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CCR7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表达情况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1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34例直径>1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3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12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对侧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CR7的表达情况。结果 CCR7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及直径>1 cm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均为10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CR7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7%和33.3%,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7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侵犯甲状腺被膜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 CCR7的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和直径>1 cm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均呈高表达,两者可能具有相同的生物学特性,两者均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均需要进行颈淋巴结(中央区)清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亲环素B(Cyclophillin B,PPIB)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4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PTC切除的患者98例及58例癌旁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组织中PPIB的表达水平,并统计分析PPIB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PPIB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PIB的高表达与年龄(P=0.025)、淋巴结转移(P=0.046)、包膜侵犯(P=0.034)和TNM分期(P=0.036)密切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PPIB高表达与淋巴结无复发生存率(LN-RFS)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证明PPIB表达是PTC病人LN-R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PIB高表达与PTC患者预后较差相关,PPIB有望成为PTC临床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9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术后行BRAFV600E免疫组化检测的病人资料。其中突变192例,未突变59例,部分突变39例。剔除部分突变组行后续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病理差异。结果 应用统计学分析,未突变组与突变组在被膜侵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未突变组与突变组以微小癌及非微小癌为界分析,被膜侵犯在微小癌及非微小癌两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中,BRAFV600E基因突变未见其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非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微小癌及非微小癌病人被膜侵犯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RAF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突变率,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25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81%的PTC患者中发现有BRAF基因的突变。BRAF突变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BRAF 突变与PTC的淋巴转移以及临床分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高肿瘤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是BRAF突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BRAF基因突变与PTC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而且对于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寻找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特异性表达的microRNAs,以提高PTC的早期诊断水平和判断PTC的侵袭性.方法 选取51例甲状腺手术组织标本,利用miRNA芯片技术寻找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之间有表达差异的microRNAs,并通过qRT-PCR验证差异性表达的microRNAs,分析其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1)qRT-PCR结果显示miR-30a-3p(U=60,P=0.003),miR-146b-5p(U=40,P=0.001)及miR-199b-5p(U=69,P=0.007)在良恶性结节中存在差异性表达.(2)miR-199b-5p在包膜外浸润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中明显升高(P =0.010),侵袭性越强其表达越明显. 结论 miR-199b-5p,miR-30a-3p及miR-146b-5p能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miR-199b-5p与PTC的侵袭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病理学特征,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病理学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4-06-2016-06接受手术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48例患者,对其病理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真乳头结构,其内可见毛玻璃样细胞核、核沟、核内包涵体及间质内有沙砾体及钙化。免疫组化结果为48例Tg、42例CK19和40例Ki-67呈阳性表达。结论熟练掌握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病理学特点,对彩超扫查提示甲状腺微小恶性结节的手术送检标本,给予多取材、多切片并做出正确病理学诊断,对临床医生判断手术方式是否得当及是否需要后续治疗有重要价值。CK19、Ki-67及Tg的强阳性表达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otch-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Notch-2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otch-2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免疫荧光法测定,Notch-2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表达呈强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呈弱阳性;Western blot分析发现,Notch-2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Notch-2基因及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之间明显不同。结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Notch-2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调,提示Notch-2信号通路受到普遍抑制,该基因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起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桥本甲状腺炎(HT)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策略。方法 2016年7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PTC病人884例,比较伴HT和不伴HT的PTC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伴HT的PTC病人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伴HT的PTC病人占总PTC病人的30.8%。与不伴HT的PTH病人比较,伴HT的PTC病人女性比例更高,年龄更小,病灶边界不清比例更高,甲状腺包膜受侵比例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龄、肿瘤最大径大及甲状腺包膜受侵,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越大(OR值分别为0.940,1.644,0.434,P值分别为<0.001,0.027,0.012)。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39.5岁及肿瘤最大径0.525 cm是伴HT的PTC病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截点。结论伴HT的PTC多见于年轻女性,其病灶边界不清,甲状腺包膜不易受侵,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更低。手术可行单侧甲状腺及峡部切除或甲状腺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个体化处理,对于年龄...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血液中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甲状腺与乳腺外科及宿州市立医院肿瘤外科就诊手术的TI-RADS 4b类直径≤1 cm单侧甲状腺肿块的患者共539例,依据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分为PTMC组和良性肿瘤组,再依据病理结果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将PTMC患者分为LNM组和无LNM组,分析术前血液中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和Tg与PTMC及发生颈部LNM的关系。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PTMC组与良性肿瘤组,LNM组与无LNM组间各指标的关系。结果患者年龄、TSH、Tg及TgAb水平是PTMC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年龄与PTMC呈负相关,TSH、Tg、TgAb与PTMC呈正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020、0.192、0.026、0.008,95%CI分别为:0.962~0.998、1.045~1.404、1.015~1.038、1.003~1.014,P<0.05)。