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双斑东方鲀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报道了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2 0 0 1年双斑东方人工繁殖及育苗过程与结果 .在春季当海水水温达到 1 6℃以上时 ,用DOM、LRH A3或HCG进行催产 ,混和或单一使用 ,剂量视亲鱼性腺成熟度而定 .受精卵在水温 1 8.0~ 2 2 .4℃、盐度 2 2 .1~2 8.6条件下 ,经 1 1 7~ 1 56h孵化 .用 2 0 5万尾开口仔鱼培育出平均全长为 3 7mm ,平均体重为 1 .3 g的鱼苗 52 .3 5万尾 ,成活率 2 5.5%.此外 ,对亲鱼的暂养、催产、受精卵的孵化、仔鱼的前期培育和后期培育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探讨 .  相似文献   

2.
菊黄东方鲀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2004~2005年菊黄东方鲀(Fugu flavidus)人工繁殖及育苗实验结果.在春季当水温达到20℃以上时,用地欧酮(DOM)、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催产,混和或单一使用,剂量视亲鱼性腺成熟度而定.受精卵在海水盐度20.0~30.0,水温20.0~25.0℃条件下,经144~156 h孵化.608万尾仔鱼培育出平均全长4.43 cm、平均体质量1.98 g的幼鱼168.5万尾,成活率27.7%.对亲鱼的暂养、催产、孵化、仔鱼的前期培育和仔鱼的后期培育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花尾胡椒鲷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网箱饲养的3龄花尾胡椒鲷,催产前2个月进行培育,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LRH-A3激素进行催产,混合或单一使用,剂量视亲鱼性腺的成熟度而定,受精卵在盐度为31,PH为80-8.4,水温20-23℃的海水中,经35-36h完成胚 发育,破膜卵孵出成仔鱼。室内水泥池,在盐度为25-26,PH为8.0-8.4,水温24-26℃的海水中,仔鱼经36d培育,态进行幼鱼期;室土肥有苗,在海水盐度为22-31.1,PH为8.0-8.4,水温19-24℃时,仔鱼经30d培育,完成变态进入幼鱼期。  相似文献   

4.
利用人工培育的亲鱼所获得的受精卵 ,孵化出仔鱼 30 0万尾 ,在水温 18~ 2 0℃、微充气的培育条件下 ,使用海水小球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不同规格的微颗粒配合饲料进行饲喂 ,经 58d培育出平均全长 2 .3cm的苗种 132万尾 ,育苗成活率高达 64.1% ,单位水体最高出苗量达 1.33万尾 / m3;另外 ,还有 1.3~ 1.9cm的苗种 68万尾  相似文献   

5.
双棘黄姑鱼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双棘黄姑鱼【Nibeadiacanthus(Lacepede)】催产孵化和育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从形态学方面对其近似种和易混种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双棘黄姑鱼性腺发育至Ⅳ期经人工催产都能产卵受精.效应时间为20~40h。胚胎发育适宜水温为22~26℃.适宜盐度为30~35,孵化率为80%~90%。在育苗水温27~29℃,盐度28~30,150万初孵仔鱼经20d培育,共育出全长1.4~2.3cm的稚鱼95.3万尾,育成率62.3%;其中32.2万稚鱼分池继续培育至36天,育出全长3.1~5.2cm的幼鱼18.4万尾。本试验说明对双棘黄姑鱼进行人工催产孵化育苗,能够培育出达到商品规格的鱼种。  相似文献   

6.
圆尾斗鱼的胚胎和仔鱼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圆尾斗鱼的受精卵呈圆球形,光滑,略带淡黄色,浮性;卵膜吸水膨胀后的平均直径为1.19mm,当水温21-23.5℃时,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需42.5小时;水温22-24.5℃时,刚出膜仔鱼到卵黄囊消失需4天,到油球消失约25天。出膜30天仔鱼的形态基本与成体相似。  相似文献   

7.
卵形鲳鲹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养殖3龄以上的卵形鲳鲹成鱼于催产前3个月进行强化培育.在水温达到23℃以上的季节,用激素HCG和LRH—A2、A3进行催产.受精卵在水温28~29℃、盐度32、pH8.1时,经过20h孵化.在土池水温23~34℃,盐度24~34,pH7.6~9.4的培育条件下,开口仔鱼经20d左右完全变态为全长25~30 mm幼鱼.  相似文献   

8.
赫氏黄盖鲽受精卵孵化与仔幼鱼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86年,用人工受精的卵孵化或经驯养自然产卵、孵化室内饲育的方法,进行了人工培苗试验,结果表明:在繁殖期的4-5月份,捕自海内的亲鱼,经催产或驯养,均可在室内产卵孵化。在室内用硅菏、等鞭金藻、扁藻、贻贝幼体、皱褶臂尾轮虫、齿虫幼体和贝肉组成的饵料系列作饵料;受精卵和幼体在水温9.5-25℃、盐度29.2-31.6‰,pH7.88-8.17,DO8.7-60.7mg/L,NH4-N44-118μ  相似文献   

