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升阳解毒法在中医外科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阳解毒法是中医外科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方法 ,余在中医外科临床多年 ,对疮疡、痈疽病的治疗 ,无不运用该法 ,现谈谈自己的体会。对“升阳解毒” ,只从字面上是难以理解的 ,因为六淫邪盛化火成毒 ,升阳则助火 ,用升阳法解毒会不会加重病情 ?然万事万物皆有阴阳之分 ,火也有阴阳之别 ,阳火病情属热(现象热本质亦热 )治法宜清 ,阴火病情属寒 (现象热本质寒 )治法宜温 (即升阳解毒 )。如阴毒实证治宜辛温散寒、升阳解毒 ,阴毒虚症治宜甘温补益、升阳解毒。故对毒的概念不能只理解为火热 ,现今认为多指由邪气侵入 ,或由邪气产生 ,或邪正剧争后产…  相似文献   

2.
张坤 《江苏中医药》2007,39(5):50-51
活血法是用调和营血、活血散瘀的药物,使经络疏通、血脉流畅.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目的的一种治法。在外科临床运用相当广泛,可单独运用.或配合其他疗法运用。笔者根据临床与学习体会认为活血法在疮疡中是最常用的一种治法,疮疡有初、中、后三个病理阶段,内治有消、托、补三大法则,在大法指导下.辨证求因.选用具体治法配合活血法.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3.
陈国安 《河北中医》1998,20(1):27-28
疮疡,乃一切外科疾病的统称.汗法,是指运用辛散发汗的药物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又称解表法.兹将汗法在疮疡治疗中的应用浅述如下.1汗法的治病原理外邪一旦侵入人体,人体的正气必然奋起抗邪,以阻止外邪的侵入,这是正常人体所具备的防御机能.倘若外邪初犯,邪在肌表,其邪气的发展趋势是由表及里,而人体的正气则是由里向外与之抗争,形成邪正相搏之势,此时治疗,当顺其正气之势而应用汗法,促使汗液外泄,往往能使侵入肌表之邪随汗而解,从而使疾病转愈.此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理也.疮疡初起并俱表证时,应用汗法治疗,同样能使邪毒随汗而解,因而使疮疡消散于无形.所以《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汗之则疮已.”汗法,实乃疮疡初起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2汗法的适用范围汗法,并非所有疮疡都能应用,施治当有一定的范围.《外科正宗》在论述肿疡治法中说:“身体拘急,脉紧恶寒,饮热就暖者,邪在表也,宜汗之.”《内经》所指应用汗法的也是有“其在皮者”的前提.由此可见,应用汗法治疗疮疡,一般适用于在患疮疡的同时而兼有表证者,多在发病的初期,外邪尚在肌表,脓肿未成之际.其具体的治疗法则主要有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辛温解表适用于表寒证,症见疮疡色白(即皮包不变),恶寒较重,发热头痛,无汗不  相似文献   

4.
论疮疡托法     
托法是疮疡内治三大法之一,其托剂数以百计,其治则难以尽述。但历代医籍中对托法的论述都较为零碎,就是近代的外科著作中对托法的阐述也较简约,有认真进行探讨及总结的必要。一、托法的定义托法是疮疡中期的一种缩短病程的疗法,使用补益药物和透脓托毒的药物,以促使疮疡早日成脓、透脓、排脓,达到肿消痛止,毒随脓泄,祛腐生新的目的。根据疮疡的发展阶段不同和方药组成的区别,托法可  相似文献   

5.
清透法是温病的主要祛邪大法,其运用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始终。由于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的病机复杂、证候各异且多有兼夹,故合理运用清透法,才能更有效地驱除病邪、固护正气、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笔者多年来采用自配药物,治疗多种外科疮疡,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患者,其中血栓外痔10例,肛痈10例,化脓性指头炎6例,血栓性浅静脉炎5例,臂痈5例,乳痈4例。以上病例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确诊,病程3~7天,年龄19~62岁,患者均有患处肿痛、肿胀、结块等表现。2 治疗方法药物制作:选全虫、大黄、藤黄各10g,莪术、白芨各200g,三棱20g,冰片10g,共辗细末,过200目筛,用时以醋、酒、姜汁或葱汁等为药引调膏备用。用法:备适量调好药膏,消毒患处,将药膏敷于患处,用塑料薄膜(用来保…  相似文献   

