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钱文燕教授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并整理钱文燕教授在中日友好医院门诊部治疗慢性湿疹97例,借助Microsoft Excel 2010、SPSS Statistics 20.0、SPSS Modeler 18.0计算机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用药频率分析、高频用药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在纳入研究的97个处方中,共涉及中药145味,排名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连翘、生地黄、茯苓、金银花、泽泻、牡丹皮、黄柏、蛇莓、白英、白术,关联分析共产生"连翘→蛇莓→白英、蛇莓→白英→茯苓、茯苓→白术→生地黄"等药物关联;聚类分析共得"蛇莓、白英、连翘、金银花、牡丹皮、茯苓、白术、生地黄"等4个聚类方.结论 钱教授认为"湿、热、瘀、虚"为湿疹主要病机,重视肝经辨证,以甘苦合化、透热转气、平补脾胃为特色治法;用药上以甘苦辛为主,善用对药蛇莓-白英、茯苓-白术、陈皮-厚朴等.  相似文献   

2.
从用药依据、药物作用及药理研究、配伍分析等方面总结归纳齐元富教授运用重楼治疗肿瘤的经验。齐元富教授认为湿热邪毒贯穿于肿瘤始终,重楼能清热解毒消肿,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在以重楼为基本用药基础上,根据气郁、痰阻、血瘀、湿热、气血两伤、脾肾俱亏、津耗血燥等不同情况,分别辨证加入不同功效的药物组方,标本兼治,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3.
齐元富教授治疗肿瘤经验丰富,注重扶助正气、健脾化痰、清热解毒、阴阳双补、疏肝解郁、夔理阴阳,在对药的使用方面颇有心得。临证常用对药包括:黄芪伍太子参,半夏伍陈皮,白英伍蛇莓,女贞子伍菟丝子合仙鹤草,香附伍柴胡,白芍伍甘草。所用对药特点突出,配伍得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从近代温病医案入手,对入选医案中的证候符合湿热邪遏卫气的主要症状及治疗用药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观察探讨近代医家在针对温病主要症状治疗中体现的"清透法"的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指出"清透"首选的是味辛、性凉(寒)、质轻的药物;杏仁可配伍多种药物以宣肺达邪;燥湿、化湿、利湿3种治疗手段即是解决湿遏卫气的主要方法,也是发挥"清透"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中药配伍变化与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张完整的中药处方是由君、臣、佐、使 4方面组成 ,在处方中各起不同作用 ,每一处方药味多少 ,君、臣、佐、使是否完全 ,视病情要求和药物的功用来决定 ,处方按“七情”的配伍理论进行配伍。在临床治疗中 ,虽然也有采用单方的 ,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还是采用复方配伍用药和合并用药。药物配伍应用后 ,在理化性质或生理效应方面产生的变化叫做药物的配伍变化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配伍变化为配伍禁忌。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属配伍禁忌。医疗实践证明 ,合理配伍用药可以提高疗效 ,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不合理的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6.
导师花宝金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认为"正气内虚"是肿瘤发生的根本,"癌毒"是肿瘤发生的必要条件。收集导师多年临床组方,归纳、总结后发现清热解毒或攻毒散结之法常贯穿于始终。结合现代药物理论及导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临床常用七组抗癌解毒药对:(1)夏枯草、半枝莲;(2)石见穿、猫爪草;(3)金荞麦、蒲公英;(4)龙葵、白英、白花蛇舌草;(5)山慈菇、浙贝母;(6)藤梨根、蛇莓;(7)全蝎、蜈蚣。通过整体与局部的辨病与辨证、根据肿瘤的不同类型及发病阶段,结合癌毒的病机特点,灵活运用抗癌解毒药对,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中西药的合理配伍在疗效作用方面有着相互调节、取长补短的作用,但中西药物配伍不当,有的可减轻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有的则会降低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现将中西药配伍不当产生的不良反应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英抗肿瘤有效部位对人肺癌细胞A549裸鼠异种移植肿瘤生长抑制作用及作用强度。