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动脉插管置泵化疗对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将40例不能根治切除的晚期胃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术中行胃动脉插管置泵、术中及术后经泵灌注化疗,对照组22例术后行静脉全身化疗。结果治疗组半年生存率83.3%,1年生存率38.9%,对照组半年生存率59.1%,1年生存率18.2%(P<0.05)。结论胃动脉插管置泵化疗对晚期胃癌疗效明显优于静脉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术后锁骨下动脉泵化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1月至 6月 ,我们对 2 0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在行根治术的同时 ,配合锁骨下动脉插管 ,皮下埋藏动脉泵 ,术后定期泵内给化疗药物 ,在防止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0例均为女性 ,30~ 6 0岁 ,平均 45岁 ,左侧乳腺癌13例 ,右侧乳腺癌 7例 ,术前经病理检查确诊。按国际乳腺癌分期 ,T2 N2 M0 5例 ,T3 N0 M0 8例 ,T3 N2 M04例 ,T3 N3 M0 3例。1 2 插管方法 全组病例均于化疗结束后约 1周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 ,动脉插管采用四川康科公司生产的皮下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动脉置泵化疗治疗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切除原发病灶后肝动脉置泵术后泵内化疗,并随访B超观察转移灶的生长情况。结果置泵化疗患者20例转移灶明显缩小或停止生长,3例无效。结论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行肝动脉置泵化疗可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动脉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术后淋巴结病理学检查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采用股动脉穿刺插管,分别经锁骨下动脉和内乳动脉灌注氟尿嘧啶800mg、吡喃阿霉素40mg、环鳞酰胺800mg各一半,手术前2次,手术后3次。记录患者平均住院日、费用、副反应及并发症,随访患者5年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并与同期全身静脉化疗的70例对比。结果动脉插管化疗后患者平均住院日为7d,副反应及并发症明显少于静脉化疗组,5次总费用为18615元,与静脉组相当;5年生存率为100%,无病生存率为91.03%,明显高于静脉组。结论乳腺癌手术前后采用经导管动脉辅助化疗,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疗效指数明显高于静脉化疗,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化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癌手术切除加肝动脉置泵化疗对肝癌的治疗价值。方法对64例肝癌患者行肝癌切除或姑息切除加肝动脉置泵,药盒置于皮下,术后第7天重复给药1次,以后每21天重复给药1次,共计4~6次,经泵反复给药化疗。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生存期: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1%、44.6%、27.5%。结论肝癌手术切除加肝动脉置泵化疗在治疗肝癌中,肝动脉置泵操作简单,并发症及手术风险较少,术后给药方便,减少了患者全身化疗的痛苦,肿瘤复发时间延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正>肝癌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肝动脉,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疗效确切,肝动脉被栓塞后门静脉与肝动脉的吻合支成为肿瘤的主要血液供应,因此经皮穿刺门静脉置管局部灌注化疗可提高肿瘤周边区域药物浓度,从而获得更好的癌细胞杀伤效应,同时减少静脉化疗时病人的全身毒副反应[1]。临床上经门静脉置管灌注化疗多是将留置导管置入门静脉,然后连接埋置于皮下的化疗泵。但这种方式易出现切口感染、化疗泵周围皮下血肿或积液、化疗药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等并发症,不仅增加病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下埋植式药泵经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经病理证实的不能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分为2组进行治疗。(1)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组(ITIE组,17例);(2)经皮下埋植式药泵经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HAI)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15例)。结果:治疗后获二期手术切除率,二组分别为5.8%、20%(P<0.01);治疗后0.5、1、2年生存率ITIE组为58.5%、35.3%、11.7%,联合治疗组为80%、53.3%、26.6%,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AI+ITIE联合疗法是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效果优地单纯无水乙醇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直肠癌术后髂内动脉置泵化疗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癌病人术后髂内动脉置泵化疗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58例直肠癌病人行根治术的同时行髂内动脉置泵(单侧),术后进行腹腔化疗的过程和并发症的观察。结果本组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置泵侧下肢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和麻木,1例化疗药渗入皮下致皮下组织部分坏死,2例化疗泵栓塞灌注失败,1例异物反应重第6次灌注后取出,1例灌注后出现畏寒、发热。结论髂内动脉置泵化疗时全身毒性作用和并发症少,病人耐受力增强,提高了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刘丽英  杨宗艳  张秀  吴丹 《护理研究》2014,(4):1381-1381
肝癌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肝动脉,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疗效确切,肝动脉被栓塞后门静脉与肝动脉的吻合支成为肿瘤的主要血液供应,因此经皮穿刺门静脉置管局部灌注化疗可提高肿瘤周边区域药物浓度,从而获得更好的癌细胞杀伤效应,同时减少静脉化疗时病人的全身毒副反应[1]。临床上经门静脉置管灌注化疗多是将留置导管置入门静脉,然后连接埋置于皮下的化疗泵。但这种方式易出现切口感染、化疗泵周围皮下血肿或积液、化疗药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等并发症,不仅增加病人痛苦、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增加护士的工作量。针对这些并发症,我中心2013年1月-8月为5例原发性肝癌病人采取了改良式门静脉化疗泵植入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晚期腹部肿瘤化疗泵注射方法及护理大连市友谊医院(116011)袁凤玲1一般资料:本组观察13例病人中男9例,女4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18岁;肝癌3例,胃癌8例,结肠癌2例;动脉置泵8例,经肝固有动脉内插管化疗泵经腹膜截应埋入皮下予以固定,经胃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中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内间质缓释化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经组织活检病理证实为进展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行D2式胃癌根治术;观察组34例于开腹后切除肿瘤前向肿瘤主要供血动脉灌注氟尿嘧啶1.0g,关腹前将氟尿嘧啶缓释剂800mg均匀植入肿瘤易复发部位。比较2组术前、术后第2,7天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指标,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a局部复发、肝转移发生率及生存率,并检测观察组动脉灌注氟尿嘧啶原液后2,5,10,20,30,60min时外周血氟尿嘧啶浓度及术后第1,2,3,5,7天外周血、腹腔引流液中氟尿嘧啶浓度。结果 2组术后第2,7天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a局部复发率、肝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腔引流液中氟尿嘧啶浓度在术后第3天达峰值,第7天仍明显高于有效血药浓度。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间质缓释化疗可提高患者3a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率。  相似文献   

12.
