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肺癌的灌注特点,以期了解肺癌不同组织类型血供情况和提高肺癌组织类型的预判力.方法 对临床怀疑肺癌患者37例行胸部常规加灌注扫描,数据经灌注软件处理,输出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灌注参数及对应伪彩图.对不同组织类型肺癌的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例肺癌患者,经病理确诊鳞癌16例、腺癌15例、小细胞肺癌6例.强化峰值 (peak enhancement,PE):腺癌(29.61 HU±10.34 HU)>鳞癌(21.84 HU±7.57 HU)>小细胞肺癌(18.60 HU±12.19 HU)(F=3.912,P=0.030<0.05),两两比较(SNK)结果为小细胞肺癌与腺癌间有统计学差异,鳞癌与腺癌、小细胞肺癌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病理类型的灌注值(perfusion value)、对比剂到达峰值时间 (time to peak,TTP)、血容量 (blood volume,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细胞分化程度进行区组比较鳞癌和腺癌,结果为鳞癌和腺癌间P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16,P=0.026<0.05).结论 CT灌注能反映肺癌组织类型间的差异,有助于对肺癌病理类型进行预判.  相似文献   

2.
肺癌CT灌注成像与病理分型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肺肿瘤的CT灌注成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肺肿瘤患者,先行常规CT扫描,确定肺肿瘤中心部位,使用高压注射器经右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对选定的同一层面进行连续电影扫描,以获得该层面内组织的时间-密度曲线,根据该曲线计算出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以此来评价肿瘤的灌注情况.结果 各型肺癌的BV及BF值大小顺序均为小细胞未分化癌》鳞癌》腺癌》转移性癌,MTT值的大小顺序为小细胞未分化癌《鳞癌《转移癌《腺癌.结论 肺肿瘤的CT灌注本质上反映了各种类型肺癌血流特点与肿瘤内部的微血管密度情况,有利于肺恶性肿瘤的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ZooMit-DWI在肺癌成像中的可行性及在肺癌不同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鉴别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7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DWI(C-DWI)和 ZooMit-DWI(Z-DWI),并分别测量其ADC值。比较两种成像序列的图像质量,评估不同观察者测量ADC值的一致性。分析两种DWI序列在不同肺癌病理类型及肺癌高中分化、低分化两组中的ADC值差异,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最终入组63例患者,其中肺小细胞癌9例,鳞癌20例,腺癌34例。Z-DWI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图像信噪比、对比度、对比噪声比均较C-DWI图像高(P<0.05)。不同观察者测量C-DWI与Z-DWI图像ADC值的ICC分别为0.746(95%CI:0.61~0.84)、0.886(95%CI:0.82~0.93)。肺小细胞癌、鳞癌、腺癌的Z-ADC平均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ADC平均值在小细胞癌组与鳞癌组(P<0.05)、腺癌组(P<0.05)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鳞癌组和腺癌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Z-ADC值及C-ADC值在肿瘤中高分化组、低分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Z-ADC值及C-ADC值诊断中高分化、低分化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7、0.776。结论:ZooMit-DWI序列在肺部肿瘤成像的图像质量及ADC值测量的可重复性均优于常规DWI序列,ZooMit-DWI序列有助于肺癌不同病理类型及组织分化程度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影像学方法反映肺癌病理学特性。方法 收集我院胸部MSCT灌注成像检查的患者,通过连续灌注来定量评价肺结节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具体包括肿瘤感兴趣区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与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值等CT灌注参数值的变化,探讨肺部肿瘤患者灌注参数值与其病理分型、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之间的MTT和BF值比较无明显差异;而BV和PS在三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其中BV是炎性结节〉恶性结节〉良性结节,而PS是恶性结节〉炎性结节〉良性结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等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组之间的BV、BF、MTT、PS比较无明显差异;而经比较发现鳞癌的BF值明显低于腺癌和小细胞肺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CT灌注参数可以发现有淋巴结转移组的BF和PS值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技术能够较好地反映各种类型肺癌血流特点与肿瘤内部的微血管密度情况,灌注参数值具有一定的规律,对鉴别肺结节的良恶性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层CT灌注成像在肺癌TNM分期中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多层CT肺灌注成像技术在肺癌TNM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MSCT灌注成像的肺癌患者2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鳞癌7例,腺癌11例,小细胞肺癌2例。使用GELight-speedPlus16层CT机行肺CT灌注扫描。应用Perfusion2软件进行灌注成像分析。结果20例肺癌病例的CT灌注图像均比较满意。CT灌注参数对于肺癌的T分期有一定帮助。<3cm的肺癌(T1)血管表面通透性(PS值)明显低于>3cm(T2)的PS值,有统计学意义。胸膜受累的肺癌较胸膜未受累的肺癌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PS值均增加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加快;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较无转移的BV增加和MTT加快,而BF和PS相差不大,但是,均缺乏统计学差异。