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赵芳芳  俞岚姚敏 《实用全科医学》2006,4(2):127-128,F0003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nm23、p53和细菌L型感染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和革兰染色方法检测101例卵巢肿瘤中的PCNA及nm23、p53、基因的表达及细菌L型的检出率。结果PCNA及p53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1);nm23蛋白在恶性肿瘤的表达率则低于良性肿瘤(P<0.01);PCNA及nm23肿瘤转移抑制基因、p53抑癌基因的指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患者预后明显相关(P<0.01~0.05)。细菌L型检出阳性率与病理分级有显著差异(P<0.005),腹腔淋巴结有转移比无转移者、有腹水比无腹水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nm23、p53基因在卵巢肿瘤中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PCNA的表达有助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两种基因均可作为判断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L型感染极有可能成为诱发肿瘤因素之一,它们与癌基因可能有协同致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表达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21、P53、nm2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P21、P53、nm2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是58.3%、47.9%、41.7%.P21、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级、分期及复发呈正相关.nm2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分级呈正相关,与分期及复发呈负相关.77.1%膀胱癌有上述蛋白异常表达,其中47.9%膀胱癌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蛋白表达.结论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及协同作用,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膀胱癌组织中p16、c-erbB-2和p53蛋白表达,探讨其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75例膀胱癌组织中p16、p53及c-erbB-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75例膀胱癌中p16、p53及c-erbB-2的阳性率分别为41.3%(31/75)、44%(33/75)和40%(30/75),p16和c-erbB-2基因在膀胱癌中的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p53和c-erbB-2阳性率与肿瘤临床分期及转移有密切的关系(P<0.01).77.3%(58/75)肿瘤有上述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其中53.3%(40/75)的肿瘤同时有多个基因的表达异常.结论肿瘤的多基因分析比单基因分析更有价值,癌基因c-erbB-2和抑癌基因p53、p16基因的表达异常及协同作用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组织中p53、PCNA及bcl-2基因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华  陈勇  张玉洪  周世英  卢伟 《重庆医学》2005,34(8):1156-1158
目的研究p53、PCNA及bcl-2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异常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p53、C-erbB-2和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8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p53、bcl-2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和63.3%;PCNA LI为34.6±18.2.p53、bcl-2和PCNA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53、PCNA和bcl-2基因异常表达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临床病理诊断及估计预后提供了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表达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21、P53、nm2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P21、P53、nm2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是58.3%,47.9%,41.7%,P21、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级、分期及复发呈正相关。nm2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分级呈正相关,与分期及复发呈负相关,77.1%膀胱癌有上述蛋白异常表达,其中47.9%膀胱癌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蛋白表达。结论: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及协同作用。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ABC法对乳腺癌p53和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死亡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 (94 2 8% ,33/ 35)和PCNA指数 (PI) (55 .5 %± 2 5 .47% )明显高于存活组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 (46 .1 5 % ,30 / 65)和PI(30 .8%±2 0 .0 8% )。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关系。结论 p53蛋白与PCNA间有显著的正相关 ,两者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60例NSCLC中p53和PCNA表达情况。结果: 在NSCLC中p53表达率(53.3%)及PCNA增殖指数均高于癌旁组织(P<0.001~P<0.05),且两者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临床病理分级有一定关系(P<0.05~P<0.005).p53、PCNA表达与组织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 p53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相关.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在肿瘤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nm23、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三者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与临床病理行为的关系.方法 江苏镇江第二人民医院2005~2007年的胃癌组织石蜡切片标本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CNA、nm23、p53在胃癌组织的表达,采用SPSS12.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应用x<'2>检验分析PCNA、nm23、p5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行为的关系,同时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50例胃癌PCNA、nm23、p53表达阳性率分别是100%、44.0%、46.0%,nm23、p53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与淋巴转移以及浸润深度无明显关系(P>0.05);PCNA与浸润深度无关,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以及淋巴转移有关系(P<0.05).结论 PCNA与nm23、p53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PCNA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与淋巴转移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联合检测ER、PR、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C-erbB-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与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和p53的表达。结果2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C-erbB-2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2%,63.22%,46.28%,34.30%。ER、PR基因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C-erbB-2、p53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C-erbB-2、p53共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联合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和p53基因表达对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联合检测ER、PR、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C-erbB-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与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和p53的表达。结果2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C-erbB-2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2%,63.22%,46.28%,34.30%。ER、PR基因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C-erbB-2、p53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C-erbB-2、p53共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联合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和p53基因表达对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16、c-erbB-2 和 p53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75例膀胱癌组织中p16、p53及c-erbB-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75例膀胱癌中p16、p53及 c-erbB-2 的阳性率分别41.3%(31/75)、44.0%(33/75)和40.0%(30/75),p16和 c-erbB-2 蛋白在膀胱癌中的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显著意义(P<0.05),p53和 c-erbB-2 阳性率与肿瘤临床分期及转移有密切的关系(P<0.01).77.3%(58/75)肿瘤有上述蛋白的阳性表达,其中53.3%(40/75)的肿瘤同时有多个蛋白的阳性表达.结论:肿瘤的多因素分析比单因素分析更有价值,癌基 c-erbB-2 和抑癌基因p53、p16蛋白的表达异常及协同作用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6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表明,膀胱癌中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而与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高.PCNA-LI呈明显上升趋势.P53蛋白过度表达或PCNA高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53蛋白非过度表达或PCNA低表达组.说明:P53蛋白的过度表达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PCNA是判定膀胱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膀胱癌中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PCNA-LI相关.  相似文献   

13.
