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典籍崇拜是一种文化现象。其表现有三:一是将典籍内容神化;二是崇拜典籍本身;三是认为典籍聚散由神灵主持。典籍崇拜文化丛由神灵观念、祭祀仪式、禁忌等文化元素所组成。本文阐述了典籍崇拜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指出先王崇拜观念、尊祖敬宗思想、崇古的社会心理及典籍的聚散无常是典籍崇拜产生的社会文化原因,并分析了典籍崇拜现象的合理因素和荒谬成份。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闽东的妈祖崇拜,妈祖文化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同根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在祖国大陆。  相似文献   

3.
每一座特色历史建筑都是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建构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空间媒介,因此探究城市特色历史建筑的文化记忆建构与保护发展路径,始终是社会与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议题。文化记忆被激活与回忆的过程,就是被建构的过程。因此,从文化记忆的理论构型出发,对福州特色历史建筑进行记忆再现与叙事展开,挖掘其背后深藏的文化记忆与深厚的史学价值,再借助象征性文化符号与文化实践活动,探讨合理有效的保护与发展路径,以期提高群体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促进福州文化记忆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  相似文献   

4.
照片作为承载个人记忆、集体记忆乃至社会记忆的一种媒介形式,既是对历史、文化、传统等静态的展现,同时也是保留和凝聚个人或群体共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文章以一个傣族村落的家庭照片作为切入点,讲述当地傣族人家庭照片背后的故事,探究照片所展现出来的人们的共同记忆和文化,并尝试追问这些记忆产生的村落社会机制、文化背景和傣族价值信念之间的关联,从而分析该社会内部成员的自我认知、人与社会、群体间的互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日益媒介化的文化语境中,电视媒体在历史文化资源参与城市形象的塑造过程中起着形象建构的作用。城市形象的建构必须要有相应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内涵支撑,而且这种文化内涵必须具备唯一性、排他性和权威性的特质。城市形象的建构,就是要充分挖掘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准确定义城市的文化性并有策略地进行传播。然而,城市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程波 《大观周刊》2012,(34):70-70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大多数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网络文化具有便捷性、时效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编辑工作者要遵循真实性、通俗性等原则,注重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对信息进行优化整合,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媒对城市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理想城市文化的特质包括能充分体现人的社会主体性,具有适应文化主体生存发展的先进性要素,城市文化生态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拥有集聚性和扩散性较强的文化资源。建构理想的城市文化,大众传媒首先应该大力贯彻党中央先进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其次要牢牢把握为人民服务的人文内涵,再次要建设公平而多元的城市文化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8.
窑神祭祀活动一般包括生日祭祀、节令性祭祀和应事性祭祀等三种形式。这些仪式常常与各种独特的娱乐活动联系在一起,艺术的感染力与宗教的神圣性,增强了矿工文化生活的乐趣,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矿工们的精神需要。  相似文献   

9.
城市与文化符号这二者紧密相连,在城市文化符号的建构过程中,大众媒介已经成为重要的渠道。为了科学调查民众眼中的北京文化标志,以及大众媒介对文化符号的建构作用,本次研究运用量化方法,采用李克量表测量91个文化符号对北京文化的代表程度,同时考察传统媒介以及网络媒介对不同类型文化符号的建构影响。结果显示,北京文化符号前十位多是传统意义上的北京文化符号,同时,一些社会问题也在其列。通过因子分析可知,北京文化符号中可归为京味文化符号、社会文化符号、政治文化符号、皇家文化符号等七大类型。数据还显示不同媒介对于七类文化符号的认知分别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也就是说,文化本质上是符号的系统,传播符号的媒介对建立在它之上的文化形态具有决定性的塑造作用。故本文提出可继续巩固不同媒介对北京文化符号现有建构中的长板建设,同时补充短板不足;以七大板块为基础,推动北京文化符号坐标体系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每一座城因其自身社会实践和地理环境的不同会产生独特历史文化.城市文化符号作为城市个性化、差异化的重要载体,集中凸显了城市的特色内涵.其在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保持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日照市太阳文化为典型的文化符号案例,解读太阳文化符号对日照城市形象整体建构的重要性,进一步探寻全...  相似文献   

