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与食管黏膜内镜分级的关系。方法:对178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进行中医分型,分为肝胃郁热、脾胃虚弱、气郁痰阻3型。观察和分析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内镜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分布以及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与食管黏膜内镜分级的关系。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的检出率为9.7%,男女性别比为1.06∶1。随着年龄增长,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逐步升高,且病变程度呈加重的趋势。反流性食管炎内镜分级以A、B级为主。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的食管黏膜内镜严重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气郁痰阻。结论: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与食管黏膜内镜分级存在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不同中医证型与窄带成像内镜下食管上皮微血管分级的相关性,探讨运用中医辨证评估反流性食管炎疾病转归风险的可行性。方法:对81例LA-B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在窄带成像内镜下对其食管上皮微血管进行分级,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经非参数检验得出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的食管上皮微血分级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不同中医证型与NBI下食管上皮微血管分级二者具有相关性,中医辨证用于评估反流性食管炎疾病转归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黏膜Cyclin D1、CDK4、PCNA、p16的表达。方法对21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中医分型,分为肝胃郁热组82例、脾胃虚弱组68例、气郁痰阻组60例。另设50例内镜检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均行胃镜检查及食管黏膜病理活检,对患者的内镜分级及食管黏膜病理学改变进行评估;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食管黏膜组织CDK4、Cyclin D1、p16、PCNA的表达。结果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黏膜内镜及病理积分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气郁痰阻证。肝胃郁热组食管黏膜Cyclin D1、CDK4的表达最高,气郁痰阻组食管黏膜p16的表达最高。结论不同中医证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黏膜内镜及病理积分存在明显差异,Cyclin D1、CDK4、PCNA、p16的表达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镜下表现与中医证型及舌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流行病学信息,对所有患者的中医证型、舌象和其胃镜下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不同证型的胃镜分级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同证型的黏膜表现未见明显差异(P0.05);不同舌色、舌苔的食管黏膜表现无明显差异(P0.05),但食管黏膜粗糙不平多见于淡红舌,其他损伤类型多见于红舌;食管黏膜充血、水肿、渗出物增多、糜烂多见于薄黄苔,黏膜粗糙不平多见于白腻苔。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医证型和胃镜下食管黏膜分级有关,舌象可反映食管黏膜情况,临床检查将现代医学诊断和中医辨证论结合,可更加准确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疾病情况。  相似文献   

5.
朱晓燕  朱生梁 《北京中医》2004,23(6):323-325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与胃镜表现、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对 14 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和胃镜下表现、胆汁反流及HP感染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分级与中医主要辨证分型有相关性 ,A级以肝胃郁热型(71.6 % )为主 ,B级以胆热犯胃型 (44 % )为主 ;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型与内镜下胆汁反流密切相关 ,HP感染多为实证。结论 胃镜表现、胆汁反流、HP感染等因素在中医分型证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辨病的基础上结合内镜所见加以辨证分型 ,能提高辨证用药的准确性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胃降逆法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医证候及内镜表现的影响。方法将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中医和胃降逆法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和内镜表现情况。结果中医和胃降逆法与西医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候和内镜表现的影响相当。结论和胃降逆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与胃镜表现、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14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和胃镜下表现、胆汁反流及HP感染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反流性食管炎分级与中医主要辨证分型有相关性,A级以肝胃郁热型(71.6%)为主,B级以胆热犯胃型(44%)为主;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型与内镜下胆汁反流密切相关,HP感染多为实证.结论胃镜表现、胆汁反流、HP感染等因素在中医分型证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辨病的基础上结合内镜所见加以辨证分型,能提高辨证用药的准确性,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和胃降逆法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及食管黏膜内镜分级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中药治疗组以和胃降逆法治疗,选用和胃降逆方1包;西药治疗组以奥美拉唑胶囊20 mg。两组均1日2次,共8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胃镜检查及食管黏膜病理活检。观察和胃降逆法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食管黏膜内镜改变。结果:和胃降逆法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其总有效率达96.77%,与西药奥美拉唑的总有效率(94.83%)相当;同时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食管黏膜内镜分级积分。结论:和胃降逆法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明显改善食管黏膜内镜分级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平逆方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胶囊,治疗组予中药平逆方。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疗效、内镜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1治疗组中医证候、内镜总有效率均为93.33%,对照组分别为86.67%和90.00%,治疗组中医证候及内镜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组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7.14%和73.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逆方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可显著改善症状,修复内镜下黏膜损伤,且停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型与内镜下的表现.方法:通过32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析,观察胆汁反流与Hp感染;中医证型与发病年龄、胃镜下黏膜损害程度、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胆汁反流与Hp感染呈负相关;青年人群证型以肝胃不和、脾胃虚弱为主,病理以浅表性胃炎为主;中年人群证型以湿热中阻为主,病理以萎缩性胃炎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柴芍六君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郁脾虚型反流食管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柴芍六君汤加减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食管黏膜病变程度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56%,对照组为7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和食管黏膜病变等级均较治疗前降低(P0.0 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和食管黏膜病变等级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 5)。结论:柴芍六君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反流性食管炎作用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食管黏膜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2.
