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究调气养血针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以基础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治疗以及常规护理方式。对照组予以常规体针治疗,试验组予以调气养血针刺法。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NIHS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试验组NIHSS评分较低,下肢Fugl-Meyer评分较高(P<0.05),试验组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结论调气养血针刺法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级生活质量,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恩再适治疗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头针和体针针刺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以牛痘疫苗致炎免皮提取物注射液(恩再适)治疗,每次3支,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天,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感觉障碍评定积分及患者自述肢体感觉障碍程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 (27/3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 (21/3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症状,结合恩再适治疗则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三阴交结合头针治疗脑卒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8例采用针刺内关、三阴交结合头针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9%,两组比较2=17.74,P<0.01,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结果提示针刺内关、三阴交结合头针治疗脑卒中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调神固约"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调神固约"针刺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最大排尿量、残余尿液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固约"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合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复合针刺法结合言语训练,对照组则采用传统体针法结合言语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言语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过1.5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言语功能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效果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背俞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93例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均用基础治疗及头针治疗,观察组加用背俞穴针刺。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4.00%、对照组65.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oCA、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联合背俞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法与通调任督法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接诊的75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及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醒脑开窍针法与通调任督法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肢体运动功能积分及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肢体运动功能积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与通调任督法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五针联合"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颈五针联合"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针刺12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五针联合"通关利窍"针刺法对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俞和头针配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认识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配合针刺五脏俞和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配合单纯康复训练,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疗效、MMSE评分及ADL评分。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7%,对照组为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MSE评分及ADL评分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五脏俞、头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点刺廉泉联合体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东港市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的针刺进行治疗,试验组40例使用点刺廉泉联合体针对患者进行治理,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采取点刺廉泉联合体针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艾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73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头针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配合艾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更好,且病程在6个月以内者疗效好于6个月以上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升阳祛霾法治疗脑卒中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采用升阳祛霾法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语言评分情况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升阳祛霾法治疗脑卒中构音障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三针联合体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在东港市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依据指南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头三针联合体针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采取头三针联合体针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认知障碍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阴阳调整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下肢痉挛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寻找脑卒中后改善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取阴阳调整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普通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后评定两组下肢肌张力疗效、肌张力改善值及FIM运动功能。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分疗效比较,试验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Ashworth评分改善值、FIM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阴阳调整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改善中风下肢痉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普通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脑卒中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过程中,共有4例患者脱落,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因惧怕针刺而退出,1例因突发严重并发症转科而退出研究。两组均予内科基础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刺络拔罐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有效率为74.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MMS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或P0.05),且治疗组感觉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养血法用于中风患者偏身感觉障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伴偏身感觉障碍的中风患者依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辅以自拟加味四物汤口服配合中医针刺法实施补气活血养血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72.50%,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口服及中医针刺的补气活血养血法可有效治疗中风患者偏身感觉障碍症状,有效提升综合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张力牵引针刺法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用普通针刺方法,试验组用张力牵引针刺法。结果:治疗2个疗程总有效率对照组60%,试验组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总有效率对照组90%,试验组治疗2个疗程总有效率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个疗程和4个疗程后Portmann评分改善明显(P<0.05)。试验组治疗2个疗程后Portmann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P<0.05)。试验组治疗2个疗程后Portmann评分与对照组治疗4个疗程后Portmann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张力牵引针刺法治疗贝尔面瘫能在更短时间内改善临床症状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头针丛刺运动区下点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冬梅 《天津中医药》2013,30(6):339-340
[目的] 探讨运用头针丛刺方法针刺焦氏头穴运动区下点治疗顽固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采用头针丛刺方法针刺焦氏头穴运动区下点,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针刺面部穴位, 针刺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结论] 运用头针丛刺方法针刺焦氏头穴运动区下点, 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确切优于传统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疗效。方法将来本科就诊的5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给予头针结合体针,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对照组体针,采用平补平泻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较好,可以广泛运用于临床中,提高对本病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刺骨调筋针法对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FBSS)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本病治疗疗效的方法。方法:将60例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和刺骨调筋针刺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常规针刺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腰部夹脊穴、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治疗;刺骨调筋组针刺基本同常规针刺组,不同的是,腰部夹脊穴选择棘突上缘旁开3 cm处为进针点,进针直刺抵骨,小幅度提插3次后留针。两组均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月、治疗后3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腰痛评估表进行疗效分析,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2月后3组VAS、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传统针刺组和刺骨调筋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月后,对照组VAS评分较治疗2月时升高(P0.05),表明对照组患者疼痛较治疗2月时有所加重,对照组JOA评分与治疗2月时无明显改善(P0.05),传统针刺组与刺骨调筋组VAS、JOA评分均较治疗2月时明显改善(P0.01),刺骨调筋组VAS评分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两组之间JOA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95%、100%,3组有效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刺骨调筋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25)。结论:刺骨调筋针法治疗FBSS疗效确切,且在改善远期疼痛疗效方面优于传统针刺,但其起效机制仍待进一步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