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来曲唑微刺激促排卵应用于卵巢储备降低患者行IVF-ET的效果。方法 346名拟行IVF-ET的卵巢储备降低的不孕患者随机分成来曲唑微刺激促排卵组(A组n=226)和GnRH-a短方案组(B组n=120),比较两组促排卵天数,Gn总量,获卵数,优胚率、临床妊娠率,多胎率和流产率。结果来曲唑促排组促排天数、Gn总量、诱导日E2、获卵数、受精率、可利用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短方案组(P<0.05),诱导日LH、P水平高于Gn-RHa短方案组(P<0.05),而两组的诱导日内膜厚度、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多胎率、流产率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卵巢储备降低的患者行IVF-ET助孕时来曲唑微刺激促排卵可以减少Gn用量,但是在妊娠率上并不优于GnRH-a短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40岁高龄女性在卵泡期促排卵取卵后连续进行黄体期促排卵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接受同一月经周期进行两次促排卵治疗(早卵泡期促排卵+黄体期促排卵)IVF助孕的、资料完整的64例高龄患者的所有统计学资料。按照促排卵起始时间不同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卵泡期促排卵组和黄体期促排卵组。比较各组基础数据,促排卵治疗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以及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实验室和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共计120个周期、64例≥40岁高龄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被纳入本研究。卵泡期促排卵组64个周期,随后进行黄体期促排卵组56个周期。两组间黄体期促排卵组hCG日LH水平和提前排卵率明显低于卵泡期促排卵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黄体期促排卵组获卵数和获卵率均明显高于卵泡期促排卵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质指数、基础FSH、基础E_2、窦卵泡数、hCG日E_2水平、MⅡ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利用胚胎率,未获卵率组间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27例≥40岁高龄患者共计进行了29个周期的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13.79%,早期流产率25%,活产率10.34%。结论黄体期促排卵对≥40岁高龄患者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治疗策略,能使这部分人群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有助于改善其助孕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宫腔人工受精(IUI)中不同促排卵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促排卵并行IUI的不孕患者109例共163个周期,分为5组,A组为来曲唑;B组为氯米芬;C组为来曲唑联合尿促性素(HMG);D组为氯米芬联合HMG;E组为HMG;月经周期第8天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当优势卵泡≥20 mm,或尿黄体生成素(LH)阳性,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HCG)10000 IU,之后24~36h进行IUI;观察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结果与B组比较,C组,D组HCG日成熟卵泡数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率C组最高为96.8%;B组最低为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率E组为25.0%最高;B组为4.8%最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发生双胎妊娠2例,C组发生双胎妊娠1例,A组发生四胎妊娠1例。C组发生OHSS1例。结论在IUI中各种促排卵方案获得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MG能促进多个卵泡生长及子宫内膜发育,联合用药可弥补单用氯米芬导致的内膜薄等缺点,增加临床妊娠率;促排卵过程中须重点控制优势卵泡数量,尽可能减少OHSS及多胎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促排卵方案对高黄体生成素(LH)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200例促排卵指导同房高LH的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注射用尿促性素(HMG)组(A组)、枸缘酸氯米芬片(CC)组(B组)、来曲唑片(LE)组(C组)、LE+HMG组(D组)和CC+HMG组(E组)五组,每组40例。对五组患者HCG日生殖激素水平、促排卵效果、OHSS发生率及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CG日D组、E组患者的LH、E2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LH、E2水平又均显著高于E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水平又显著低于E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E组患者的单卵泡排卵率均显著高于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成熟卵泡数、内膜厚度均显著多于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单卵泡排卵率又显著高于E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成熟卵泡数、内膜厚度又均显著低于E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五组患者的OHSS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E组患者的平均周期数显著少于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A组、B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平均周期数又显著少于E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又显著高于E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五组患者的流产率、多胎妊娠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HMG较CC+HMG、LE、CC、HMG促排卵方案更能有效提升高LH的PCOS不孕患者的LH、E2水平、单卵泡排卵率、临床妊娠率,降低患者的T水平,增加患者的HCG日成熟卵泡数、内膜厚度,减少患者的平均治疗周期,从而切实有效地改善患者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助孕的卵巢储备低下患者的一般情况、促性腺激素(Gn)使用情况、IVF相关指标及助孕结局,共164个周期,根据用药情况分为两组,对照组70个周期采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观察组94个周期采用卵泡期Gn联合MPA促排卵方案,总结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应用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中的临床体会。