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中转酮醇酶(transketolase, TKT)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Oncomine和GEO数据库分析TKT基因在结直肠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收集配对结直肠腺癌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分别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TKT mRNA和蛋白表达,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KT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27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TKT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8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TKT蛋白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在常见结直肠癌细胞株中TKT蛋白表达高于FHC细胞株;两种检测与数据库样本分析一致。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92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TKT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TKT高表达与肿瘤直径(P=0.003)、脉管侵犯(P=0.021)、淋巴结转移(P=0.005)及T分期(P=0.007)相关。结论 TKT在结直肠腺癌中呈高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TKT有望成为结直肠癌预后标志物或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ab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8例结直肠癌及46例癌旁正常组织中Gab2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0对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Gab2的表达状况。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7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Gab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3.85%,而癌旁正常组织中Gab2蛋白多不表达或弱表达,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Gab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Gab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论:Gab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过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100A4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结直肠癌及对应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S100A4蛋白的表达;分别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100A4 mRNA和蛋白在7个人类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100A4在多数结直肠癌细胞中均有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S100A4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结直肠癌细胞质内,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A4蛋白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P0.000 1)。S100A4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有关,高龄组阳性率高于低龄组(P=0.026),男性组S100A4蛋白阳性率高于女性组(P=0.038),其表达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S100A4在多数结直肠癌细胞中均有表达,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S100A4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有关,可能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个性化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OXM1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以及下调FOXM1表达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KYSE-30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FOXM1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通过RNA干扰技术(RNAi)下调KYSE-30细胞FOXM1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M1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0.01);FOXM1 mRNA在低分化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高+中分化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P0.01);FOXM1 mRNA过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肿瘤分化程度(P=0.001)、淋巴结转移(P=0.000)、临床分期(P=0.004)显著相关;高表达FOXM1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率下降(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OXM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增高并与其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1);下调KYSE-30细胞中FOXM1表达后,细胞增殖速度受抑制(P0.01)。结论 FOXM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食管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FOXM1可能参与调控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KYSE-30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死亡受体5(death receptor 5,DR5)蛋白及mRNA在胰腺导管腺癌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R5在117例胰腺导管腺癌石蜡包埋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对DR5蛋白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系统性分析。同时利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法各检测20例配对的新鲜冻存的胰腺导管腺癌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DR5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R5主要表达于癌旁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中,DR5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1. 02%(48/117),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4. 36%(87/117),两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 DR5表达与分化程度(P 0. 05)、TNM分期(P 0. 05)、神经浸润(P 0. 001)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P 0. 05)均有明显相关性。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癌旁正常组织中DR5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均远高于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结论 DR5蛋白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分化程度、TNM分期、神经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均相关,对其进行检测可用于评估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其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Trop-2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进一步采用Westem blot检测34例手术标本的Trop-2表达情况.结果 Tro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5);Trop-2表达量:直肠癌(RC)组>左半结肠癌(LSCC)组>右半结肠癌(RSCC)组(P<0.05),Dukes'C+D组>A+B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远处转移组>无远处转移组(P<0.05);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Tro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肿瘤所在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OCT4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OCT4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OCT4的阳性率为80.0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4阳性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尚无相关性(P0.05)。Western blot实验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OCT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7.70±0.07,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7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4阳性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显示:OCT4阳性患者的总生存期低于阴性患者。结论 OCT4在结直肠癌中过表达,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XKRX(XK related, X-linked)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TCGA公共数据库中结直肠癌芯片数据,对结直肠癌组织样本中XKRX基因表达数据以及对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生存分析。在临床上收取结直肠癌样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验证XKRX表达水平是否与芯片结果一致,为研究XKRX基因提供新的实验数据。 结果 芯片结果显示XKRX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01)。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21例结直肠癌临床样本中XKRX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XKRX的信使RNA(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XKRX表达与性别(P=0.9034)、年龄(P=0.886)、TMN分期(P=0.3979)、淋巴结转移(P=0.7995)和远处转移(P=0.6032)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XKRX高表达组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075)。 结论 XKRX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发挥原癌基因的作用,影响结直肠癌的恶性进展,进而降低患者的生存时间,提示患者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p28GANK表达在食管鳞癌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p28GANK在78例食管鳞癌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28 GANK在两株食管癌高低转移细胞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提示p28GANK在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7.95% (53/78),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11.42% (8/78)(P<0.01);统计分析提示,p28GANK在癌组织表达水平与患者分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远处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1或P<0.05);qRT-PCR及Western blot法结果提示p28GANK mRNA及蛋白在两株高转移食管癌细胞株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应的低转移细胞系(P<0.05).结论 p28GANK在高转移性食管癌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P2X7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集的120例结肠癌组织(癌组织)、120例对应的癌旁组织手术标本(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2X7受体、VEGF-A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病理学特征结直肠癌组织中P2X7受体、VEGF-A表达差异,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的P2X7受体高表达率29.17%低于癌旁组织的63.33%(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的VEGF-A高表达率54.17%高于癌旁组织的17.50%(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的P2X7受体表达与VEGF-A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Spearman秩相关系数=-0.596,P<0.05);在不同TNM分期、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不同肿瘤浸润深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P2 X7受体表达强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TNM分期、不同肿瘤浸润深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VEGF-A表达强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P2X7受体表达下调、VEGF-A表达上调,并二者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可能与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及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叉头框M1(FOXM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97例结直肠癌组织和80例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FOXM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20例新鲜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FOXM1的表达。