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医碥》为清代医家何梦瑶所著,其中不乏一些内科急诊重症的记载。何梦瑶在《医碥》中阐释了很多急诊重症的病名,如"关格""中风""痉症"等病名,何梦瑶在《医碥》中很重视急诊重症疾病的鉴别诊断,还客观翔实的描述了很多急诊重症的临床特点,并且梳析了急诊重症的病因病机,总结了急诊重症的治则治法,这些均为后世医家救治内科急诊重症疾病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朱丹溪因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对阴虚火旺者,治病以滋阴降火为法,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然而,朱丹溪对内伤杂病的治疗,不局限于滋阴,更着重于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正因为如此,明代王纶在其<明医杂著>中强调"杂病用丹溪",就是说治疗内伤杂病,要向朱丹溪学习.笔者对朱丹溪治疗内伤杂病的贡献,谈谈自己的肤浅之见.  相似文献   

3.
《丹溪心法》是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的一部重要著作,在祖国医学宝库中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全面反映了朱丹溪治疗杂病的经验。书中对于灸法治病虽仅见于若干散论,但观点独到,析理透彻,鲜明体现了朱氏及其“滋阴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治疗理念。本文通过对书中各论灸法的初步归纳总结,管窥“滋阴派”在灸法治病这一侧面的医学实践与理论,或可对当代灸法的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张景岳承《黄帝内经》之精要,集金元诸家之精华所著《景岳全书》、《类经》,其中不乏对急诊危重症的记载[1]。在书里张景岳将各种辨证方法溶于一炉,创建了"两纲六变"辨证体系[2]。本文将基于"二纲六变"体系探讨张景岳对急诊危重症的辨证,以便提供有价值的临床思路和启迪。  相似文献   

5.
朱丹溪论治臌胀析要湖北430061湖北中医学院梁淼主题词臌胀/中医药疗法朱震亨医学史,元朝学习丹溪学术理论及一些案例,笔者深感丹溪对臌胀病的论治颇有创见,遂不揣浅陋,归纳如下。阐发病机倡湿热壅滞说关于臌胀的病机,早在《内经》中就有不少记载,如《素问·...  相似文献   

6.
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与危险因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现有文献资料,对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证型及临床症候、实验检查和物理检查及危重症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以研究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证侯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朱丹溪六郁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南宋永嘉医派和李杲脾胃升降观的影响,十分重视气机的升降。六郁学说的特色为:凡郁皆在中焦,中焦致郁多见;无郁不关乎气,六郁相因为病。六郁学说充实和发展了中医郁证理论,开郁证专题研究之先河。学习和研究朱丹溪的六郁学说对临床治疗郁证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丹溪(1231~1351)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创立了"阳有余,阴常不足"、及"相火论"之说,是滋阴派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丹溪心法·火门》中记载有:"气有余,便是火,不足者是气  相似文献   

9.
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危重症疾病,极大的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在CRRT治疗过程中采取严密的监测和正确的护理措施就显的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的选取了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8份病例,在护理过程中,没有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朱丹溪历来以滋阴闻名于世,但对他在痰病证治方面的贡献,却很少加以探讨。痰在《金匮要略》等早期医著中就有论述,但大多与饮混为一谈,直到宋元,才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朱丹溪作出了不可忽视的重大贡献。总结痰病的证候和机理《内经》对痰没有明确的记载,自张仲  相似文献   

11.
关于"火神派"和"滋阴派"学术思想的争论由来已久,孰优孰劣尚无定论,作为"火神派"和"滋阴派"的创始人郑钦安和朱丹溪,很多中医临床工作者对于他们的学术思想一直存在疑惑和误读,从两大医学流派的历史背景,两派创始人的学术思想、用药经验、著作内容等方面分析,郑钦安和朱丹溪并非拘泥于补阳和滋阴,辨证论治才是两人的学术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12.
关于朱丹溪为滋阴派问题,近年来很多同志发表了各种不同的学术见解。其中有人运用统计的方法,对丹溪所用方药进行了归纳分析,从而对丹溪滋阴派提出质疑;也有人从理论入手,认为丹溪学说重在养生,滋阴派乃是历史误会;也有人坚持认为丹溪是滋阴派的倡导者。总之,见仁见智,各有所据。不可否认,这些学术争鸣对于全面正确地评价朱丹溪的学术成就和历史地位很有意义。但另一方面由于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甲型H1N1流感重症、危重症的证候特点及病因病机。方法将123例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重症组59例,危重症组64例,分别描述病程与发病时间、症状频次、出现时间、消失(或明显减轻)时间,就症状学、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重症、危重症的发病时间集中于深秋初冬季节;重症以发热、咳嗽、咯痰为主症,危重症以恶寒、发热、咳嗽、咯痰、咯血、胸闷憋气、倦怠乏力、气短为主症;危重症组的病程、各症状持续时间普遍较重症组长。结论本病分为初期、进展期、极期、恢复期四期,始动因素为温热疫毒,核心病机为毒热壅肺闭肺、毒瘀互结、肺气壅闭;其证候演变规律为热毒壅肺、闭肺→毒伤肺络→喘脱、厥脱→气阴两伤;以温病肺胃气分病变为核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朱丹溪医著和医案的研究,将其学术特色归纳为"阳有余阴不足"论、擅长气血痰郁辨治、灵活运用成方、主张顾护正气等几个方面,认为朱丹溪的学术成就远非"滋阴派"可以概括。  相似文献   

15.
杨慧清 《新中医》2010,(3):12-13
<正>历代医家对肝脏生理、病理以及肝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的论述甚多,尤其是朱丹溪创立六郁学说以后,肝在人体中的作用更受到重视。汇通派医家张锡纯在前代论述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全面阐述肝主气化之功能,认为肝气有虚有实,对  相似文献   

16.
<局方发挥>是滋阴派的代表医家朱丹溪所著,其对局方中香燥药的滥用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对不适宜应用香燥药物的病证、久服香燥药物对人体产生的危害、误服香燥药物导致的变证等方面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在甲型H1N1流感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中医药治疗温疫古今文献的复习,结合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在中医疫病理论指导下,对甲型H1N1进行个案的研究,在对典型病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和伤寒“大经辨证”的理论,对甲型H1N1流感的病因属性,核心病机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本病归属于中医的“温疫”,系“风热毒邪”为患,提出了详细的辩证论治方案,在方案的指导下对轻型患者的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的效果与“抗病毒”药疗效相当,同时对重症、危重症进行了典型病例分析,提出了重症、危重症的核心病机和治疗方案,结合西医的治疗,介绍了治疗的经验和体会,并以典型的形式分析了了中医药在急诊危重病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朱丹溪对鼓胀深有研究,病因论述精当,病机上提出湿热壅滞之说,并针对病机提出了"大补中气、行湿为主"的治疗大法,临证中灵活变通,注重求本;重视调养,从缓图功。该文对朱丹溪鼓胀论治的特色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剂型丰富,品种繁多,不仅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许多急症治疗中亦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中医急症治疗历史悠久:祖国医学对危急重症的治疗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已有高热、暴厥、真心痛、出血等危重症记载,如《灵枢·厥病篇》有“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的记载,远早于现代医学“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丹溪母病考     
《丹溪翁传》记载朱丹溪“母患脾,于医亦粗习”,后世多以为朱丹溪学医的最初动机是因为母亲得脾肾病。查成都中医药大学李戎教授所编《中医药通假字字典》,知“脾”可通假“痹”,所以朱丹溪母亲患的是痹病而非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