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眼压的影响。方法 对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已恢复正常的白内障患者22例(22眼),采用颞上侧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本次手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占54.55%,术后2周矫正视力≥0.5者占68.18%,术后眼压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患者行颞上侧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较恢复视功能,同时可保持原有滤过功能。  相似文献   

2.
低眼压是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抗代谢药物的广泛应用,低眼压的发生率增加.本文对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持续低眼压对眼组织结构和视功能的损害、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方法:对滤过手术后眼压值<10mmHg、持续时间2wk以上的患者35例(36眼)进行随访,并对眼压≤5mmHg和≤10mmHg 2组病例分别观察,观察项目为视力、眼压、角膜、滤过泡、前房、晶状体、眼底,随访时间6~36(平均10.2)mo。结果:视力下降9眼(眼压≤5mmHg 6眼,17%),角膜后弹力膜皱折6眼,白内障加重6 眼,黄斑区水肿3眼(均为眼压≤5mmHg,8%),其中1眼同时出现视网膜水肿,其中丝裂霉素C引起的低眼压占22%。低眼压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占本组病例的25%。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持续低眼压可引起视力下降,角膜和黄斑水肿等并发症,以眼压≤5mmHg眼为明显。药物和手术治疗可帮助提高眼压,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的病因。

方法:记录患者第一次手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各种情况,发生眼压不降时眼部专科检查(眼压、视力、房角等)及UBM检查等,回顾分析2009-09/2010-12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30例34眼的病因。

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的病因:滤过泡扁平瘢痕化12例15眼,恶性青光眼倾向5例6眼,术后前房出血3例3眼,巩膜瓣内切口欠通畅2例2眼,术前高眼压持续时间长2例2眼,包裹性滤过泡2例2眼,术前葡萄膜炎1例1眼,术后膨胀期白内障1例1眼,手术操作不良1例1眼,手术方式选择欠妥1例1眼。

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主要原因是术后滤过泡扁平瘢痕化。  相似文献   


5.
贾超  翟刚  解聪  张丰菊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2):2309-2311