有无远处转移对灌注参数影响不大。结论MSCT灌注成像对于肺癌的T分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早期宫颈癌ADC值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31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为早期宫颈癌的患者,其中鳞癌100例、腺癌17例、腺鳞癌14例。100例鳞癌中低分化4例、中分化87例、高分化7例。所有患者治疗前行3.0T MR常规扫描及DWI检查。测量病灶的ADC值,比较不同病理分型及不同分化程度早期宫颈癌的ADC值的差异。结果:早期宫颈鳞癌与腺癌的ADC均值、最小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宫颈腺癌与腺鳞癌的ADC均值、最小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化程度不同的早期宫颈鳞癌之间ADC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值在术前评估早期宫颈癌的病理类型方面有一定价值,但对其分化程度的术前评估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定量分析在鉴别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肺癌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3月间行能谱增强扫描并经病理确诊的肺鳞癌20例,肺腺癌26例,小细胞肺癌15例。将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肺癌分为3组,选择动脉期能谱成像对各组进行能谱物质定量分析,测得其动脉期碘浓度值、NIC、水浓度值、NIW、有效原子序数,计算其40~90keV的能谱曲线斜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原发灶间各能谱定量指标差异显著性,P 0. 05为有统计学意义。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定量指标进行ROC分析,计算其诊断效能。结果肺腺癌组、肺鳞癌组及小细胞肺癌各组间动脉期碘浓度值、NIC、有效原子序数、能谱曲线斜率均存在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 670、4. 546、7. 386、3. 844,P值均0. 05),各组间动脉期水浓度值及NI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进行LSD-t两两比较发现肺鳞癌组与肺腺癌组的动脉期碘浓度值、NIC、水浓度值、NIW、有效原子序数及40~90keV能谱曲线斜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肺腺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肺鳞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的水浓度值及NIW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碘浓度值、NIC值、有效原子序数及40~90keV能谱曲线斜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 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NIC值鉴别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9. 0%)和特异度(88. 9%),且曲线下面积0. 833。结论能谱CT定量指标对鳞癌与腺癌无鉴别意义; NIC(标准化碘浓度值)对小细胞癌与非小细胞癌预判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双入口灌注技术在定量评估活动性肺结核血流灌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不同类型肺结核病灶的血流灌注情况。方法:23例肺结核病例按形态学分3组:结核球8例,空洞型病灶4例,浸润型病灶11例。所有患者均行全肺CT动态容积扫描,利用灌注软件获取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值:肺动脉血流量(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F)及灌注指数(PI),并对不同类型肺结核病灶的血流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核球病灶PF(41.51±10.32)ml/(rain·100m1)、BF(11.87±5.76)ml/(min·100m1)、PI(0.72±0.09);浸润型病灶PF(82.53±51.57)ml/(min·100m1)、BF(40.20±19.06)ml/(min·100m1)、P10.66±0.07;空洞型病灶PF(36.15土12.88)ml/(rain·100m1)、BF(23.69±4.51)ml/(min·100m1)、P10.51±0.14。3组病灶的PF值均大于BF值(P〈0.05)。浸润病灶与结核球、浸润病灶与空洞型病灶的BF和P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结核球与空洞型病灶的BF、P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病灶的P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结核的血供灌注研究表明,结核性病变同时接受肺循环和体循环供血,其中肺循环占优势。3组病灶中浸润型病灶的灌注值(PF和BF)最高,空洞型病灶的PF值最低,结核球病灶的BF值最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肾肿瘤定性及肾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 例肾透明细胞癌(分Ⅰ~Ⅳ期)、20例肾错构瘤的多层螺旋CT 灌注成像结果,对肿瘤感兴趣区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 与表面通透性(PS)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其规律性.结果 (1)正常肾皮质BV/A 和BF值明显高于肾透明细胞癌和错构瘤(P< 0.01);肾透明细胞癌BV/A和BF值明显高于肾错构瘤(P< 0.01);正常肾皮质及肾透明细胞癌PS值明显高于肾错构瘤组(P< 0.01).(2)肾透明细胞癌Ⅱ期、Ⅲ~Ⅳ期BV/A值、BF值与PS值明显高于肾透明细胞癌Ⅰ期患者(P<0.05);肾透明细胞癌Ⅱ期与Ⅲ~Ⅳ期之间相比较,BV/A值与PS值呈上升趋势,前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BF值呈下降趋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之间MTT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肾脏肿瘤MSCT灌注参数具有一定的规律,在肾肿瘤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节或肿块性病变320排动态容积CT双入口灌注成像与病理基础的关系,研究肺内不同组织学类型病变灌注特点与血流动力学规律。