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以正庚烷和水混合反应介质,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腈(AN)与衣康酸(IA)、丙烯酸甲酯(MA)为共聚单体的自由基悬浮聚合反应.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单体浓度30%,AIBN占总单体质量比为0.01%,十二烷基硫酸钠(SLS)与水质量用量比0.024,油水质量比为8:33,反应时间11 h,转化率高为78.9%和粘均分子量为8.76×104,产品通过FTIR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3.
张学东 《科技资讯》2013,(14):63-63
纯碱装置是化学工业中最复杂的控制对象之一,尤其是碳化单元,其被测介质由气、液、固三相组成,同一设备存在制碱和清洗两种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因此有必要针对碳化装置的特性进行生产过程优化控制,进一步提高碳化生产的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4.
利用系统辨识方法,建立苯乙烯悬浮聚合反应过程的动态数学模型。在满足产品质量条件下,采用二级优化算法,求出反应时间最短的最优操作条件。计算结果经部分实验数据验证。探讨了该反应器的质量优化控制问题,提出两种优化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5.
大庆腈纶聚合装置是采用水相悬浮聚合二步法生产工艺,以丙烯腈为原料进行聚合反应,将反应物中不饱和键打开彼此以共价键相联,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加入终止剂氢氧化钠使聚合反应终止。  相似文献   

6.
对聚合过程控制工作的近期成果及主要问题做了述评, 重点为聚合物的质量控制, 如聚合物基本分子参数的间接控制与直接控制等。  相似文献   

7.
采用非均相接枝聚合方法对流延聚丙烯膜接枝丙烯腈单体进行了研究 ,分别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面密度、聚合反应时间、聚合反应温度等反应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 ,并通过水接触角、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非均相接枝聚合方法可将丙烯腈单体接枝到聚丙烯薄膜表面 ,并可改善膜的亲水性。当聚合反应温度为 85℃ ,反应时间120min ,单体质量分数为 10%,引发剂面密度为 2g/m2 时 ,获得最佳接枝效果。  相似文献   

8.
腈纶聚合是采用美国氰胺公司专利技术,由美国CHEMTEX公司做初步设计,上海纺织设计院进行施工图设计,具有日产200吨聚合物的四台釜和五条原液生产线;在工艺上采用了美国氰胺公司二步法水相悬浮聚合工艺,整个工艺流程均由计算机控制,生产原料以丙烯腈(AN)为第一单体,以醋酸乙烯酯(VA)为第二单体,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巯基乙醇(β-ME)为链转移剂,上述物料经聚合、终止、脱单、水洗、混合、脱水、浆化、溶解、过滤、脱泡等工序制成合格供纺原液,供纺丝生产.在每个过程中都存在着污染物的摊放.主要是指三废:即废水、废气、度渣.控制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腈纶厂以及公司的环保指标.据此对污染物的排放超标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丙烯腈的一种室温引发、自加热的快速聚合方法。利用丙烯腊的本体均聚,研究了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各种变量对聚合过程的影响,包括氧化剂对还原剂的质量比,不同还原剂的质量比,引发剂用量,引发温度等,确定了各变量的合理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丙烯腈的一种室温引发,自加热的快速聚合方法,利用丙烯腈的本体均聚,研究了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各种变量对聚合过程的影响,包括氧化剂对还原剂的质量比,不同还原剂的质量比,引发剂用量,引发温度等。确定了各变量的合理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针对H im ont Spheripo l工艺的大型聚丙烯工业装置实时控制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质量指标推断控制的先进控制解决方案。该方案已成功应用于某炼油厂的聚丙烯工业装置,长周期的运行结果证实了该方案可以减少产品质量波动,提高产率并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流程工业的先进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流程工业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流程工业先进控制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模型预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内容,讨论了流程工业先进控制的核心内容及其带来的可观经济效益,并探讨了先进控制技术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n-BuLi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腈(AN)在正己烷等溶剂中的阴离子均聚反应。结果表明:PAN的分子量与n-BuLi浓度无关,随AN浓度增加而增大;聚合开始几分钟就达到最终转化率的80%。提出了引发剂效率的估算公式。用环氧乙烷、乙烯基吡啶对AN盖帽减活,能抑制部分副反应。从聚合产物的GPC和红外光谱分析,讨论了反应条件对聚合副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The controllable molecular weight and polydispersity of polyacrylonitriles(PANs) were synthesized in ionic liquids(ILs) by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 using ethyl-2 bromopropionate(EPN-Br) as initiator and CuBr/pentamethyldiethylenetria-mine(PMDETA) as catalyst.The polydispersity index(PDI) in the ATRP of acrylonitriel(AN) in ILs is lower than 1.3.From the polymerization kinetics,plots of ln([M]0/[M]) with time show a linear dependence at the early stage of polymerization while the deviation ...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了先进控制技术的基础上,总结了电厂热工过程控制的难点,并讨论了先进控制技术在电厂热工过 程应用中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以水为分散相,丙烯腈(AN)和丙烯酸甲酯(MA)为连续相,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采用悬浮态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疏松多孔型丙烯腈/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用扫描电镜、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对共聚物的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引发剂浓度、温度、水油比、分散剂用量等条件对共聚物形态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引发剂浓度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聚合物粒径分布变宽;低的引发剂浓度对孔径分布的影响较小,但当引发剂浓度进一步升高时,虽然孔径分布并没有显著改变,但孔体积迅速增大;孔径分布随温度和水油比的升高变化并不明显.悬浮态乳液聚合工艺制得的AN/MA共聚物粒径为10—500μm.  相似文献   

17.
采用油溶性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联吡啶(Bpy)与氯化亚铜(CuCl2)复合物为催化剂,在微乳液体系中对苯乙烯、丙烯腈进行了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合,对其聚合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AIBN/CuCl2/Bpy的配比,可以对该反应进行调控.同时讨论了乳化剂用量、聚合反应温度、乳化剂种类对聚合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A acrylonitrile-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 was pre-pared by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with(NH_4)_2S_2O_8-NaHSO_3 as oxidation-reduction initiator in water.The effects of polymerization conditions(such as contentof adjustment reagent of molecular weight,concentrationof monomers,reac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ratio ofinitiator to monomer and ratio of reductant to oxidizer inmole)on composition,molecular weight and conversionof the copolymer were investigated.The copolymer wascharacterized with IR and Elementary Analysis.Its ther-mal property and crystallinity were determined with DTAand WAXD,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9.
以某炼化公司的焦化加热炉为工业应用背景,采用预测函数控制-P ID透明控制结构,辅以基于延迟焦化过程焦炭塔的预热切换事件设计的前馈控制器,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实用的焦化加热炉先进控制系统。系统投运后,整个生产过程的平稳性和控制精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CO2中丙烯腈的沉淀聚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超临界CO2 条件下 ,以偶氮二异丁腈 (AIBN)为引发剂成功地进行了丙烯腈的沉淀聚合反应 ,得到了粘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2× 10 4 ~ 1× 10 5的聚合物。研究发现聚丙烯腈的相对分子质量及转化率受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时间、温度及CO2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 ,将此聚合产物在小型纺丝机上进行湿法纺丝 ,可得到一定线密度的纤维。此外还用扫描电镜对聚合物及纤维的形态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