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总结归纳中医健脾法在治疗大肠癌中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根据近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及研究,从中医对大肠癌脾虚证的认识、健脾法的临床应用、健脾法的作用机制3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脾胃亏虚是大肠癌发病的主要病机之一,健脾法是治疗大肠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及基因、调节免疫功能等。结论临床应用健脾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大肠癌的复发转移,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脾康复丸对大鼠大肠癌TERT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1,2-二甲基肼腹腔注射法建立大鼠大肠癌模型,观察健脾康复丸对大鼠大肠癌TERTmRNA表达及对大鼠体重的影响.原位杂交法检测大肠组织TERTmRNA表达.结果:健脾康复丸高剂量组TERTmRNA阳性表达率为33.3%,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的75%(P<0.05).实验结束时健脾康复丸高剂量组体重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和希罗达对照组(P<0.01),健脾康复丸低剂量组体重也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康复丸能够抑制大鼠大肠癌TERTmR NA表达,并能防止大肠癌大鼠体重下降.  相似文献   

3.
健脾法在治疗大肠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因病机、临床施治、临床研究综述了健脾法在治疗大肠癌中的应用。指出:脾虚湿毒瘀阻是大肠癌最主要的发病机理,脾虚在大肠癌的发病中尤为重要。大肠癌以正虚为本,湿热蕴毒为标。宜首重健脾益气,扶正培本,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正胜邪却。  相似文献   

4.
蒋益兰教授认为,虚、毒、瘀并存是大肠癌肝转移的基本病机特点,注重后天脾胃的固护,采用健脾益气、化瘀解毒为法进行治疗,基于此创制防治大肠癌肝转移的经验方健脾消癌方。  相似文献   

5.
健脾康复丸对大鼠大肠癌端粒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脾康复丸对大鼠大肠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1,2-二甲基肼(1,2-dimethylhydrazine,DMH)腹腔注射法建立大鼠大肠癌模型。动物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希罗迭组,健脾康复丸低、高剂量组,分组给药,20周。TRAP-PCR法检测端粒酶活性,观察健脾康复丸对大鼠大肠癌端粒酶活性及对大鼠体重的影响。结果:健脾康复丸高剂量组和希罗达组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实验结束时健脾康复丸高剂量组体重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和希罗达对照组(P〈0.01),低剂量组体重也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健脾康复丸能够抑制大肠癌端粒酶活性,并能防止大肠癌大鼠体重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张勇  许建华  孙珏 《环球中医药》2012,5(4):286-288
从病机、临床表现、治疗三方面探讨了脾虚毒聚与大肠癌的关系。不论何种病因,脾虚是大肠癌发生的主要病机之一。大肠癌的常见症状,便血、腹泻或便秘、腹痛、乏力和贫血皆可从脾论治。健脾解毒法能有效的提高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逆转化疗耐药,并延长其生存期,与单纯西药相比,健脾解毒中药在大肠癌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大肠癌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抑制大肠癌细胞的增殖,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中医认为大肠癌基本病机为脾气亏虚,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乏源,正气渐衰,邪毒留聚,日久形成肿瘤,而相关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平衡与失调能够反映脾脏功能状态,在消化、吸收、免疫方面,二者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在大肠癌的治疗过程中,通过健脾法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健脾法调节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做,为进一步研究临床预防及治疗大肠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禹堂老师认为,大肠癌以本虚标实为主,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治疗上以寒热为纲,以"湿""毒"为核心,以健脾化湿解毒为其基本治法。常从肝、脾、肾三脏入手,灵活运用健脾利湿、清热解毒、疏肝解郁、健脾补肾等多种治法,常复方多法合用,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大肠癌基本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健脾益气法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作出较客观的评估。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中、外文数据库获得研究对象为健脾益气法治疗晚期大肠癌相关的对照实验(RCT)文献,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RCT,共383例晚期大肠癌患者。结果显示:化疗药加用健脾益气中药组(治疗组)与单纯化疗药组(对照组)比较,临床近期客观有效疗效P=0.26,无统计学差异;患者的临床获益率、中医症状改善率、免疫指标(CD3、CD8)均有改善,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化疗药联合健脾益气中药治疗与单纯化疗药治疗晚期大肠的临床近期客观有效疗效相等;治疗组的疾病控制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改善率、免疫功能改善方面,常规化疗药联合健脾益气中药治疗晚期大肠癌优于与单纯化疗药治疗。但纳入文献质量低,文献量少,还需要高质量的随机对照文献去支持。  相似文献   

