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腰椎退行性病变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是由于椎间盘、椎体、椎小关节、脊柱韧带等退变、老化引起椎管、神经根管及椎间孔狭窄,导致患者出现腰腿痛。既往对此疾病的手术治疗多采用后路开放式手术充分减压、融合及内固定,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卧床时间长,且由于手术的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56例分为传统腰椎融合手术组(传统组)和 Dynesys 动态非融合组(Dynesys 组),每组28例。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与术后12个月、24个月的疗效、VAS 疼痛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结果 Dynesys 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传统主组( P <0.05)。Dynesys 组和传统组术后12个月、24个月的 VAS、ODI 评分较术前组内比较均显著下降( P <0.05);Dynesys 组术后12个月、24个月的 VAS、ODI 评分较传统组下降更加明显( P <0.05)。Dynesys 组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组( P <0.05),Dynesys 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后路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较传统方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效果更理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探究腰椎退行性病变临床治疗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整体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为50例,两组接受相同的治疗方案,在治疗基础之上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为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成效。结果 经护理,两组疼痛情况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经护理,两组负性情绪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经护理,两组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经护理,两组睡眠质量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更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经护理,两组GSES评分结果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针对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有必要为其实施科学全面的舒适护理,通过舒适护理不仅仅可以改善患者因疾病出现的疼痛问题、情绪问题,还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5.
腰椎退行性病变的X线诊断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指包括腰椎间盘、关节突关节、椎周韧带及软组织相互影响、综合退变而导致的系列疾病。临床主要有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腰椎滑脱,退行性脊柱侧凸,椎间盘源性腰痛及退行性腰椎不稳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合分析腰椎退行性变的CT表现。方法分析830例退变性腰腿痛患者的腰椎CT表现,按腰椎相关结构对其表现分类,结合临床表现,对腰椎退变的影像表现进行分型。结果腰椎退变存在6种类型:腰椎间盘退变型,腰椎骨质退变型,腰椎小关节退变型,韧带退变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失稳。结论腰椎退行性病变的CT分型有利于临床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腰椎退行性病变螺旋CT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临床应用,其快速、薄层的容积扫描以及其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对脊柱病变的显示大大提高,明显优于X光平片,已成为诊断该病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腰椎退行性变78例患者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腰椎退行性病变MSCT诊断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诊治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因老年性腰椎出现退行性病变前来就诊的50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250例患者,分别为CR组和CT组,对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点、鉴别诊断、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00例患者共有284例患者出现老年腰椎间盘突出,500例共有540节椎间盘出现退变的现象,在小关节处均出现不同程度退变现象,CR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正确率与CR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 CT片能准确对老年人的腰椎骨质疏松症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对骨质疏松引致的脊柱畸形程度进行分析,包括对椎体骨折的数量、部位、形态改变进行改变。CT扫描具有影像清晰的特点,可对椎间盘发生的病变、韧带钙化、硬膜囊、软组织的情况进行清晰的造影。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家属赋能模式对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康复的护理效果。方法自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收家属赋能模式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康复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85.37%,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身体功能各项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康复阶段使用家属赋能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罗震宇  冯磊  刘波 《中国医药》2021,(6):897-899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在复杂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诊疗中应用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病区收治的复杂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364例.采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明确责任节段后行椎管神经根减压术.观察手术指标,术前、术后第3天及1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  相似文献   

12.