结果两种促排卵方案相比较,MⅡ卵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及平均获卵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可利用胚胎率、优胚率明显高于微刺激组(P0.05),HCG日LH水平及周期取消率明显低于微刺激组(P0.05)。观察组目前已有6例患者接受冻融胚胎移植(FET),其中有3例获得了临床妊娠。结论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可以有效抑制早发性LH峰,改善IVF结局,为提高妊娠率提供可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结局的影响,以提高IU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洛阳市生殖医学研究所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到我中心行IU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共1253个周期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不同排卵方案分组,自然周期组(NC组)425个周期,氯米芬组(CC组)157个周期,来曲唑组(LE组)60个周期,尿促性腺激素组(HMG组)260个周期,氯米芬+尿促性腺激素组(CC+HMG组)216个周期,来曲唑+尿促性腺激素组(LE+HMG组)135个周期,比较NC组和促排卵组以及不同促排卵组之间的一般情况、临床结局。结果促排卵组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继续妊娠率均高于NC组(P0.05);CC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低于CC+HMG组(P0.05),CC组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低于LE+HMG组(P0.05)。结论自然周期IUI安全性较高,排卵障碍患者行促排IUI是不错的选择,口服药物联合针剂促排可显著提高IUI治疗周期妊娠率,LE在促排卵治疗中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远期影响有待大样本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卵巢反应不良(POR)患者早期自然流产的情况,研究成功妊娠的POR患者卵巢反应不良与卵母细胞数量及质量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137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患者,其中58例发生POR,1313例卵巢反应正常(NOR),对比卵巢反应不良与正常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和各年龄组的流产率.结果 POR组年龄稍高于NOR组](33.2±3.5)岁比(31.5±3.8)岁,P<0.05],所需促性腺激素剂量较大,而取卵数、移植胚胎数和可用胚胎数较少(均P<0.05).两组的不孕年限、原发不孕比例、促排卵天数、受精率、种植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OR组的多胎妊娠率低于NOR组(15.5%比34.1%,P<0.05).POR组流产率为20.7%(12/58),NOR组流产率为12.6%(165/1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R组≤30岁、31~35岁、≥36岁组的流产率分别为13.3%、26.9%、17.6%,与NOR组同年龄组10.7%、13.8%、14.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成功妊娠的POR患者流产率较NOR患者无明显升高.成功妊娠的POR患者卵巢反应不良是卵母细胞数量的减少,并不是卵母细胞质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由于卵巢低反应(POR)可引起IVF的结局不良,一直困扰着不孕患者以及从事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医生。近30年来,针对POR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的成果有限,目前还没有能有效改善POR患者IVF结局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发现黄体期的卵子具备在体外成熟以及发育成优质胚胎的能力,黄体期促排卵方案的研究已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黄体期促排卵在POR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对不同促排卵药物的疗效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在卵巢低反应、高龄(年龄≥40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生殖医学科行IVF-ET治疗,以GnRH-a短方案、GnRH-A拮抗剂方案和微刺激方案促排卵,年龄≥40岁的卵巢低反应病例148例,比较各组实验室及临床资料。结果 3组不同促排卵方案患者的一般情况、成熟卵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方案组(4.21±2.15)和微刺激方案组(3.07±1.78)的获卵数均低于拮抗剂方案组(5.18±2.76);微刺激方案组的Gn用量、Gn使用天数、内膜厚度、可利用胚胎数均低于短方案组和拮抗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的POR患者,3种方案有相近的临床结局,微刺激方案Gn用量少、用药时间短,降低成本,但移植取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克罗米芬、他莫西芬及来曲唑这三种药物在临床的促排卵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5月在内蒙古妇幼保健医院生殖内分泌门诊就诊的Ⅱ型生殖内分泌异常的不育妇女90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克罗米芬组19例,他莫西芬组27例,来曲唑组44例,3组均在月经周期第3日起开始口服促排卵药物,连服5日,剂量每日分别为克罗米芬100mg,他莫西芬20mg,来曲唑5mg。3组均在月经周期的10日开始阴道B超监测卵泡,隔天1次,最大卵泡平均直径10mm时肌注人绝经促性腺激素(FSH)75U,连续3天如无优势卵泡出现则肌注HMG150U,直至优势卵泡直径≥18mm,肌注HCG6000U。在HCG日监测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大小及雌二醇和黄体生成素的水平。