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麻醉中护士如何与麻醉医生更好的配合。采用文献回顾和经验分析方法,对麻醉护士如何更好配合麻醉医生进行探讨。本文在麻醉前的准备(如认真执行查时制度、心理护理、建立静脉通道,保持通畅、温度和湿度)、术中体位、全身麻醉、输液和输血、病情观察和抢救工作等方面阐述麻醉护士如何能够更好地配合麻醉医生的工作。并提出加强对麻醉护士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婴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手术治疗前进行喉罩麻醉,对照组手术治疗前进行气管插管麻醉,观察两组婴儿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及麻醉有效率。结果两组婴儿患者在术中麻醉对比中,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婴儿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比较中,观察组较对照组平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婴儿患者术中麻醉,喉罩麻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6,(12):112-114
目的观察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婴儿患者共63例,据患者个人情况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喉罩麻醉,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比较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T4、T3时间段的MAP和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拔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麻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拔管时间短,减少了患儿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深麻醉与浅麻醉对宫颈癌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就诊的50例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5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5例。其中,对照组行全身麻醉,实验组行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深度的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经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分析证实,在两组采用深麻醉患者中,实验组术后各项T细胞亚群水平均比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宫颈癌的过程中,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程度不大,而且较之于浅麻醉方式,深麻醉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更小,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5.
潘华 《医药论坛杂志》2013,(11):102-103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麻醉与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共9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麻醉检查,对照组患者采取非麻醉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检查成功率等,以了解不同的胃镜检查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的检查成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采取麻醉与非麻醉手段均能够达到较好的检查效果,但采用麻醉手段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更具有安全性与可行性,能够较大程度地缓解患者的痛苦,因此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曹冰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1855-1856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麻醉科行麻醉患儿86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观察并记录术前、切皮、术中、术毕时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比较两组患儿麻醉疗效及苏醒时间。结果两组麻醉方式均能满足手术要求,但观察组切皮、术中及术后BP、HR、RR、SpO2平稳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中追加次数及体动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入睡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应用中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操作方法简单、苏醒时间短、麻醉用药少、经济实用、安全性高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小儿腹部以下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在胃镜检查过程中麻醉与非麻醉患者的反应、成功率与耐受性。同时对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药的镇静麻醉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胃镜检查患者120例,分为麻醉组和非麻醉组,每组各60例。麻醉组在接受胃镜检查时静脉注射芬太尼和丙泊酚;非麻醉组使用咽喉部常规麻醉,不使用镇痛镇静型药物。在检查过程中,对心率、血氧饱和度、操作时间、血压、心率、检查成功率进行观察,并在术后询问患者感受。结果麻醉组血压、心率均有一定下降,个别患者呼吸会有短暂停止,非麻醉组没有明显的变化;在操作时间上两组没有明显差异;在成功率方面,麻醉组高于非麻醉组。结论在进行胃镜检查时,采用麻醉的成功率要高于非麻醉组,也表明使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于胃镜检查进行麻醉是舒适安全无痛苦的,但是要求在术中对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8.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多,老年患者的手术量也日趋增多.老年人全身各器官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组织、细胞都逐渐改变而使其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1].了解这些生理变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麻醉医师还必须掌握麻醉的特殊性、药物的药理作用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年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笔者现对老年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麻醉药物的特点、术后常见并发症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老年患者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多,老年患者的手术量也日趋增多。老年人全身各器官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组织、细胞都逐渐改变而使其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1]。了解这些生理变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麻醉医师还必须掌握麻醉的特殊性、药物的药理作用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年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笔者现对老年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麻醉药物的特点、术后常见并发症等综述如下。1术前用药及麻醉方式的选择1.1选择原则在给患者选择麻醉方式之前要全面了解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并归纳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本文挑选我院5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将其纳入本研究。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各时段血流动力学水平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观察组在血流动力学水平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存在分析意义。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中,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效果更优,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肖建荚 《首都医药》2014,(24):111-112
目的对胃镜检查时麻醉与非麻醉的临床检查效果进行对比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所收冶的胃镜检查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分戍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在非麻醉的状况下实施胃镜检查,而观察组患者则在麻醉的状况下实施胃镜检查,并对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查成功率为100%,而对照组检查成功率为9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后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镜检查患者而言,采取非麻醉和麻醉方式都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检查效果,但是对患者采取麻醉之后再行胃镜检查,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比较高,且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沁县人民医院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需择期进行手术的40例婴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喉罩麻醉(A组)和气管插管麻醉(B组),比较两组的心率(HR)及中心静脉压(MAP)变化,导管置入前后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的变化,导管拔管及清醒的时间.结果 A组导管拔管及清醒的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导管置入后A组的P<,ET>CO<,2>显著高于B组,Ppeak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手术中及导管拔管后的MAP、手术结束时及导管拔管后的HR显著小于B组,P<0.05.结论 喉罩麻醉操作简便,拔管时间短,但鉴于P<,ET>CO<,2>明显升高,麻醉过程中需进行气体监测.  相似文献   

13.