孙亮  李益明  凡进  周浩  余利鹏  殷国勇 《江苏医药》2013,(18):2150-2152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分为椎间融合植入Cage组(A组,36例)和后外侧植骨融合组(B组,11例)。应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伤残指数评定(ODI)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A、B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的JOA、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A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ODI和VAS评分差值均明显高于B组[(14.11±3.90)分vs.(11.45±2.70)分、(48.20±8.81)分vs.(40.75±12.43)分和(5.36±1.25)分vs.(4.09±1.38)分](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都能有效缓解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症状;椎间植骨融合术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创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阳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腰椎间融合术,观察组采用微创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术后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随访2个月,比较两...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腰椎相关结构的退变规律.方法 对983例腰椎退变患者X光及CT片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椎体、椎间盘、椎小关节、韧带退变及退变性腰椎失稳情况,统计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及不同节段腰椎相关结构的退变率.结果 983例腰椎退变患者中,腰间盘退变率最高(65.1%),其余依次为椎体(53.4%)、椎小关节(35.5%)、韧带(28.4%)、腰椎失稳(25.7%);40岁以下为腰椎退变低发生年龄,且以椎间盘退变为主,40岁以上为腰椎相关结构总体退变高发生年龄;男性椎间盘、椎体退变率高于女性,椎小关节、韧带退变率男、女间无显著差异,女性腰椎失稳率高于男性;L4-5节段的退变率最高(73.1%),其余依次为L5-S1(62.7%)、L3-4(48.9%)、L2-3(30.8%)节段.结论 腰椎退变伴随年龄增长而递增,其不同结构退变规律并不一致,但在退变过程中又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诱发、加速和加重彼此退变的进程,充分了解腰椎相关结构退变规律,对临床预防、诊治腰椎退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怎样提升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所治疗的136例老年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把所有的老年患者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的老年患者有67例,实验组的老年患者有69例。对实验组的老年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这两组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结果根据对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方式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而且身体恢复的更快,治疗优良率也比对照组高,所以进行优质护理对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结论优质护理在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患者的护理上有着更好的护理效果,可以帮助老年患者更快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护理优良率,在临床护理中可以使用该方法进行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针与康复训练手法及二者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功能障碍的疗效差异。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手法组、电针结合手法组三组,每组20例。电针组选患侧肢体的足三里-丰隆、悬钟-太冲两组穴位进行针刺并通以疏密波脉冲电流,手法组用神经发育疗法的相关技术对患者进行踝背屈的主被动训练治疗,结合组进行电针和手法的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一天和治疗结束后进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 FMA-L)评定、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 AROM)测量和胫前肌表面肌电信号(sEMG)检测。结果三组患者FMA-L、踝关节AROM及胫前肌sEMG治疗后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结合组比其它两组疗效更好, FMA-L、sE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电针与康复训练手法治疗都能改善偏瘫足下垂患者的运动功能、踝关节的AROM和胫前肌的sEMG,而电针与康复训练手法结合应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一般人到了35岁以后,椎体间的椎间盘就要发生退变。弹性、韧性减低,导致关节囊的生理平衡遭到破坏,机体为适应这些内环境的变化,要自身调整,建立新的平衡,而在椎体边缘生长出新的骨骼,这就是通常说的骨质增生,也就是骨刺。中老年人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一些继发性骨质增生,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代偿性反应,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所以说有的人患了骨质增生,临床上没有什么不适感,就不必在意。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刺也在不断的增长。一旦自身不能调节内环境的变化,代谢功能就会发生障碍,骨刺周围的软组织就会充血、水肿、炎症、粘连,甚至压迫神经及血管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病症。  相似文献   

19.
腰椎滑脱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症状为下腰部疼痛,可有间歇性跛行及神经根性痛等下肢神经症状,越来越多的患者正饱受其困扰。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病的手术治疗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其临床表现复杂,目前对其治疗方式的选择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其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仍在争论和探索。本文对近年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5月~2005年1月,我科采用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8例,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56~67岁,平均62.3岁.术前临床症状和术后手术效果分别按照JOA腰背痛评分标准和JOA改善率进行评估.术前及术后腰椎摄片以判断椎体滑移距离和评估骨融合情况.结果8例患者经1~8月(平均4.8月)随访.术前L4~5,滑脱6例,L5S1滑脱2例,均为Ⅰ度,椎体滑移距离0.3~0.8cm,平均0.54cm,JOA评分为(13.8±2.2)分.术后椎体滑移距离为0~0.38cm,平均0.28cm,较术前减少50%,随访其间腰椎滑移距离无明显变化,JOA评分为(25.4±2.8)分,术后JOA改善率为72.3%.结论使用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取得了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可能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