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梗患者溶栓治疗后QTc间期的变化。方法将老年AMI患者分为溶栓组(23例)和未溶栓组(25例),用Bazet′s公式计算QTc并进行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发病后QTc间期平均值均延长,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溶栓组溶栓后1dQTc间期明显延长;第2日达高峰后迅速缩短,而未溶栓组发病后1~3dQTc间期无明显变化;从发病第4日起缓慢缩短。溶栓所致的QTc间期延长可能与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有关。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的QTc间期除溶栓后第2日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而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的QTc间期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评价老年AMI患者溶栓疗效时,比较QTc间期缩短的速度比单纯比较溶栓后某时间QTc间期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患者QTc间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7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溶栓再通组(34例)和未溶栓组(41例),观察两组QTc的变化。结果显示:发病后两组的QTc间期均延长,分别为456±48ms、459±51ms,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再通组溶栓治疗后第1、2、4天与未溶栓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第6、8天两组分别为458±47ms与481±53ms,435±48ms与479±46ms,均出现显著性差异,并且溶栓再通组QTc问期的最大峰值较未溶栓组提前2d出现,同时其再通后的QTc缩短速度较未溶栓组要快。提示溶栓治疗可以改变AMI患者QTc的最大峰值出现时间,而QTc的明显变化对判断溶栓治疗效果可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c间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QTc间期的影响,将7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32例)和未溶栓组(38例)。两组病人发病后QTc间期平均值均延长,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458±52msvs471±60ms,P>0.05)。溶栓后1和3日QTc间期明显延长,与未溶栓组入院后1和3日QTc间期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488±51msvs455±52ms,480±54msvs455±44ms,P均<0.05),这种变化可能与溶栓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入院后7日两组QTc间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46±56msvs452±41ms,P>0.05)。溶栓组入院后第1,3,7日与入院时QTc间期平均值之差值分别为-(29±10),-(6±9),10±8ms,未溶栓组则为16±8,9±10,19±9m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因此比较QTc间期缩短的速度比单纯比较QTc间期对于判定溶栓治疗的疗效可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溶栓治疗开展 2 0年来 ,随着临床应用的逐渐普及和治疗经验的积累 ,多数患者因此受益。参考成年患者 (包括 6 5~ 74岁 )溶栓治疗获益的证据 ,1996年ACC/AHA(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AmericanHeartAssociation)治疗指南指出年龄不再是溶栓的禁忌证 ,年龄≥ 75岁 ,ST段抬高 ,发病时间不超过 12h诊断为AMI者 ,在经慎重权衡利弊后仍支持溶栓治疗者 ,应即时给予溶栓。我国 1996年修改的AMI…  相似文献   

5.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QTc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 QTc离散度 (QTcd)的影响。方法 选择 5 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AMI患者 ,其中 34例溶栓成功。分别测量溶栓成功组和失败组溶栓前后的 QTcd。结果 溶栓成功组溶栓后 QTcd较溶栓前显著缩短 (89.9± 2 3.2 ms vs 6 0 .5± 13.6 m s,P<0 .0 5 )。溶栓失败组 QTcd保持较高水平 (85 .6± 2 8.2 m s vs 98.6± 2 0 .1ms)。结论 溶栓治疗成功可使 AMI后的 QTcd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各期血吸虫病患者心电图QTc间期变化。方法 2004~2005年对临床诊断为血吸虫病的患者按急性血吸虫病(急血组)、慢性血吸虫病(慢血组)、脑型血吸虫病(脑血组)和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组)分组;治疗前进行心电图检查,测量QT间期,应用Bazett公式计算QTc,同时对各组QTc延长患者进行血清电解质检测。结果 晚血组QTc间期延长率为58.82%;急血组和慢血组分别为17.14%和5.00%;脑血组无一例延长。28例QTc延长者的血清电解质检测,晚血组20例中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电解质紊乱;急血组6例中2例异常;慢血组2例无异常。结论 血吸虫病患者的QTc间期延长与临床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7.
李庆月  靳建华  王磊  苑巧英 《山东医药》2004,44(8):F003-F003
2001年10月~2003年10月,我院对5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病例 1,男性 ,90岁 ,因发作性心前区不适 32年 ,突发右肩胛疼痛 2h于 2 0 0 2年 7月 2 2日入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病史 33年 ,高血压病 (3级 ) 10年 ,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 (前叶 )脱垂伴中度反流 3年。入院后心电图示ST段Ⅱ、Ⅲ、avF、V7~ 9抬高≥ 0 .4mV ,生化检查肌酸激酶4 2 81U L ,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 (CK MB ,2 5 7U L) ,确诊为下壁、正后壁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遂于发病 4h内给予尿激酶 15 0万U进行静脉溶栓 ,溶栓 2h内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 5 0 % ,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患者疼…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叶平,牟善初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溶栓治疗是80年代以来治疗AMI的基础疗法。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多项临床协作试验证实对老年人AMI的疗效,在老年人中应用溶栓治疗也日趋增多[1,2]。然而,由于老年人AMI病情重、并存症多、...  相似文献   

