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状动脉心肌桥 (简称心肌桥 )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冠状动脉走行异常情况。近 20年来,由于心血管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此类患者的检出率不断增加。作者报告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并经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的 2例患者,并就心肌桥的诊断治疗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简要讨论。 1临床资料   例 1,男性, 57岁,医生。因心悸、胸闷不适 2年于 1999年 1月 30日入院。心悸、胸闷症状呈间歇性发作,尤以活动或精神紧张后加重。每次发作 1~ 2小时可自行缓解,发作时无明显胸痛,但是心率可达 120次 /min,服用氨酰心安可减轻症状。先后被误诊为冠心病…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 ,5 3岁。因反复发作阵发性心悸 ,发作时心电图检查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收入院作射频消融治疗。患者既往无胸闷、胸痛病史 ,无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史。术前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胸片均正常。射频消融术中患者情绪一直较紧张 ,手术开始 1 0 min,患者诉严重胸闷、胸痛 ,心电图监护下壁导联出现显著 ST段压低 ,T波深倒及 °A-VB。立即暂停手术 ,予硝酸甘油 0 .6 mg舌下含服 ,并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右冠状动脉造影 (左前斜位 )显示中段变细 ,有多处狭窄。给硝酸甘油 0 .2 mg冠脉内注入后再造影 ,右冠脉…  相似文献   

3.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54岁,以“间断胸闷2个月、突发四肢抽搐、意识丧失10分钟”为主诉,于2007年11月21日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既往高血压病史30余年,最高达190/110mmHg,服用蒙诺及倍他乐克维持。2个月前患者出现胸闷,伴有咽部不适感、心悸、大汗,持续5~10min,可自行缓解,与活动无关,症状间断发作,多于凌晨3~4时出现,每日1~2次;入院前3周在北京宣武医院做冠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广泛痉挛变细、LAD中远段狭窄80%、LCX中段狭窄50%、左冠PL中段及分支中段狭窄75%,  相似文献   

4.
随着心血管疾病介入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已经成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发作性痉挛所引起的变异型心绞痛仍是常规冠脉造影的“盲点”。笔者采用静脉注射麦角新碱激发冠状动脉痉挛的方法诊断变异型心绞痛,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 主诉为发作性胸痛,临床疑诊为变异型心绞痛的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8~69岁,全部病例均未捕捉到发作时ST段抬高的心电图,平时心电图亦无明显ST段上抬或下移。激发试验前选择性冠脉造影示无明显冠状动脉固定狭窄者9例,冠状动脉狭窄25%者3例(左前降支2例,右侧冠状动脉1例)(附表)。1.2 方法 麦角新碱激  相似文献   

5.
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三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是最常用的方法.但亦有其局限性和假阴性,我科自1994年开始冠脉造影以来,发现3例冠脉造影 证实有冠脉狭窄而心电图正常患者,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 患者,男,47岁.两年来每遇冷风时自觉心前区憋闷不适感,可自行缓解,无明确的心绞痛发作,多次心电图检 查均未见ST-T改变.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查体:血压20/12.5 kPa,心界不大,心率76次/min,律齐.A2>P2.心电图 正常.心脏彩超未见室壁运动异常.血糖、血脂均正常.冠脉造影示:前降支不规则变细,中段可见50%狭窄,左旋支于边缘支 发出前有一长约0.8 cm的99%狭窄,边缘支发出后可见一长0.7~0.8 cm的90%狭窄,前向血流减弱;右冠状动脉第3段后 侧支发出前完全闭塞,远端血流不清.选择2.5 mm×20mm的球囊对左旋支的病变进行扩张,以2~6个大气压反复扩张7 次,持续时间13.5 min.即刻冠脉造影见扩张血管充盈良好.前向血流清晰.15 min后重复冠脉造影见扩张后的血管发生弹 性回缩,因而放置冠状动脉内支架.重复造影见左旋支充盈良好,病人自觉症状好.术后华法令抗凝.随访9个月,病人无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对280例静息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脉造影显示,3支血管病变者94例,占33.6%;2支血管病变者132例,占47.1%;2~3支血管病变者226例,占80.7%;单支血管病变者54例,占19.3%。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2~3支血管病变者心电图正常,与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有关;单支血管病变与狭窄程度较轻有关。对有心前区不适的患者,不能仅凭心电图轻易否定冠心病诊断,应尽早行冠脉造影,以便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主诉"阵发性眩晕3周",眩晕主要由运动诱发,无胸闷、心悸、气促,亦无恶心、呕吐及肢体感觉、运动障碍,未出现晕厥,每次眩晕发作持续约2~3 min,休息后缓解.患者既往病史有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2级、2型糖尿病及慢性心功能不全(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并于入院前8个月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显示房性、室性期前收缩,以及部分导联的缺血性ST-T改变,后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证实严重的冠脉多支病变,因而行冠脉旁路血管移植术(CABG),术后口服倍他乐克(25 mg/次,2次/d)以及地高辛(0.125 mg/次,1次/d).  相似文献   