方法:搜集本院2016年8月-2017年2月的50例经手术切除(41例)、穿刺活检(9例)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肺内结节或肿块性病变患者,包括肺腺癌12例,肺鳞癌8例,小细胞肺癌6例,急性炎症9例,慢性炎症7例,肺结核8例。所有患者行320排动态容积CT灌注扫描,得到相关的灌注参数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肺内良性与恶性结节或肿块的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AF)、灌注指数(P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内良性与恶性结节或肿块的肺动脉血流量(PA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最佳阈值为57.65,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66.7%,阳性预测值87.5%,阴性预测值85.5%。肺结节或肿块的灌注结果与其病理类型有关。结论:肺结节或肿块的灌注结果与病理类型具有密切的关系,恶性病变以支气管动脉供血为主,良性病变以肺动脉供血为主。320排动态容积CT肺双入口灌注扫描成像技术在鉴别肺部病变的良恶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直径≤3 cm的周围型肺腺癌、鳞癌和小细胞癌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原发灶≤3 cm的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包括分叶征、边缘光滑锐利、毛刺/棘突、胸膜凹陷征、血管连接征、空泡/空洞.结果 周围型肺腺癌、鳞癌、小细胞癌各30例经χ2检验发现三者的分叶征发生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7,P=0.812).除分叶征外,将三者的其他CT征象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发现腺癌和小细胞癌5种征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和小细胞癌5种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和鳞癌在边缘光滑、毛刺/棘突、空泡/空洞3种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周围型肺腺癌发现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12例(40%),30例周围型肺鳞癌发现15例(50%),30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发现22例(73.33%),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8,P=0.029).将3种癌进行比较,发现腺癌和小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腺癌和鳞癌、鳞癌和小细胞癌分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灶≤3 cm的周围型肺鳞癌和小细胞癌CT表现特征相似,在获得病理诊断之前影像学上无法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患者行常规MR 序列及多 b 值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经 AW4.5工作站后处理得到慢速表观扩散系数(Slow-ADC)、快速表观扩散系数(Fast-ADC)及快速扩散所占比率(ffast ),并分析其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间的统计学差异以及与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TM)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45例肺癌患者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27例(鳞癌13例、腺癌14例),小细胞肺癌(SCLC)18例。SCLC 组 Slow-ADC 值与 NSCLC 组(P =0.00)、腺癌组(P =0.03)、鳞癌组(P =0.01)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各组间 Fast-ADC 及 ffast 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low-ADC 值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鳞癌组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与 Slow-ADC 值之间存在负相关(r=-0.730)。结论IVIM-DWI 参数中 Slow-ADC 值对 NSCLC与 SCLC 的鉴别诊断有显著意义,诊断效能最大。SCC-Ag 与 Slow-ADC 间存在相关性,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静  曹雷  顾红梅 《放射学实践》2021,36(5):628-632
【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评估宫颈癌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61例患者均进行了DKI检查并获得DKI参数平均扩散峰度(MK)、平均扩散系数(MD)、相对平均扩散率(rMD)、相对平均扩散峰度(rMK)值,且获得病理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宫颈癌的MK、MD、rMK及rMD值进行比较。利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分化程度与MK、rMK、MD及rMD值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DKI参数对不同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宫颈癌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宫颈腺癌与鳞癌之间的MK、rMK、MD、rM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分化程度宫颈鳞癌的MK、rMK、MD及rM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5)。MK、rMK、MD、rMD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626、0.666、-0.434、-0.588。结论:DKI在评估宫颈癌病理分型及鳞癌分化程度中有一定价值;MK及rMK值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MD及rMD值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MSCT)灌注成像参数与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的相关性。方法用 MSCT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4例胃癌患者术前行灌注扫描,获得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BF)、Patlak 血容量(PBV)、达峰时间(TTP)和 Patlak 表面通透性(PPS);根据肿瘤细胞不同分化程度分成2组:高分化组26例与低分化组18例,再比较2组病例灌注参数值的差异。