10.
11.
QT间期测量和QTc间期延长的危险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符合静脉溶栓治疗适应症、禁忌症除外的 2 6 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 ,非老年组 (A组 ) 111例 ,年龄 <6 0岁 ;老年组 (B组 ) 110例 ,年龄 6 0~ 6 9岁 ;高龄组 (C组 ) 45例 ,年龄≥ 70岁。三组同时给予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随年龄的增加冠状动脉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逐渐下降 ,病死率升高。高龄组血WBC、静脉血糖 (BS)、肌酸激酶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 (P <0 .0 1、<0 .0 5 ) ;三组合并症除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室速 /室颤 ,VT/VF)、房室传导阻滞 (包括 :Ⅱ ,Ⅲ度A VB)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外 ,高龄组合并症明显高于A、B两组 ,尤以出血 (包括皮肤、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和脑出血 )、心脏破裂及肺感染最显著 (P <0 .0 1) ,其次为泵衰竭 (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 (P <0 .0 5 )。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AMI对老年及高龄AMI患者有效 ,但并发症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延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再通患者QTc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 选择 72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再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分别测量溶栓前后和延期支架术后的QTcd。结果 溶栓和支架术后较溶栓前显著缩短 (5 0 4± 11 3,5 8 8± 15 3,85 4±19 7,P <0 0 5 ) ,支架术后较溶栓后有所缩短 ,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延期支架术和静脉溶栓均能使急性心肌梗死QTcd显著降低 ,延期支架术更明显 ,但无统计学差异 ,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牟善初,李小鹰80年代,心血管病学的一个重大进展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许多大规模安慰剂对照的研究说明,经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已从10年前的12%~20%降为1992年的5%~1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QTc间期延长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预后关系。方法 分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56例,观察其QTc间期延长与不延长者呼吸衰竭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QTc间期延长患者的呼吸衰竭率和病死率高于QTc间期不延长的患者,分别为52.5%vs 20.6%和20.3%vs 5.2%,P<0.01。结论 QTc间期延长可能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一、对象与方法对象:选择本院1995年1月至1997年7月住院患者70例,男50例,女20例;年龄60~80岁,平均68岁;排除影响修正的QT间期(QTc间期)的一些主要因素如心肌梗死、糖尿病。所有患者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1)糖耐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 3 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者分别给予尿激酶 ( UK)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rt-PA)行静脉溶栓治疗 ,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本组 3 6例患者为 1 996年 1月至2 0 0 0年 6月湖州中心医院收治并确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者。男性 3 4例 ,女性 2例 ,平均年龄6 4.5岁 ( 6 0~ 85岁 )。梗死部位分别为下壁 1 9例、前壁及广泛前壁 1 1例、下壁 高侧壁 2例、下壁 后壁 高侧壁、右室 下壁、右室 前间壁各1例。 5例患者出现 度至 度房室传导阻滞 ,3例合并心源性休克 ,5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1 .2…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与溶栓治疗有关的颅内出血发生率;鉴定颅内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以及拟定一个易于操作的评估颅内出血危险的分层量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大剂量静脉溶栓疗法,首剂150万U,以后每天50万U静脉点滴,4-7天,总计量300-450万U。结果:冠脉再通率80%(24/30),再梗率13.33%(4/30),出血并发症13.33%(4/30)病死率13.33%。结论: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可以提高相关血管的再通率,降低病死率;溶栓治疗年龄不限;尿激酶150万/U是老年AMI溶栓治疗较适当剂量。  相似文献   

20.
急性左心衰患者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山东医药》2011,51(1):84-85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急性左心衰患者158例按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和死亡组。在入院当时、入院后24、72h安静状态下观察QRS波时限及QTc间期的变化,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并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入院后预后良好组QRS波时限、QTc间期呈进行性缩短,预后不良组QTc间期呈进行性缩短,死亡组QTc间期呈进行性延长(P〈O.05)。在入院后72h死亡组和预后不良组QRS波时限、QTc间期明显长于预后良好组(P〈0.05)三组患者入院后BNP浓度呈进行性下降(P〈0.05)。死亡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在三个时间点BNP浓度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QRS波时限和QTc间期分别与BNP和NYHA分级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在急性左心衰患者病程中的动态变化能反映患者的预后,QRS波时限及QTc间期与心功能相关,可以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