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41岁.因食粽子时不慎误吞假牙及钢丝环后半小时,来我院门诊以食管异物收入耳鼻喉科病房.患者来时自感心慌,胸骨处胀痛不适,X线检查示:假牙及金属环横入食管,呈8字形显影.医生立即在局麻内窥镜下将横位变竖位的假牙与金属环一并取出.术毕嘱患者禁食观察,对症处理.患者于术后第3天进食少许流质后感胸痛不适,晚8点,T38C,嘱暂禁食.  相似文献   

2.
食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 ,重者可导致食管穿孔 ,大出血 ,以致危及患者生命。食管脓肿是食管异物常见并发症 ,而由于食管异物导致纵隔脓肿并食管气管瘘临床却少见。我科于 2 0 0 1年 2月曾收治 1例因食管异物致食管脓肿、纵隔脓肿、食管气管瘘的病人。入院后经过医生精心治疗和护士的悉心护理 ,治愈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 ,女性 ,6 0岁 ,农民 ,因吃鱼后出现咽痛 ,吞咽困难 ,伴畏寒、发热、胸痛 ,于 2 0 0 1年 2月 10日入院 ,入院后急拍颈椎侧位片示 :食管异物 ,食管颈段脓肿 ,于 2 0 0 1年 2月 12日…  相似文献   

3.
吴根社 《华夏医学》2008,21(1):98-99
目的:探讨胸外手术中应用带蒂大网膜移植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胸外手术应用带蒂大网膜移植至胸腔、胸壁相应部位进行包裹、填塞及缝合固定。结果:22例食管贲门癌手术、食管胃吻合口大网膜包裹病例均在术后第7天进食流质,无吻合口瘘发生,12例自发性食管破裂,21例慢性脓胸,3例支气管胸膜瘘,5例胸壁结核性脓肿并慢性窦道形成,2例胸骨正中切口术后纵隔感染等病例术中均采用带蒂大网膜移植治疗,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随诊3个月至3年,无吻合口异常或复发。结论:带蒂大网膜移植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应用于胸外科预防术后并发症及治疗部分难治性胸外疾病可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4.
食管穿孔急诊处理原则及治疗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穿孔外科急诊处理原则、把握最佳治疗时机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总结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1997年3月-2008年3月外科治疗食管穿孔33例。治疗禁食观察1例;单纯食管修补4例;食管修补加纵隔胸腔引流6例;食管修补加带蒂大网膜填塞包绕2例;空肠双管造瘘加纵隔胸腔引流13例;食管切除胃食管吻合水3例(其中1例为食管修补失败者);置入食管支架1例;食管气管瘘切除修补1例;食管瘘口修补并肺叶切除1例;食管-主动脉瘘放弃治疗1例。结果:治愈23例,好转8例,死亡2例。结论:食管破裂穿孔急诊处理原则是闭合瘘口、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其治疗方式根据食管穿孔时间、原因、部位、纵隔及胸腔感染等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有效、个体化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周青  赵锡立  王志学 《医学争鸣》2004,25(16):1509-1509
临床资料 晚期食管癌并发食管气管瘘、食管纵隔瘘患者13(男8,女5)例,年龄51~83(平均61.8)岁.均经钡餐或碘水造影诊断并经病理证实.其中食管气管瘘7例,食管纵隔瘘4例,食管左支气管瘘2例.晚期食管癌性瘘9例,食管癌放疗中并发瘘2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2例.临床表现为进食后剧烈呛咳9例,低热、寒颤6例,持续性胸背痛4例,声音嘶哑1例,X线检查见食管中、重度狭窄伴气管瘘5例,纵隔瘘2例,左支气管瘘2例;食管中度狭窄伴气管瘘1例,纵隔瘘1例(放疗近半量后);食管吻合口梗阻伴气管瘘1例;食管胃吻合口线状狭窄伴纵隔瘘1例.13例均使用国产镍钛记  相似文献   

