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目的 :探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 :对 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 ,治疗组采取双腔球囊乳胶管 ,用输液吊筒控制注药速度 ,球囊内注水防止药液外溢来进行保留灌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 ,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 ,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药液外溢 ,扩张肠壁 ,加快药物吸附速度 ,延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 ,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进行探讨改进。[方法]对120例慢性结肠炎病人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用注射器接尿管(代肛管)方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P〈0.01),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P〈0.01),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药物外溢,延长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探讨保留灌肠药液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灌肠效果的影响。方法:对91例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观察组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保留灌肠药液150ml, 观察组1采用的保留灌肠药液为120ml, 观察组2采用的保留灌肠药液为100ml。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2的药液量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P<0.001),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行保留灌肠药物治疗时,调整药液量的方法可以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进行探讨改进。[方法]对120例慢性结肠炎病人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用注射器接尿管(代肛管)方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P<0.01),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P<0.01),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药物外溢,延长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将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双腔球囊乳胶导尿管,用一次性输液器控制注药速度,球囊内注水防止药液外溢,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后的体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改进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段微秀 《现代护理》2005,11(7):506-507
目的 探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 将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双腔球囊乳胶导尿管,用一次性输液器控制注药速度,球囊内注水防止药液外溢,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厦灌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渍疡面的广泛接触,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保留灌肠药液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药物保留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保留灌肠药液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药物保留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就诊的需行保留灌肠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2例,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1和观察组2.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保留灌肠药液150 mL,观察组1采用的保留灌肠药液为120 mL,观察组2采用的保留灌肠药液为100 mL.比较3组患者灌肠药液保留时间及药液外溢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1及观察组2的药液量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观察组2优于观察组1(P<0.001).观察组1及观察组2灌肠药液外溢构成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2低于观察组1(P<0.01).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行保留灌肠药物治疗时,调整药液量的方法可以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牛学红 《护理研究》2005,19(22):2011-2012
[目的]探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儿童溃疡性结肠炎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儿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保留灌肠法,治疗组采用先开塞露灌肠,再进行药物保留灌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改进的保留灌肠方法可延长药液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减少药液外溢,从而提高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赵飞跃 《当代护士》2009,(10):69-70
目的探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双腔球囊乳胶导尿管代替一次性肛管,用一次性输液器控制注药速度,球囊内注水防止药液外溢,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体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均〈0.01)。结论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灌肠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灌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儿童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学红 《护理研究》2005,19(10):2011-2012
[目的]探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儿童溃疡性结肠炎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儿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保留灌肠法,治疗组采用先开塞露灌肠.再进行药物保留灌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改进的保留灌肠方法可延长药液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减少药液外溢.从而提高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入院日的奇数、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用输液瓶接一次性输液器再连接一次性吸痰管灌肠,每晚1次,每次240ml;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法,用一次性灌肠袋灌肠,每日2次,每次120ml;观察两组患者药液保留时间、药液外溢、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提高了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优于常规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改良方法灌肠)和对照组(传统方法灌肠)各60例,比较两组药物在肠内的保留时间、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溃疡面的变化。结果试验组药液在肠内的保留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疗效也优于后者;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及镜检溃疡面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改良方法灌肠使灌肠液顺应人体解剖特点,使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长,增加药物的吸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利于肠黏膜的愈合,明显提高了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一次性改良灌肠袋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改良医用高分子(PCC)灌肠袋,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灌肠袋灌肠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