结果 HCG日的子宫内膜厚度来曲唑组最高,他莫西芬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的最大卵泡直径来曲唑组最高,他莫西芬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G日的雌二醇(E_2)水平克罗米芬组最高,来曲唑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的黄体生成素(LH)水平三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药物的妊娠率来曲唑组最高,克罗米芬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药物的妊娠结局(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促排卵过程中,来曲唑对子宫内膜厚度和雌激素水平的影响是最轻的,其促卵泡成熟活性和妊娠率最高,临床促排卵效果优于克罗米芬和他莫西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对宫腔内人工授精效果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中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人工授精时使用排卵药物患者分为观察组,未使用排卵药物患者分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率、流产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不同方案药物干预排卵对人工授精疗效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妊娠率12.2%,对照组妊娠率8%;观察组中克罗米芬组(CC)、人绝经尿促性腺素组(HMG)、CC+HMG、来曲唑组(LE)及来LE+HMG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8.33%、5%、7.46%、24.37%,5组妊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流产、多胎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LE+HMG方案妊娠率高于其他方案,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组间流产率、多胎率及OHSS发生率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药物促排卵可提高不孕症患者行宫腔内人工受精的妊娠率,其中来曲唑联合尿促性素方案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卵泡期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和黄体期短效GnRH-a长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良好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患者共320个周期,其中A组160周期(卵泡期长效长方案),B组160周期(黄体期短效长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BMI),基础窦卵泡数(AFC),基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HCG注射日血LH值显著低于B组(P0.05),Gn使用天数,Gn总量,获卵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B组(P0.05),流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卵巢储备良好的患者,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可显著提高获卵数,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不增加流产率和OHSS发生率,是临床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来曲唑联合小剂量尿促性素(LE+HMG)促排卵方案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AIH)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年龄不超过38岁,因不明原因不孕行AIH治疗,共580对夫妇(1191个周期)的病例资料按是否促排分为6组,包括自然周期组512个周期、单纯克罗米芬促排(CC)131个周期,单纯HMG促排126个周期,CC+HMG促排148个周期,单纯LE促排133个周期,LE+HMG促排141个周期。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促排卵联合AIH治疗的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自然周期组(p);5种促排卵方案里,不同促排卵方案中,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LE+HMG组显著高于单纯LE组和CC组(P0.05),而与CC+HMG组及HMG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其中HMG组双胎率相对最高(%),LE+HMG组的早期流产率(%)、双胎率(%)及宫外孕率(%),显著低于另4种方案组(P0.05)。结论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LE联合小剂量HMG促排卵+AIH治疗,可获得相对更高的临床妊娠率,较低的流产率和多胎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第一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的卵巢低反应(POR)患者,第二周期添加小剂量生长激素后卵巢的反应性及IVF-ET的治疗结局。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42例第一周期IVF-ET失败的POR患者,在促排卵方案及Gn使用剂量不变的前提下,主要观察添加小剂量GH对第二周期IVF-ET临床妊娠率(CPR)的影响,其次还包括获卵数、2PN受精率、优质胚胎数、可冻存胚胎数和种植率等。结果 GH组的临床妊娠率为33.34%,其优质胚胎数和冷冻胚胎数均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生长激素可增加POR患者IVF-ET的成功率,减少治疗费用,降低不良反应,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与GnRHa短方案对卵巢低反应患者超促排卵行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72名卵巢低反应要求行IVF一ET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GnRH拮抗剂组共29个周期和GnRH激动剂短方案共43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周期取消率、Gn使用天数和剂量、获卵数、受精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Gn使用天数和剂量、获卵数、受精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等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