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基于文献对中医临床常见证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对符合标准的286篇文献中病名、证候的数据提取、规范和频次统计,得出疾病、证候的频次分布,分析文献涉及疾病中临床常见证型,分析证候相关疾病和疾病相关证候的分布规律,整体上了解中医临床常见疾病的基本证型分布情况,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中医临床文献中肾阴虚证相关疾病进行病证结合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肾阴虚证与西医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全文检索中国知网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文献中涉及的西医病名规范化整理后,进行频数统计。结果:初步收集全文文献共计6001篇,最终纳入文献4129篇。肾阴虚证相关疾病出现频次高低前20位依次为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失眠、高血压、中风、不孕、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调、不育、眩晕、糖尿病肾病、冠心病、痤疮、抑郁症、骨质疏松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干燥综合征;肾阴虚证所涉及的发病部位按频次高低前20位依次为颅脑、卵巢、心理、心脏、胰腺、肾、子宫、皮肤、女性生殖、肝、免疫系统、肺、男性生殖、耳、骨、口、前列腺、肠、乳房。结论:"肾阴虚证"的所有西医疾病及相关发病部位的分布情况,可为阐述肾阴虚证"异病同证"的内涵,"肾阴虚证"实质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脑缺血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脑缺血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文献中证候分型与证候要素进行频数、频率统计,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及组方用药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后共纳入80篇文献涉及病例7134例证型32种,较为常见的证型有痰...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索分析中医临床文献,找出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为干燥综合征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1979-2017年公开发表的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对文献中涉及干燥综合征的证型和证素规范化整理后,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5篇文献。相关证型56个,证素55个。按频次高低,干燥综合征相关证型分布规律依次为: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虚内燥证、脾胃阴虚证、血瘀证、肺肾阴虚证、燥邪犯肺证、阴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证、肺胃阴虚证、脾胃气虚证、肺阴虚证、血虚生燥证、风热犯肺证、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气血两虚证、胃阴虚证、阳气虚证、阴虚热毒证等56个;相关证素分布规律依次为:阴虚、瘀血、肾阴虚、气虚、肝阴虚、内热、内燥、津液亏虚、胃阴虚、肺阴虚、脾气虚、湿热、血虚、脾阴虚、肝郁气滞、痰浊、阳虚、燥邪犯肺等55个。结论:干燥综合征主要以阴虚为关键病因,在此基础上兼见瘀血、气虚、内热、痰浊等病理因素或致病因素,因而具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证候学特点。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临床文献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对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文献进行统计和评价,得出以文献为依据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万方全文期刊数据库、Medline等数据库,逐篇检索1990~2004年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文献中涉及中医证型的文献,建立文献评价表。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共71篇,涉及证型共78种,总病例数10606例。排在前10位的证型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郁气滞、湿热中阻、脾肾阳虚、肝胆湿热、瘀血阻络、阴虚内热、阴虚湿热疫毒、气滞肝郁脾虚,合计占总病例的57.8%。结论:“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会议”的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分型标准,只能部分满足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临床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中医临床文献,找出具有阴虚证的临床疾病的分布情况,为阴虚致病的倾向性提供依据,进而为阐明阴虚致病机制指明方向。方法:检索中国知网近3年2014—2016年发表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文献中的涉及的西医病名规范化整理后,进行频数统计,对阴虚证最常见的两种疾病进行病因病机分析,阐明阴虚致病机制。结果:共纳入4044篇文献。阴虚证出现频次高低前20位依次为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乙型肝炎、围绝经期综合征、肺癌、骨质疏松、肾炎、肝硬化、心力衰竭、肝癌、类风湿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Ig A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胃炎、肾功能衰竭、乳腺癌、失眠。结论:这些临床疾病与阴虚的关系密切,且阴虚是这些临床疾病的主要病因或者是常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现状.方法 检索1989~2013年间与中医证型相关的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文献,对涉及的中医证型进行分类整理,建立数据库,规范名称后进行频次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中医文献119篇,涉及中医证型82种,出现总频次460次;进行名称规范后,中医证型减至44种,其中出现频率≥2%的中医证型有: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弱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瘀阻胃络证、寒热错杂证等8种,出现总频次383次,共占比83.26%.结论 现有中医文献涉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型混乱繁多,经规范名称后统计发现肝胃不和证等上述8种中医证型主要地代表了其目前证型分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总结其基本规律.方法 检索1989 - 2009年与中医证候相关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文献,对中医证候分类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对所涉及的中医证候名称进行规范,对规范前后的中医证候进行频次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120篇,涉及中医证候类型225种,出现频率>1%的证候类型占7.6...  相似文献   

9.
