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单桩极限承载力实例分析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简要介绍了GM(1,1)模型的建模及精度检验方法。依据单桩载荷试验中桩顶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建立了单桩极限承载力的预测模型,并通过工程实例对单桩极限承载力进行了灰色预测。  相似文献   

2.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刘勇健 《岩土力学》2004,25(1):59-63
分析了BP神经网络的缺陷和遗传算法的特点,建立了基于遗传-BP神经网络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预测模型。实例研究表明,预测模型性能良好、预测精度提高、简便易行、行之有效,该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水泥土搅拌桩极限承载力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根据未压到破坏的试桩资料来确定水泥土桩极限承载力的一个重要的工程问题。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的预测模型和残差模型,提出一种预测水泥土搅拌桩极限承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磊  徐洪钟 《岩土力学》2006,27(Z1):822-825
人工神经网络已应用在岩土工程的各个方面。针对常用的BP网络的不足之处,建立了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预测模型。利用文献中桩的载荷试验数据来训练ANFIS网络,确定了网络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同常用的BP网络相比,ANFIS预测模型具有学习速度快,拟合能力较好,训练结果唯一等优点,该方法是一种有效地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周国林 《岩土力学》1991,12(1):37-43
如何根据未压到破坏的试桩的资料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是一个重要的工程问题。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的预测模型GM(1,1)和残差GM(1,1)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方法。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的准确性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6.
史永强  赵俭斌  杨军 《岩土力学》2011,32(Z2):634-640
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和基于共轭梯度优化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原理,建立了静压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预测估算的新方法。通过对影响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各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了综合变量,构建了以综合变量为输入,以单桩极限承载力为输出的神经网络模型。应用神经网络结构分析的共轭梯度算法,优化计算获得给定样本的网络权值和阈值,获得静压管桩极限承载力的估算网络,应用实例分析计算了静压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问题。结果表明,利用所建立的神经网络预测静压管桩极限承载力是可行的,且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良好的适用性。该方法为静压管桩竖向承载性状的理论分析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途径,为今后相关问题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首先选择两种拟合模型对该小区3根静载试验已达极限承载力状态桩的试验曲线进行了拟合与预测误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选择指数曲线预测模型更加符合该小区桩的承载力性状。然后采用指数曲线预测模型对该小区其它19根未达极限状态的试验和检测桩进行了拟合与预测,并建立了预测极限承载力、终止压力和桩长细比的关系公式,该极限承载力预测公式可以用于桩基施工时的承载力预测。  相似文献   

8.
碎石桩的塑性分析及极限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土力学及弹塑性理论为基础,在适当的假定基础上,分析了碎石桩的塑料性应力分布,并推导出了单桩极限承载力和单桩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得出了单桩静载试验结果无法反映碎石桩复合地基中桩柱体的承载能力的结论,章最后出了一个工程实例,以验证本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未达到破坏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如何利用未达到破坏的试桩资料来确定其极限承载力是一个重要的工程问题。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模型,建立了预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非等步长GM(1,1)模型群。工程实例表明,该模型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且带有残差修正的自调整非等步长GM(1,1)模型的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刘杰  张可能 《岩土力学》2002,23(2):204-207
以土力学及弹塑性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散体材料桩的塑性应力分布。推导出了单桩极限承载力和单桩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得出了提高桩体材料的内摩擦角和桩周土对桩的径向围限力是提高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有效途径的结论。给出了工程实例,验证了文中计算公式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中钢天津响螺湾工程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娟  李洪厂 《探矿工程》2014,41(3):68-72,79
中钢天津响螺湾工程基础桩采用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最大桩长达76 m,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达15000 kN。阐述该工程钻孔桩的施工工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孔口钢筋笼直螺纹对接技术、后压浆施工工艺。通过现场试验,全部桩为Ⅰ类桩,单桩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极限承载力实测值最大为35000 kN,为工程桩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2.
李连营  白牧  赵志峰 《岩土工程技术》2006,20(4):163-165,169
通过现场对预应力管桩底部采用高压旋喷法进行加固这一新的施工工艺试验,探讨预应力管桩桩端为水泥土情况下的受力机理及提高管桩端阻力和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效果,并探讨其在天津地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曹文贵  张永杰  赵明华 《岩土力学》2006,27(Z1):774-778
在深入研究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及基桩极限承载力变步长灰色预测方法基础上,针对现有基桩极限承载力灰色预测模型之基桩Q-S曲线导数与背景值确定方法的局限性与不足,结合Q-S曲线发展规律,提出了基桩极限承载能力的改进变步长灰色预测模型与方法,并初步探讨了基桩极限承载力灰色预测方法的精度与可靠性。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并与同类方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岩土工程中确定桩基极限承载力的一般方法,讨论了影响桩基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随机-模糊方法确定桩基极限承载力并给出算例。初步研究表明,该方法确定桩基极限承载力比一般的统计方法要客观和全面。  相似文献   

15.
以山东东营某工程为例,基于黄河冲洪积地层试桩试验成果,对试桩试验、试桩单桩极限承载力实测值与预估值相差较大(6.36%~20.19%)的原因进行分析。建立在相同桩顶标高(-5.7 m)条件下单桩极限承载力实测平均值与桩底标高(可以换算成桩长)的关系曲线,对工程桩桩基承载力设计方法进行优化。根据桩基检测结果,优化后的工程桩在相同桩长、桩径条件下单桩极限承载力实测值与预估值承载力相比提高约10%,达到发掘地质条件的潜力、减少桩数、节省工程造价的目的。相关试验方法、优化桩基承载力设计的方法可为类似地质条件的工程设计及建立区域桩基承载力数据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常林越  王卫东  吴江斌 《岩土力学》2015,36(Z1):657-663
基于天津于家堡南地下车库工程扩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试验,结合数值模拟手段对扩底桩抗拔承载特性、破坏模式和受力机制开展了分析研究。计算分析表明,扩底桩(有效桩长19 m)相比等截面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提高约50%,材料增加仅8.5%,扩底桩扩大头周边土体提供的抗力显著提高了抗拔承载力;荷载较小时抗拔力主要由等截面段侧摩阻力提供,扩头段抗拔力占桩顶加载的比值随加载近似呈线性增加;扩底桩等截面段沿桩土界面先发生剪切破坏,扩头段周边土体后发生受压破坏,抗拔承载力达到极限;扩头段位于同一土层时,不同桩长扩头段提供的极限抗拔力相差不大,桩长越长,扩头段抗拔力贡献率越低;扩头段抗拔力主要由自重、扩头段法向力竖向分力和侧摩阻力组成,其中法向力竖向分量提供了扩头段的主要抗拔力,占扩头段总抗拔力约70%。  相似文献   

17.
静压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与终压力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林  王志宽  马艳 《岩土力学》2008,29(Z1):631-634
通过静压管桩单桩承载力的静载荷试验研究,依据Q-S曲线等试验成果给出单桩极限承载力,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单桩极限承载力和终压力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两者之间的相关估算方法,为静压管桩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远芳  崔树琴 《岩土力学》2007,28(Z1):901-904
国内外关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很多,但至今还未找到较为完善、科学和经济的方法求解桩的极限承载力的方法,因此尝试将尖点突变理论引入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中,并与静载荷试验和抛物线法相结合,推导出端承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实例验证表明,当桩的位移值较小时,计算值接近实测值;当桩的位移值较大时,计算值与实测值偏离较大。结论可运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