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体疗效相当,副反应相近。结论:西酞普兰和氟西汀均是既安全又有效的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2.
西酞普兰与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开齐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456-1457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1例抑郁症患者分为西酞普兰组和盐酸氟西汀两组,其中西酞普兰组26例,盐酸氟西汀患者25例,分别接受每R20-60mg西酞普兰或盐酸氟西汀治疗,疗程共8周,在治疗前、治疗后1、2、4、8周分别进行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对抑郁症的治疗,西酞普兰的总有效率为88.5%,盐酸氟西汀的总有效率为8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西酞普兰组的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少于盐酸氟西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酞普兰是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3.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77例符合CCMD-3抑郁发作的住院患者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艾司西酞普兰组剂量10~20mg/d,氟西汀组20~40mg/d,疗程6周。疗效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用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定。结果两组总体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为87.2%,治愈率为48.7%,氟西汀组有效率为86.8%,治愈率4为7.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1周末时HAMD评分及减分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氟西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是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4.
徐伏莲  许律琴 《中国药房》2009,(14):1084-1086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7例抑郁症发作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39例)与氟西汀组(38例),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10~20mg、盐酸西汀20~40mg治疗,每日1次,疗程6周。疗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用副反应量表(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定。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87.2%,痊愈率48.7%,氟西汀组有效率86.8%,痊愈率47.4%,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1周末和第2周末HAMD评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明显少于氟西汀组的26.3%(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可作为一线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7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氟西汀治疗,疗程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CGI–SI)、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8.7~14.5,P〈0.01);两组间2、4、6周HAMD、HAM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t=2.23~3.99,P〈0.05~P〈0.01);研究组有效率86%,对照组有效率65%,差异有显著性(χ2=4.36,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17,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46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75.4%,氟西汀组为74.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2周末HAN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酞普兰组TESS评分低于氟西汀组(P<0.05).结论 西酞普兰和氟西汀均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西酞普兰具有起效早、不良反应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其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评价安全性,分别在治疗0、1、2、4、6周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为68.57%高于对照组的65.71%,有效率为82.86%高于对照组的80.00%,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HAMD评分2组治疗第1、2、6周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第1周HAMD总分和睡眠障碍因子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有效且安全,且起效时间早于氟西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研究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和氟西汀两组分别进行治疗,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对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西酞普兰与氟西汀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2、4、6周HAM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之间无差异。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有效率和显效率与氟西汀接近。治疗后西酞普兰组与氟西汀组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西酞普兰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无严重不良反应,可以作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符合CCMD-3抑郁发作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艾司西酞普兰剂量10~20 mg.d-1,氟西汀20~40 mg.d-1,疗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治疗期间进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同时在基线、2,6周作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观察时间为期6周。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70.4%和44.5%,氟西汀组为69.2%和42.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艾司西酞普兰组在1周末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即有明显下降,氟西汀组下降不明显,且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食欲下降、恶心、头晕各3例次,失眠、口干、心动过速各2例次,便秘、嗜睡各1例次,与氟西汀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显效快,疗效和不良反应与氟西汀相似。  相似文献   

10.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伟良 《中国药师》2009,12(5):628-629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与氟西汀组,治疗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与氟西汀组总体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不良反应较轻。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11.
张云秀 《中国药业》2011,20(19):47-48
目的 评价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成本-效果.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收集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资料,应用药物经济学的最小成本及成本一效果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米氮平与氟西汀对抑郁症的治愈率分别为52.63%和45.59%(P>0.0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176.93和1051.22.结论 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成本低于米氮平.  相似文献   

