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光临 《治淮》2008,(2):12-13
2006年治淮工程中的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淮河防汛调度设施工程两个项目共同荣获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以下简称“鲁班奖”)。2007年又传喜讯,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再次荣获“鲁班奖”,治淮建设在又好又快中健康发展,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两年内治淮工程连获3个“鲁班奖”,开创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唐瑾 《中国水利》2007,(2):I0004-I0005
看过秀美的千年灵渠,再来看我国现代治淮建设史上最大的单项工程、2006年度“鲁班奖”获得者——淮河人海水道近期工程。走在淮河入海水道大堤上,放眼望去,南北偏泓犹如两条巨龙并肩前行,二河、淮安、淮阜、滨海、海口等主要工程屹立其间,滔滔洪水在入海水道工程引导下东流入海。时隔800年,黄河夺淮以来缺失数百年的淮河入海通道终于得以恢复。[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唐瑾 《中国水利》2007,(2):61-65
2006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评审结果于近日揭晓,江苏省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江苏盐城市水利建筑工程处、江苏淮阴水利建设有限公司等单位参建的国家重点工程及治淮战略性骨干工程--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以下简称入海水道工程)榜上有名,荣膺这一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入海水道工程喜获"鲁班奖",对入海水道工程的每位建设者来说意义非同一般,因为这在治淮工程建设史上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这里凝聚着每位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  相似文献   

4.
唐瑾 《中国水利》2007,(2):62-65
这是目前治淮单项工程获得的最高荣誉 评审专家认为:“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体现了现代水利工程理念.是当代水利建设工程的杰出代表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谢兴广 《治淮》2008,(3):39-40
2003年淮河大水之后,国务院作出了加快治淮建设的决定,要求在2007年底基本建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同时强调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三个安全”。淮委党组高度重视,把“三个安全”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抓手,确立教育、制度、监督并举的工作思路,使“三个安全”成为治淮战线上的突出亮点,为完成国务院确定的治淮建设任务、推进治淮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提供了有力保障。已建成的治淮工程在2003年、2007年淮河大水中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人海水道近期治理工程、淮河防汛调度设施工程获得国家鲁班奖,一大批干部在治淮建设一线锻炼成长。淮委治淮直属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没有发现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或安全质量事故,也没有一个干部倒下,初步实现了“三个安全”和“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周虹 《治淮》2008,(1):6-7
2003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治淮工作会议决定,把淮河治理作为全国水利建设的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要求2007年底基本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目前,治淮19项骨干工程中入海水道、临淮岗洪水控制等10项工程已竣工验收,涡河近期治理、奎濉河近期治理和湖洼及支流治理等3项工程已全部完成,淮干整治、东调南下续建、防洪水库、沙颍河近期治理等6项工程的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治淮骨干工程在抗御2007年淮河大洪水中彰显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继2006年10月21日顺利通过水利部及省人民政府联合主持的总体竣工验收后,近日荣膺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这是江苏水  相似文献   

8.
2007年1月,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荣获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在此前后,该工程还荣膺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水利工程大禹奖。  相似文献   

9.
刘玉年  王世龙 《治淮》1994,(6):15-16
淮河入海水道规划是自洪泽湖东二河起,沿苏北灌溉总渠北侧,东经淮安、涟水、阜宁,至滨海县入海,全长165公里。 入海水道工程酝酿已久。早在五十年代治淮初期,政务院作出的《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即确定开辟入海水道。1964年水电部规划局在《淮河流域治理初步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为保障洪泽湖大堤和里运河堤安全,必须扩大入江入海泄量;除继续完成分准入沂相机分泄淮河洪水经新沂河入海外,考虑在灌溉总渠以北,结合当地排涝开辟入海水道。在以后的历次治淮规划中均肯定了实施入海水道的作用。1991年国务院治淮治太会议决定中,把入海水道工程作为洪泽湖及淮河下游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的骨干性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利》2007,(2):66-66
1998年10月.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开始试挖; 1999年10月,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2000年4月,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加快实施步伐;  相似文献   

