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病情况及有关诱因。方法:对58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临床特点:大多数患者感染中毒症状不明显,腹膜炎体征不典型。以腹胀明显或加重,腹水短期增多,利尿治疗效果差为主要临床表现。腹水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是自发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依据。结论:肝炎后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可以通过应用第三代喹诺酮、第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及综合支持治疗而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
徐金兰 《现代医学》2004,32(5):342-342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 (SBP)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87例经腹水常规及腹水细胞细菌培养检查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水常规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 ,腹水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就可确诊 ,当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出现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即可高度考虑SBP。结论 对SBP患者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能使病情控制于早期 ,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楼丹峰 《吉林医学》2013,(30):6325-6326
目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住院的中晚期肝硬化患者最常发生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则预后不佳,现收集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以提高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认识,从而有效指导临床诊治工作。方法:对40例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多样且程度不一,腹水培养阳性率只有32.5%,其中革兰阴性菌最多占53.8%。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需要依赖实验室检查如腹水常规检查和腹水细菌培养辅助诊断。革兰阴性菌仍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致病菌。肝硬化伴有高胆红素血症、腹水中总蛋白含量偏低可能是发生SBP的危险因素。早诊断、早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提高治疗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腹水常见的并发症,多数为院内感染。出现SBP后患者病情加重,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对156例慢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目的在于探讨SBP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以减少SB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0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若虎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2):178-179,183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菌株种类、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02例住院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患者近半数无明显腹膜刺激征。88例(86.27%)患者腹水多核细胞(PMN)比值≥0.50。26例腹水细菌培养呈阳性,共分离细菌28株,大肠埃希菌占46.43%。腹水蛋白≤10g/L,并发SBP发生率高于腹水蛋白〉10g/L患者。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肝硬化并发SBP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较可靠的参数。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腹水蛋白≤10g/L患者应警惕SBP的发生,宜及早行腹水检查。SBP患者宜早期抗生素治疗,不必待腹水细菌培养回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晚期肝病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诱因、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46例临床确诊的晚期肝病(肝炎后肝硬化、肝癌)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早期大多数症状较轻,无明显腹部体征(压痛、反跳痛)。结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腹水白细胞无明显升高,早期诊断应结合病史,个体情况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临床特征、腹水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2例诊断为SBP且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腹水实验室检查及疾病的转归。结果:4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及腹膜刺激征,71%的患者腹水常规检查白细胞500×106/L,86%的患者腹水乳酸脱氢酶200 U/L。83.3%的患者腹水细菌培养为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二者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SBP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需充分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并尽早进行腹水床边培养。治疗上临床怀疑SBP时可先应用第三代头孢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待细菌培养药敏结果报告后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8.
肖国球 《中华医护杂志》2006,3(4):303-303,302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1例经腹水常规或腹水细菌培养检查,确诊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水常规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腹水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可协助确诊,当肝硬化腹水患者出现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即可高度考虑SBP。结论对SBP患者尽早发现、尽早治疗,能使病情控制于早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及预后。方法对151例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107例(70.9%),腹胀149例(98.7%),腹痛80例(53.0%),腹部压痛109例(72.2%),腹泻52例(34.4%)。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71例(47%)。血常规WBC〉10×10^9/L 53例(35.1%),中性粒细胞比例〉70%有112例(74.2%),WBC〈4×10^9/L 30例(22.5%)。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计数〉0.25×10^9/L有145例(96.0%)。54例患者腹水细菌培养阻性(35.8%)G^+菌19例(33.3%)。治愈、好转82例(54.3%),无效、恶化54例(35.8%)。结论151例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SBP患者大部分感染中毒症状典型,腹水中PMN计数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腹水培养G^+菌比例上升,并发症多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孙宗云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0):1285-1286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征、致病原及治疗愈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腹水培养、药敏情况及预后等。结果肝硬化并SBP的临床表现以发热、腹胀、腹痛、腹部压痛为主要表现,而典型的腹膜刺激征仅见于约半数的患者。腹水白细胞及PMN明显升高。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大肠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试验对第3代头孢菌素药物敏感。合并SBP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无SBP患者。结论肝硬化并发SBP患者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病原菌以大肠杆菌多见,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较可靠指标;肝硬化并发SBP严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原菌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134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34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67例患者并发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及其他部位感染等并发症;腹水细菌培养阳性19例(14.2%)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13例,占68.4%。临床治愈:52例(38.8%),有效54例(40.3%),无效28例(20.9%)。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应用抗生素及积极采取综合性治疗是改善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ritonitis,SBP)的常见致病菌和对抗生素治疗的敏感性。方法对本院近4年来收治的120例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本组病例的腹水细菌培养,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并发SBP以革兰阴性杆菌条件致病菌所致感染率高,根据药敏结果,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和广谱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率高。结论重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并发SBP的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9.29%,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14.29%。对大肠埃希菌可选用头孢曲松、氧氟沙星或呱拉西林等,克雷伯杆菌首选头孢曲松、环丙沙星或呱拉西林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临床特征,及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208例肝炎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BP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变化多样,诊断依据主要是腹水细胞计数和腹水细菌培养,但腹水细菌培养率极低。结论:及时观察临床表现,进行必要的腹水检查,早期诊断有助于SBP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14.
