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洞庭湖洲垸亚型疫区采取不同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方法选择西洞庭湖洲垸型疫区五一村为试点,连续27年分阶段实施常规防治、人畜同步化疗、化疗结合改水的不同防治措施,观察人畜病情和螺情的变化。结果湖沼型洲垸亚型重流行区,常规防治措施,居民感染率维持在33.10%~34.73%的较高水平。以人畜同步扩大化疗为主的措施,人群感染率、耕牛感染率分别从30.00%以上降至10.00%左右,儿童新感染率从15.00%下降到5.00%以下。化疗结合改水居民感染率维持在2.66%~7.61%,儿童新感染率为1.20%~3.70%。各阶段垸外易感地带感染性钉螺无明显变化。结论人畜同步扩大化疗为主的防治策略,短期可迅速降低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是控制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有效方法,但化疗措施仍无法阻断血吸虫病传播。  相似文献   

2.
汉寿县五一村属洲垸型疫区,居民沿堤居住。堤外为4,900亩面积的湖洲。1983年以来,该村采用单一人畜同步化疗防制血吸虫病,使居民感染率由33.29%下降为13.33%。但外洲感染性钉螺下降不明显(由0.21%降为0.19%)。为了摸清流行因素,我们对五一外洲人畜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在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人畜扩大化疗结合健康教育防治策略后,进行了纵向观察。结果表明: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实施前(1992年)的10.39%降至实施结束时(1995)的0.96%,而钉螺感染率和阳性螺密度则分别下降了64.29%和86.32%。在对策中止实施3年后,疫情出现回升,居民感染率升至6.25%,其中优以10~15岁年龄升幅最大,男、女性感染率分别由2.82%、1.30%升至16.30%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湖南省洲垸型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及疫情变化。方法 对湖南省洲垸型试点村人、畜血吸虫病情及螺情进行纵向观察。结果 试点村居民距易感染地带一堤之隔,垸外洲滩感染钉螺密度较高,居民血吸虫感染率较高。结论 湖南省洲垸型血吸虫病疫情仍然有上升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洲垸地区分疫源地类型优化血吸虫病防治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报道在流行因素很复杂的洲垸地区,即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选择8个村作为试区,通过查明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分疫源地类型优化防治对策,在提高人群和家畜化疗针对性的同时,因地制宜结合水利与农业工程改造疫源地环境。经连续多年观察,6个试区已达到控制流行的目标,2个试区居民感染率下降了63.78%以上。  相似文献   

6.
在波阳湖区,约三分之一地区因水位未控制,血吸虫病流行仍十分严重,这些地区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尚无法消灭钉螺,单纯化疗对控制重疫区血吸虫病流行价值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为此,1984年以永修县吴城镇荷溪村为试点,开展了此项研究。 实验区概况 荷溪村为鄱阳湖中游的一个孤岛与重疫区关城镇的吉山村、东风村隔水毗邻。该村大堤外有螺草洲6块743.8万m~2堤内以种植水稻为主,全村355户(渔民3户),1624人。耕牛379头,生猪852头。有5个自然村,其中有4个村离湖滩1.5km左右,生猪圈养。1个自然村位于湖边,生猪散放。居民感染率67.7%,耕牛感染率24.5%,生猪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在洲岛型血吸虫病毒疫区,连续4年采用选择性化疗措施,以改良Kato法和超产检查考核其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居民感染率从39.26%下降至28.60%,感染度(人群EPG算术均数)从59.70降至37.00;肝肿率、巨大肝肿率和脾肿率分别下降40.06%、93.94%和95.56%,肝纤维化患病率从31.16%下降至16.12%。提示在重疫区进行选择性化疗能有效地降低血吸虫病的患病率,但难以控制疾病的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8.
日本血吸虫病与HBV感染关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了解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及血吸虫病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我们在湖南省湘阴县血吸虫病疫区3个村(1个洲垸型村,2个洲岛型村),结合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村随机抽取879人,并从其他疫区选择56名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进行了HBV 5项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如下。 调查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l个洲垸型农业村(回龙村),2个洲岛型渔业村(上山村和下山村),  相似文献   

