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CrNiMo钢热锻模热处理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CrNiMo钢热锻模采用整体等温处理+轮廓感应加热淬火复合处理新工艺,可在提高模具基体强韧性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了模具型腔表面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可有效地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正> 有效地强化直径达2000mm的大模数的齿轮,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强化齿轮,一般采用整体淬火加回火(即调质)、高频感应加热齿面淬火或化学热处理。采用整体淬火,由于大截面齿达不到所需的耐磨性和强度,保证不了齿轮啮合的耐用性。采用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需要  相似文献   

3.
对1.6%C超高碳钢进行离异共析和淬火+高温回火两种工艺球化预处理,获得了铁素体基体上分布超细碳化物组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两类淬火处理。显微组织观察分析表明:淬火组织亚结构为位错与孪晶并存:采用感应加热淬火时随感应加热淬火次数增加,板条马氏体增加,孪晶马氏体减少。力学性能测试显示:本试验用超高碳钢强度与中碳结构钢相当;塑性很好,伸长率达17%。  相似文献   

4.
范铁岁 《热处理》2009,24(6):67-70
渗碳件通常都是进行整体淬火回火。某产品的齿轮渗碳后整体淬火因畸变大而达不到要求。该齿轮渗碳后采用感应加热淬火,测定其硬化层的组织、硬度分布,并与经整体淬火的齿轮作比较。结果表明,经感应加热淬火的齿轮畸变小,可得到仿形的硬化层,硬化层性能与整体淬火后的相当。对于轻载荷零件,渗碳后感应淬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Cr4w2MoV钢制冷镦凹模采用形变正火处理+等温球化退火+高温淬火、高温回火+硫、碳、氮三元共渗的复合强韧化处理新工艺,可在提高模具基体强韧性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了模具型腔表面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可有效地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汽车稳定杆组织与疲劳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28Mn6钢制造的汽车稳定杆,分别采用整体感应加热-整体淬火、连续感应加热淬火两种不同工艺热处理,并进行了台架疲劳寿命试验。采用光镜分析了不同稳定杆的金相组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早期疲劳断裂的稳定杆断口形貌。结果表明,获得细小的高韧性索氏体组织是保证良好疲劳寿命的关键,稳定杆喷丸表面质量、游离铁素体也是影响疲劳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GCr4轴承钢套圈经过整体感应加热淬火处理后的金相组织、基体组织的形貌和碳化物的形态及分布。结果表明,表面 组织为隐针马氏体和碳化物;基体主要由孪晶马氏体和一些位错马氏体组成;心部组织主要为届氏体,素氏体及碳化物颗粒,碳化物颗粒细小、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8.
张明亚 《钢管》2014,(4):18-22
热轧无缝钢管通过中频感应加热进行循环加热+淬火工艺处理后,基体内的组织将发生多次相变,从而使铁素体以及奥氏体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晶粒均得以细化。通过循环热处理工艺得到基体为铁素体+马氏体组织的超细晶双相钢,且多次循环后双相钢内的铁素体晶粒可细化到1μm左右。  相似文献   

9.
装载机齿轮坯锻模热处理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进5CrNiMo热锻模传统热处理工艺,采取高温加热淬火等温处理和多次回火,调整模具内部组织,使模具获得更好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从而达到显著提高模具使用寿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春峰 《铸锻热》1997,(1):32-35
本文主要叙述了GCr15SiMn钢滚珠丝杆的中频感应加热淬火和整体加热淬火工艺,着重介绍了在生产实践中,为减少加热和淬火冷却环节中的弯曲畸变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综合感应加热淬火和压淬工艺的优点,推出了一种新的模压式感应淬火回火技术。该技术的工艺路线是零件感应加热后直接采用模具压力淬火,然后进行原位感应加热回火,这样使得模具的退出很容易而且几乎没有磨损。该技术的主要装备是拥有模压式淬火装置以及感应加热系统的新型淬火机床。它适用于任何高精度圆环形零件的批量生产,如汽车滑套、齿圈、同步圈、伞齿轮、耦件等。  相似文献   

