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 目的 分析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 (传控) 或传播阻断 (传阻) 标准前后疫情消长 规律, 为修订 《血吸虫病控制与消灭标准》 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选择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传阻县2个和传控县1 个,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 收集、 整理各县达到传控前10年和以后各年 (截止2008年或2009年) 疫情资料并建立数据库; 分 析达标前后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规律。结果 结果 广丰、 上饶和德安等3县达到传控后, 有螺面积分别压缩了96.79%、 98.99%和 99.77%, 钉螺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 治愈了95%的病人和病牛。达传控标准后, 广丰和德安2县分别历经了17年和26年达 到传阻标准; 上饶县则由于残存钉螺复现与扩散而导致螺情反复, 但人、 畜病情稳定, 尚未达到传阻标准。结论 结论 螺情反 复是山丘型血吸虫流行区传控或传阻达标进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在一个较孤立单元的流行区域内, 如有螺面积或 钉螺密度持续控制在较低水平, 即使存在少量传染源, 血吸虫病也不易传播与蔓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四川省钉螺分布现状,为制定全省消除血吸虫病策略、实施精准血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钉螺调查方案》和《四川省钉螺调查方案》要求,2016–2017年对四川省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7年四川省共调查血吸虫病流行区的88 346处环境,共查出有螺环境19 314处,有螺面积4 829.25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全省共设钉螺调查框3 017 915框,发现活螺框1 041 417框,共捕获活螺1 791 115只,全省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34.51%,平均活螺密度为0.59只/0.1 m2。查出的现有钉螺环境分布于9个流行市(州)的54个流行县(市、区)、377个乡(镇)、1 704个流行村。有钉螺分布的环境类型以沟渠型为主(占70.22%),植被类型以杂草为主(占66.45%)。全省首次发现钉螺和首次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年份分别是1913年和1956年,最近一次查见感染性钉螺年份为2008年。结论 四川省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仍较多,今后应加强钉螺监测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流行特点、 防治策略和措施的演变过程, 特别是总结了现阶段实行的 “以传 染源控制为主” 的综合性防治策略研究进展以及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障碍因素,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旨在为推 进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达到传播阻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四川省钉螺分布现状,为制定全省消除血吸虫病策略、实施精准血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钉螺调查方案》和《四川省钉螺调查方案》要求,2016–2017年对四川省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7年四川省共调查血吸虫病流行区的88 346处环境,共查出有螺环境19 314处,有螺面积4 829.25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全省共设钉螺调查框3 017 915框,发现活螺框1 041 417框,共捕获活螺1 791 115只,全省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34.51%,平均活螺密度为0.59只/0.1 m2。查出的现有钉螺环境分布于9个流行市(州)的54个流行县(市、区)、377个乡(镇)、1 704个流行村。有钉螺分布的环境类型以沟渠型为主(占70.22%),植被类型以杂草为主(占66.45%)。全省首次发现钉螺和首次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年份分别是1913年和1956年,最近一次查见感染性钉螺年份为2008年。结论 四川省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仍较多,今后应加强钉螺监测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果园养鸡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灭螺效果。方法在四川省蒲江县长秋乡选择果园,一次性放养1月龄小鸡100只,作为实验组;另选择环境、种植类型及螺情相似的果园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灭螺措施。观察两组的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植被变化情况、药肥施用及收成情况。结果实验组在养鸡3个月后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较基线调查分别降低了86.9%和98.1%(P0.001),其下降幅度高于采取常规灭螺措施的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养鸡4个月后的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与养鸡3个月后相比有进一步下降;对照组在同月份有螺框出现率及活螺平均密度较上一月份有所回升,实验组和对照组两项螺情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的费用效益比对照组每亩可增加收入2 228.5元。结论果园养鸡灭螺的效果优于常规方法,灭螺效果也能维持较久。降低了血防工作的成本,同时增加了果园的收入和减少开支。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目的 了解山丘型血吸虫病轻疫区人群血吸虫抗体水平的变化规律。 方法 方法 选择四川省丹棱县桂香村为试区,每年秋季采用间接血凝试验 (IHA) 检查村民血吸虫感染情况, 阳性者再以Kato?Katz法检查。选择2006-2011年连续参加检查的人群, 分析人群血吸虫抗体阳性率、 抗体滴度 (GMRT)、 每克粪便虫卵数 (EPG) 变化。 结果 结果 2006-2011年桂香村共有353人连续参加血吸虫病检查, 人群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从20.73%下降到13.67%, 人群GMRT从1.63下降到1.06。抗体阳性者转归以阴转为主, 抗体滴度逐年降低; 抗体阴性者多维持阴性。血吸虫病确诊患者化疗后, 抗体阳性率从100%下降到 20%, GMRT从34.29下降到1.58。GMRT与EPG呈高度正相关 (r = 0.94, P < 0.05)。 结论 结论 山丘型血吸虫病轻疫区人群血吸虫抗体阳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应规范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方法, 开发适用于不同流行程度疫区的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9.