孟斌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80-181
目的探讨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安全性及效果比较。方法分析我院临床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喉罩麻醉小儿40例。对照组为以36例同期采用气管插管麻醉小儿。比较两组情况下各麻醉控制点平均动脉压(MAP)、血液流变学(HR)、以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为(57.5士6.4)s,清醒时间为(129.7±11.3)s;对照组拔管时间为(282.2±59.0)s,清醒时间为(361.2±97.1)s,观察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麻醉监测点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平稳。观察组肺部感染1例,经药物治疗后康复。结论较气管插管,喉罩麻醉具有操作简便,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苏醒快等优点,值得临床婴幼儿手术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评价小儿采取喉罩麻醉、气管插管麻醉的整体麻醉效果,为小儿麻醉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100例行常规手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采取喉罩麻醉。对比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麻醉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的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拔管时间(12.50±5.80)min、术后清醒时间(53.50±20.50)min均短于对照组的(34.60±6.80)、(118.30±23.50)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术麻醉中,对比气管插管麻醉,喉罩麻醉优势更为突出,小儿安全性高且拔管快、术后清醒快,是优选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麻醉和喉罩麻醉在临床婴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分成甲、乙两组,各35例,分别给予喉罩麻醉和传统气管插管麻醉,并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且甲组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分别是(54±12)s、(126±21)s,显著要短于乙组的(285±41)s、(480±100)s,甲组患儿喉痉挛情况的发生率也更低,仅有1例患儿出现了喉痉挛情况,发生率是2.86%,显著低于乙组的17.14%,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儿手术治疗中,给予其喉罩麻醉,不仅操作简单便捷,缩短了麻醉苏醒的时间,而且安全有效,对患儿喉部的刺激小,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需行择期手术的患儿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取喉罩麻醉,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对比两组中心静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置入导管前后呼末的气道峰压(Ppeak)、二氧化碳分压(PET'C02)的变化,导管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麻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导管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心静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及置入导管前后呼末的气道峰压(Ppeak)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置入导管前后呼末的二氧化碳分压(PET'C02)的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喉罩麻醉相比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具有操作简便、气道损伤小、麻醉苏醒快、婴儿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先,适用于婴儿手术中的麻醉,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将对胃镜检查过程中非麻醉与麻醉处理的成功率、耐受性以及临床反应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胃镜检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所收治的10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芬太尼、丙泊酚静脉注射;对照组的患者仅给予咽喉部麻醉,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对患者的操作时间、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血压进行观察,并对患者的感受以及检查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暂停以及操作时间存在明显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检查成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的过程中,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具有无痛苦、舒适、安全的特点,不过在此麻醉状态下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必须要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进行严密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比较,并做出评价。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我科收治需手术患儿50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对其行喉罩麻醉;对照组20例,对其行气管插管麻醉。对两组患者的心率(HR)变化、中心静脉压(MAP)变化、导管置入前后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变化、气道峰压(PPeak)变化、导管拔管时间以及患者清醒的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手术过程中以及导管拔管后的中心静脉压变化、手术结束时以及导管拔管后的心率变化明显较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导管置入后的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较高,气道峰压变化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导管拔管的时间与清醒时间均较短(P<0.05)。结论采用喉罩麻醉法对手术患儿施行麻醉,操作方法简便,拔管时间短,清醒时间短,且不损伤气道,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实验组选择喉罩麻醉,对照组选择气管插管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T4时段MAP为(78.21±5.23)mm Hg,HR为(147.21±9.54)次/分,T5时段MAP为(81.21±6.21)mm Hg,HR为(146.21±9.12)次/分,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拔管时间为(62.32±5.21)s,清醒时间为(116.21±9.56)s,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麻醉在小儿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