争中的舆论战》一书,是研究战争与舆论方面的专,已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问题本来就一直是中国舆论关注的热点。中国七公民在伊拉克遭遇绑架,则使伊拉克局势与中国的距离空前拉近。令人高兴的是,中国人很快获释。不过,仍然有多个国家数十名人质被扣押。而整个事件再次要求我们理性地看待伊拉克目前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由于各方利益错综复杂,伊拉克的政权切割和重组将困难重重,用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领导人的话说,“解放伊拉克容易,统治它却会很难。”  相似文献   

17.
不应简单地把美国人在伊拉克遭遇的困境看成是“先进制度”与“落后制度”的冲突.或仅仅是文化上的冲突。在我看来,这是美国的保守型政治结构与伊拉克激进型政治结构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2003年,频道这个熟悉的字眼再次焕发全新的色彩。先是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在直播伊拉克战争中大显身手.将一个本来面向海外观众的电视频道“出口转内销”,一时声明鹊起。CCTV-4最高收视率提高了28倍,最多时国内有1.1亿人同时在收看(关注伊拉克战事)的特别报道。5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上海“东方卫视”变脸出击,安徽卫视电视剧大卖场,湖南卫视上星七周年  相似文献   

19.
理性和勇气     
彭健 《新闻记者》2004,(8):36-36
今年1月13日,美国陆军特种兵达比将一张磁盘放在了军方调查员的床上,盘里存有驻伊美军虐待伊拉克俘虏照片,美“虐囚事件”由此浮出水面。4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公开了虐俘照片,世界一片哗然。美国总统布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一些美军士兵对待伊拉克战俘的做法“令人厌恶”。美国防  相似文献   

20.
《大观周刊》2006,(43):20-20
11月5日,伊拉克高等法庭裁定前总统萨达姆在杜贾尔村案中犯有“反人类罪”.并判处其死刑。消息一出,守在电视机前焦急等待结果的伊拉克人或欢欣鼓舞,或极其愤怒,或上街庆祝,或游行抗议。一时间,萨达姆个人的生死命运和伊拉克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成了全球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