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药药象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属中国古典哲学的范畴,根源于中国古典哲学的中医学继承了这一特征,其各个组成部分无不以象为内容.笔者认为古人对中药作用原理的认识也受到了象思维的深刻影响,并提出中药药象概念.因此,发展中药必须要加强象的研究,探讨象的问题,对于正确把握中药乃至促进中药理论和临床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概述象思维方法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象思维对中药药性中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功效等形成的影响,并指出象思维对中药药性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象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及创新思维,对指导我们学习和继承中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从象思维的概念与特征入手,论述其在中医阴阳理论、藏象学说、经络腧穴理论等方面的具体体现及重要应用。以此理解中医独特的"取象比类""司外揣内""以象测藏"等思维方法的内涵,把握中医"象"的本质,体会阴阳之象,脏腑之象,腧穴之象,经络之象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象思维是中医药学最主要的思维方法之一,尤其对中药功效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象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发展与中国哲学思想密不可分;而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并且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下发展壮大的学科,故象思维与中药学存在相互影响与作用,象思维对中药功效方面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象思维是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一种重要思维模式,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对于中医学的发展以及对中医学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象思维,通过象化,阐述了络的含义、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和辛味药、虫类药、藤类药、补虚药通络的作用原理,为临床应用络病理论辨治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象思维”到脉象地形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会展现出自己的"象",古代医家根据对"象"的观察,得出中医理论起源的独特认知方式——"象思维",根源于中医理论,采用"象思维"的方式,提出"脉象地形图"概念,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7.
<正>"象"的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本质的属性,是形成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础与核心,因而在古代,一切具有中国原创性的思想与知识都不可避免地运用到"象"的观念与思维方式。在中医学历史发展过程中,"象"的观念与思维方法起到了关键而不可替代的作用。1东西文明差异与"象"观念的起源"象"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蒙昧时期对天象的认识。早在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先民们就已经建立起以"四象"为基础的天文学知识体系,并在观察  相似文献   

8.
为了正确地引导学生的临证思维,此文以象思维为切入点,论述其在绪论、四诊以及辨证学习中的运用.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教师需带领学生准确掌握象思维的特点、思维方式,并与理论基础知识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其形成独立的"象思维"构架.通过举例、类比,将象思维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从类象推演思维的内涵、类象推演思维与中医学的紧密关系及类象推演思维对,临床用药的指导等几个方面作了深入的分析。认为类象推演思维归纳中药的性质功用及其作用规律形成了特有的中医药理学理论。并最终认为主动运用类象推演思维方法指导临床用药和理论创新,将会为中医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象思维”是中医主要的思维方式,具有哲学与科学的双重内涵,对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该文系统阐述了“象思维”的哲学内涵、特点及其在中医理论构建、临床辨证论治、中药药性形成、中药功效阐释等方面的应用和示例。中医“象思维”随着实践应用而不断发展和变化,其历史沿革可概括为“应象”“法象”和“辨象”3个阶段。对“象”的认识是基于人类观察事物的手段、方法水平及其所支撑的哲学观、科学观和发展观背景,而“比类”的结果取决于“取象”的深度和广度,在现实界实在的“象”正呈现多维度、多层次的新建构特征。因此,该文提出“辨象”思维,为当代和未来中医药领域开展生命本源探索和创新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象思维”向科学研究转化的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