方法 在裸鼠腹腔内接种人肺癌细胞A549细胞株复制肿瘤模型,给予阳性对照药紫杉醇和白英甾体总生物碱干预后,测量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比较组间抗肿瘤药效强度。结果 白英低、中、高剂量组(12,24,48 mg·kg-1)的相对肿瘤增殖率(T/C)分别为85.52 %、60.64 %、45.24 %,抑瘤率分别为2.35 %、49.79 %、48.93 %,而相同条件下,紫杉醇组(8 mg·kg-1)的T/C和抑瘤率分别为14.68 %、82.59 %。紫杉醇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白英甾体总生物碱均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中中、高剂量组抗肿瘤作用更明显。结论 白英甾体总生物碱对人肺癌细胞A549裸鼠异种移植肿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6,(3)
目的:探讨湿生扁蕾与苦豆子的最优配伍比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热板致小鼠疼痛、琼脂致小鼠肉芽肿、三硝基苯磺酸致大鼠腹泻的动物模型,观察湿生扁蕾与苦豆子不同配伍提取物的镇痛、抗炎、止泻作用;并观察湿生扁蕾与苦豆子不同配伍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结果:随着湿生扁蕾配伍比例的增加,其配伍提取物的镇痛、抗炎、止泻效果明显增强;随着苦豆子配伍比例的增加,其配伍提取物的镇痛、抗炎效果也明显增强,但止泻作用增强不明显;灌胃给药未测得半数致死量(LD50),灌胃给药的最大耐受量(MTD)为32.0 g/kg,是成人临床拟日用剂量的106倍。结论:该实验采用药效学与毒理学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优选的湿生扁蕾与苦豆子配伍比例为20∶1,与临床拟日用剂量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临床配伍的稳定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查阅国内有关文献,总结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维脑路通、黄芪注射液等药物配伍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稳定,而大部分药物按实验用量或常用浓度配伍时,发生颜色改变、浑浊、沉淀等现象.结论:在临床用药配伍时,应注意药物配伍的稳定性,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均匀设计法筛选并验证蠲瘤散结方治疗肺腺癌的主效应药物或药物组合。方法 构建Lewis肺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以蠲瘤散结方中6味药物(白英、夏枯草、海藻、石见穿、石上柏、牡蛎)为考察因素,选用U12(1210)均匀设计表,每因素6个水平,重复1次,按组方设计所得12种不同药物组合进行给药干预,以小鼠瘤体体积及瘤体质量为结局指标,通过建立回归方程筛选主效应药物或药物组合。对筛选所得主效应药物,再通过上述均匀设计方法及动物实验进行药效学验证,探索最佳剂量配比和核心效应药物。结果 筛选实验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第10组小鼠瘤体体积和质量显著下降(P<0.05)。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白英+石见穿和石见穿+石上柏药物组合可显著降低小鼠瘤体负荷(P<0.05),3味药物是蠲瘤散结方发挥抗肺腺癌作用的主效应药物。验证实验结果表明,3味主效应药物不同配比与蠲瘤散结方抑瘤作用相当,最佳药物配比为白英∶石见穿∶石上柏=3∶2∶1。白英是蠲瘤散结方发挥抗肺腺癌作用的核心药物。结论 以白英为主的清热解毒药组是蠲瘤散结方发挥抑瘤作用的主效应药物,其抗肺腺癌疗效与蠲瘤散结方相当。  相似文献   

12.
论《金匮要略》中的相反用药山东250014山东中医学院93级研究生王占奎,孙晋营主题词《金匮要略方论》,中药配伍相反用药是指两味或两味以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作用完全相反的药物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经方中的用药配伍,多以相须为用,但相反用药亦不少见。今...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C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维生素 C(抗坏血酸 )一直是防治坏血病的理想药物。七十年代以来 ,由于对维生素 C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特别在防治感冒、心血管疾病、肝胆疾病、肿瘤、变态反应性疾病、精神病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使其应用日益广泛。在本院门诊处方用药的调查分析中发现维生素 C与其它药物配伍的处方多达 2 0 %。如此广泛的配伍使用 ,难免要发生配伍上的相互作用 ,这种配伍可能有益 ,也可能有害。笔者简述维生素 C与其它一些常用药物的相互作用 ,以供临床用药参考。1 抗生素维生素 C与多种抗生素配伍时可使抗生素发生疗效改变。如氨苄青霉素钠与维生…  相似文献   

14.