张宏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3):715-716
目的探讨慢性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感染细菌的种类以及临床转归情况。方法对我院感染内科2005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慢性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大多数患者感染中毒症状不明显,腹膜炎体征不典型。以腹胀明显或加重,腹水短期增多,利尿治疗效果差为主要临床表现。治愈20例,好转16例,死亡14例,死亡原因主要为肝肾综合征,其次为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结论慢性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积极治疗原发肝病及并发症,早确诊、早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降低相关危险因素,提高重症肝病及晚期肝病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确诊为肝硬化合并SB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预后情况。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腹压痛及反跳痛。全部患者均常规检查外周血象、肝肾功能、B超及腹水常规、腹水培养,在明确诊断后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以腹膜炎消失为治愈标准,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症状、体征、腹水细胞学检查呈不典型表现。结论:细菌学检查可以阴性,诊断SBP应结合病史、体征、个体情况是相关检验加以综合分析,可使用喹诺酮类抗菌素治疗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16.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早期诊断及预后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治和判定预后提供依据。方法详细记录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腹水患者临床表现,对每位患者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Child Pugh分级,并进行腹水常规、生化、细菌培养及肿瘤细胞检测。结果110例患者中65例合并SBP,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腹胀、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腹泻、里急后重等。腹水WBC>0.5×109/L占45.3%,PMN>0.5占60.9%。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10.8%,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主要死亡原因为原发病的并发症。Child Pugh分级C级、病毒重叠感染、低血钠水平等与高死亡率有关。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早期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及腹水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并发SBP患者的预后与原有肝病程度、病毒重叠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菌种类和,临床特点。方法对9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患者中84例(87.5%)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45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46.8%),共分离细菌56株,包括7种细菌,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杆菌28株,为主要致病菌,占50%。药敏试验对第3代头孢菌素和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表现多数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抗感染治疗首选第3代头孢菌素和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09年12月住院的72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血常规、肝功能、腹水常规检查、腹水培养及药敏试验、治疗与转归情况。结果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因以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为主,其次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以腹胀、腹痛、压痛等症状和体征较常见。实验室血常规检查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4×109/L~10×109/L占多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者居多。肝功能检查血清白蛋白含量30g/L、血清总胆红素(TB)水平51.3μmol/L多见,谷丙转氨酶异常者为52例(72.22%),谷草转氨酶异常者为49例(68.06%),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超过3s者为42例(58.33%)。腹水常规、培养及药敏结果以腹水白细胞计数≥0.5×109/L、腹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0%、腹水蛋白含量10g/L多见。72例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例数为16例(20.83%),其中革兰阴性菌11例(68.75%),革兰阳性菌5例(31.25%),培养中未发现真菌感染。72例患者治愈22例,好转39例,无效或恶化7例,死亡4例,治疗有效率为84.72%。所有患者中并发肝肾综合征6例(8.33%),上消化道出血4例(5.56%),肝性脑病、感染性休克各1例(1.3%)。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总体病情严重,预后差。早期诊断及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是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提高重型肝炎抢救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对其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以下简称SBP).给予早期诊断及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菌素治疗,是对该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方法 对1991年1月-2005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型肝炎儿8例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做系统性、回顾性分析。结果 118例中并发SBP43例.占36.44%。43例中急性重型肝炎5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0例;慢性重型肝炎18例。抢救成功5例.占11.63%;死亡38例.占88.37%。重型肝炎并发SBP的病情发展较肝硬化并发SBP更为迅速。对SBP做到早期诊断,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菌素治疗.可提高抢救存活率。当肝炎或肝硬化腹水患者.在入院的当天即出现重型肝炎症状和体征;临床状况恶化或实验室指标恶化如出现氮质血症、外周血象升高、酸中毒等,三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时,都必须常规做诊断性腹腔穿刺。当患者出现发热、腹胀加剧、腹痛和腹水量增加时,就应考虑到本病。值得注意的是:本组43例中,22例未出现发热、腹痛、无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结论 SBP是引起重型肝炎高病死率的重要死因之一。本文SBP病死率高这88.37%。因此,对SBP给予早期诊断,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菌素治疗,是提高重型肝炎存活率.降低其病死率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对32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腹水细菌培养的阳性结果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腹水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患者8例,占25%.其中大肠埃希菌4例,克雷伯杆菌2例,流感嗜血杆菌1例,肠球菌1例,细菌药敏实验主要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敏感.结论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腹水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特别是大肠埃希菌多见.依据以药敏结果调整使用抗生素,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