宫颈鳞状细胞癌PCNA及p53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p53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1例宫颈鳞癌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CNA及p53表达.结果宫颈鳞癌p53阳性率及PCNA强阳性率分别为22.6%和61.3%,正常宫颈p53及PCNA均为弱阳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CNA强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 p53基因突变在宫颈鳞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PCNA表达有助于判断细胞的增殖活性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53、CerbB-2基因蛋白在膀胱癌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 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6例人体膀胱癌进行研究。结果 P53、CerbB-2蛋白在正常膀胱中粘膜中表达均阴性,P53蛋白在膀胱癌中的阳性率为53%;CerbB-2蛋白在膀胱癌中的阳性率为45%。P53蛋白在2a内复发肿瘤的阳性率高于2a后复发肿瘤,相互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蛋白在2a内复发肿瘤的阳性率低于2a后复发肿瘤,相互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和CerbB-2基因蛋白表达均与膀胱癌的恶性程度有关,且P53蛋白对预后估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p53、bcl—2过度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bkc-2基因过度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LSAB法)检测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p53、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膀胱癌p53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为58.1%,bcl-2基因表达阳性率为34.9%;p53基因表达阳性者膀胱癌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者(P<0.05),而bcl-2基因表达阳性者膀胱癌复发率与阴性者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p53、bcl-2基因均呈过度表达者复发间期短,预后差.结论膀胱癌的复发与p53基因过度表达有密切关系,而与bcl-2基因则缺乏肯定的联系,两者结合检测对判断膀胱癌复发及预后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耐药基因蛋白P-gp、GST-π、TOPO-Ⅱ、癌基因C-erbB-2及p53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大肠癌根治术标本中P-gp、GST-π、TOPO-Ⅱ、C-erbB-2和p53的表达。结果 P-gp和CerbB-2与肉眼类型、临床分期相关,GST-π与肉眼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53与肉眼类型、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相关,TOPO-Ⅱ与本组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结论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肠癌组织中GST-π、TOPO-Ⅱ、C-erbB-2及p53的表达,对肿瘤的化疗药物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抑癌基因的突变蛋白(p53)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8例喉癌和10例喉正常组织检测,用有关统计学方法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8例例喉癌中,PCNA、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2.41%(41/58)和51.72%(30/58)。正常组织染色阴性。喉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复发与PCNA、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有关。结论:PCNA、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喉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erbB-2、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DNA拓扑异构酶Ⅱ(DNAtopoisomeraseⅡ,TopoⅡ)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乳腺癌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89例乳腺癌石蜡切片标本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结果: c-erbB-2、p53、TopoⅡ和PCNA在乳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64.04%、29.21%、55.06%和59.55%,其中c-erbB-2、PCNA在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CNA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癌的关系密切。而TopoⅡ在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rbB-2、PCNA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Topo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可作为指导乳腺癌化疗的重要指标和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同一膀胱癌中p53蛋白及其PCNA的表达与癌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例正常膀胱组织和100例膀胱癌中p53蛋白及PCNA的表达。结果:各级癌中p53蛋白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53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数与癌分级呈正相关,PCNA阳性细胞数与癌分级也呈正相关。p53与PCNA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和术后生存率关系密切。结论:p53蛋白及PCNA的表达强度可反应膀胱癌的增殖活动和转移能力.可作为判断肿瘤发生可能性的标志物,在膀胱癌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蓉  周琦  叶学正  朱晓玲 《重庆医学》2007,36(19):1963-1964,1983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p53蛋白的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R、PR、p53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为21例,阳性率为43.75%,ER的阳性表达为32例,PR的阳性表达为33例,阳性率分别为66.67%和68.75%,进一步分析发现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而ER、PR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在p53蛋白表达阳性的病例,PCNA计数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p53及PCNA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53阳性表达、ER、PR缺失表达及p53阳性表达组织中PCNA的高表达均提示肿瘤组织的分化差,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综合分析上述指标,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