12.
对1.6%C超高碳钢进行离异共析和淬火+高温回火两种工艺球化预处理,获得了铁素体基体上分布超细碳化物组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两类淬火处理。显微组织观察分析表明:淬火组织亚结构为位错与孪晶并存;采用感应加热淬火时随感应加热淬火次数增加,板条马氏体增加,孪晶马氏体减少。力学性能测试显示:本试验用超高碳钢强度与中碳结构钢相当;塑性很好,伸长率达17%。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激光微熔处理和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对球墨铸铁表面组织、接触疲劳强度和接触疲劳破坏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处理和高频淬火均可提高球铁的接触疲劳强度,但其接触疲劳破坏过程和形式却不同,前者是由于硬化层与基体间裂纹扩展造成大块深层剥落,后者则是表层裂纹在油楔作用下造成小块浅层脱落。  相似文献   

14.
塑料异型材挤出模用2Cr13钢的热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塑料异型材抗出模具的质量,必须根据其具体使用条件进行热处理。锻后须进行等温退火以有效地抑制原材料缺陷对耐蚀性及热处理畸变的影响。调质处理时应适当提高淬火加热温度,采用空冷淬火,高温回火后也应采用空冷。  相似文献   

15.
冷轧辊淬火通常采用工频或双频感应加热淬火,并在专用的恒温炉中进行回火和粗磨后时效处理.没有工频或双频感应加热设备,可利用箱式炉和井式电炉加热,采用整体快速加热淬火方法,同样能保证86CrMoV7钢小型冷轧辊的淬火质量.  相似文献   

16.
42CrMo钢高频感应淬火及回火对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频感应加热对42CrMo活塞杆进行表面淬火,然后对其进行200℃×2 h回火。采用VHX-600K金相显微镜和HXD-1000硬度仪对其进行组织观察和硬度分析。结果表明,42CrMo经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以及淬火+回火工艺处理后,淬硬层为马氏体组织,过渡区为马氏体与回火索氏体的混合组织,基体为回火索氏体。两种处理条件下淬硬层的深度分别为1.9、1.8 mm,平均硬度分别为435、415 HV0.1,可满足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了整体淬火和感应淬火钢中马氏体组织演变,性能及断裂之间的异同点。感应淬火由于加热速度比炉体加热速度快得多,因此其马氏体组织更细小,相应的硬度也更高。同时由于感应加热限制了碳化物的溶解时间,为此,在有些加热条件下,珠光体层间的碳化物仍残留在奥氏体中,并保留在随后转变的马氏体组织中。一般地,低合金碳钢淬火后的硬度和强度随钢中碳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但当w(C)>0.5%时,则碳钢经这两种方法淬火后,其晶间脆断趋势均增大。需要进一步探讨晶间脆断所导致的高碳钢感应淬火之应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正> 一、中频整体感应加热淬火简介增加冷轧工作辊的硬化层深度,使硬度沿截面合理分布,是提高其使用寿命的一种有效方法。整体感应加热淬火是达到上述目的的方法之一,与普通步进法感应加热淬火相比,有较深的硬化层和合理的硬度沿截面分布。所谓整体感应加热淬火,就是将辊身表面同时加热,一次冷却的淬火方法,其特  相似文献   

19.
本文比较了整体淬火和感应淬火钢中马氏体组织演变,性能及断裂之间的异同点。感应粹火由于加热速度比炉体加热速度快得多,因此其马氏体组织更细小相应的硬度也更高。同时由于感应加热限制了碳化物的溶解时间,为此,在有些加热条件下,珠江体层间的碳化物的仍残留在奥氏体中,并保留在随后转变的马氏体组织中。一般地,低合金碳钢淬火后的硬度和强度随钢中碳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但当w(C)〉0.5%时,则碳钢经这两种方法淬火后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对大直径小模数齿轮采用一次感应加热淬火工艺的优越性。着重讨论了一次感应加热淬火法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计算方法、感应器的设计以及加热冷却的方法;并对一次加热淬火后齿轮的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与用其他加热淬火工艺处理相比较,采用一次感应加热淬火方法,是提高和稳定齿轮和齿轮轴的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