9.
新洲垸结合防汛水利工程控制血吸虫病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湖沼型疫区血吸虫病的防制对策。方法:1996-2001年采取结合防汛水利综合工程控制血吸虫病。结果:外洲易感地带及垸内钉螺面积降幅为40.0%、79.37%;人群感染率、感染度降幅为50.7%、55.0%;耕牛感染率、感染率降幅为52.9%、96.0%。结论:结合防汛水利综合工程控制血吸虫病是湖沼型洲垸亚型疫区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淯江村牲猪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牲猪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选择了益阳县淯江村作为试区,于1991年1月至1992年3月进行了观察。 试区概况 淯江村地处南洞庭湖的万子湖畔。垸外湖洲有螺面积124.5万m~2,无单元性。垸内居民1 228人,85%左右的居民沿防洪大堤200m以内居住,种植旱作为主。居民因生产生活经常入湖活动,1989年居民感染率在20%以上。有敞放家畜的历史习惯。1970年垸内消灭了钉螺。属洲垸亚型疫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江滩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及采用选择性化疗加健康教育防治对策4年后,人与牛感染率分别下降了82%和95%,10岁以下儿童已无新感染,取得基本控制疾病和感染的明显效果,且防治费用低廉。提出暂不能控制传播的江滩型流行区,以控制疾病为目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了解安徽省铜陵县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 为总结 “十二五” 防治成果、 制定 “十三五” 规划提供参考依 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09-2014年铜陵县血吸虫病防治年报及有关螺情和人群病情资料, 分析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特点。 结果 结果 2009-2014年人群感染率和血检阳性率显著下降, 6年间仅2009年出现1例急性感染病例; 家畜感染率下降显著, 2010年较2009年下降了91.10%; 5年间钉螺面积和活螺平均密度呈下降趋势, 但2011-2012年山丘地区活螺平均密度有 所升高, 2011年以后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 结论 铜陵县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 但湖沼地区有螺面积 仍较大, 内陆有螺环境活螺平均密度较高。今后的血防工作规划要以控制湖沼地区螺情、 消灭内陆残存螺点为主, 以巩 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鄱阳湖湖沼型流行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试点的长期防治效果。方法选择鄱阳湖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爱国、新和、光辉3个村为试点,全面实施以机代牛、封洲禁牧等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收集2009-2014年人群病情和螺情数据,比较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钉螺感染率和水体危险性的变化。结果 2009-2014年,3个试点村均未发现粪检血吸虫阳性者;牛洲草洲活螺平均密度呈下降趋势,六○圩草洲活螺平均密度基本持平略有下降,2个洲滩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解剖哨鼠未发现血吸虫成虫。结论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可以使血吸虫病疫情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明三峡建坝后水位的变化,对长江安徽段江洲滩家畜及钉螺血吸虫感染的影响。方法根据大通水文站及南京水文站建坝前后各典型年特征水位的变化值,以及江洲滩家畜上滩活动、家畜感染情况、滩地野粪污染、江洲滩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的现况调查,推测三峡建坝后水位变化对家畜活动和感染以及滩地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的影响。结果建坝后4、5月份,耕牛活动带高程将上移0.5m左右,秋季耕牛上滩活动时间将提前半个月至1个月,耕牛年上滩时间将延长,血吸虫感染率将有所上升;滩地钉螺感染率及感染螺密度也将有所上升。结论三峡建坝后水位的变化将对江滩地区的血吸虫病流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湖沼地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的效果。方法收集整理并分析2004-2008年公安县、江陵县开展人畜查治病、健康教育、无害化厕所建设、以机代牛、洲滩禁牧和安全用水等策略的年报资料。结果与2004年策略实施初期相比,2008年公安县人群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74.43%和74.18%,感染性钉螺密度下降了99.42%;江陵县人群和耕牛感染率分别下降了73.29%和63.60%,感染性钉螺密度下降了75.78%。2县连续3年均未发生突发疫情,散发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均降为0。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可有效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的 评价汉川市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3年汉川市血吸虫 病综合防治资料, 分析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期间螺情和人畜病情指标的变化趋势, 比较对策实施前后疫情控制效果。 结 结 果 果 实施综合防治后, 居民、 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分别由2004年的6.38%、 8.11%下降至2013年的0.61%、 0, 2007年已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发生, 2011年已无新感染病例发生; 2012年已查不到感染性钉螺。2013年有螺框出现率、 活螺平均密度较2004年分别下降了56.78%、 68.35%, 但钉螺面积、 易感环境面积分别增长了0.62%、 7.10%。2013年全市 26个乡 (镇) 367个流行村全部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结论 结论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湖沼 型地区血吸虫病传播; 在巩固该综合防治措施成果的同时, 需控制内垸沟渠钉螺面积, 以防止居民重复感染血吸虫。  相似文献   