6.
李安  耿玉六  王腾飞 《实用全科医学》2010,8(9):1118-1118,1148
目的探讨食管穿孔外科治疗原则、把握最佳治疗时机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总结分析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胸外科和消化内科2006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食管穿孔12例。禁食胃肠减压观察2例;单纯食管修补4例;纵隔胸腔引流2例;食管胃底侧侧吻合1例;食管切除胃食管吻合术2例(后吻合口瘘行胃及空肠造瘘加纵隔胸腔引流);食管-主动脉瘘放弃治疗1例。结果治愈11例。结论食管穿孔外科治疗原则是闭合瘘口、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其治疗方式是根据食管穿孔时间、原因、部位、纵隔及胸腔感染等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有效、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7.
食管瘘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价值评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瘘的影像学特征及支架置入治疗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8年5月间12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食管瘘患者,其中放疗、保守治疗后出现食管-胸腔瘘及食管-纵隔瘘各1例,食管癌术后出现瘘患者10例.12例均行口服碘水造影及螺旋CT检查,并于透视引导下置入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结果:口服碘水造影,检查显示,造影剂溢入胸腔8例;溢入气管3例;溢入纵隔部位1例.12例行螺旋CT检查,其中8例显示瘘口与胸腔相通,2例直接显示食管残胃-气管瘘的瘘口和瘘管,2例因瘘口小而未能显示.12例患者均顺利置入覆膜内支架,既完全封堵了瘘口,又解决了进食、呛咳问题,有效控制肺部、纵隔等感染问题,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结论:根据口服碘水造影和螺旋CT征象可以诊断食管瘘,置入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操作简单、安全、近期疗效明显,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胸内吻合口瘘是食管贲门癌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其死亡率约50%。本组报告23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全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21.7%。作者认为影响吻合口瘘愈合的主要因素是:严重的纵隔及胸腔炎症和病人严重的营养不良。积极控制纵隔及胸腔炎症是治疗的关键,禁食并加强静脉高营养是促使吻合口瘘愈令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1病历资料 患者,男,51岁。三周前因高热一天于外院拍胸部正、侧位片(图1,2),报告“两肺纹理增粗”,经抗生素治疗两周无效,以“高热、咳嗽待查”并否认其他不适于1986年7约3日转我院,拍胸片正位片(图3)报告“两下肺炎症”,继续抗生素治疗一周仍无效。会诊会上放射科提出:患者首次胸部正位片可见中纵隔稍向两侧增宽(图1,箭),右侧位片可见食管床中上段肿块,肿块前部与气管气柱后部重叠(图2,箭),而发热两周后的胸部正位片(图3)中下肺出现斑片影的同时可见中纵隔增宽比首次胸片(图1)有所回归,考虑食管肿瘤先并发纵隔瘘、纵隔脓肿形成致高热及中纵隔影增宽(图1),再形成纵隔支气管瘘致肺炎,纵隔脓肿得以减压而使中纵隔影增宽缓解。遂行食管造影证实食管中段高度狭窄梗阻伴左侧主支气管瘘(图4,箭)。