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友好润滑油既能满足设备的使用要求,又能在短时间内被生物降解,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植物油润滑性好,与添加剂的相容性好,具有可再生性及可生物降解性,不污染环境,是矿物润滑油的替代品,可作为环境友好润滑油。但植物油的氧化安定性差,易水解,这些缺陷限制了植物油直接作为润滑油使用。可以用添加剂改性,化学改性以及生物改性等方法来提高植物油的氧化安定性及水解安定性。随着对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对可再生资源的高度重视,植物油润滑油的优势正在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2.
传统石油基润滑油添加剂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使得由植物油制备的可生物降解润滑油添加剂成为研究热点。介绍了植物油用作润滑油添加剂的优势和不足,总结了国内外科研工作者通过引入硫、磷等化学元素,环氧化,环状碳酸化和聚合等方法,对植物油进行化学改性与修饰,以提高其抗磨、减摩、抗氧化、增黏、降凝等性能。讨论了由植物油制备润滑油添加剂研发中尚存的问题,认为由植物油经过化学改性与修饰制备的环状碳酸酯型和多功能的聚合型润滑油添加剂是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以植物油为原料,通过化学改性方法制备可生物降解基础油的工艺现状及相关基础油的性能,指出了不同化学改性工艺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植物油在绿色润滑剂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李秋丽  吴景丰  董言  董青  于娇 《润滑油》2005,20(4):11-14
通过分析植物油的生物降解性、组成与性质,指出植物油将成为绿色润滑剂的主流。概述了植物油应用在绿色润滑剂基础油和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在基础油方面总结了提高植物油氧化安定性的方法,在添加剂方面介绍了以植物油为原料制备绿色添加剂,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课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可生物降解植物基润滑油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风林  黄勇  朱姗 《石化技术与应用》2009,27(6):566-570,575
通过分析植物油的组成、性质和生物降解性,探讨了其作为绿色润滑油基础油使用的优势和不足。指出采用添加抗氧剂、化学改性、生物技术改性等工艺,可以提高植物油的氧化安定性、水解稳定性、低温流动性和与添加剂的配伍性。  相似文献   

6.
可生物降解润滑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可生物降解润滑油的发展历程,生物降解机理,评价方法,可生物降解基础油和添加剂进行了详细地综述。植物油和合成酯是两类主要的可生物降解基础油。植物油的可生物降解率可以达到90%以上。合成酯依据结构不同,生物降解性能差异较大,有的易于生物降解,有的难以生物降解。对于某些难于生物降解的润滑油如矿物油,可以添加生物降解促进剂促进降解,提高生物降解率。目前,矿物润滑油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与环境相容的可生物降解润滑油将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植物油在生物降解润滑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植物油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润滑性,将成为生物降解润滑剂的主要资源,概述了植物油的组成和性质,植物油及其深加工产物作为生物降解润滑剂基础油和添加剂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对今后应汝加强的一些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以改性的植物油为基础油生物润滑油脂的进展。植物油具有挥发性低、可再生、可生物降解、高闪点、高黏度指数以及优异的润滑性等优势,使得植物油可以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矿物基础油的替代品。由于天然植物油的化学结构不同于矿物油,使得植物油的氧化稳定性差和低温性能不佳,在某种程度上,这阻碍了植物油替代矿物油成为润滑油的基础油。对植物油进行化学改性,可以克服植物油的结构问题,使得植物油可以成为润滑油的基础油。  相似文献   

9.
润滑剂的环境友好化进程概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国外环境友好润滑剂的发展过程,概述了环境友好润滑剂的概念和生物降解性和生态毒性的试验方法,分析了常用润滑油基础油和添加剂的生物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10.
可生物降解液压油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可生物降解润滑油发展状况,介绍了植物油、合成酯、聚乙二醇等可生物降解液压油基础油,以及极压/抗磨剂、抗氧剂、防腐防锈剂等添加剂对生物降解性的影响和CEC L-33-A-93生物降解评定方法。提出以我国特有植物油资源为基础油,优选出合适配方体系是我国可生物降解液压油研制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典型海相油和煤成油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典型海相原油和吐哈盆地典型煤成油的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系统剖析,对比分析了海相油与煤成油在饱和烃生标组合上的差异。海相油中Pr/Ph小于1,补身烷含量远高于升补身烷含量,三环萜烷含量丰富、富含C23、C24三萜化合物且C24四环萜烷含量较低,Ts/Tm较高、且伽马蜡烷含量明显高于煤成油,C27规则甾烷含量较高,而重排化合物含量较低。煤成油中Pr/Ph大于2.5,升补身烷含量高于补身烷含量,三环萜烷含量很低、富含C19、C20三萜化合物且C24四环萜烷含量较高,Ts/Tm很低、基本不含伽马蜡烷,C29规则甾烷含量相对较高;富含重排化合物。2类原油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模式与组成特征揭示了其有机质的来源、类型、成熟度与沉积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适合重质油和用过油品的酸值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石油及产品酸值GB/T7304方法对稠粘油品溶解性不够,部分样品终点无电位突跃;GB/T18609方法溶解性增强,但无突跃点现象更多。特别是对用过的油品,如旧润滑油,两种标准方法均需使用毒性大的非水缓冲溶液辅助判别终点。该研究以GB/T7304为基础,用乙醇替代异丙醇和用二甲基甲酰胺替代水,同时增加甲苯比例,使溶剂组成体积比为甲苯/乙醇/二甲基甲酰胺(3/1/0.04),不仅增强重质油品的溶解能力,而且提升弱酸性物质的表观酸度;另一方面以四甲基氢氧化铵替代氢氧化钾作标准溶液提升碱强度和滴定产物相溶性,使终点识别完全基于电位突跃,适合重质油和用过油品酸值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14.
15.
不同燃料的发动机对汽车发动机油性能的要求不同,介绍了不同燃料发动机油的特点.应该根据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和燃料来选用汽车发动机油.  相似文献   

16.
17.
聚内烯烃合成润滑油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内烯烃(PIO)是一种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新合成基础油,介绍了PIO合成润滑油的性能,以及在半合成和全合成多级发动机油中的使用性能,并且与聚-α-烯烃(PAO)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植物油的化学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脂肪酸羧基和不饱和碳链两个方面介绍了对植物油进行化学改性的方法,经化学改性后的植物油热氧化安定性、低温性能和润滑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20.
发动机油的表观粘度反映了发动机油的使用特性.简要介绍了发动机油表观粘度的意义和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