目的整理归纳痰证相关文献,探究痰证相关疾病发展变化相关因素,为研究方向提供更清晰的理论数据。方法采用4人独立手工检索方式检索2013年1月1日—2018年9月30日间发表的痰证相关文献,纳入1965篇文献,整理痰证相关西医病名、中医病名和中医证型的相关信息。结果整理痰证文献中排名前10位的西医病名、中医病名及中医证型和频数统计。整理与叶氏等总结的痰证相关文献排名前10位的西医病名、中医病名及中医证型排名对比结果。结论对痰证相关西医病名、中医病名及中医证型排名分布对比结果进行交叉分析,发现痰证相关疾病的发展变化与病理、体质、情志与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应以上述因素为基础,完善痰证相关辨证标准,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卢传坚  曾召  谢秀丽  宁江 《中医杂志》2012,53(11):959-961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查找1979-2010年寻常型银屑病文献,筛选出证候文献,利用Excel建立证候名称数据库并进行频次统计,探索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 最终筛选合格文献920篇,证候出现2 033次,规范后整理中医证候分布按频率(占总证候的百分率)大小依次排序,百分率大于1%的有9个证候,占所有证候比例的95.97%,分别是血热证(32.86%)、血燥证(23.56%)、血瘀证(19.43%)、风热证(6.34%)、湿证(4.87%)、血虚证(3.30%)、热证(2.51%)、风湿证(1.72%)、脏腑亏虚证(1.38%),排前3位的证候血热证、血燥证及血瘀证所占比例为76.8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以血分辨证为主,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是其基本证候.  相似文献   

11.
毛果  蔡光先  陈斌  廖亮英 《河南中医》2016,(11):1931-1933
目的:分析近五年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检索国内外涉及CHB中医证型分布的研究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篇文献进行特征评价与证型分布统计。结果:出现频次前8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肝胆湿热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辨证分型基本一致。结论:CHB的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初步规范为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六种,人体体质的多元性与CHB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分型标准难以囊括所有患者的证型。  相似文献   

12.
颜炎  梁志  陈卫衡 《中医正骨》2024,(2):39-48+54
目的:分析慢性骨病的核心病机。方法:选取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坏死、膝骨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症5种慢性骨病,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检索这5种疾病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从符合要求的文献中提取中医证型并进行规范化处理,按照《证素辨证学》中的标准将规范后的证型分解为证素,分析慢性骨病的核心病机。结果:(1)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共检索到70 425篇文献,经过逐层筛选最终纳入6317篇文献,其中颈椎病文献1331篇、腰椎间盘突出症文献1123篇、股骨头坏死文献1068篇、膝骨关节炎文献1359篇、骨质疏松症文献1436篇。(2)证型分布分析结果。共整理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坏死、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各24个,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23个,合并后共获得5种慢性骨病的中医证型39个。(3)证素分布分析结果。从5种慢性骨病的39个中医证型中共提取出6个病位证素,出现频次前3位的证素为肾、肝、脾,占比92.76%;共提取出7个病性证素,出现频次前5位的证素为虚、湿、寒、血瘀、热,占比为92.12%。(4)证素聚类分析结果。颈椎病的证素共聚为3类,聚类1以...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的522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出现频次前8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郁气滞。其中,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湿热蕴结、湿热内蕴、湿热蕴脾可以用“湿热内阻”统括。结论肝郁脾虚和湿热内阻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14.