追询病史,患者万分恐惧、艰难地说出高热前已有进行性吞咽困难3月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细管状胃加术后禁食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1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实施不同食管胃吻合术式后,患者中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的临床资料.对比手术吻合技术改进采用细管状胃及术后禁食10d等新方法前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变化.结果 采用细管状胃及术后禁食10d等新方法的120例患者,只有1例发生吻合口瘘.而采用全胃代食管术式的95例中5例发生吻合口瘘.结论 采用细管状胃及术后禁食10d等新方法是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0岁,因呕血2d、发热1d入院.患者呕血量约500 ml,伴畏寒发热,最高体温38.7℃,无咳嗽、咯血、胸痛.2个月前因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入院查体:体温38 4℃,血压90/60 mm Hg(1 mm Hg=0 133 kPa),贫血貌,心肺无异常体征.血常规:白细胞10.32×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75,红细胞2 99×1012/L,血红蛋白90 g/L,血小板180×109/L.胸部X线摄片示纵隔内可见一液气平面(图1).行胸部CT示纵隔内食管周围广泛气体密度及液体密度影,正常食管周围脂肪间隙消失,胸段食管与周围病变分界不清,主动脉弓降段及左锁骨下动脉腔内见支架,其外形正常,无塌陷,增强CT未见造影剂外溢(图2).考虑存在主动脉食管瘘,行急诊胃镜检查见食管下段距门齿距离34~ 37 cm处有一较大瘘口,见纵隔内新鲜血液涌出,吸引血液后纵隔内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图3).最后诊断:主动脉食管瘘(AEF),纵隔脓肿,上消化道出血,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予全胃肠外营养,静脉应用万古霉素、头胞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患者体温高峰逐渐下降,未呕血及黑便.于入院后第5天转外院继续保守治疗,转外院20 d后因呕血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物损伤性食管周围脓肿患者外科治疗的经验,提高其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8年至2013年收治的16例异物损伤性食管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依据食管的损伤部位和继发感染范围进行分类,单纯颈段食管周围脓肿者行颈部脓肿切开引流+异物取出术,胸段食管周围脓肿者行开胸纵隔脓肿清除+异物取出+带蒂大网膜填充瘘口手术,颈段食管周围脓肿累及纵隔行颈部脓肿者切开灌洗引流+异物取出术。结果16例食管周围脓肿患者取得良好手术效果,均康复出院。结论异物损伤性食管周围脓肿的患者应尽早明确诊断,根据损伤部位和病变累及范围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6 2岁。入院两年半前因声门下型鳞癌(T3 N0 M0 )在外院行全喉切除术。术后病理示 :鳞癌 (二级 ) ,侵及软骨及骨旁软组织。 1年半前又因肿瘤侵及甲状腺 ,包绕食管 ,第二次手术 ,未将肿瘤切净 ,行术后放疗 6 8GY。半年前 ,发现气管造瘘口上方偏右有肿物。活检示 :鳞状细胞癌浸润。 5月前又行喉复发癌切除、食管修补术及气管壁皮瓣修复术。术后 3天出现食管瘘。 4月前又在该院行胃造瘘及颈段食管切断缝扎术 ,术后仍有咽瘘。之后又行了两次咽瘘修补、食管瘘管缝扎术 ,均失败。 1月前 ,气管造口上方皮肤凹陷 ,形成瘘口 ,…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7岁,胸骨后隐痛、喉头不适、睡眠不佳,乏力月余。无慢性咳嗽和肺结核史。T36.8℃,面色稍苍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部无肿块。OT试验1:1万( )。X线胸片示肺与纵隔未见异常。钡餐检查示右前斜位约相当于第8胸椎高度处,可见3cm直径的食管不规则充盈缺损。胃镜检查见距口齿28~30cm之间,食管前壁偏右侧  相似文献   