9.
四指马鲅胚胎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人工培育的2龄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亲鱼自然产卵受精而获得的受精卵在实验室中孵化和培育,对受精卵胚胎发育到仔鱼孵出的全过程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结果表明:四指马鲅受精卵呈圆球形,卵膜光滑,单油球.平均卵径675.78μm,油球平均直径258.46μm.在水温为31~33℃,盐度为27.50~28.00,p H值为8.2条件下,胚胎发育用时13 h 52 min,可分为卵裂、囊胚、原肠胚、胚体形成、器官分化和孵化6个阶段,初孵仔鱼全长1.46±0.25 mm,3DAH仔鱼全长2.42±0.18 mm,口和肛门张开,仔鱼开口摄食.  相似文献   

10.
温度、盐度对半滑舌鳎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温度及盐度是鱼类苗种生产当中2个重要的因子。研究了在不同水温、盐度条件下,半滑舌鳎胚胎发育的情况。通过对孵化时间、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活力的比较,发现温度对受精卵的孵化影响显著。受精卵在18℃以下及28℃以上均不能孵化出仔鱼,在18~28℃水温条件下,受精卵可以孵化,其适宜的孵化水温为22~23℃,且随着温度升高受精卵孵化时间逐渐缩短。在水温23℃下,受精卵在盐度16以下及48以上均不能孵化出仔鱼,在盐度18~46的范围内,受精卵均可以孵化出仔鱼,盐度38以上均为畸形,且孵化时间不受盐度的影响,其适宜孵化盐度为28~32。  相似文献   

11.
大泷六线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12年~2014年,作者在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鳌山卫中试基地进行了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全人工繁育研究,通过人工促熟、激素诱导,培育F1代全人工亲鱼558尾(雄鱼231尾,雌鱼327尾),获得受精卵33.0万粒,孵化F2代仔鱼30.0万尾,受精率98%,孵化率91%。在水温16~17℃、盐度31、p H 7.8~8.1、溶解氧6 mg/L条件下,历时110 d,培育平均全长6.2 cm F2代苗种11.7万尾,苗种成活率39%。作者在国内外首次开展了大泷六线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丰富了大泷六线鱼养殖基础资料,为大泷六线鱼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台湾海峡野生牙鲆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12月至2004年5月对台湾海峡的野生牙鲆进行了亲鱼的驯养、促熟产卵及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活的鲻鱼苗可用于牙鲆亲鱼的诱食;当水温达到16.2~19.5℃时,牙鲆可自然产卵,产卵盛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上旬.4月份受精率高达86%.在驯养过程中亲鱼未发生死亡.本实验共用受精卵约153万粒,孵出仔鱼140.8万尾,孵化率达92%.经63d培育,育出全长3.8~5.5cm幼鱼53.4万尾,成活率37.9%.育苗水温为20~24℃,海水盐度为26~31.  相似文献   

13.
点带石斑鱼亲鱼培育、产卵和孵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陈国华  张本 《海洋与湖沼》2001,32(4):428-435
采用经埋植外源激光法诱导所得的点带石斑鱼功能性雄鱼和人工养殖的雌鱼进行亲鱼培育、产卵和孵化的试验研究,在1999-2000年的两年中,繁殖仔鱼7103万尾,结果表明,雌鱼的绝对生死力为535.01万粒卵,相对生殖力为810.21粒/g体重,水泥池中培育的点带石斑鱼能自然产卵与水温相关,水温高于24℃时,产卵呈一定的周期性,即连续产卵5-7天,停产数天后再开始下一个产卵周期;水温低于24℃时,产卵受到抑制,水温对胚胎发育有明显的影响,水温25.5-28.5℃胚胎发育时间为21h53min,仔鱼活力好,盐度为30-33时,胚胎发育正常盐度降低造成孵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14.
鲈鱼土池人工育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1989-1993年鲈鱼土池人工育苗的研究结果,捕自天然海区、围垦内 网箱培育的亲鱼注射LRH-A与HCG诱导能顺利排卵,产卵率70-100%,受精卵卵径1.25-1.40mm,浮性卵、受精率21-89.0%,在水温18.0-21.2℃、盐度31.0-34.0的条件下,一般经50.67h孵出仔鱼,孵化率46.0-90.0%。人工育苗在室外土池进行,最高成活率11.7%。初孵仔鱼全长3.53-  相似文献   

15.
鮸状黄姑鱼的早期发育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对状黄姑鱼的胚胎和仔、稚鱼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绝状黄姑鱼的受精卵为圆球形浮性卵,无色透明。在水温20~23℃,盐度26~30的条件下,经24h35min陆续孵出仔鱼。胚胎发育分为26期。初孵仔鱼至孵化后4日龄为仔鱼前期;孵化后5~22日龄为仔鱼后期;孵化后23~32日龄为雅鱼期;孵化后33日龄进入幼鱼早期。仔、稚鱼培育水温18~28C,盐度20~30。仔鱼2日龄稍开口,3~4日龄为混合营养阶段,是仔鱼的主要危险期。  相似文献   

