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吴氏手法配合中药热敷、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粘连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肩周炎粘连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予吴氏手法配合中药热敷、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加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用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第1、2、4、12周肩关节疼痛、压痛改善情况及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6个方向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1周、对照组治疗2周开始,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2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治疗1、2、4、12周疼痛VSA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后1、2、4、12周肩部压痛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1周2组肩部压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12周治疗组肩部压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活动度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均在治疗后1周改善(P0.05);对照组前屈、内旋在治疗后第1周出现(P0.05),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在治疗后第2周出现(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除第1周2组间外旋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同时间点各方向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结论吴氏手法配合中药热敷、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粘连期起效快,疗效持久,不易反复。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21,36(8)
目的探讨吴氏手法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肩周炎粘连期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就诊的82例肩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吴氏手法配合中药热敷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肩关节功能、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 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吴氏手法配合中药热敷可增强肩周炎粘连期患者治疗效果,能够加快肩关节功能恢复,减轻肩部疼痛,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麻下手法松解肩关节配合术后康复锻炼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肩周炎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全麻下手法松解1次后,配合康复锻炼治疗3周,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锻炼治疗3周。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肩的疼痛症状改善情况,并通过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对治疗前后的患肩活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周、3周时,2组患肩的VAS疼痛评分、ARO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3周时,治疗组的VAS疼痛评分、AROM评分均优于治疗1周时(P0.05);对照组的VAS疼痛评分较治疗1周时无明显差异(P0.05),AROM评分优于治疗1周时(P0.05)。治疗1周、3周时,治疗组的VAS疼痛评分、ARO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下手法松解配合康复锻炼治疗肩周炎的短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通络活关手法治疗肩周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六味祛风活络膏外敷配合持续被动运动(CPM)机,治疗组给予中药配合通络活关手法治疗;两组治疗时间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2周、治疗后4周的McGill疼痛(SFMFQ)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CMS)评分、临床生化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SF-MFQ评分、CMS评分、临床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或P 0.01),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 0.05或P 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82.50%(P 0.05);观察组痊愈例数多于对照组(P 0.01)。结论中药配合通络活关手法治疗肩周炎急性期,能够缓解疼痛,松解关节粘连,改善活动度,效果优于六味祛风活络膏外敷配合CPM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林氏正骨手法配合肩三针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n=40)、B组(n=40)和C组(n=40)3组。A组采用林氏正骨手法配合肩三针治疗,B组采用针刺颈椎夹脊穴配合肩三针治疗,C组仅采用肩三针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肩关节功能(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的VAS、JO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与C组,其JOA评分明显高于B组与C组(P0.05)。A组的优良率明显大于B组和C组(P0.05)。结论林氏正骨手法配合肩三针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鹏  张育汉 《陕西中医》2007,28(2):206-207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按解剖特点采用肩关节周围穴位注射配合中药热敷、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42例。结果总有效率95.2%。提示:三位一体的治疗方法对本病具有松解粘连、减轻疼痛、改善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周福贻搜风通络汤对肩周炎关节镜术后肩关节功能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肩周炎的诊断并行关节镜手术的病例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4例(功能锻炼+搜风通络汤治疗),对照组(B组)29例(常规功能锻炼治疗)。术后采用常规处理、康复、中药等综合治疗,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法分别于术后3 d、1周、2周、1月观察评定肩关节功能状态。结果 2组患者在术后3 d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但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2周及术后1月,A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2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锻炼治疗以及搜风通络汤均可有效地改善肩周炎术后肩关节功能状态,而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联合运用搜风通络汤在改善肩关节功能状态方面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7,(2):224-225
目的:分析瘀滞型肩周炎痛症治疗中联合舒筋汤、无痛推拿手法及针刀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瘀滞型肩周炎痛症患者随机分为A、B及C组,每组30例。A组接受舒筋汤联合针刀疗法,B组接受无痛推拿手法联合针刀疗法治疗,C组接受联合舒筋汤、无痛推拿手法及针刀疗法治疗。对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接受治疗前,三组间疼痛、压痛、肿胀及功能障碍评分比较,P0.05,在3周治疗后,C组疼痛、压痛、肿胀及功能障碍评分高于A组及B组(P0.05),而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周治疗后,C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及B组(P0.05),而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舒筋汤、无痛推拿手法及针刀疗法可有效的提高瘀滞型肩周炎痛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周园园 《新中医》2021,53(11):148-151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联合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肩周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手法松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敷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肩部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及肩部活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肩关节功能分级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肩关节功能分级及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胳膊外旋角度、外展角度、上举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胳膊外旋角度、外展角度、上举角度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胳膊外旋角度、外展角度、上举角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敷联合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肩部疼痛程度和肩部活动情况,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药包热敷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90)和对照组(n=90),对照组仅实施推拿治疗干预,实验组给予中药药包热敷配合推拿治疗,判定两组临床治疗疗效,评估疼痛和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改善程度。