结果 FOX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0.9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7.50%,P0.01);FOXM1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CEA、CA199等无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FOXM1蛋白相对表达量(0.855±0.063)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0.150±0.041,P0.01)。FOXM1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1),且FOXM1为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 FOXM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过表达,且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等因素有关,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转移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软骨素聚合因子(chondroitin polymerizing factor, CHPF)在结直肠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6例结直肠癌原发灶及癌旁组织中CHPF蛋白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直肠原发灶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CHPF蛋白的表达。结果 CHPF蛋白在原发灶癌组织(122/206,59.2%)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Western blot实验显示在新鲜结直肠癌组织中检测到CHPF蛋白(5/5,100%)。CHPF蛋白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神经或脉管侵犯(P=0.011)、TNM分期(P0.01)、癌结节(P=0.035)明显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和KRAS状态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CHPF蛋白高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01)。Cox多因素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CHPF蛋白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CHPF蛋白高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窦癌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MP-26 mRNA及蛋白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RT-PCR检测40对胃窦癌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MP-26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中10对标本的MMP-26蛋白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102例胃窦癌组织和58例癌旁胃黏膜组织MMP-26蛋白的表达,分析MMP-26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MMP-26 mRNA在27例胃窦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67.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7例胃癌组织中MMP-26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正常胃黏膜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102例胃癌组织中有57例(55.9%)对MMP-26呈阳性反应,癌旁胃黏膜组织58例中有8例阳性(13.8%)。且MMP-26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MMP-26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及预测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TIGIT)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TIGIT和CD155的表达,同时结合Western blot法和ELISA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TIGIT和CD155的表达水平。结果:TIGIT和CD15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63/80)和83.8%(67/8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8.8%(7/80)和18.8%(15/80)](P0.05)。肿瘤组织中TIGIT和CD155的表达呈正相关(r=0.867,P0.01),且随着分期增高,TIGIT和CD155的表达水平增高。结直肠癌组织中TIGIT和CD155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TIGIT及CD155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估结直肠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FFAR4蛋白和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胰腺癌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62例经病理确诊的胰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FFAR4蛋白表达及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使用Western bolt和qRT-PCR法检测20例胰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FFAR4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FFAR4蛋白在胰腺癌中的高表达率为75.8%(47/62),比癌旁组织(40.3%,25/62)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R4高表达与胰腺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显示胰腺癌组织中FFAR4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FFAR4表达失调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胰腺癌术后进展、预后的有效标志物及临床治疗药物研究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S69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系中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BS69与患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间手术切除的6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5例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和RTq PCR法检测组织中BS69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BS69在三种结直肠癌细胞系和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中的蛋白表达。结果:BS69免疫组化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少量位于细胞浆。其在结直肠癌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和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BS6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Dukes分期、肿瘤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相关性(P0. 05); Western blot检测BS69在3种结直肠癌细胞系与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中蛋白表达,各细胞系中结果有明显差异;结直肠癌组织中BS69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BS69是重要的转录抑制因子,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成为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磷酸化AKT(p-AKT)和PTEN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两步法检测80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AKT、PTEN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AKT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71.25%)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0.00%,P0.05);而PTEN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45.00%)与癌旁正常组织(100.00%,P0.05)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二者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并且p-AKT与PTEN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14,P=0.005)。结论 p-AKT和PTEN蛋白的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二者的表达,对判断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癌旁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SIAH2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样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旁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SIAH2的表达;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新鲜子宫内膜组织中SIAH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分析SIAH2表达与子宫内膜样癌患者预后的关系。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子宫内膜样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在癌旁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癌中,SIAH2的阳性率逐渐升高,分别为7.50%、42.00%和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AH2与子宫内膜样癌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SIAH2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存分析发现,SIAH2阳性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患者(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SIAH2高表达是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SIAH2在子宫内膜样癌发生、发展中异常表达,SIAH2阳性的子宫内膜样癌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并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SIAH2有望成为子宫内膜样癌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Twist、SDF-1、E-cadherin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三者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相关性,为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可能的靶标。方法收集结直肠癌和对应癌旁正常新鲜标本组织40例和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蜡块90例,利用免疫组化SP法和q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SDF-1及EMT相关因子E-cadherin、Twist的表达,统计学分析SDF-1表达与E-cadherin、Twist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与对应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SDF-1、Twist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SDF-1、Twist的阳性率分别为75.56%、62.22%,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而E-cadherin在肿瘤中的阳性率为28.89%,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F-1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而与Twist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趋化因子SDF-1高表达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细胞的EMT过程,Twist高表达和Ecadherin低表达提示EMT现象参与结直肠癌的形成及转移过程,并促进肿瘤的生成和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核仁磷酸蛋白(NPM1)在结直肠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对5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NPM1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NP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01);NPM1表达上调与肿瘤直径、TNM分期、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结直肠癌分化水平无关(P>0.05).结论 NPM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