7.
疮疡外科名家顾筱岩学术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筱岩精疮疡外科.誉满沪上.其学术观点主要有:1.疮形于外,实根于内.认为脑疽疔疮,虽见于外,受病之源,却为脏腑蕴毒实于里,在外用提毒拔疔的同时,更重视从内而治清解脏腑蕴毒.2.论治至要,以消为贵.认为疮疡初起贵乎早治,以消为贵,并在消法的运用上颇有创见发扬.3.脾胃为本,药食并重.顾氏对东垣脾胃学说颇有心得,在疮疡论治中十分重视脾胃和饮食调摄.4.疮疡辨证,首重阴阳,认为既要分清阴阳之所常,又要辨别阴阳之所变.临床擅治疔疮走黄、乳房疾病、发背、脑疽等.  相似文献   

8.
火针治疗外科疮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针,即古之燔针、淬刺、烧针等。即将特殊的针具加热,烧至通红白亮,迅速刺入并疾出腧穴或某部位而祛除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早在《灵枢》就有记载,如“凡此有九……九日淬刺,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火针”之名,最早见于晋代《小品方》,并应用于外科病症。如“附骨疽……若失时不消成脓者,用火针,膏、散”。  相似文献   

9.
谭成邦  谭美邦 《陕西中医》1999,20(9):406-407
引用历代医家有关脾胃学说的观点详情论述了外科疮疡的病机及消、托、补三法与脾胃的关系。作者认为以脾胃学说指导治疗疮疡疾病可提高疗效,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传统的中医外科"消法"用于治疗各种疮疡的实际效果,寻找到治疗各种疮疡的标准方法。方法:在2010年10月~2012年12月这一段时间里,我院收治了308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配,共分两组,分别称为实验组(154例患者)和对照组(154例患者)。实验组运用中医外科的"消法",采取内消与外治相结合治疗各种疮疡;对照组则使用抗生素治疗各种疮疡。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6.10%)要比对照组(88.96%)明显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显著,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认真钻研、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疮疡是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因而外治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本文用清热法辨证分型内治 ,在临床实践中悟知清热不可过及以免冰凝肌肤致难腐难敛。既重视火毒为患之外因 ,又不可忽视脏腑机能失调之内因。因而在治疗中应审证求因 ,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12.
烫火伤、疔疮、疮疹、成脓疮(包括手术成脓、跌打损伤成脓后久溃不愈者)是外科常见病.笔者运用祖传地鼠清毒膏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癌症从外科疮疡论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丹  牟重临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2):859-861
癌症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按其不同的表现,散见于中医各科,如内科的“症积”、“肠覃”,妇科的“症瘕”,外科的“乳岩”、“马刀挟瘿”等。癌症的中医治疗,临床报道虽然很多,但大都采用经验方辨病用药,或辨病结合辨证以改善症状。由于缺乏整体的系统性理论指导,采用药物品种与处方种类极为庞杂,难以使后学者继承与发扬。近来不少文献提出辨证分型用药,处方也很少有辨证与辨病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4.
15.
16.
牟玉书运用通下驱邪法治疗疮疡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下驱邪法是外科常用的一种治法,是用通腑泻下药物,以通利大便,荡涤肠胃,使蕴积于脏腑体内的邪毒,得以疏通而出。牟老运用此法,配以家传秘方“内消确效散”治疗外科疮疡,取得了较好疗效。1内消确效散及加减应用 通下驱邪法基本方内消确效散组成:酒大黄15g,桃仁、丹皮各12g,冬瓜仁、败酱草各31g。方中酒大黄活血祛瘀,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引诸热从二便而下,以缓解因积热所引起的热症;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以和解血中积热,凉血消痈;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以恢复血中损失的水分;冬瓜仁健脾胃排脓,故泻下而脾…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中医》2014,(12):1659-1661
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感染性化脓性疾病的总称,中医外科范围中最普遍、最常见的疾病。临床治疗主要是以辨证论治为主,内容繁杂,重复较多,不易掌握。本文将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并总结中医疮疡的发病因素、作用机制及治疗方法,以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执简就繁,有利于掌握疮疡的治疗规律,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清透法是历代医家治疗温病的重要方法。清即清热之意,为中医八法之一;透即透达、透出,引邪外出之意。清透法用药主要有以下特点:性寒凉。味苦辛,质地轻,气芳香。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UC)作为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肠黏膜难愈是UC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治疗难点。融汇中医学及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认为"脾虚""血瘀"是UC黏膜难愈的中医病机,在中医阴阳理论及取象比类思维启发下,提出促肠黏膜愈合的托里透毒法,并举验案以说明其在UC治疗中的运用,以期为UC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托法浅谈     
托法是中医外科用以治疗疮疡的一种常用内治法。依据组方中补益药物与透托药物配伍主次的变化,托法可分为“补托”和“透托”两种。临床依据疮疡的性质,在辨证时要考虑毒聚透托行,补溃补拖施;阳证透托泄毒,阴证补托起疮;疔疮透托防散,疽发补托遏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