8.
由心肌桥引起心绞痛发作较为罕见 ,本文报告 1例如下。1 病历摘要男患 ,6 9岁。以“发作性心悸、胸闷 2年 ,加重 2个月”为主诉入院。平素体健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2年前始无诱因发作心悸、胸闷 ,伴发汗、头晕 ,每次持续约 1 0分钟 ,劳累及睡眠中亦有发作 ,曾按冠心病、心绞痛治疗 ,效果不显著。近 2个月因感冒发作频繁。查体 :体温 36 5℃ ,脉搏 80次 /分 ,血压1 6 / 1 0kPa。无结膜苍白及口唇发绀 ,双肺听诊正常 ,心界叩诊不大 ,心律整 ,未闻及心瓣膜杂音和早搏。多次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改…  相似文献   

9.
76例中老年女性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中老年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76例因发作性胸痛、胸闷结合心电图检查临床拟诊冠心病的中老年女性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中年女性临床拟诊冠心病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大多正常,有异常者冠状动脉病变多为单支病变;老年女性临床拟诊冠心病者冠状动脉造影多异常,且多为2~3支病变.(2)老年女性较中年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者为多.(3)常规心电图及运动试验对中年女性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性均低. 结论中年女性有胸痛、胸闷症状者,诊断冠心病应慎重,必要时须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确诊.  相似文献   

10.
崔霞  薛伟 《四川医学》2011,32(3):426-427
目的通过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探讨心电图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40例典型的心前区疼痛病史而心电图正常的患者进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及三支血管病变组,静息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脉造影显示,3支血管病变者47例(33.6%);2支血管病变66例(47.1%),单支血管病变者27例(19.3%)。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2~3支血管病变者心电图正常,与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有关;单支血管病变与狭窄程度较轻和有良好的侧支循环有关。随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病变程度增加。对有心前区不适的患者,应根据病史、心前区不适发作特点等作出初步判断,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发病已趋于年轻化.这类病人的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表现具有特殊表现[1,2,3],本文对30例年轻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990~1994年资料完整符合1979年WHO的诊断标准的年轻冠心病用例,均为男性,年龄35±2(28~40)岁,其中劳力型心绞痛9例,自发型心绞痛2例,劳力型合并自发型心绞痛3例,急性心肌梗塞6例(前壁3例、下壁2例、心内膜下1例),陈旧性心肌梗塞10例(前墨6例、下壁2例、前壁及下壁2例)。冠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时间里心绞痛发生为1个月至5年,平均13个月,距心肌梗塞发病为4小时至3年,平均7…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9年1月~6月为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了5例次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均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例。冠脉造影示2支血管病变1例,单支血管病变3例。4例患者5处狭窄成功扩张4处,3例患者成功植入支架。术后残余狭窄0~20%。术后随访1~6个月,1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出现心绞痛复发且较术前加重,术后5个月再次行冠脉造影,见原狭窄血管已完全闭塞,再次行PTCA成功  相似文献   