15.
我院内镜室自 1997年 4月~ 2 0 0 1年 6月在内镜直视下放置带膜支架治疗食管良恶性纵隔兼或气管瘘 7例 ,效果显著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例病人均为男性 ,年龄 5 6~ 6 8岁 ,平均6 2岁。 7例食管瘘分别为 :食管癌并气管瘘 4例 ,食管癌并纵隔瘘 1例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胃端复发并纵隔瘘 1例。食管自发性破裂致食管纵隔瘘 1例。患者术前均出现不同程度进食刺激性呛咳和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发热等症状。胃镜见瘘口达 2cm× 4cm 1例、 1cm× 2cm 3例、 1cm以内 3例。全组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1 2 治…  相似文献   

16.
患儿,男性,7岁。因受凉后干咳3d,院外摄胸片发现纵隔包块,入我院进一步诊治。入院查体示生命征平稳,心肺腹无异常。胸外科专科检查无异常。辅助检查:胸部CT示包块位于后中纵隔,直径约4cm,边界不规则,但包块边缘光滑,部分与食管黏连。  相似文献   

17.
<正> 例1:女。自述一贯吃饭快速,喜进热烫食物。此次发病于入院前8小时,正进晚餐中,突然感到胸骨后不适,疼痛。咽部有异物感。继之恶心、呕吐。吐出血液及血块约500~600ml。随后吐出肉一样管状物悬于口外,长约10~12cm。患者顿时精神极度紧张。当地医院医生剪除咽部此物后,即将患者连同标本于1980年元月18日转入我院。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良好,入院后未再呕吐及出血,随即给予镇静、禁食、补液、抗感染、止血剂等治疗。入院第2天,患者开始进少量流质饮食,第4天进半流质饮食。半个月后吞钡检查,通过顺利,食管粘膜显示良好,住院19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正> 例1 38岁,以上腹部钝器伤后24h上腹剧痛伴胸闷、心慌、气短12h主诉入院。查体及胸透示纵隔、颈、双肩皮下气肿,双侧胸腔积液,观察12h腹痛不减,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见纵隔内有钡剂显示,考虑空肠膈疝,急诊剖胸探查,术中发现食管下段破裂约3cm,给行裂口修补,胸腔清理,双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修补裂口再次破裂,第7天患者因双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 例2 62岁,以呕吐后左胸痛14d主诉入院。曾在当地医院拍片示左侧液气胸,给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发现胸腔引流液中有食物残渣存在,经口服泛影葡胺食管造影,确定食管下段破裂入左侧胸腔,转入我院。查体:患者极度衰竭,左侧胸壁皮下可触及捻发感,胸腔引流管内可见到灰黄色食糜样物流出,胸水检查示渗出液伴大量脓细胞。  相似文献   

19.
<正> 我院收治一例因食管镜检查致食管穿孔并后纵隔脓肿患者,经脓肿切开引流、鼻饲,穿孔自然愈合,遗留食管狭窄。报告如下:杨××,男,51岁。农民。住院号11541。1980年10月6日因咽痛、吞咽受阻伴颈部肿痛、发烧10天入院。患者于10天前因吞咽不畅,疑食管新生物,在某医院耳鼻咽喉科作食管镜(金属管)检取活组织检查。术后当天病人即感咽痛难忍,吞咽困难,翌日颈部渐行肿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术并发乳糜胸的原因;评价通过术前经胃管内注入脂肪乳剂,使肺癌根治术中及时发现胸导管及其分支损伤的乳糜瘘口,预防肺癌根治术后乳糜胸发生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胸外科手术的肺癌患者220例,所有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系统性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通过术前放置胃管,经胃管内注入20%脂肪乳剂150 ml,术中比较不同肺叶、不同区域淋巴结清扫后乳糜瘘发生情况。评判采用瘘口远近端缝扎或胸导管低位结扎进行乳糜瘘口封闭的效果。收集术后第1、2天胸腔引流液行乳糜试验、三酰甘油、胆固醇测定,对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与正常患者组进行比较,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220例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中无乳糜瘘发生,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中有4例发生乳糜瘘(4/220,1.82%),右上纵隔2例,左、右侧中纵隔各1例,左、右侧各纵隔淋巴结清扫发生乳糜瘘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病例术中均及时、准确定位乳糜瘘口。右上纵隔乳糜瘘行瘘口远、近端双道结扎封闭瘘口;左、右中纵隔乳糜瘘行膈肌低位结扎封闭瘘口。220例患者术后无乳糜胸发生。结论:肺癌根治术后导致乳糜胸发生的真正原因是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前经胃管注射脂肪乳剂的方法,使术中能及时、直观、准确地发现胸导管分支损伤所致的乳糜瘘口,且对瘘口封闭处理的效果可直接、有效地判断,防止了术后乳糜胸发生。该方法对肺癌根治术中预防乳糜胸发生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