根据患者内镜下食管及胃黏膜的不同表现,结合舌脉特征,将反流性食管炎分为肝胃郁热证、气郁痰阻证、脾胃虚弱证3型,探讨不同证型的用药经验和规律。以期宏观、微观辨证有机结合,传统中医学与现代检查技术有机结合,使反流性食管炎的辨证施治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3.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消化道功能障碍性疾病,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出现炎症性反应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长时间的反流,流入到食管,刺激食管黏膜产生炎性改变,临床检查发现,大多数患者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损伤,即食管炎性改变、糜烂或溃疡.本病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内镜下分类的相关性。方法:将320例慢性胃炎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内镜检查分类,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各中医辨证分型与内镜下分类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中医证型内镜下分类以萎缩性胃炎最为多见,其次为隆起糜烂性、红斑渗出性及反流性胃炎;其中在隆起糜烂性、红斑渗出性及反流性胃炎中均以肝胃不和最多,分别占33.77%、34.62%、42.55%;在出血性胃炎中以胃络瘀血最多,占35.29%;在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脾虚气滞证型上,均以萎缩性胃炎的比例最高,分别占40.00%、48.48%、41.86%。结论: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和内镜下分类之间密切相关,对于无法进行内镜检查的患者可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对其可能的内镜表现进行相应的推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体质类型与证候类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6例反流性食管炎病例,运用流行病学方法.通过观察该类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表现,总结其主要体质类型、证候类型及两者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型的分布为肝胃不和〉肝胃郁热〉痰气交阻〉脾胃虚寒〉脾虚湿热〉胃热阴虚,其中以肝胃不和(27%)、肝胃郁热(20%)为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证型。体质分布情况为阳虚体质〉气郁体质〉气虚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特禀体质〉平和体质。除特禀体质的人与平和体质的人患反流性食管炎的概率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偏颇体质与平和体质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体质类型与证候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内镜下胃息肉典型改变以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探寻与幽门螺杆菌、病理组织学改变、舌象等之间的相关性,总结内镜下胃息肉的辨证规律。方法:选择我院胃息肉患者131例,观察患者内镜下黏膜像的特点,以及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结果:内镜下四种中医证型与息肉分型及病理分型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与息肉形态、黏膜色泽、Hp感染、舌质、舌苔表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脾胃虚寒患者内镜下息肉表面粗糙或呈颗粒状改变;息肉表面充血或糜烂在气滞痰阻证、痰热郁结证、痰瘀互结证三个证型中明显高于脾胃虚寒证型;Hp感染在痰热郁结证与痰瘀互结证两种证型多见;舌淡苔薄白多见于脾胃虚寒证;舌红苔黄腻多见于痰热郁结证;舌质紫在痰瘀互结证型多见;气滞痰阻证型多见舌淡白或暗,苔白腻。结论:胃息肉中医证型与息肉黏膜形态、黏膜色泽、Hp感染、舌质、舌苔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食管黏膜在胃镜下的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联性。方法:对151例符合观察条件RE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4组,并对其食管黏膜根据洛杉矶标准进行分级。结果:151例RE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为肝胃不和占35.10%(53/151,95%CI=27.49%~42.71%),肝胃郁热占40.40%(61/151,95%CI=32.57%~48.22%),痰瘀交阻占11.26%(17/151,95%CI=6.22%~16.30%),脾胃虚弱占13.25%(20/151,95%CI=7.84%~18.65%);其中肝胃不和与肝胃郁热分别与痰瘀交阻及脾胃虚弱进行比较(95%CI不重叠,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51例RE患者中医证型与胃镜分级比较(χ2=18.552 0,f=3,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组间比较,肝胃不和与肝胃郁热的胃镜分级低于脾胃虚弱组(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之间存在差异;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与胃镜分级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与其内镜下分型、黏膜组织学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级的方法来描述1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电子结肠镜的内镜特征,黏膜组织学分期,并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型Ⅰ型中,以大肠湿热证和脾胃气虚证为多见,脾虚湿热证少见(P0.05);内镜分型Ⅱ型中,三证型出现几率相当;内镜分型Ⅲ型中,以脾虚湿热证多见,与其他2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黏膜组织学检查活动期多见于大肠湿热证、脾虚湿热证中,与脾胃气虚证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缓解期多见于脾胃气虚证,脾胃湿热证亦多见,与大肠湿热证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型、黏膜组织学分期与中医证候有明显的相关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镜检查可作为望诊之延伸应用于临床,为中医辨证提供有力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型与胃镜表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型与胃镜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 923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选取62例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且胃镜检查结果阳性(EE)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脾胃湿热证24例:EE分级在Ⅱ级以上;寒邪客胃证5例:EE分级为Ⅰ级;肝胃不和证12例:除EE表现外,多伴胆汁反流;脾胃虚弱证17例:EE分级在Ⅱ级以上,伴贲门松弛或食管裂孔疝;痰瘀互结4例:EE分级在Ⅲ级以上,伴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中医各种证型的胃镜表现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中医辨证分型与酸反流各项指标及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09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神经症状评分,选用24 h食管pH值监测的多项酸反流指标,运用多种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各主要证型与食管酸反流多项指标的差异,并分析中医证型与神经症状评分的关系。结果筛选出的主要证型有肝胃不和、肝胃郁热、中虚气逆、胃热气逆、痰气郁阻5型。总pH<4的时间百分率、总反流次数在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胃热气逆型中显著高于中虚气逆、痰气郁阻型。DeMeester积分在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胃热气逆型中显著高于中虚气逆型。立位时pH<4的时间百分率在肝胃郁热型中显著高于中虚气逆型。卧位时pH<4的时间百分率在胃热气逆型中显著高于中虚气逆型。神经症评分在肝胃不和、肝胃郁热型中显著高于中虚气逆、胃热气逆型。结论RE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某些酸暴露参数之间存在明显关系;肝主疏泄功能失常在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