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12年发布的《十八大报告》为例,结合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尤金.奈达的功能翻译理论探索政治文本的英译技巧。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2000)鉴于此,本文从词汇、句法和修辞三个层面分析了《报告》英译本如何再现原文意义。研究发现,在词汇方面,译者可采用注释、重创、词性转化、增译、减译等翻译技巧;在句法方面,政治文本翻译时经常要增补主语、再现源语逻辑关系、实现句子再平衡;修辞上,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政治文本中较常出现的重复和排比两种手法,此时,为达到文体对等,译文中应保留其形式以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原文的口吻。应当指出的是,不论采用何种翻译技巧,译者必须首先对政治文本有透彻的理解才能实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2.
从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之视角对清末民初的翻译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了"功利"的文学观及其对翻译文本选择的影响和游戏的消遣的文学观与翻译文本的选择,分析这一时期文学观的变化对翻译文本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AndréLevevere提出的改写理论,以清末民初的翻译作品为个案,采用描述和解释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清末民初时期的翻译活动发现,这一时期的翻译作品,无论是题材的选择、文本的确定还是翻译策略的制定,毫无疑问地受到当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诗学标准以及赞助人的影响和操控。而翻译者也会有意无意、自主非自主地对原文本进行改写。  相似文献   

4.
从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之视角对清末民初的翻译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了“功利”的文学观及其对翻译文本选择的影响和游戏的消遣的文学观与翻译文本的选择,分析这一时期文学观的变化对翻译文本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弗洛图是20世纪以来,从政治和权力的角度解读女性翻译、彰显女性译者之差异性的女性译者兼翻译理论家之一.其翻译表明,翻译的政治是指翻译在两种不同文化碰撞与交融过程中显现或隐现的权力关系.从女性主义视角研究翻译的政治,就是要在重写翻译中凸显女性的差异性,为女性争取话语权.同时翻译的首要功能是社会功能而不是语言功能;翻译绝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转换行为,而是译入语社会中一种独特的政治行为和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目的决定手段".重新审视功能翻译理论的"翻译目的",认为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在翻译这个整体行为的"目的"层面下,还包括"文本功能",译者个体"意图"、社会文化以及语言载体等多种因素.功能翻译理论研究应当是包括译者、文本、语言、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是我国翻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从翻译动机、翻译主体、译作选材和译入语文化背景这四个方面对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做一对比研究,旨在探讨二者对中国文化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导致其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对外宣传中,旅游翻译是一个重要窗口。在此从翻译的文本规约、文本类型、功能、目的等四个层面,分析了李白纪念馆各个介绍的源文本,内省翻译策略制定过程,同时指出旅游翻译的最终目标是以"游客"为中心,要能够全面实现翻译文本的交际功能,变译是其中经常使用的策略,从而达到以目的充分性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旅游翻译,而不是静态的对等论。  相似文献   

9.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是一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翻译理论。本文的目的是把这一理论运用到晋商文化外译研究之中。笔者认为,"模拟"是翻译的本质属性。译者是本着"适合"与"忠实"的翻译标准对原语文本进行模拟。原语文本实质上是译语文本的原型,译语文本实质上是原语文本的模型。研究表明,"适合"与"忠实"这种翻译标准给译者在晋商文化外译过程中的权限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译者并不是被动模拟,而是基于忠实基础上的主动模拟。译者外译晋商文化的目的是为了适应译语文本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以湖北省博物馆展品翻译为研究对象,分析博物馆文本翻译中常见的问题,进而指出此类文本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好的博物馆文献翻译能促进外国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将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语境"和生态翻译理论中的"翻译生态环境"进行对比分析,阐释了二者都关注原语文本、原语作者、译语及译语读者对译者这一翻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起到制约作用。揭示了与关联翻译理论中的语境相比,翻译生态环境的概念范畴更加宽泛。  相似文献   

12.
借助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分析了根据源文文本体裁的不同,翻译策略应该有所倾斜,文学翻译应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策略,论述了文学翻译中存在只忠实内容而忽略形式的误区,指出文学翻译应该形式与内容并重,不应该得"意"而忘形.  相似文献   

13.
从翻译的政治研究概况入手,通过对斯皮瓦克“翻译的政治”一文的分析,评价了斯皮瓦克理论上的贡献和不足,从而得出“翻译中的政治因素是影响翻译的主要因素”的结论,以期能对翻译过程起到指导作用,为翻译研究开拓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任何的翻译活动都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历史语境中进行的并且受译者意识形态的影响.基于意识形态的理论学说,以李文俊个人经历和翻译的部分小说为个案进行文本分析,以证明意识形态对李文俊在文本选择及翻译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红房子》的译文为例,从该文的翻译目的和文本功能出发,对译文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功能翻译理论对文本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闻除了真实性、时效性外,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新闻传播不可避免地受到政府、权力、经济、意识形态等因素的操控。新闻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文的处理必然不只是对文本意义的准确传达,还需要考虑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利益关系。后殖民翻译研究为新闻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后殖民语境中研究新闻翻译不再是单纯地对文本语言形式的研究,而是充分考虑到历史、政治、权力及意识形态等外部因素对翻译的影响。着重探讨了在后殖民语境中新闻翻译受到的影响以及该采取何种策略进行新闻翻译。  相似文献   

17.
翻译研究进入"文化转向"以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得到彰显。翻译适应选择论在翻译研究中引入达尔文"适应""选择"学说。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无论是译者的"适应"还是"选择",都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休戚相关。分析《飘》在两个不同时期的汉译本,可以看到在翻译过程中,虽然不同译者的"适应""选择"行为的方式、特点、目的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发挥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即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与美学联姻是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特色之一。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中,美学对译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然而,对于翻译美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学翻译领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越来越重视与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这使得各种国际经贸文本的翻译愈加显示出其重要性。因而,对经贸文体的翻译进行研究很有必要。从一个相对崭新的视角——美学视角出发,来探讨美学与经贸文本翻译的关系,并根据刘宓庆教授提出的翻译基础层次的审美原则,尝试提出翻译美学视角下适合于经贸文本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之际,由于影响翻译的诸多历史语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翻译的选择取向也随之改变。西方心理学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被译介到国内来的,就翻译主体而言,也完成了由传教士向以留学生为主体的国人新知识分子的角色转变。因而,在翻译动机与目的,以及源语文本的选择等方面都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可译性限度在国外和国内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其研究的缺陷性,并提出用符号学研究该问题的新途径.通过符号学,阐述了可译性限度的可能性和导致可译性限度的原因.最后指出,翻译中的形式等值只是一个理想,不同文本符号学意义的不同方面重要性不一样,传统的翻译标准"信、达、雅"不能适应所有文本,不同类型的文本应该根据其特点制定出不同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