我国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成果巩固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文总结了我国山丘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特征、疫情变化态势以及防治成效,分析了该类地区在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后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揭示了当前血吸虫病的传播特点,并探索了“十二五”期间达传播控制后的措施和策略,以巩固防治成果和可持续发展,如期实现传播阻断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实施精准防控措施及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消除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江西省血吸虫病疫情较重的山丘型流行区瑞昌市和彭泽县的5个流行村作为调查村。在调查村有螺环境捕捉野鼠等野生动物,收集来自调查村的野生动物肝脏,检查其血吸虫感染情况。在调查村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筛查、粪便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和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人群血吸虫感染,采用粪便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测家畜血吸虫感染;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钉螺分布,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钉螺血吸虫感染。结果 在调查村捕获、收购野鼠、黄鼠狼、野猪、麂子和野兔等野生动物或肝脏样本240只(份),其中捕获野鼠172只,血吸虫感染率为2.91%,其他野生动物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野鼠、麂子和野猪肝毛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2.21%、1.96%和12.50%。调查村人群和家畜中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各村平均钉螺密度在0.13~0.80只/0.1 m2,在1个村发现2只检测管钉螺有血吸虫阳性。结论 江西省山丘型传播控制地区野生动物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和潜在风险仍不可忽视;应继续加强监测,并采取有针对性防治措施,以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实施精准防控措施及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消除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江西省血吸虫病疫情较重的山丘型流行区瑞昌市和彭泽县的5个流行村作为调查村。在调查村有螺环境捕捉野鼠等野生动物,收集来自调查村的野生动物肝脏,检查其血吸虫感染情况。在调查村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筛查、粪便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和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人群血吸虫感染,采用粪便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测家畜血吸虫感染;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钉螺分布,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钉螺血吸虫感染。结果 在调查村捕获、收购野鼠、黄鼠狼、野猪、麂子和野兔等野生动物或肝脏样本240只(份),其中捕获野鼠172只,血吸虫感染率为2.91%,其他野生动物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野鼠、麂子和野猪肝毛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2.21%、1.96%和12.50%。调查村人群和家畜中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各村平均钉螺密度在0.13~0.80只/0.1 m2,在1个村发现2只检测管钉螺有血吸虫阳性。结论 江西省山丘型传播控制地区野生动物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和潜在风险仍不可忽视;应继续加强监测,并采取有针对性防治措施,以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防治模式,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借鉴。方法 2011–2015年选择四川省5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作为综合防治示范区,根据各示范区的流行特点、经济水平和整体发展规划,分别制定创建目标、策略和措施,并对实施后血吸虫病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1–2015年四川省5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防治示范区建立了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的保障体系及“一体化城乡统筹”、“系统化生态治理”、“集约化生态农业”、“科学化血防管理与健教”及“生态化民族循环型经济”等5个生态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自实施以来,钉螺孳生环境彻底改变;截至2015年,累计治理历史有螺环境达92.0%,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均达到100.0%,家畜圈养率均达到95.0%以上;2011–2015年卫生厕所覆盖率分别提升93.0%、96.8%、78.8%、87.1%和82.0%;示范区农民平均收入增长32.7%。示范区居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从2011年的3.1%下降到2015年的1.6%,粪检均未发现阳性;存栏耕牛数逐年下降,粪检均未发现阳性。2011–2013年示范区查出有螺面积分别为398.7、108.2 hm2和52.9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14年后未再查见钉螺。2011–2015年示范区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及正确行为形成率逐年提升。结论 四川省5个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符合当前山丘型流行区防治工作需求,实现了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发展经济、社会进步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为最终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防治模式,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借鉴。方法 2011–2015年选择四川省5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作为综合防治示范区,根据各示范区的流行特点、经济水平和整体发展规划,分别制定创建目标、策略和措施,并对实施后血吸虫病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1–2015年四川省5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防治示范区建立了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的保障体系及“一体化城乡统筹”、“系统化生态治理”、“集约化生态农业”、“科学化血防管理与健教”及“生态化民族循环型经济”等5个生态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自实施以来,钉螺孳生环境彻底改变;截至2015年,累计治理历史有螺环境达92.0%,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均达到100.0%,家畜圈养率均达到95.0%以上;2011–2015年卫生厕所覆盖率分别提升93.0%、96.8%、78.8%、87.1%和82.0%;示范区农民平均收入增长32.7%。