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进行分析,总结有效的消融方法,方法:利用RFCA技术阻断房室道参与的折返性心运过速45例,其中显性旁道25例,隐性旁道20例,结果:消融总成功率为97.8%,随访1-20个月,1例左侧旁道复发,再次消融成功,复发率为2.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准确地靶点标测及熟练的导管操作是消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兰炳炎  周乐今 《云南医药》1997,18(6):515-516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应用兰炳炎周乐今谢红范洁黄春涛苗云波邓旭李锦蓉孟洁指导徐小南李德亮陈天德唐天云丁宝寿吴迎宪射频消融(RFCA)作为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复杂快速性心律失常电生理及射频消融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房速、房扑、房颤)、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特发性室速、频发室早)及特殊类型房室折返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AVNRT)的电生理特点、射频消融方法学及其近远期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142例,男64例,女78例,年龄12~65岁。其中房性快速心律失常50例,室性快速心律失常31例,特殊类型AVRT/AVNRT61例,9例合并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CM);均行正规心内电生理研究,根据不同的快速心律失常的机制采用相应的心内靶点标测及射频消融方法,房颤采用大静脉电隔离术。结果相对于普通型AVRT或AVNRT而言,本研究的快速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较复杂,标测及消融难度较大,但总的成功率95.8%,并发症9.9%,随访复发率8.8%,再次消融成功率90%,但房颤消融成功率仅60%;9例TCM随访观察心脏大小及心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房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及特殊类型AVRT或AVNRT形成多种复杂的电生理现象,深入了解这些现象是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前提;射频消融治疗这些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绝大多数病例可达到治愈目的;但房颤的电生理机制及射频消融治疗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郝星  刘西平  石蓓  许官学  秦瑶  袁莉 《贵州医药》2006,30(2):129-130
阵发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两种类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 ular nodal reentry tachycardia,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entricular reentry tachycardia AVRT)。前者约占室上速总数的50%,后者约  相似文献   

5.
<正>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AVR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一次性根治率达到95%以上,但是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1,2],因此如何提高一次性成功率和减少复发,是介入医师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对我院自2007年以来介入手术房室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87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实用、有效的方法。方法  38例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 (AVNRT)患者 ,采用下位法或后位法消融慢径 ,观察其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38例患者消融时 ,采用下位法 30例、后位法 8例 ,消融慢径首次成功 35例 ,成功率为 92 .10 % (35 / 38) ,行两次消融后 ,总成功率 97.36 %(37/ 38)。术中 3例出现一过性 °~ °房室传导阻滞 (AVB)。随访 4~ 70月 ,3例复发 ,复发率为 7.89%。结论 RFCA治疗 AVNRT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包括导管操作者经验、靶点图识别和正确的消融终点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张杨  杨天和 《贵州医药》2008,32(2):182-183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我国房颤患者约有1 000万,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房颤人群[1].近年随着心肌梗死、心衰患者的存活率增加和人均寿命的延长,房颤的患病率有增高趋势.房颤患者的并发症卒中、栓塞和心衰等增加死亡率及致残率,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有关房颤机制的研究已从胚胎学、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电生理学等多个方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上世纪90年代中叶,随着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取得巨大成功,房颤的根治方法更显突出.  相似文献   

8.
对43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射频导管消融术,其中射频消融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1例,成功率100%,房室睡折返性动过速31例,成功率100%。隐匿性旁路消融成功靶点腔内心电图特征为:心室起搏或心动过速时VA融合或很接近,逆传A波提前,A/V〈1;显性旁咱消融成功靶点爱催心电图特征为:窦性心律下,AV融合很靠近,V波较体表心电图最早的delta波提前≥20ms,A/V〈1。  相似文献   

9.
<正>射频消融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CNRT),是目前公认安全、有效的根治此类心律失常的方法,技术比较成熟,已在国内外普遍开展,成为AVNRT的常规治疗手段。国内外现今大多数采用的是中位法或下位法消融慢径行房室结改良,成功率为98%~100%,并发症为1%~2%以下[1,3]。  相似文献   