结果高分化组胃癌灌注参数:BF 值(mL·min-1·100 mL-1)101.8±6.7,PBV 值(mL/1000 mL)85.9±3.4,TTP 值(0.1 s)121.6±11.5, PPS 值(0.5 mL·min-1·100 mL-1)82.7±11.0;低分化组胃癌灌注参数:BF 值105.3±7.7,PBV 值92.1±7.1,TTP 值113.0±10.5,PPS 值94.3±22.9。BF 值在胃癌不同分化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TP,PBV,PPS 值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SCT 灌注参数值在一定程度可反映活体上的胃癌肿瘤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 CT 灌注成像参数值与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64层螺旋 CT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胃癌患者术前行灌注成像检查,获得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根据肿瘤细胞不同分化程度分成高、中、低分化3组,然后应用 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分化胃癌组10例(20%),灌注参数:BF 值(mL·min-1·100 g-1)75.28±6.81,BV 值(mL/100 g)9.01±0.94,MTT 值(s)9.89±1.65,PS 值(mL·min-1·100 g-1)10.05±0.71;中分化胃癌组24例(48%),灌注参数:BF 值110.01±31.90,BV 值18.18±5.62,MTT 值9.81±3.69,PS 值40.08±15.82;低分化胃癌组16例(32%),灌注参数:BF 值138.59±38.09,BV 值21.08±4.11,MTT 值9.47±1.80,PS 值57.50±13.28。3组比较,BF、BV、PS 值在高分化与中分化组以及高分化与低分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TT 值在胃癌不同分化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 灌注参数 BF、BV、PS 值可以作为胃癌恶性程度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利用16层MSCT灌注成像技术前瞻性研究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肿瘤(周围型肺癌25例,肺良性肿块13 例),并与25例肺癌的免疫组化法MVD进行相关性研究。采用Perfusion 2体部肿瘤灌注软件包分析以下灌注参数:血液流速(BF)、血流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结果:肺癌各项CT灌注参数值均高于肺良性肿块, 其中MTT和PS值在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V值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肺癌的MVD明显高于肺良性肿块(P<0.05),肺腺癌MVD高于肺鳞癌(P<0.05);肺癌仅BV值与其MVD呈正相关性(r=0.852,P< 0.01)。结论:MSCT灌注成像有助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与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其病理基础与肿瘤微血管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病理特征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4例NSCLC患者行MSCT灌注扫描,用多元相关分析探讨灌注参数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再分亚组进行趋势检验.结果 灌注参数与NSCLC病理特征相关,血流量(BF)和强化峰值(PEI)随分化程度减低而降低(P值分别为0.009与0.021);有淋巴结转移组的BF和PEI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值分别为0.000与0.002);PTNM低分期组BF值明显低于高分期组(P=0.000);术后转移或复发组BF值明显低于未转移或复发组(P=0.000);不同病理类型灌注参数无明显差别.结论 MSCT灌注成像通过无创性评价血管生成的方式和程度,间接反映肿瘤分化程度,从而预测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转移复发的可能性,是判断NSCL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对支气管动脉灌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63例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组织学疗效,分析组织学疗效与细胞类型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63例中Ⅲ级反应8例(鳞癌7例、腺癌1例),Ⅱ级反应10例(鳞癌9例、其它癌1例),Ⅰ级反应23例(鳞癌15例、腺癌7例、其它1例),0级反应22例(鳞癌11例、腺癌11例)。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药物是有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案,其中对鳞癌比腺癌敏感,不同临床分期间的化疗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肺癌支气管动脉造影征象与病理分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支气管动脉造影征象与病理的分型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本组63例患者均经术前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其中鳞癌32例,腺癌15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4例。全部病例均成功地进行了规范化的支气管动脉造影,同时采用国际抗癌联盟提出的TNM分期标准分期;其中Ⅱ期6例、Ⅲa期12例、Ⅲb期17例、Ⅳ期28例。结果(1)瘤体多血供型43例,包括全部15例腺癌、4例小细胞未分化癌以及11例大细胞未分化癌,13例低分化鳞癌。(2)瘤体少血供型20例,包括19例鳞癌及1例大细胞未分化癌。结论(1)支气管动脉造影所表现的血供特征,在鉴别病理类型方面有重要价值。(2)支气管动脉造影对肺癌的TNM分期亦能提供一定程度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1979~1994年,我们对疑诊肺癌及其它肺部疾病万余例患者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简称纤支镜),经病理和/或细胞学检查确诊肺癌3317例,其中鳞癌1608例,腺癌532例,未分化小细胞癌868例,其它类型和未定型者309例。本文对常见病理类型鳞癌、腺癌和未分化小细胞癌共3008例进行临床对比分析。重点讨论其临床特征和早期发现与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