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 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2006—2022年中药内服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 平台系统软件(TCMISS) 运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统计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使用频率、 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和高频中药组合。结果:纳入文献共计210篇,涉及224首方剂,168味 中药。总结高频证候分型,居于前4位的分别是肾虚血瘀证、脾肾亏虚证、肝肾阴虚证、肾虚证。性味归经最 多为温性药,五味频次最多为甘味药。药物归经前4位的是肝、肾、脾及心经。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居于前10位 的是熟地黄、淫羊藿、当归、杜仲、黄芪、骨碎补、补骨脂、山茱萸、山药、枸杞子。关联规则分析得到 45个药对组合及44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得到20个药物核心组合,优化出10个新方组合。结论:原发性骨质 疏松症病因以肾、脾亏虚为主,兼有血瘀,中医药治疗以补益肝肾、健脾益气、活血补血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全国中医妇科名家诊治不孕症的共性用药规律。方法:采用Excel电子软件将《妇科名家诊治不孕症临证经验》一书中所收录的95位妇科名家治疗不孕症的方剂录入数据库,借助SPSS 25.0、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录入方剂453首,分类中以活血化瘀类最多,单味药物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当归;因子分析提取出有效公因子9个,聚类分析得到药组14个,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规则23条。结论:妇科名家治疗不孕多以活血化瘀、补肾疏肝、燥湿化痰、清热解毒为主要方法,活血常用桃仁-红花、败酱草-大血藤、蒲黄-五灵脂为药对,补肾常以左归丸为底方加减,疏肝则用开郁种玉汤为基底,后辈医家临症遣方用药可以此为参考,灵活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刘春华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刘教授临床诊治原发性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有效处方,采用Excel、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中药频次、功效、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处方138首,涉及中药194味,其中高频药物21味,功效以补益肝肾、平肝息风为主,药性以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多归肝、肺、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5组药对,聚类分析得出4组核心药物。结论:刘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用药以补益肝肾、平肝息风为主要治法,兼顾活血、化痰,虚实同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以外治法为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中药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数据库中中药外治法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文献,将方剂录入EXCEL表格,通过SPSS 17.0及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用药频数、四气五味归经、关联规则、以及因子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方剂169条,涉及中药201味;发现中药方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依次为:牛膝、伸筋草、红花等。药物性味中四气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温、寒、热、凉。五味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辛、苦、甘、咸、酸,药物归经占比最高的为肝,其次为脾、肺,归经以五脏为主。出现次数最多的药物组合为乳香和没药,演化得到新方组合2组。结论:中药外治法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用药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为主,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筛选中医药治疗COPD的文献,建立方剂数据库,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核心药物网络图,采用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331首,涉及药物231味,总用药频次3606次。COPD证型以痰热壅肺证、肺肾两虚证、痰浊壅肺证、肺脾气虚证、痰瘀阻肺证等为主。症状以咳嗽、喘息、咳痰、胸闷、呼吸困难、气短、发热、乏力等为主。高频药物有茯苓、苦杏仁、甘草、法半夏等。药物四气以温热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味为主,多归肺、肝、脾、胃经。以补虚药应用最多,其次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关联强度较高的规则有20条,系统聚类分析得出4个新处方,因子分析可提取公因子9个。结论:中医药治疗COPD以化痰止咳、补虚、利水、理气、活血等为基本治则进行组方配伍。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余霖治疗疫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方法:从《疫疹一得》中筛选出处方98首,应用SPSS 24.0及IBM SPSS Modeler 18进行频数、性味归经、用药类别、证型、聚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药物频数得出清热泻火药使用最多,关联规则得出核心药物为石膏、犀角、黄连和生地,聚类分析可归纳出清热泻火药、利水渗湿药、凉血活血消斑药、清热燥湿药等药物组合。结论:余霖针对疫病火毒较盛的病机施予清热泻火法,处方以石膏、犀角、黄连为核心。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阮岩教授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组方用药规律,为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 临床实践及成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阮岩教授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门诊医案,运用 Microsoft Excel 2010 软件进行频数统计,运用 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 方法,获得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处方中的用药组方规律。结果 共收集处方 308 首, 中医证型分布以肺气虚寒证和肺脾气虚证为主,涉及中药 80 种,高频中药以解表药和补气药为主,药物性味 以辛甘温为主,多归肺脾胃经;聚类分析得到 4 个潜在的核心基础方,因子分析得到 5 个核心药方。结论 阮 岩教授临床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以宣肺通窍、祛风散寒、健脾益气为基本治疗方法,在变应性鼻炎发作期多以 驱邪为主,宣肺通窍、祛风散寒;缓解期则以“治病求本”为主要原则,从改善儿童体质入手,补肺健脾,以 治其本。  相似文献   

8.