对2012~2016年期间有关灸法治疗荨麻疹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荨麻疹病证特点、施灸方法、选穴规律进行统计、归纳,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共纳入文献22篇,其中灸法所治疗的荨麻疹类型有:西医类型4个,主要为慢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等;中医证型6个,主要为风寒证、气血不足证、血虚风燥证等。涉及施灸方法6种:艾条灸、热敏灸、温针灸、雷火灸、隔姜灸及天灸。涉及腧穴20个,使用频率最高的3个穴位分别是神阙、足三里、血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证型及病位的分布现状.方法 检索1989年至2013年间与中医证型及病位相关的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文献.对涉及的中医证型及病位进行分类整理,建立数据库,规范名称后进行频次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39篇,涉及中医证型56种,出现总频次93次.其中出现频率≥2%的证型共20种,占比61.29%.进行名称规范后,中医证型减至38种.其中出现频率≥2%的证型共21种,占比81.72%.文献涉及中医病位10个,出现总频次43次.进行规范后,中医病位减至8个.病位主要在脾、胃、大肠、小肠、肝和肾,共占比88.37%.结论 本病主要病位在脾、胃、大肠、小肠、肝、肾,但现有中医证型过于繁多,术语应用不规范,尚无法反映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基本证型分布及其病性、病位特点。方法:检索1978~2009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前列腺炎辨证分型文献,对其中的前列腺炎中医各证型的病例数构成比以及疾病的病性、病理产物、病位等疾病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文献31篇,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型主要包括气滞血瘀、湿热蕴结、湿热下注;前列腺炎的病性为实证,以湿邪入侵为主,血瘀也占一部分比例;前列腺炎的最主要的病位在肾,疾病过程中最容易涉及到肝肾两脏。结论:通过对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可为进一步确定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及特征,为相关证候标准规范及临床诊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筛选符合标准的COPD文献并提取证候类型,将复合证型分解成基本的证候要素,统计各证候分布比例及证素出现频次、频率。结果:COPD病例数分布较高的中医证候为痰热壅肺、肺气虚、痰浊阻肺、肺肾气虚、肺脾两虚,稳定期证候出现频率较高的为肺肾两虚、肺气虚、肺肾气虚、肺脾气虚、肺脾两虚、肺脾肾虚,急性期证候出现频率较高的为痰热壅肺、痰瘀阻肺、痰热瘀肺、痰浊阻肺、肺脾肾虚。本病病位类证素为肺、肾、脾、心、肝,病性类证素按频次由多至少依次为气虚、痰、阳虚等。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证候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特征,肺脾肾虚贯穿于疾病始终,肺肾气虚可能成为COPD的基础证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中药遣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自建库至2020年6月1日期间收录的涉及中医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或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统计纳入文献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及药物使用频次、功效分类,并对高频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89-2009年所收录的全部文献,按照入选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0篇合格文献中出现164种不同证型,以复合证为主,心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虚水停证频次居前为临床常见的证候;出现32个证候要素,病位类11个,病性类21个,心、肾、肺、脾,阳虚、气虚、血瘀、水停为主要的病位及病性类证候要素。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证型较为复杂,对其证候分布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该病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25-1827
目的:分析挖掘血瘀证的疾病、兼夹证及证素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思路。方法:检索CNKI和VIP数据库中2007年1月—2013年6月发表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文献中研究的中医病名、西医病名、证型、证素进行规范化整理的基础上,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中医临床研究文献1509篇,中医疾病排序前10位的依次为胸痹、中风、消渴、癥积、水肿、眩晕、心悸、心痛、胃脘痛、头痛;西医疾病依次为冠心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脑梗塞、高血压、心力衰竭、盆腔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肺恶性肿瘤。中医证型依次为血瘀、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瘀血阻络、心血瘀阻、湿热瘀阻、肾虚血瘀、阴虚血瘀、瘀阻胃络等。病位证素依次为心、肝、经络、脾、肾、胃、肺、筋骨、胞宫、大肠。病性证素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气滞、热、湿、阴虚、阳虚、外风、寒。结论:基于中医文献,利用频数统计总结的血瘀证在中西医疾病、兼夹证及证素的分布规律基本上反映了血瘀证主要病机,能为临床医生辨证论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