药物配伍是中医遣方用药的主要形式,中药复方是药物配伍的进一步延伸,要科学阐明中药复方疗效、优化复方配伍,单纯针对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不足以讲清复方配伍规律及其基本药效与作用机制。中药复方作为一个整体,应通过复方作用于机体和机体所处的整体反应来判定其疗效,进而优化复方配伍。代谢组学通过分析机体相关代谢簇和代谢网络的时序变化,阐明药味及复方的疗效,进而解析复方配伍规律。单味药是配伍的基础,药对是配伍最基本的形式,方剂是复方临床应用的最主要形式。综述了近年来代谢组学在“四气五味”“七情合和”和“君臣佐使”配伍理论中的应用研究,从性味、药对、复方等不同层次对中药复方配伍进行系统性评价,分析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有助于指导中药复方临床用药以及新复方的研制。  相似文献   

15.
四气五味是中药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药物对于人体的作用倾向,可纠正机体异常。《金匮要略》下利篇所载方剂组方灵巧,结合《金匮要略》下利相关方证的特点,可从用药及配伍、服法、煎法方面进一步理解基于四气五味的组方思路。不同的炮制状态可使药物的偏性有所不同,处方的性能可通过用药的选择调整;全方性味的效力与归属可通过应用不同用量的单药或部分组合药物实现;性能功效相仿的药物配伍可相辅相成以增强功效,相反者可相互牵制、相反相成,针对有毒或药性峻猛的药物配合应用可制约之品以减毒纠偏,不同性味特点的方剂可通过同一药物的不同配伍实现。除用药配伍方面外,药性的实现有时需配合特殊煎煮方法。处方性味效能的有效发挥还需配合适合的服用方法。如此可助临床组方更具针对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中医用药,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单方到复方的发展过程。目前,复方已是中药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中药配伍用药是中医临证处方用药的特色之一。中药的配伍决不是药物之间的简单相加,配伍用药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配伍使用时不同中药的众多成份间构成了复杂的相互作用体系,这些相互作用是复方整体效应的重要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配伍是中药现代化的需要,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作为机体对药物或外源物代谢的最主要功能蛋白,其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代谢对机体有害物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药成分复杂,在体内面临P450酶的代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上升,抗肿瘤药物的使用率也在逐渐增高。尤其是近年来新的抗肿瘤药物不断问世,在给临床用药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例如超剂量用药、重复给药、配伍禁忌、药物选药不当、忽视禁忌证造成不良反应等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湿生扁蕾与苦豆子不同比例配伍对小鼠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阳性药组、不同配伍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7 d,每日1次。采用冰醋酸扭体法和热板致痛法比较不同配伍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琼脂致肉芽肿法比较不同配伍的抗炎作用。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湿生扁蕾复方镇痛、抗炎作用明显(P0.01),湿生扁蕾和苦豆子按20∶0.6和20∶0.9配伍时,镇痛、抗炎效果较好。结论湿生扁蕾-苦豆子配伍具有较好的镇痛、抗炎作用,以湿生扁蕾和苦豆子20∶0.6配伍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发生在输液器中的药物理化配伍禁忌,以保证临床的用药安全、有效。方法:收集某院发生在输液器中的药物理化配伍禁忌5例,对药物配伍、化学结构、输液的先后次序及溶媒的选定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输液组与组之间某些药物会发生配伍禁忌。结论:组与组之间应使用中性液体间隔续滴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许冠恒  龚俊华  丁文 《新中医》2023,55(16):111-1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陈小弟主任中医师治疗肿瘤术后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陈小弟门诊有 效的首诊处方,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对药物药性、药味、归经、功效、配伍规律进行数据挖 掘,并与陈小弟主任中医师进行当面访谈交流,就挖掘结果询问征求其本人的意见及解释。结果:共获236 首 处方,涉及中药183 味,18 类功效,使用频次4 518 次。使用频率>10%的中药共40 味,频率>50%的中药 有11 味,依次为甘草、茯苓、神曲、白术、白花蛇舌草、薏苡仁、砂仁、制半夏、苦杏仁、枳壳、太子参。 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辛、苦、甘占多数。药物归经以五脏为重,以脾(胃) 为首,肺次之。使用频率 >5%的药物有8 类,依次为补虚类、清热类、化痰平喘止咳类、利水渗湿类、解表类、化湿类、理气类、消 食类。高频药物聚类得出11 个聚类组,集中反映以五脏为中心进行脏腑辨治,以正虚、热、毒、痰、湿、 风、气滞为辨治要点进行组方配伍。结论:陈小弟主任中医师治疗肿瘤术后用药规律表现为围绕五脏为中心, 扶正补虚,祛邪抗癌,用药寒温并用,内外相因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