杨乐  李定祥 《光明中医》2024,(9):1684-1688
目的 探求先秦至东汉腹痛证治规律。方法 选取该时期具有治疗腹痛功效的方剂,对方剂证型、药物性味归经、药物频次、药物功效类属进行频数统计,并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选取73方,涉及112味药(归经纳入107味),证候以脾胃虚寒证最为多见,药性以温性、热性为主,药味多为甘味、辛味,药物归经以肺、脾、胃、肝经为主,高频药物之首为白芍,取高频药物前10味进行聚类分析,可聚为4类。结论 先秦至东汉时期腹痛证型、用药多样,辨证论治已趋成熟,为后世腹痛的辨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光明中医》2021,36(10)
目的探索近年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近5年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整理归纳数据,以SPSS 20.0与SPSS Modeler 14.1为数据挖掘工具,对高频药物聚类及关联规则等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到符合条件病案方剂94张,涉及中药214味,分析出高频中药、功效类别、性味归经,并且进行聚类分析,以Apriori算法得出药对关联规则。结论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组方主要以清热药、祛风湿药及利水渗湿药相互配伍,治疗以清热解毒、祛湿通络、活血消肿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发现庄礼兴教授腰痛病用药规律,为中药治疗腰痛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庄礼兴教授中药治疗腰痛患者病例223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病例的处方中的药物进行统计。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中药性味归经及频次统计,运用SPSS Statistics 21.0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利用SPSS modeler 14.1及Gephi 0.92分别进行关联法则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223张,涉及中药116味,其中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依次是鸡血藤、甘草、白芍、当归、牛膝;使用频次>7的药物,以温、平和甘、苦、辛味为主,入肝、肾、脾经药物居多。对高频药物因子分析后进行聚类分析,分别形成4个聚类组合。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出药对规则3条。复杂网络分析形成了以鸡血藤、牛膝、当归、白芍、桂枝、桑寄生、细辛、牛大力、千斤拔、甘草为主的核心网络。结论:庄礼兴教授治疗腰痛病时注重活血温经、补肾祛湿,在临床常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中药内外治疗雄激素性脱发(AGA)的方剂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治疗AG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收集自建库至2022年2月18日与AGA有关的中医药文献,运用IBM SPSS Modeler、IBM SPSS Statistics 26.0等软件对中药数据进行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及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83篇文献,获得内服方药178首,外用方药56首,内服单味药188味,外用单味药124味。内服单味药应用频次前3位分别为何首乌、茯苓、丹参,性味归经统计分析多性寒、味甘、归肝经,功效分析多为补益药,关联规则分析常用药对为墨旱莲+女贞子,聚类分析共得出4个内服核心方药。外用单味药应用频次前3位分别为何首乌、侧柏叶、苦参,性味归经统计分析多性温、味苦、归肝经,功效分析多为清热药,关联规则分析常用药对为墨旱莲+女贞子,聚类分析共得出2个外用核心处方。结论:治疗AGA内服中药多以补益药、利水渗湿药为主,性味多以甘寒为主,归经以肝脾为主;外用中药多以清热药、解表药为主,性味多以苦温为主,归经以肝肺为主,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含水蛭中成药的组方规律,为水蛭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药智网数据库收集含水蛭的中成药处方,以Excel 2010、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23.0作为统计软件,统计含水蛭中成药处方的中药频次、性味归经、主治疾病与证候分布,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  相似文献   

13.