10.
通过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性激素等方向对健脾法治疗大肠癌的靶点进行综述,认为健脾法可通过作用这4个靶标,抑制肺癌发生发展、改善患者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1.
连建伟教授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主任委员、第三批和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医术精湛,临床上擅长以调和中焦方法治疗内科疑难病。连教授认为中医治病当以辨证为要,外科疾患虽见症于体表,然四诊合参,细审其因,  相似文献   

12.
赵和平主任医师系湖北省名中医,湖北省十堰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在治疗疑难杂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跟师学习多年,常见其从肝论治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取效良好。现结合3则验案,小结其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3.
便秘为中医临床常见症,可见于多种疾病。其病虽小,但患者关注度较高。黄煌老师擅长识人辨体,临证或从体质辨证切入,或从心神调节入手,选用相应经方治疗,取效显著。现试析黄师治疗本病验案3则,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谢建群辨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疾病,以腹痛、腹胀、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并伴大便性状异常,症状或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本病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和腹痛型,临床尤以腹泻型多见,病情缠绵,久治难愈。谢建群教授长期从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随师侍诊,获益良多,现试析其辨治思路于下。  相似文献   

15.
朱南孙(1921-),女,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朱氏妇科第三代传人,其祖父朱南山、父亲朱小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妇科学家。朱南孙教授继承家学,医术精湛,擅长痛经、不孕症的治疗。笔者有幸跟随朱老师学习,受益匪浅。朱教授对不孕症治疗有独到见解,疗效显著。现择录其验案1则,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可平主任擅长治疗银屑病、痤疮、白癜风、黄褐斑、黑变病等皮肤病。笔者有幸随诊,观其治疗泛发性扁平疣1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病案实录  相似文献   

17.
分消走泄法是叶天士《温热论》中提出的治疗湿热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叶氏指出:"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该方法治疗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肺纤维化导致的反复发热,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病案实录  相似文献   

18.
导师章永红教授系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章师业医30余载,在辨治恶性肿瘤及疑难杂病方面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用动物类药,认为对于恶性肿瘤,只要辨证准确,适当运用动物类药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复发性多软骨炎是一种罕见的炎性、自身免疫性、破坏性疾病,至1998年全世界约报道550例。本病具有反复发作及潜在的炎性破坏等特点,表现为耳、鼻、喉、气管、眼、关节、心脏瓣膜等器官、血管或其他结缔组织受累。多次发作后,软骨破坏、溶解吸收,为纤维  相似文献   

20.
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是一种以唾液、泪液分泌减少为突出表现,全身外分泌腺受累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亦可累及外分泌腺体以外的其他器官,为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其病因不明。本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因唾液腺分泌减少所致口干舌燥、唾液黏稠,甚至夜间饮水、吞咽干粮困难等症状,以及因泪腺分泌减少所引起的双眼燥涩无泪及并发的结膜炎相关症状,还常伴有关节疼痛、龋齿以及血管炎、周围神经炎、肺纤维化等。本病尚无根治方法,西医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或用泪液、唾液的人工代用品改善口、眼干燥症状,用抗生素眼膏等控制外眼部继发炎症等。黄煌老师运用体质辨证的方法,采用经方治疗本病,取得一定疗效。现试举验案2则,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