年龄和血清Tg水平是PTMC患者颈部LNM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年龄与颈部LNM呈负相关,Tg与颈部LNM呈正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025、0.014,95%CI分别为:0.957~0.994、1.008~1.021,P<0.05)。当血清Tg水平>26.520 ng/ml时提示≤1 cm的TI-RADS 4b类肿块为PTMC(敏感度:0.560,特异度:0.719);而Tg水平>36.695 ng/ml时提示此类PTMC患者伴有颈部LNM(敏感度:0.532,特异度:0.788)。结论血清Tg水平对临床鉴别≤1 cm的甲状腺肿块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其也与PTMC伴有颈部LNM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中微小RNA(miRNA) -21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miRNA芯片技术和TaqMan探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别检测miRNA-21在3例和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癌旁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应用miRNAs芯片技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进行检测,与癌旁组织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筛选出的miRNA-21表达上调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出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中miRNA-21的平均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上调(3.97±1.2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NA-21显著高表达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iRNA芯片技术和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对minRNA21的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混合性髓样-乳头状癌(MMPTC)与甲状腺髓样癌合并乳头状癌(MTC-PTC)两类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0年间收治的3例MMPTC和9例MTC-PTC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者在临床病理及诊治方面的异同。结果:3例MMPTC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59岁,均为髓样癌与微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抑癌基因Tat作用蛋白30(TIP30)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30例病理蜡块标本,均来自我院2003~2006年期间临床确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男7例,女23例;年龄15~70岁,平均44.7岁;6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局部区域癌变(乳头状),2例有甲状腺包膜浸润;病理证实均未发生远处淋巴结转移及病灶周围甲状腺组织的转移.每例标本均分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肿瘤1~2 cm以远并经病理证实的非癌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TIP30蛋白的表达.用染色指数和平均吸光度值2个指标表示TIP30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TIP30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膜与细胞质中,呈棕黄色颗粒.①染色指数: TIP30蛋白在癌旁组织中有21例(70.0%)呈阳性(积分>2分),9例(30.0%)呈阴性(积分≤2分);在癌组织中其表达减少或缺失,11例(36.7%)呈阳性(积分>2分),19例(63.3%)呈阴性(积分≤2分);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癌组织中TIP30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②TIP30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 初步表明TIP30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减少或缺失,为以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 PTC)的基因变异,探讨突变频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3月~2021年5月我院34例PTC病人的组织样本和临床资料,采用70基因检测仪进行外显子测序,分析BRAF突变频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34例PTC病人中共检测到5种基因及7个变异位点,BRAF V600E最常见(80.77%),BRAF V600E、NCOA4-RET在原发灶和复发灶中均存在。原发灶中BRAF突变频率为1.14%~34.24%,高频突变者(>15%)多为单发大病灶(直径>2 cm),低频者(≤15%)为多发小病灶(直径≤2 cm)。结论 二代测序有助于发现PTC多基因的变异特征,BRAF突变频率可能导致不同的临床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miR-14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52例PT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RT-qPCR分析miR-143在PTC中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miR-14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RT-qPCR发现在PTC肿瘤组织中miR-143表达为(3.60±2.98),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iR-143表达为(20.23±7.09),miR-143表达在PTC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中明显降低(t=-21.39,95%CI,18.20~15.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R-143低表达与PTC患者中央区转移数目≥3(t=10.13,P=0.012)及侧颈部淋巴结转移(t=-4.67,P<0.001)相关。结论miR-143在PTC中表达降低,其表达降低参与PTC淋巴结转移。miR-143可作为PTC治疗中潜在的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其中术前确诊3例,术中冰冻确诊38例,术后病理证实3例。4例合并甲状腺良性疾病,伴颈淋巴结转移2例。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起病隐匿,不易诊断,常规检查不易发现,多数仍在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中被发现,应综合使用高频超声检查、CT扫描、核磁共振、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等方法来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 7,CXCR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温州市中医院外科进行甲状腺切除术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获得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68例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同时选择同期进行甲状腺切除术32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患者病理标本作为对照。将所得石蜡标本分为癌组织组、癌旁组织组及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通过免疫组化SP染色法观察不同组织中IL-10与CXCR7表达情况,同时将IL-10与CXCR7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癌组织中IL-10及CXCR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88.24%&14.71%&0.00%,75.00%&32.35%&15.63%,P均<0.05)。68例PCT患者中IL-10高表达38例(55.88%),IL-10低表达30例(44.12%);CXCR7高表达32例(47.06%),CXCR7低表达36例(52.94%);IL-10表达与肿瘤多灶性、TNM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及肿瘤最大径呈明显正相关(r=0.486、0.509、0.468、0.422、0.629、0.674,P均<0.05);CXCR7表达与肿瘤多灶性、TNM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浸润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425、0.563、0.490、0.287、0.481,P均<0.05)。结论PTC患者癌组织中IL-10及CXCR7呈高表达状态,其中IL-10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及肿瘤最大径密切相关,CXCR7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浸润程度有关,两者均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EGFR与TGF-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在4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良性腺瘤、15例腺瘤旁正常组织中EGFR和TGF-α的表达。结果 EGFR的阳性率分别为乳头状癌59.57%、良性腺瘤25%、瘤旁正常组织6.67%;TGF-α分别为55.32%、20.0%、13.33%;乳头状癌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GFR与TGF-α的同时表达阳性伴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84.21%,而非同时表达阳性或共同阴性表达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28.5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EGFR和TGF-α表达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和发展,以及EGFR和TGF-α的同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表面可能存在有EGFR和TGF-α的自分泌环。  相似文献   

20.
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特征是具有甲状腺T和B淋巴细胞浸润的细胞免疫反应,及体液免疫反应致特异性抗体产生。HT常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表明这两种疾病之间存在免疫学联系。本研究对HT的病因及HT合并PTC的潜在免疫学联系作一综述,为HT合并PTC的精确临床诊治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