活血补肾合剂治疗肾虚血瘀型斑秃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活血补肾合剂治疗肾虚血瘀型斑秃的临床疗效,将50例辨证为肾虚血瘀型的斑秃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治疗。治疗组服用活血补肾合剂,对照组服用首乌片,分别于服药后2周、1月、2月、3月对局部毛发生长情况、肾虚血瘀证的证候以及总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斑秃症状、肾虚血瘀证证候的改善及总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活血补肾合剂对肾虚血瘀型斑秃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方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配伍用药规律,为偏头痛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药智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PubMed收录的偏头痛相关文献,使用Excel2019软件提取方药信息,采用R语言、SPSS Statistics 26软件及古今医案云平台2.3.5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决策树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753首治疗偏头痛方剂,涉及中药244味,出现频次最高的单味药为川芎(621次);常用药物有川芎、白芷、白芍、甘草、当归、天麻、细辛、全蝎、柴胡等;药物属性分析显示,归肝经的药物使用最多(4 356次,27.60%);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白芷配伍川芎、红花配伍桃仁为常用药对;聚类分析显示,聚为7类时较好。结论 临床治疗偏头痛的核心药物以川芎为主,配伍用药以疏风解表、活血化瘀、平肝息风为主,可为偏头痛的临床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治疗瘀血头痛的临床用药规律,为治疗瘀血头痛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知网、万方、维普和PubMed数据库中2000年至2021年中药治疗瘀血头痛的临床文献,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后建立数据库,运用Excel进行频数分析及类别分析,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进行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通过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以及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 (1)筛选得到有效方剂129首,涉及130味中药,核心药物有川芎、桃仁、红花、赤芍药、当归、白芷、甘草、全蝎、丹参、生地黄、白芍药、柴胡、细辛、牛膝、葛根、蜈蚣、地龙、天麻,常用类别为活血化瘀药、解表药、补虚药、清热药和平肝熄风药。(2)四气分析结果表明,温性和平性药物使用频次最高;五味分析结果表明,辛味和苦味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归经分析结果表明,常用药物主要归肝经、心经和脾经。(3)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0个药对、20个药组。(4)聚类分析得到3个药对、1个药组。(5)因子分析提取7个公因子。结论 数据挖掘技术能全面探究治疗瘀血头痛方剂的处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不孕卷》中不孕症的用药规律。方法:遴选并整理《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不孕卷》中治疗不孕症的有效经验方,对药物进行频数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28.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收录59位古今名医治疗不孕症的方剂222首,中药238味,总用药频次为2511次,排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当归、白芍、川芎、香附、熟地黄。排前5位的功效种类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药及利水渗湿药。中药药性以温为主,其次为平、寒性;药味以甘为主,其次为辛、苦味;归经以肝、脾、肾、心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出高频关联药对16条,中药因子分析出6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出5个聚类方。结论:《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不孕卷》所载历代医家治疗不孕症多以活血化瘀、补肾养血、疏肝行气、燥湿化痰为法,尤其重视从血论治,常以四物汤为基础方,为后世医家治疗不孕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韩延华  冯聪  齐娜 《世界中医药》2022,17(1):117-12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全国中医妇科名家诊治不孕症的共性用药规律.方法:采用Excel电子软件将《妇科名家诊治不孕症临证经验》一书中所收录的95位妇科名家治疗不孕症的方剂录入数据库,借助SPSS 25.0、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录入方剂45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女科证治准绳》中妇人癥瘕治疗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运用Excel软件对《女科证治准绳》中妇人癥瘕方剂进行高频中药、用药分类及性味归经等频数统计;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对妇人癥瘕高频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55首方剂,涉及中药109味,累计频次382次。以大黄、肉桂、当归、三棱、桃仁、木香、莪术、干姜等32味药为高频中药;其药性多温,药味多辛,归经以脾经、肝经为主;其中活血化瘀药使用频次最高,其次为补虚药和温里药;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肉桂与当归、肉桂与大黄、三棱与莪术等36对核心药组;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可分为5类药组。结论 《女科证治准绳》治疗妇人癥瘕用药以辛温之品为主,反映了其治疗原则攻补兼施,主要体现为调气血、化积冷和重补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用药规律,为中药治疗IBS-C提供参考及借鉴。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0年12月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发表的中药治疗IBS-C的相关文献。采用Excel 2019表格分析药物的频次、四气、五味及归经;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组方规律分析、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药物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IBS-C的临床用药规律。结果 纳入文献111篇,涉及处方117首。外方中药物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苦、辛、甘味药物使用频次最高;主归脾、胃、肺、肝、大肠经。关联规则分析发现24对关联强度高的药对,常用药对有白芍-甘草、白芍-白术-柴胡等。结论 因子分析提取8个公因子,系统聚类分析归为4类。  相似文献   

20.
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的图形化知识挖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了用于治疗不同证型的方剂的药物性味归经配伍规律。分别以用于治疗血虚血瘀证和血虚血瘀兼有血热证的方剂为研究对象,将方剂中的中药分别按性味归经进行分布,应用计算机图形化技术形成分布图。总结分析了不同证型方剂性味归经分布图的共同特征和差异点,与用于各种证型的方剂相对应,研究其配伍规律。通过该方法得到了治疗血虚血瘀证及兼有血热时的不同方剂作用特点,与传统中医理论一致。该方法用于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研究,可以将中医理论转化为数字化的图形研究,更加直观、形象,便于从中发现规律,为中医方剂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