11.
泱泱淮河,入海为安.百年梦想,今朝实现.兴建淮河入海水道,是淮河流域人民的殷殷期盼,是水利人豪情铸就的造福工程,是治淮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治淮骨干工程项目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利》2003,(21):28-34
1991年淮河流域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后,国务院及时召开了治理淮河、太湖会议并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了以防洪、除涝为主要内容的近期治淮18项骨干工程及1项“其他”工程。到2002年底,1991年国务院治淮治太会议确定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先后开工18项(含利用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安排实施年度工程的4项),其中入江水道巩固、分淮入沂续建、洪泽湖大堤加固和包浍河初步治理等4项工程已竣工验收,怀洪新河续建、入海水道近期、汾泉河初步治理等3项工程基本完成,其余12项为拟建和在建,复建的板桥、石漫滩两座水库也已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情况1998年国家批复《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开始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要求,2001年上报了《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同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作了复函。其主要内容为:(1)要加强对盐城丹顶鹤自然保  相似文献   

14.
今年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荣膺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这是该工程相继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中国水利优质工程(大禹杯)奖后获得的又一项大奖。这项工程是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历经多年打造的设计精品,是我公司继江都抽水站、皂河第一抽水站、山东宋庄泵站工程获得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以来的又一殊荣。  相似文献   

15.
治淮的任务 坚持“蓄泄兼筹”的治理方针,近期以泄为主,90年代淮河治理的主要工程建设任务是:加强山丘区水利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修建板桥、石漫滩等重点水库;扩大和整治淮河上中游干流的泄洪通道;加强行蓄洪区建设;兴建怀洪新河;疏通和加固入江水道;续建分淮入沂工程;加固洪泽湖大堤;建设临淮岗工程;建设入海水道;续建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治理包浍河、奎睢河、汾泉河、洪汝河、涡河、沙颖河;进行湖洼易涝地区配套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6.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199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中确定的“九五”期间开工建设的治淮战略性骨干工程。其作用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200万hm~2耕地的安全。淮河入海水道西起洪泽湖二河闸,沿灌溉总渠北侧向东,至扁担港注入黄海,全长163.5km,设计排洪流量2270m~3/s。工程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近期工程静态总投资35.7亿元,动态总投资42.5亿元。作为国家投资的重  相似文献   

17.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下游地区2000多万人口、20多万hm2耕地防洪安全的一项战略性工程.入海水道总长163.5km,地质条件最差的56km淤土基础,有的堤段淤土深达40m.在深淤土地基上修筑高标准的堤防工程,筑堤速率控制、堤基的安全监控、穿堤建筑物的地基处理及与堤防的地基变形衔接等问题是堤防工程建设的关键.结合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的建设,论述在深淤土基础上筑堤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1工程地质在桩号73+000~85+519段,工程钻探揭示土…  相似文献   

18.
二河新泄洪闸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是淮河入海水道的第一级枢纽,近期工程为大(1)型工程。本文介绍了淮河入海水道二河新泄洪闸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物存在的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9.
淮河入海水道水土保持工程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健  张颖良 《治淮》2008,(8):43-44
一、水土保持概况 淮河入水道近期工程前期工作中,为确保工程质量和防治水土流失,项目法人委托设计单位编制《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经水利部淮委审查通过后实施。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单列水土保持投资10880万元,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分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三类。其中工程措施有护坡工程、青坎排水、路面硬化、堤顶排水、场地平整、临时防护等,  相似文献   

20.
《江苏水利》2003,(7):5-5
淮河入海水道的建成通水,结束了淮河600多年来无独立排洪入海通道的历史,预示着淮河流域“蓄泄兼筹”防洪体系的初步形成,标志着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是党和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淮河问题,制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作出进一步治理淮河的决定。1991年至1997年,国务院先后四次召开了工作会议,部署治淮工作。在国务院各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在沿淮各省的努力下,目前,入江水道加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