13.
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简单、快捷、无创 ,普遍应用于临床 ,冠状动脉造影以其直观、准确、可靠的特点 ,被公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以后者为对照 ,评价常规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可靠性强。本文于 1999年 3月~ 12月 ,对 2 8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造影 (CAG)结果与常规心电图(ECG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2 8例 ,男 2 5例 ,女 3例 ,年龄 33~ 72岁 ,均因冠心病住我院。住院后常规做 18导心电图 ,部分病人行运动心电图检查 ,继之行冠状动脉造影 ,部分病人同时行介入治疗。1.2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对213例静息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冠脉造影显示,3支血管病变者71例(33.3%);2支血管病变者103例(48.4%);2~3支血管病变者174例(81.7%);单支血管病变者39例(18.3%)。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2~3支血管病变者心电图正常,与血管狭窄部位相对应有关;单支血管病变与狭窄程度较轻有关。对有心前区不适的患者,不能仅凭心电图正常,轻易否定冠心病诊断,应尽早行冠脉造影,以便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心电图对于冠心病的诊断作用.方法 选择118例于2001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以冠脉造影为对照,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3.0%,特异性为79.5%.结论 心电图是简便、安全、无创,对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并为冠状动脉造影提供科学性筛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心电图表现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但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显示正常的患者36例,另以1∶2比例选取同期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且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显示异常冠心病患者72例,对心电图正常、异常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与异常组相比,心电图正常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对重,多为重度、极重度狭窄,病变支数以2~3支为多,以LAD、RCA占多数,右优势型所占的比例低(P<0.05);两组在病变部位和侧支循环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电图表现正常者应正确评估病情,必要时应当采取冠状动脉造影进一步明确,避免遗漏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8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8年,加重3天”于2003年3月27日人院。患者自8年前起,常于活动时出现心前区疼痛,无放射,休息5min左右可自行缓解,未予诊治。入院前3天始,类似症状频繁发作,持续时间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并伴有胸闷、心悸、冷汗,无头晕、黑蒙、意识丧失。心电图示I、AVL、V2~V4导T波倒置,V6导T波低平。以”冠心病、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赵宏宇  寇桂娥 《吉林医学》2001,22(3):191-191
甲状腺功能减低性心脏病易误诊为冠心病。本文对 2例甲状腺功能减低性心脏病误诊为冠心病的误诊误治及正确诊治过程进行叙述并加以分析 ,同时对病历进行了讨论。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例 1:女患 ,48岁 ,因胸闷、心悸、乏力 3a ,加重伴偶发休克2个月入院。 3a前该患因患上感自觉胸闷、心悸、乏力持续 1个月到外地医院治疗 ,外院门诊按冠心病用药不见好转 ,后来又到外地多家大医院就医 ,多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或冠心病 ,并予以治疗 ,但病情逐渐加重。因突发休克就近入我院治疗。查体 :P 5 1,R 15 ,Bp 9/5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19.
患男性,81岁。因“反复心悸、胸闷1年余,加重2月”人院。1年前无明诱因反复出现心悸、胸闷不适,偶伴心前区绞痛及压榨感紧缩感,每次发作持续3—5min,每日发作3—5次,常在活动时发作,休息后可缓解,曾先后就诊于黔南州人民医院、州中医院、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作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每次均考虑为“冠心病”。曾多次住院治疗均无明显缓解,具体治疗用药不详。  相似文献   

20.
男患 ,6 9岁 ,于 1983年患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当时曾发生心源性休克 ,经抢救好转 ,以后偶发心前区疼痛 ,含服硝酸甘油有效 ,但逐渐出现活动后心悸、胸闷、气短 ,于 2 0 0 0年 6月发作剧烈心前区疼痛 ,静滴硝酸甘油不缓解 ,住院行冠脉造影显示三支血管(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 )均有堵塞 ,遂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 ,术后心前区疼痛消失 ,但气短无改善 ,术后 2个月气短加重 ,伴咳嗽、咳痰 ,于2 0 0 2年 4月病情明显加重 ,咳嗽、心悸、胸闷、气短 ,反复发作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不能平卧 ,伴腹胀、尿少、下肢水肿 ,经常规强心、利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