16.
大弹涂鱼土池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总面积为3 340 m2的4口土池(835 m2/口)进行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Linnaeus))育苗试验研究。共放养1龄和2龄亲鱼11 000尾,2004年5月16日~5月21日和5月31日~6月4日先后孵出两批仔鱼,每批次的孵化时间持续5~6 d,共孵出仔鱼330×104尾。采用泼洒泥浆、接种轮虫、施肥、调节池水盐度和遮阳控制水温等方法进行仔稚鱼培育,土池育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孵仔鱼经过34~53 d的培育,共培育出幼鱼34.76×104尾,幼鱼平均全长23.1 mm,平均体质量100.0 mg,平均成活率10.5%。试验结果表明,大弹涂鱼亲鱼未经性激素注射能在土池洞穴内自然产卵孵化,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在土池中进行大弹涂鱼批量育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为开展黄鳍东方鲀(Fugu xanthopterus)批量全人工育苗、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特征研究, 作者使用地欧酮(DOM)、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性成熟黄鳍东方鲀进行人工催产。结果表明黄鳍东方鲀亲鱼效应时间为39~60h, 获产率为55.0%~92.5%; 卵受精率为35.5%~84.7%, 3 年产卵7 400 g; 受精卵在海水水温17.0~23.2℃、盐度21~30、pH8.0~8.2 人工条件下孵化, 孵化率为33.6%~91.7%, 孵出仔鱼499 万尾; 2005 年、2006 年经前期培育, 共培育出黄鳍东方鲀后期仔鱼394.5 万尾, 成活率为68.2%~94.3%; 室内水泥池后期培育出平均全长2.6 cm±0.2 cm 幼鱼3100 尾, 成活率为15.5%; 池塘生态培育出平均全长3.7 cm±0.5 cm 幼鱼53.3 万尾, 成活率为11.2%~13.8%。黄鳍东方鲀受精卵为沉性黏性卵, 近椭球形, 乳白色, 卵膜厚且不透明, 卵径0.9~1.0mm,在海水水温18.2~22.2℃条件下, 3 h 分裂为2 细胞; 3 h 20 min 4 细胞; 3 h 45 min 8 细胞; 10 h 10 min 多细胞; 17 h 30 min 囊胚出现; 28 h 原肠期; 57 h 15 min 胚体形成期; 69 h 20 min 心跳出现; 130 h 50 min出膜期; 144 h 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2.2~2.4 mm, 体圆而粗短, 尾部细长、透明; 孵出后第20 天, 胸鳍、臀鳍、背鳍基本形成, 进入稚鱼期; 孵出后第45 天, 上下颌门齿发达, 各鳍发育完整, 小刺基本形成, 进入幼鱼期。  相似文献   

18.
大弹涂鱼室内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进行了大弹涂鱼室内人工繁殖和育苗研究.性激素注射雌性亲鱼864尾,雄性亲鱼846尾,以陶瓷管道诱导产卵和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受精卵,采用塑料箱和塑料桶两种容器孵化受精卵,比较了不同的仔稚鱼培育密度和培育方法与成活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雌鱼的催熟率为40.0%~65.0%;管道产卵率为10.0%~26.0%,管道内卵子的平均受精率为60.0%~75.0%,人工授精卵平均受精率为45.0%~65.0%;管道内卵子在塑料箱内的孵化率为17.8%~28.0%,人工授精卵在塑料桶内的孵化率为38.5%~57.0%;共投放初孵仔鱼264000尾,经42~46d培育后变态为幼鱼,共培育出幼鱼31098尾,幼鱼平均全长为1.89cm,平均成活率为11.78%.  相似文献   

19.
美洲鲥的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7~2009年,利用深井水及设有钢架保温大棚的土池成功进行了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的亲鱼培育与人工繁殖的研究,同时观察了美洲鲥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2龄美洲鲥在池塘中经专池培育并采用激素+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投喂、水流刺激等培育措施使雌雄鱼的性腺成熟率达60%~80%.性腺成熟的亲鱼经生态调控促使产卵或人工催产繁殖,生态调控促使产卵中水温保持在16~23℃,池水始终保持流动状态,50对美洲鲥亲鱼自4月中下旬至5月底陆续产卵,共收集鱼卵9.0万粒,平均受精率10%,孵化率70%~80%;人工催产试验中,采用LHRH-A2+鱼类催产助剂、LHRH-A2+HCG+DOM+鱼类催产助剂和LHRH-A2+HCG+鱼类催产助剂3种催产剂配伍,背鳍基部两针注射法,催产率20%~100%,获卵10.57万粒,受精率0~21.5%,孵化率0~70%.美洲鲥受精卵呈卵圆形,卵膜径为(4.03±0.25)mm,根据胚胎的外形与内部主要特征,胚胎发育分为7个生理阶段30个具体发育时期,在水温(20±1)℃下,历时约71 h4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20.
台湾海峡野生牙鲆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2004年3月对产自台湾海峡的野生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进行人工育苗的研究结果。共获153万粒受精卵,孵出仔鱼140.8万尾,孵化率达92%,在育苗水温为20~24℃,海水盐度为26~31的条件下,经63 d培育,育出全长3.8~5.5 cm的幼鱼53.39万尾,成活率为3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