示范区居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从2011年的3.1%下降到2015年的1.6%,粪检均未发现阳性;存栏耕牛数逐年下降,粪检均未发现阳性。2011–2013年示范区查出有螺面积分别为398.7、108.2 hm2和52.9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14年后未再查见钉螺。2011–2015年示范区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及正确行为形成率逐年提升。结论 四川省5个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符合当前山丘型流行区防治工作需求,实现了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发展经济、社会进步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为最终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株洲市城区血吸虫病新流行区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湘血地办[1998]第8号“关于开展非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调查”的文件精神, 1998年 3~4月、我们先后2次对株洲市城区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内容与方法1.1螺情调查按水系对城区内钉螺有可能孳生的地方采取环境抽样方法设框(每框0.11m2,下同)查螺,发现钉螺后再行机械抽样(框距10 m)查螺。所获钉螺用压碎法鉴别死活,在解剖镜下观察有无血吸虫感染。1.2病情调查在荷塘区白石港水系范围内,选择钉螺面积大、密度高、有感染性钉螺分布的响塘村进行调查。1.2.1人群病情对6~65岁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数学模型在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和控制中有着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相应软件的发展,使得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应用数学模型变得更为现实。本文基于作者在山丘型地区开展的血吸虫病研究,介绍了血吸虫病传播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及如何应用数学模型来整合从现场采集的各种数据和制定血吸虫病控制策略,科学评价监测指标和控制成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四川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为山丘型流行区制定消除阶段的血吸虫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四川省设立6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人群和家畜血吸虫病病情、野粪污染、钉螺分布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四川省6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血清学筛查94 119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28%~3.11%,血检阳性者以50岁以上居民和农民为主;累计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66 915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10%~1.59%;均未发现病原学检查阳性者。5年累计调查各类家畜6 126头·次,均未发现粪检阳性病畜。5年累计检测各类野粪205份,未发现血吸虫阳性。2015—2019年累计开展钉螺调查8 484.08 hm2,查出有螺面积724.80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2.43 hm2、复现有螺面积63.00 hm2;逐年平均有螺框出现率为6.87%~19.63%,平均活螺密度为0.18~0.62只/0.1 m2,5年间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水平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钉螺分布环境有所增加,血吸虫病疫情发生反复的风险仍然存在。今后仍应继续加强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设,以期尽早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奉化市位于浙东沿海。有9个乡镇65个村为血吸虫病历史流行区,历史有螺面积60万m^2,有历史病人3429人。1987年达到血吸虫病阻断传播标准。1990年、1995年曾两次杏到遗漏螺点3个,面积1490m^2,现已连续8年未查到钉螺.其它绝大部分历史有螺区已无螺20年以上。毗邻县市无钉螺,接壤地区有大块非血吸虫病流行区相隔。防治成果巩同.疫情稳定。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铜陵县西湖镇柴塘村 2 0 0 1年 10月 ,共有 7人被确诊为急性血吸虫病 (以下简称急血 ) ,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地有感染性钉螺 ,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基本情况柴塘村为山丘地形 ,属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 ,总人口2 4 0 0人 ,历史累计有螺面积 2 0 0 84 m2 。经过 4 0余年防治工作 ,尚有钉螺面积 2 0 0 0 0 m2 ,主要分布在柴塘水库水系的田、沟、塘、渠等。2 发病情况按照《血吸虫病防治手册》急血诊断标准 [1 ] ,急血患者 7例均经粪检确诊。患者均为男性 ,8~ 13岁学龄儿童 ,于 8月底在柴塘水库嬉水游泳接触疫水而感染 ,10月上旬发病…  相似文献   

19.
山丘型血吸早病流行区因地制宜进行沟渠硬化、沼泽地改塘等小环境改造措施后,钉螺面积减少了66.16%,活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76.54%和76.13%,阳性螺密度下降了100%;居民血吸虫病患病率略有下降,14岁以下人群感染率为0,无急性感染发生。而实施药物灭螺的对照组9年来钉螺面积仅下降了27.62%,活螺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分别小长26.35%和151.01%,是小环境改造点的9.84倍  相似文献   

20.
“荣宝”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灭螺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荣宝”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灭螺效果。方法选择四川省眉山市多悦镇园坪村64 134 m2、富牛乡五星村50 934 mz的自然免耕栽培的稻田,采用“荣宝”与干细土混匀后撒施,同时以地形和植被相似的园坪村36 600 mz、五星村4 333 mZ的免耕田作为对照,园坪施药组及对照组田间沟渠未采取灭螺措施,五星施药组及对照组田间沟渠采用氯硝柳胺泥敷。观察各组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的变化情况及外环境干扰的影响,了解农作物的施肥和收成情况。结果 “荣宝”的灭螺效果,无论近期或远期五星村实验组均好于园坪村,经过一个种植季节,园坪实验组有螺框出现率下降了68. 6426%(X2 =136. 58,P<0.01),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35. 78% (Z=-2. 22,P<0.05);五星实验组的有螺框出现率下障了97. 03% (X2=349. 68,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