10.
射频消融术(RFCA)于1986年才开始用于临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但在近15年当中该项技术却得到迅猛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目前射频导管消融术已被公认是根治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首选方法。我院自2002-2005年开展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20例,现将这些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FCA)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102例。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1例,阵发性心房扑动2例,其余均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结果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消融成功率为100%,右侧旁道消融所用时间多于左侧旁道及房室结慢径路消融的时间。随访(21±8)个月,无一例复发。IVT首次消融成功,心房扑动消融成功,全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两种靶温度射频消融慢径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射频消融治疗的310例AVNRT 患者,导管靶温度60℃射频消融168例,导管靶温度52℃射频消融142例,平均随访(20.7±6.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消融的即刻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有效放电时间、手术时间、放电功率及阻抗的异同。结果 两组患者消融即刻全部成功,60℃组中2例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房室分离,停止放电后恢复正常房室传导,但其中1例于术后第3天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药物治疗无效后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随访期间,52℃组有1例复发,再次消融后成功;两组放电次数、平均有效放电时间、手术时间、放电功率、阻抗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导管靶温度设为52℃与60℃相比,射频消融治疗AVNRT疗效等同,且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时 ,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无交界性心律出现的电生理特点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 32 5例 A VNRT患者分为两组 :A组 30 4例 ,消融房室结慢径时出现交界性心律 ;B组 2 1例 ,消融慢径时无交界性心律出现。比较两组慢径消融时消融导管电极所在部位 ,A/ V比值 ,有无碎裂波或慢径电位 ,以及好发于何种 AVNRT。结果  B组多为快 -慢 (Fast- Slow) AVNRT患者 ;B组 A/ V>A组A/ V比值 ;B组患者消融导管电极大多位于后区 ,且较少记录到碎裂波或慢径电位。结论 消融慢径时 ,极少数病例无交界性心律出现 ,也可成功地打断房室结慢径使治疗 AVNRT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中慢-快型占78%。射频消融是根治AVNRT的新方法,我院从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以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8例慢一快型AVNRT患者,本文对放电靶点选择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12~78(40(?)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常规方法和环形消融方法消融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临床价值,探讨AVNRT射频消融治疗的新方法。方法AVNRT 16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环形消融组。常规组按常规方法采用中位或下位法行房室结改良,环形消融组采用沿冠状窦口周围进行环形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果环形消融组并发症术中1例出现一过性Ⅲ度AVB,术后恢复;常规组2例出现一过性Ⅱ度AVB,术后恢复,3例出现Ⅰ度AVB;两组间放电次数、X线曝光时间、射频消融能量比较P<0.05;两组间复发例数,常规组4例,环形消融组0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在冠状窦口进行环形消融治疗AVNRT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较高成功率。环形消融是AVNRT射频消融治疗中一项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旁路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3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敏  李杰  袁正强  刘丹 《贵州医药》2006,30(4):356-357
近年来射频消融(RFCA)已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根治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它具有对心肌损伤小、不累及周围组织、不发生严重并发症的优点,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2年10月以来用RFCA成功治疗8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中房室旁路参与的室上速3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线性消融和常规方法消融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线性消融和常规方法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AVNRT患者和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和常规方法消融慢径消除率、手术成功率、复发率、放电时间、手术时间。结果线性消融放电时间、慢径消除率、手术时间均优于常规方法消融,但放电时间、手术时间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慢径消除率有显著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成功率一致。在消融过程中两组各有1例发生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但均无任何程度持续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线性消融和常规方法消融治疗AVNRT均为安全、有效的。线性消融治疗略优于常规方法消融治疗AVNRT。  相似文献   

18.
<正>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技术的不断成熟,射频导管消融已成为根治室上速安全有效的方案。术中消融导管是一种关键性手术器械。本研究旨在评价FireMagic射频消融导管在射频消融治疗室上速患者的使用性能、临床  相似文献   

19.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170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 分析170例心律失常病人的RFCA过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5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06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4例,阵发性心房扑动(AFL)5例。结果 消融成功率为97.6%,复发率为2.4%,并发症3.5%。结论 RFCA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长导引鞘在慢径路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长导引鞘作支撑行慢径消融术治疗48例AVNRT患者,与文献报道的普通AVNRT消融术的平均放电次数、平均功率、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48例AVNRT患者全部消融成功,术中平均放电次数为(2.6±0.4)次,平均功率为(16±9)W,48例均无并发症出现,无1例复发。结论使用长导引鞘辅助消融,加强导管的稳定性及贴靠的紧密程度,提高消融成功率,节省费用,降低放电功率,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是治疗AVNRT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