总结25例经肝动脉泵灌注区域性化疗,预防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护理体会.认为通过专业的心理护理、严格地无菌操作、熟练的穿刺技术、对化疗药物毒副反应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做好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是预防肝癌患者术后区域性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和取得化疗方案实施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进展期胃癌采用术中及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01年1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6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术后分为2组,2组基线资料均衡。治疗组84例采用术中及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对照组80例采用单纯全身静脉化疗。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比较,患者术后生存率在第1、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第3、4、5年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61.9%vs45.0%,P<0.05;52.4%vs32.5%,P<0.05;42.9%vs21.3%,P<0.01)。2组术后原发部位肿瘤复发率相近(27.4%vs23.8%,P>0.05),但腹腔种植转移率(21.4%vs42.5%,P<0.01)、远处转移率(57.1%vs78.8%,P<0.01)、总复发及转移率(63.1%vs83.8%,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异常及恶心、腹泻、脱发等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痛、腹胀发生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但对症处理后即可缓解。结论术中及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方案能改善局部治疗效果,远期疗效优于单纯化疗,复发率及转移率低,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采用介人放射学方法,经皮植人动脉化疗泵(PCS),对多种恶性原发肿瘤和转移性肿瘤进行序贯化疗,与一次性动脉冲击化疗和全身静脉化疗相比,具有符合肿瘤细胞增殖特点和化疗药物代谢动力学规律、疗效高、不良反应小,不用反复插管,总体花费少等优点,因此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动脉泵植人术并发症及长期的护理极为重要。本文将我科21例肝肿瘤经皮股动脉化疗泵植人术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下肝动脉门静脉插管栓塞化疗治疗肝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双插管栓塞化疗治疗肝癌效果。方法:18例肝癌病人采用腹腔镜下肝动脉门静脉置入化疗泵,术后经药泵作反复栓塞化疗。药物包括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和卡铂(CBP),超乳化碘化油。每次相隔4~6周。结果:1年内死亡7例,成活已超过1年的11例。结论:作者认为腹腔镜下肝动脉门静脉栓塞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皮下埋植式药泵经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经病理证实的不能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 ,分为 2组进行治疗。①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组 (ITIE组 ,17例 ) ;②经皮下埋植式药泵经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 (HAI)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组 (联合治疗组 ,15例 )。结果治疗后获二期手术切除率 ,二组分别为 5 .8%、2 0 %(P <0 .0 1) ;治疗后 0 .5、1、2年生存率ITIE组为 5 8.5 %、35 .3%、11.7%;联合治疗组为 80 %、5 3.3%、2 6 .6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HAI +I TIE联合疗法是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 ,效果优于单纯无水乙醇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讨提高中、晚期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率及生存率的方法。方法:自1980年3月至1995年12月对24例不能施行Ⅰ期根治术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作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CR4例(16.7%),PR16例(66.7%),NC3例(12.5%),PD 1例(0.4%)。结果:其中14例经化疗后能行Ⅱ期根治术,经随访3例术后生存已超过8年。结论: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可改善直肠癌临床症状,提高手术切除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肝脏是癌症的好发部位.也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许多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即或肝内肿瘤能够切除,术后仍有40%-70%肝内复发。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灌注化疗较全身静脉化疗明显提高了疗效。我院从2000年3月至2002年5月为2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皮下埋藏,术后通过化疗泵给药,经过精心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在我院行肝动脉、门静脉皮下埋藏化疗泵灌注化疗,其中女7例,男13例;年龄40~76岁,其中原发性肝癌17例,鼻咽癌肝转移3例。1.2方法采用法国BRAUN公司提供的皮下埋藏式药泵。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手术切除瘤体、B超引导下取癌栓以及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寻找积极的治疗原发性左叶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病人的方法。方法:对44例左叶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病人随机分两组,A组采用手术切除瘤体,B超引导下门静脉取癌栓及肝动脉,门静脉 脉插管化疗;B组行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并对A、B两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B组患者在治疗2个月后甲胎蛋白(AFP)阳性率为72%,生存率一年为22.7%,三年为4.5%。而A组患者术后2个月AFP阳性率为31.8%,生存率一年为63.6%,三年为40.9%,两组上述指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左叶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手术切除并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化疗是一个积极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马超  庞春  丁月超 《临床医学》2011,31(3):45-46
目的探索更为有效的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方法。方法将3年间接受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经门静脉灌注化疗组30例;B组:经肝动脉栓塞化疗组30例;C组:正常对照组20例。A组术后定期经化疗泵行肝脏灌注化疗,B组术后定期经化疗泵行肝脏栓塞化疗,C组肿瘤切除后未置化疗泵。结果 A、B两组术后1年、2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生存率明显高于C组(P〈0.05),而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定期经门静脉化疗与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均能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并提高术后生存率,但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