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两组治疗前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程度均显著改善(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上举运动、外展运动范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药包热敷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对肩周炎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银质针配合手法推拿对肩周炎患者疼痛及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入选的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银质针配合手法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加推拿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分别予治疗第1天、2周后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关节活动度(ROM)评分对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功能均明显改善(均P0.05),但银质针配合手法推拿治疗组较传统针刺加推拿治疗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银质针配合手法推拿较传统针刺加手法推拿治疗更能显著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及运动功能受限等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配合中药热敷包外敷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辨证分型配合中药热敷包外敷及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洛昔康(莫比可)片、三维B片口服及功能锻炼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1.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外结合治疗肩周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小活络丸联合双氯芬酸钠及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9例肩周炎患者依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口服,配合双手爬墙、甩手运动和头枕双手运动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活络丸口服.治疗前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估患者肩部疼痛情况,采用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并观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80%,44/49)高于对照组(74.00%,37/50)(P<0.05).治疗后2组SF-MPQ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SF-MPQ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活络丸联合西药及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能减轻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牵引、手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96例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牵引配合手法治疗,B组加用中药熏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95.83%,B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项MPQ(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评分均高于B组(P0.05)。A组压痛评分、颈臂疼痛评分和颈部活动度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牵引、手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CSR可缓解症状,促进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四子散热敷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于推拿治疗后采用四子散热敷,对照组则给予推拿手法结合洛索洛芬钠分散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疗程。结果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观察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肩关节活动范围、肌力等肩功能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推拿手法结合止痛药治疗相比,推拿手法配合四子散热敷治疗肩周炎有更好的临床疗效,更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缩短疗程并减轻患者痛苦,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有积极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小针刀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4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8例。A组采用小针刀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B组采用针刺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C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VAS评分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差值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总有效率为100.0%,B组为87.5%,C组为83.3%,A组总有效率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小针刀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是一种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推拿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肩周炎12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常规推拿按摩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骨伤科24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4例,采用推拿按摩配合中药热敷疗法;对照组124例,采用推拿按摩手法。疗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及肩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5%。2组治疗后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关节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推拿按摩方法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肩周炎能改善肩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按摩组。  相似文献   

18.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周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Ⅰ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劳氏手法松解术+自主功能锻炼;Ⅱ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自主功能锻炼。治疗结束后采用简化M cG ill疼痛问卷(SF-MPQ)评定患者疼痛情况,并测定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F-MPQ评分中的疼痛感觉、疼痛情感、视觉模拟量表和现在疼痛状况评分均有所降低,Ⅰ组疼痛感觉、视觉模拟量表和现在疼痛状况评分降低程度高于Ⅱ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度均增加,增加程度Ⅰ组大于Ⅱ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劳氏手法松解术能全面彻底地松解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在减轻疼痛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方面优于传统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短杠杆手法配合中药熏药对腰椎间孔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8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孔狭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抽签法等分成A组与B组。A组患者实施短杠杆手法配合中药熏药结合牵引治疗,B组患者实施中药熏药配合传统理筋手法结合牵引治疗。比较治疗前1d、治疗2周后两组椎间孔面积、疼痛程度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与B组椎间孔面积均多于治疗前,且A组多于B组(均P0.05)。治疗后A组及B组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均P0.05)。治疗后A组及B组ODI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均P0.05)。结论:短杠杆手法配合中药熏药应用于腰椎间孔狭窄患者中效果明显,有利于扩大椎间孔面积,缓解疼痛,促进相关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热奄包配合推拿及功能锻炼,对照组予曲安奈德注射阿是穴及功能锻炼,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能改善疼痛症状,促进肩关节活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