GnRH拮抗剂组患者周期取消率、hCG日血清E2水平、LH水平显著低于GnRHa短方案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卵巢低反应的患者促超排卵后行IVF-ET结局而言,GnRH拮抗剂方案并不优于GnRHa短方案,但为了减少周期取消率,可以考虑采用GnRH拮抗剂方案促排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在玻璃化冷冻技术基础上IVF周期中克罗米芬促排卵方案的临床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2006年度101个病例在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两组,CC组为国产克罗米芬、HMG并辅以GnRH拮抗剂预防LH峰的促排卵方案;GnRHa组为以常规的GnRHa降调和果纳芬、辅以少量国产HMG的促排卵方案为主;所获胚胎根据子宫内膜条件实施鲜胚移植或玻璃化冷冻复苏后移植,每个病例追踪到孩子出生或所有胚胎用完或本人放弃为止;分析两组得卵数、受精率、2PN率、卵裂率、优良胚胎率、取卵周期活婴分娩率、促排卵药费、周期平均总费用以及每获得一次活婴分娩的平均费用等参数。结果 CC和GnRHa组平均得卵数分别为7.46±4.04和10.19±3.95枚,有极显著性差异;IVF/ICSI受精率分别为85.1%/88.3%和68.3%/76.0%,有极显著性差异;促排卵药费、周期平均总费用以及每获得一次活婴分娩的平均费用分别为1779.65±1123.59元、11008.81±2987.36元、27447.67±7164.10元和9241.62±2883.20元、19393.87±3297.55元、48946.43±8322.38元,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差异因素来源于促排卵药费;2PN率、卵裂率、优良胚胎率、冻胚移植胚胎植入率、取卵周期活婴分娩率分别为84%、97.4%、85.4%、29.1%、37.5%和79%、96.5%、83.3%、34.7%、39.6%,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熟前LH峰和严重并发症发生事件。结论 IVF中使用克罗米芬联合HMG和GnRH拮抗剂促排卵,结合胚胎玻璃化冷冻技术是一种安全、高效和经济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中心2006年1月-2007年12月实施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的1073个周期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根据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分为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组,促排卵组又根据不同用药分组,比较各组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结果自然周期组妊娠率低于促排卵组,分别为8.6%和20.0%,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促排卵组中FSH组妊娠率最高,为45.5%,尿促性腺组(HMG)、克罗米芬(CC)+HMG组和来曲唑+HMG组妊娠率相似,分别为22.0%、18.8%和20.0%,三者比较无差异,但三者明显高于CC组或来曲唑组(13.9%和10.6%)(P〈0.01)。自然周期组无自然流产、多胎妊娠和OHSS的发生,促排卵组流产率13.9%,多胎妊娠率19.2%,OHSS发生率0.5%,40例多胎妊娠中35例和5例OHSS均发生于HMG组。结论促排卵组IUI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组,但促排卵增加多胎妊娠、流产和OHSS的发生;促排卵组中FSH、CC+HMG或来曲唑+HMG在保证较高妊娠率的同时,相对减少多胎妊娠和OH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短方案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高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的高龄DOR患者213个周期,其中采用短方案87个周期,拮抗剂方案126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效果及结局(获卵数、2PN、MⅡ卵子数、可移植胚胎、优质胚胎数、周期取消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获卵数、2PN、MⅡ卵数、可移植胚胎、优质胚胎数、周期取消率及生化妊娠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拮抗剂方案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短方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VF-ET的高龄DOR患者,采用拮抗剂治疗方案的疗效优于短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过程中影响高龄女性(≥40岁)控制性超促排卵的卵巢反应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92例≥40岁接受IVF/ICSI治疗的不孕患者的所有统计学资料。结果 392例患者中卵巢低反应组138例,卵巢正常反应组25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 FSH水平、b FSH/b LH比值、h CG日E2水平、窦卵泡数与卵巢反应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b FSH水平与卵巢反应性呈负相关,h CG日E2水平、窦卵泡数与卵巢反应性呈正相关,并且相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患者年龄、b FSH水平、窦卵泡数、h CG日E2水平。结论年龄、b FSH水平、窦卵泡数和h CG日E2水平对于≥40岁不孕女性超促排卵的卵巢反应性有预测价值,年龄是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来曲唑(LE)和克罗米芬(CC)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PCOS排卵障碍及中医辨证属肾阴虚型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E组(LE+中药,n=30),CC组(CC+中药,n=30)。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3个月经周期内两组的卵泡发育、排卵、子宫内膜和受孕的情况。结果排卵情况:两组的卵泡直径≥16mm,卵泡数、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子宫内膜及宫颈粘液情况:LE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平均厚度、A型内膜、宫颈粘液平均评分与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孕情况:LE组妊娠率为73.33%,CC组妊娠率为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与CC均有促卵泡生长作用,LE可作为CC反应不良患者促排卵的替代治疗,LE较CC有较高的妊娠率,可能与其不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