11.
阮健  陈娟莉 《新闻世界》2010,(11):171-17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本文对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文化意义上的解读,说明新闻的真实性不是纯粹的,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结构基础之上,是文化建构的产物。由此还原新闻本来的真实,即事实的真实,而非终极价值意义上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和谐理念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可通过“义利并重”向“互惠有度”、”贵和安人”向“团队协作”“修业尚礼”向“诚信守序”融汇转化,为现代企业文化的建构提供重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3.
论电视文化多元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体上看,电视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以视像为主要呈现方式的媒介文化,多元性是其最基本的特性。其多元的根由主要在于电视的公共领域性和当前社会阶层的复杂性。略解其多元的内核,则大体包括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四大类。而建构其多元性的关键则在于建立和维护一种基于平等的对话机制,在保证话语多元的前提下,把电视文化建构成为主导把关、主流担纲、多方对话、和谐共进的大众自己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段渊 《视听》2021,(6):139-140
导演秦川运用纪录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客观再现敦煌文化的特色和内涵,建构了辽阔空寂的地理风貌、享誉世界的石窟文化、醇厚独特的民俗风情以及守护敦煌的莫高窟的人等敦煌文化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部敦煌历史文化的影像志.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城市电视台在数量上有了一个飞跃,成为中央台、省台和城市台三级电视播出机构“四极化”收视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城市不但决定了城市电视台的传播空间,还是其重要的文化符号,规定并赋予了城市电视台的文化身份.文化建构者是城市电视台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其文化身份角色的又一次形塑,而多种身份角色共存的城市电视台反映了其身上不同文化权力的斗争关系,城市电视台通过文化政治帮助实现城市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6.
徐婷婷 《东南传播》2011,(7):128-129
本文从电子阅读器的兴起入手,围绕网络阅读的特点,提出了网络阅读对传统纸质书阅读的影响——即对传统阅读模式的解构,说明了在网络化时代,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应该形成一种阅读方式的互动与互补,从而在网络阅读上建立起一种以"深度阅读"为主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体育类电视节目的文化内涵设置、文化建构、文化表达的分析,认为体育类电视节目对文化重塑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体育类电视节目整体上呈现出大情怀与正能量、爱心助力与践行公益、对舶来文化本土创新的文化内涵;通过传统文化的现代呈现、奥林匹克文化的怀旧呈现、地域文化的景观呈现的方式建构了不同形式的文化;并通过融合传播、体验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对节目的文化进行了表达,实现了体育类节目从"娱乐至死"到"文化重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家正建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自信话语体系,一方面通过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另一方面不断通过建设对外传播体系来增强海外华人华侨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坚定信念.海外华文媒体作为对外传播建设的关键一环,其亦中亦西的角色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独具间性.随着web3.0时代的逐步到来,媒体的转型更多采用场景来辅助内容和渠道的建设.基于场景思维下媒体转型的参考路径,期冀为华文媒体塑造文化自信的道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4,(5):30-33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公民,都面临着文化身份的危机问题,而与此同时,对文化公民身份的重新建构也是当前公民身份建构的核心拟题之一。文化公民身份建构的途径有很多,影响因子也很多,广告传播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它与文化公民身份全球化的进程,公民文化权利和义务的实现状况,公民民主和自由的实现程度,公民共享的公共空间及公民身份的文化认同等因素都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当前有效建构文化公民身份绝对不能忽视广告传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针对目前学界更为重视社会文化背景对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性的认识现状,重点分析图书馆参与社会文化建构的反向能动作用。[方法/过程] 指出图书馆的文献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过程看似客观,实无不涉及对文献背后所记录的知识性质的裁定,且主动地彰显着关于知识是什么的本体论、关于知识如何存在的存在论、关于知识如何被认识的认识论、关于知识为什么的目的论,从而也改变着文献背后的知识面貌,直接影响到读者的理解和接受。在从作者到读者的文献知识传递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并不中立的中介性机构--图书馆,它始终以其自身独特的方式建构着社会文化。[结果/结论] 追问图书馆的社会文化建构功能,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定位图书馆,并为图书馆学研究重新界定范围和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