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动脉瘤颈夹闭术和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应用于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3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收治高分级aSAH患者60例,采用动脉瘤颈夹闭术治疗的30例设为A组,采用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的30例设为B组,比较2组预后良好率、治疗前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预后良好率为66. 67%,高于A组的40. 00%(P <0. 05);治疗后,2组GO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B组GOS评分低于A组(P均<0. 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 67%,低于A组的26. 67%(P <0. 05)。结论与动脉瘤颈夹闭术相比,采用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高分级aSAH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PaSAH)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PaSAH患者85例,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动脉瘤颈夹闭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观察两组预后情况[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血管内皮功能[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神经功能[卒中量表(NTHS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ET-1,VEGF,N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两组ET-1,VEGF,NOS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T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两组NT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对照组为2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3.
4.
5.
6.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术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栓塞术后的作用.方法 在成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24h,后将我科颅内动脉瘤急性破裂所致SAH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48例.比较两组头痛持续时间、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ymptomatic cerebrovascular spasm,SCVS)、脑积水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验组中头痛持续时间平均为6.0d,对照组14.0d.实验组和对照组出现SCVS分别为6例(6/48)、17例(17/48);脑积水分别为:3例(3/48)、12例(12/4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能缓解aSAH栓塞术后病人临床症状,降低SCVS及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多种病因所导致的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原因是脑动脉畸形、动脉瘤、血液疾病等。其中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致残率、病死率极高,本研究主要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行介入栓塞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娄底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31例采用动脉瘤栓塞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观察组),并与同期3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31例中28例动脉瘤完全闭塞,2例残余轻微显影,1例轻瘫;对照组中8例动脉瘤完全闭塞,15例CTA检查显影,7例死亡(合并瘫痪3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颅内动脉瘤(aneurismal,AN)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病因,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目前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外科治疗方式有手术夹闭治疗和介入栓塞治疗2种方式。一般认为显微手术完全夹闭AN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1],但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提高可栓塞材料的改进,AN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成功行动脉瘤栓塞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脑脊液置换术,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与预后。结果:观察组头痛持续时间平均为(5.8±1.2)d,对照组头痛持续时间为(15.2±3.6)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在脑血管痉挛与脑积水方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再出血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栓塞术后行脑脊液置换术可有效缓解aSAH患者头痛症状,减少术后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方法 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30例。其中常规组给予一般性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临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中动脉瘤完全闭塞28例,轻微显影2例,死亡0例;常规组完全闭塞0例,21例轻微显影,9例死亡(其中包括5例合并瘫痪),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预后情况较好,手术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瘤腔达100%闭塞率为83.3%,95%闭塞率为12.8%,90%闭塞率为3.8%;术后并发率6.4%,病死率为1.3%,存活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再出血和其他并发症。结论对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对保障栓塞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医保机构推出了DRG付费模式,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保险的改革,并为医保提供了数据库,便于进一步了解医院的医疗资源消耗情况.根据病人的病种和病情进行分组治疗,因为不同的病种和病情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的,所以通过应用DRG的付费模式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当前医疗服务所投入的医疗资源.在该制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计跃  裴本根  张健  张玉华  尹玮  夏雪  孙志翔  杨奎  孙克 《安徽医药》2018,39(10):1259-1261
目的 分析血管内栓塞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可行性。方法 以淮南朝阳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4例aSAH患者为观察组,发病后行血管内栓塞术,术后给予腰大池引流治疗。以同期血管内栓塞术后行腰椎穿刺治疗的26例aSAH患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术后第1、3、5、7天脑脊液红细胞计数(RBC),记录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个月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 术后第3、5、7天观察组脑脊液RB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缓解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血管痉挛相关脑梗死、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4.17%、4.17%,均低于对照组的26.92%、26.92%(P<0.05);术后2个月GO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治疗aSAH安全可行,能明显减少脑血管痉挛相关脑梗死、脑积水的发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58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并按照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模式分别为常规护理以及综合护理,比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以及护理后,其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两组患者相比较而言,差异性逐渐加大,P<0.05,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治疗后应选择综合护理模式,以此来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张蕾 《首都医药》2009,(4):34-35
目的了解运用介入技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方法及术前、术中、术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方法调查1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栓塞术的效果。结果9例患者通过专职护理未出现再出血及其他并发症,表明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取得了明显效果。结论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实施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夹闭和栓塞术治疗后全身代谢与能量消耗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接受外科治疗的aSAH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外科治疗方式分为手术夹闭法(夹闭组48例)和介入栓塞术(栓塞组44例)。比较2组患者在临床资料、术后不同天数静息能量消耗(REE)/基础能量消耗(BEE)比值、前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在术后第7天、10天、13天、16天、21天REE/BEE比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在术后第1天、4天REE/BEE比值方面显著高于栓塞组(P<0.05)。2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7天、10天、13天、16天、21天前白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在术后第4天前白蛋白水平方面显著低于栓塞组(P<0.05);2组患者在术后第10天、13天、16天、21天C反应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在术后第1天、4天、7天C反应蛋白水平方面显著高于栓塞组(P<0.05)。结论相比栓塞术,行夹闭术治疗的aSAH患者在术后早期更易出现高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20.
张品元  侯凯  徐丽峰  王树军  井山泉  宋剑 《河北医药》2011,33(10):1448-1450
目的研究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Hunt-Hess分级Ⅳ~Ⅴ级)采用超早期血管内联合显微外科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住院病例中符合研究标准的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3例,行超早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病变部位后根据结果选择合适方法对动脉瘤行血管内治疗、显微外科处置。术后6个月以G lasgow(GOS)评分分级及影像学检查为指标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6个月后GOS评分显示:死亡1例(7.7%);植物状态1例(7.7%);严重残疾4例(30.8%);中度残疾4例(30.8%);恢复良好3例(23.1%)。结论通过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