青光眼滤过术以其良好的控制眼压效果和较少的术后并发症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青光眼手术方式之一。术后眼压的良好控制均依赖于建立和长期维持有功能的滤过泡。因此对术后滤过泡的形态、演化过程及其与临床功能间关系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滤过泡形态方面的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7.
青光眼滤过术后引起的并发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原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原因,以减少浅前房的发生。方法 292例(345只跟)青光眼行小梁切除和虹膜根切术,对其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发生浅前房共69只眼(20%),其中低眼压性浅前房65只眼(94.2%);(2)在低眼压性浅前房病例中,眼压≤5mmlHg者60只眼(92.3%).眼压在5~10mmHg者5只眼(7.7%):(3)在低眼压性浅前房中脉络膜脱离者48只眼(73.8%),其它原因17只眼(26.2%);(4)在低眼压性浅前房病历中.术前房角开放≤窄Ⅱ者46只眼(70.8%),≥窄Ⅲ者19只眼(29.2%)。结论 高滤过、低眼压房水动力学改变是低眼压性浅前房形成最初的基本原因.而脉络膜脱离则是低眼压性浅前房形成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酶对青光眼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疗效。方法 对11例(11祗眼)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病例,结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酶750IU,隔天一次,一般2-3次。结果 11祗眼中10祗眼眼压控制良好。1例加用适利达眼药水眼压正常。滤过泡形成弥散隆起,所有病例视野与术前比较基本保持不变,视力基本不变或增减一行。结论 透明质酸酶在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高眼压方面有良好的疗效。改善有青光眼滤过术的预后,透明质酸酶的应用至今未发现任何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持续性低眼压(<10mmHg)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滤过性手术后前房形成良好的持续性低眼压病例,对其原因、影响视力因素、低眼压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进行分析。结果 52%眼球组织和功能无明显改变;48%因散光、白内障加重及低眼压性黄斑病变而引起视力障碍,通过积极治疗大部分病例视力提高。结论滤过性术后前房形成良好的低眼压不同程度的影响眼视功能,低眼压的持续时间决定低眼压纠正后的视力预后。滤过性术后持续性低眼压通过有效治疗能提高视力且可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1.
抗青光眼手术是青光眼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抗青光眼手术技术长足发展,微创手术层出不穷,患者及术者对手术预期也日益增高。然而,手术可控性不高导致术后疗效的可预测性不尽如人意。本文针对青光眼房水外引流手术中的小梁切除术,在分析其原理和局限性的基础上,指出手术效果的观察指标及术后眼压的调控方法,以期临床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高抗青光眼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觀察透明質酸酶對青光眼術後早期高眼壓的療效.方法對11例(11祗眼)青光眼濾過術後早期高眼壓的病例,結膜下注射透明質酸酶750IU,隔天一次,一般2~3次.結果 11祗眼中10祗眼眼壓控制良好,1例加用適利達眼藥水眼壓正常,濾過泡形成彌散隆起,所有病例視野舆術前比較基本保持不變,視力基本不變或增减一行.結論透明質酸酶在治療青光眼濾過術後早期高眼壓方面有良好的療效,改善了青光眼濾過術的預後.透明質酸酶的應用至今未發現任何并發癥.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2例(57眼)眼压控制不良的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了联合前房穿刺的小梁切除术.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时,观察患者的视力和眼压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术中无脉络膜爆发性出血、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视力低于0.1者17眼,0.1~0.3者20眼,大于0.3者20眼.眼压控制在10~21 mm Hg(1 mm Hg=0.133 kPa)者50眼,需要加用局部降眼压药才能控制眼压者7眼,手术成功率87.7%.结论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闭角型青光眼进行联合前房穿刺的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眼压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60例(60只眼)联合应用药物24~48h眼压控制不佳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随机选择38例(38只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组);22例(22只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60只眼手术顺利,未引发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追踪8~15个月,术后第1天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5.3%,明显低于对照组22.7%(P<0.05).术后随访8个月时,观察组34只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89.5%),对照组15只眼压控制在6-21mmHg(68.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 P<0.05),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占86.9%,较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63.6%为多(x2=4.42 P<0.05).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复合式小粱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对青光眼眼压持续24~48h不降者,应及时复合式小粱切除术,以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但必须掌握急症高眼压下的手术技巧才能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摘除术对眼内压的长期影响。方法对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69例69眼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颞侧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简称ECCE组)(18例18眼)、颞侧角巩膜缘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简称角巩膜缘超声乳化组)(25例25眼)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简称透明角膜超声乳化组)(26例26眼),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分别观察眼压和视力并进行比较。结果ECCE组、角巩膜缘超声乳化组、透明角膜超声乳化组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眼压升高分别为2.75mmHg,1.82mmHg和1.68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视力改善分别为12眼(70.6%)、23眼(92.0%)和24眼(92.3%);ECCE组与角巩膜缘超声乳化组和透明角膜超声乳化组比较,术后效果低于两种超声乳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种超声乳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05)。结论抗青光眼滤过术后三种白内障摘除术术后眼压均可有效控制,视力改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尤其是经透明角膜切口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长期对眼压影响小,视力恢复快,是目前此类白内障手术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每隔2h与每隔3h测量24h眼压的差异,从而制订出对患者更方便、更行之有效的24h昼夜眼压监测方法。方法选择青光眼患者27例(54眼),相同条件下,使用非接触眼压计,分别进行每隔2h与每隔3h的24h眼压测量。比较2h测量组与3h测量组的峰值出现的时间,并比较2h组与3h组的全天时间段和睡眠时间段的峰值眼压、谷值眼压、波动值、平均值眼压。结果2h组中,有59.26%的患者眼压峰值出现在睡眠时间;3h组中,有61.11%的患者眼压峰值出现在睡眠时间,2h组和3h组达峰值的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天时段2h组和3h组的眼压峰值、谷值、平均值及眼压波动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时间段2h组和3h组的眼压峰值、谷值及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h组眼压波动值大于3h组(P〈0.01)。结论24h眼压监测能更好地发现青光眼的高眼压和昼夜眼压波动异常。使用非接触眼压计每隔3h昼夜眼压监测可以代替2h发现高眼压和眼压波动异常,是既行之有效,又更为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眼压青光眼滤过手术中恶性青光眼的手术处理,应用前房注气技术联合可调整缝线,可解除睫状环阻滞,减少恶性青光眼的发生。

方法:高眼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初诊眼压大于60mmHg,经详细检查,符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适应证,药物降眼压,手术前眼压大于45mmHg。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手术中完成巩膜瓣缝线后,出现无前房高眼压(睫状环阻滞)状态,采取加缝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并行前房注射消毒空气形成前房。

结果:术后随访6mo,30例均未出现恶性青光眼,前房深度稳定,25例眼压小于18mmHg,5例滤泡局限后眼压22~28mmHg。

结论:高眼压状态下行青光眼滤过手术,手术中出现高眼压无前房(睫状环阻滞)状态的机会很高,本文通过集中归纳30例此类手术情况,认为手术中加缝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并采用前房注射消毒空气形成前房的方法可以缓解术中睫状环阻滞,避免此类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获取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相对面积及分析功能性滤过泡大小与眼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裂隙灯照相系统对小梁切除术后的功能性滤过泡进行图像采集;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EPC02000软件)对滤过泡的相对面积进行定量分析和一致性分析;用Goldmann眼压计测量眼压;将功能性滤过泡相对面积与眼压进行线性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入选的青光眼患者36例(43只眼)行小梁切除术后的平均随访时间为(2.5±2.9)年(0.5~11.0年),平均眼压为(13.0±3.6)mmHg(5.0~19.7mmHg).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滤过泡相对面积平均值为0.44±0.27(0.10~1.44).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测量者内的类内相关系数(me)为0.984(P<0.01);测量者间的ICC值为0.971(P(0.01).滤过泡相对面积与眼压值的相关系数为r=0.713(P<0.01),两者的回归方程为:Y=17.043-9.249X.结论 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EPC02000软件)可较准确地测量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相对面积;功能性滤过泡越大,眼压越低.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