12.
罗洪瑜 《中国药房》2007,18(17):1290-1292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成本与效果。方法:4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A、B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氟西汀治疗6wk,应用药物经济学最小成本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A、B组总有效率均为80%,成本分别为736·16、743·09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920·20、928·86。结论:西酞普兰为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以头痛为主诉的抑郁性情感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1组30例和对照2组30例,分别口服西酞普兰20 mg·d 1、阿米替林100~150 mg·d 1和镇痛对症药物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 周末采用汉密尔顿(HAMD)量表评分,用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和对照1组临床好转率分别达87.1%和 86.7%,多数患者头痛缓解、睡眠改善、生活和工作能力恢复,对照2组临床好转率仅26.7%。治疗后1,2周,治疗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1组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1组治疗后4~6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1组少而轻,与对照2组相当。结论 西酞普兰治疗以头痛为主诉的抑郁性情感障碍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起效较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以头痛为主诉的抑郁性情感障碍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病程超过3 mo的头痛病人进行常规筛查和复查,对符合入选标准的36例病人,给予西酞普兰治疗6 wk;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 wk末各采用HAMD,SDS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 wk后,病人SDS和HAMD评分已明显减低(P<0.05和P<0.01),治疗6 wk后,病人 SDS和HAMD评分进一步减低(P<0.01);大部分病人头痛缓解,睡眠改善,生活和工作能力恢复;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西酞普兰对以头痛为主诉的抑郁性情感障碍治疗初显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小,耐受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刘智 《中国药业》2006,15(16):52-53
目的 评价米安色林与丙咪嗪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1例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安色林和丙咪嗪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临床疗效总体评定量表及不良反应量表评定。结果 米安色林与丙咪嗪总体疗效相似(P〉0.05);米安色林组治疗第1周就起效;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HAMD评分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米安色林组的不良反应少于丙咪嗪组。结论米安色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抑郁药物,适用于伴有失眠症状的老年抑郁症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国产氟西汀对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国产氟西汀和阿米替林随机双盲对照治疗严重抑郁障碍病人共16例。氟西汀组8例(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51±s15a),口服氟西汀20mg,qd;阿米替林组8例(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51±16a),口服阿米替林75mg,bid。疗程6wk。结果:2组病人治疗后HAMD,HAMA,SDS评分均显著下降,但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病人的显效率均为75%。治疗后wk1,2,6末TESS评分值氟西汀组均低于阿米替林组。结论:国产氟西汀疗效同阿米替林相当,但副作用较轻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国产氟西汀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采用国产氟西汀和阿米替林双盲对照治疗16例抑郁障碍病人。氟西汀组8例(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45±s14a),用氟西汀20mg,po,qd。阿米替林组8例(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44±13a),用阿米替林75mg,po,bid。疗程6wk。结果:治疗后2组病人的HAMD,HAMA,SDS评分均显著下降,显效率均为100%,2种药物在疗效和副作用方面未有显著差异。结论:国产氟西汀是满意的新型抗抑郁剂。  相似文献   

18.
艾司西酞普兰与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符合CCMD-3抑郁发作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氢溴酸西酞普兰组,艾司西酞普兰剂量10~20mg·d^-1,氢溴酸西酞普兰20-50mg·d-^1,疗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用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定。观察时间为期6周。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70.6%,治愈率47.1%,氢溴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61.8%,治愈率41.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艾司西酞普兰主要不良反应为食欲下降(11.8%)、恶心(8.8%)、头晕(5.9%)、口干(5.9%)等,与氢溴酸西酞普兰无差异。脱落率和失访率各为11.8%和14.7%,无显著差异。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安全有效,疗效与氢溴酸西酞普兰相当,但起效快于氢溴酸西酞普兰。  相似文献   

19.
Multiple studies on the pathomechanisms of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antidepressants have been reported. However, literature involving scientometric analysis of depressive disorder is sparse. Here, we use scientometric analysis and a historical review to highlight recent research on depression. We use the former to examine research on depressive disorders from 1998 to 2018. The latter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most frequent keywords in keyword analysis, as well as explore hotspots and depression trends. Scientometric analysis uncovered field distribution, knowledge structure, research topic evolution, and topics emergence as main explorations in depressive disorder. Induction factor, comorbidity, pathogenesis, therapy and animal models of depression help illustrat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ve disorder. Scientometric analysis found 231,270 research papers on depression, a 4-fold increase over the last 20 years. These findings offer a vigorous roadmap for further studies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20.
西酞普兰合并丁螺环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3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合并丁螺环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33例)和单用组(34例),分别给予西酞普兰(34.7±5.2)mg/d+丁螺环酮(35.7±5.6)mg/d、单用西酞普兰(35.1±4.9)mg治疗,疗程均为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合用组HAMD,CGI评分下降较单用组更明显,起效更快,不良反应相仿且均较轻微。结论西酞普兰合并丁螺环酮是目前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