17.
全民化疗结合健康教育控制湖区血吸虫病效果的纵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重疫区实施全民化疗结合健康教育策略控制血吸虫病效果的纵向观察结果。结果表明,居民血吸虫病粪检阳性率从1992年的26.0%降到1994年的10.7%;感染度(EPG)从1992年的1.92降到1994年的0.55,居民的患病状况,如肝脾肿大、肝纤维化等在化疗后有较大的改善。根据湖区血吸虫病传播规律和不同人群血吸虫病防制效果,本文并提出此类疫区今后血吸虫病防治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洞庭湖区安乡县以淘汰牛羊为重点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4-2012年安乡 县淘汰牛羊、 查治病、 查灭螺等资料, 分析血吸虫病疫情逐年变化情况。结果 安乡县人群、 家畜及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均 呈逐年下降趋势 (P均﹤0.001), 分别由2004年淘汰牛羊前的11.23%、 17.06%、 1.07%下降至2012年的0.58%、 0及0。感染 螺平均密度由2004年的0.003 4只/0.1 m2 下降为0。结论 以淘汰牛羊为重点的传染源综合控制措施效果显著, 能有效控 制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以全面淘汰牛羊为重点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成本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6-2016年君山区试点村淘汰牛羊、查治病、查灭螺及各项血防经费投入等资料,统计各项血防措施的成本,计算不同时期的成本效果比。结果 2006-2016年君山区试点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3.44%下降至0,血防工作共投入7 259.48万元。2006-2008、2009-2012年和2013-2016年三个阶段的年平均血防成本分别为470.85万、509.47万元和952.27万元。成本?效果分析显示,2006-2008、2009-2012年和2013-2016年三个时期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每下降1%的年均血防成本分别为7.95万、10.12万元和9.52万元。结论 君山区采取的以全面淘汰牛羊为重点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可向其他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推广。  相似文献   

20.
水牛化疗控制鄱阳湖地区血吸虫病传播的现场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索水牛治疗是否在湖沼地区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将江西省鄱阳湖区2个血吸虫病重度流行村,分为实验(干预)组及对照组。实验组用吡喹酮治疗所有耕牛,以消灭可能血吸虫传染源;对照组,不治疗耕牛。两村居民按常规方法进行血吸虫病防治。结果连续5年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居民感染率比对照组下降70%;3岁以下水牛感染率为2%~18%,3岁以上水牛感染率为0~2.9%。结论通过干预和对照组的研究表明,在血吸虫重度感染区,单纯对居民进行化疗是难以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的,而通过化疗水牛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居民的再感染。本研究通过5年的观察,证实了对水牛进行治疗对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的效果可达70%,同时也证实了在感染的水牛中的大部分(89%)是小于3岁的水牛,这对我们今后制定有效的控制湖沼地区的血吸虫病对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