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比较金胺O荧光染色法与抗酸染色法在石蜡包埋组织中结核杆菌检测的差异。方法收集病理诊断为结核病或符合结核的石蜡包埋组织121例,每1例样本连续切片,同时采用金胺O荧光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进行检测。结果荧光染色组83例阳性,阳性率为68.60%,抗酸染色组45例阳性,阳性率为37.19%,对每1例标本两种染色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金胺O荧光染色法阳性检出率高于抗酸染色,尤其是在那些含菌量少的标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结核杆菌抗酸染色、金胺O荧光染色(以下简称荧光染色)及结核杆菌分离培养(以下简称结核培养)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探讨最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结核杆菌筛查的检测模式。方法选取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536例,期间共计痰检人次为1531次,按医学影像学和临床症状分为3个组,每位肺结核患者每痰检1次则记为1例,其中处于进展期895例,好转期357例,稳定期279例。对处于进展期、好转期和稳定期的患者的痰检标本分别采用抗酸染色、金胺O荧光染色及结核杆菌分离培养3种方法同时检测即时、夜间和晨痰3份标本。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肺结核进展期895例,其中抗酸染色阳性病例为266例(29.72%),金胺O荧光染色阳性病例377例(42.12%),结核杆菌分离培养阳性病例401例(44.80%)。结核杆菌分离培养阳性检出率最高,荧光染色次之,抗酸染色最低;抗酸染色与另2种检测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2种检测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肺结核好转期357例,其中抗酸染色阳性病例为7例(1.96%),金胺O荧光染色阳性病例23例(6.44%),结核杆菌分离培养阳性病例19例(5.32%)。后2种检测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酸染色与后2种检测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稳定期279例,其中抗酸染色阳性病例为5例(1.79%),金胺O荧光染色阳性病例8例(2.86%),结核杆菌分离培养阳性病例7例(2.51%)。3种方法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酸染色检测迅速,实验操作及设备要求简单,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大规模结核病初次筛查及稳定期患者的痰检;金胺O荧光染色检测迅速,操作简单,实验设备要求相对较高,配合抗酸染色有助于提高结核杆菌检出率,适用于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痰菌检测;结核杆菌分离培养在3种方法中阳性检出率最高,但是检测时间相对较长,不利于结核杆菌的快速检出,可用于检测抗酸染色和金胺O荧光染色不能确定的可疑标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和抗酸染色检测技术在结核病联合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9例临床确诊的结核病患者和22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痰标本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和痰涂片抗酸染色法检测结核杆菌,并检测外周血血清结核抗体,对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后荧光定量PCR阳性率为60.67%、25.84%,涂片抗酸染色法阳性率为23.60%、6.74%,结核抗体阳性率为71.91%和86.51%。痰标本的荧光定量PCR法阳性率均要高于抗酸染色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肺结核诊断方面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同时反映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痰标本中结核杆菌数量的变化,不仅提高了结核菌检出的阳性率,同时对抗结核药物有一定的疗效考核效果。  相似文献   

4.
金胺“O”荧光染色法在痰涂片抗酸杆菌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用于痰涂片抗酸杆菌染色的简便、易观察、阳性检出率高的方法,我们参考文献报道,将金胺“O”荧光染色法用于痰涂片抗酸杆菌的检测中,通过对50例样本的观察,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方法与结果1.1 方法 常规痰标本处理,用金胺“O”荧光染色法染色后,抗酸杆菌在暗背景中呈金黄色荧光,高倍镜连续观察至少50个视野,根据其中所出现细菌数量多少用“+”表示。同时取处理后的痰标本,用临床上常用的萋-奈氏抗酸染色法染色以作对比。1.2 结果 50例样本中,利用金胺“O”荧光染色法共检出抗酸杆菌阳性者32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萋-尼氏抗酸染色法(简称Z-N)和金胺O荧光染色法(简称荧光染色)在痰涂片镜检中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效果差异。方法:纳入580份痰标本,挑取相同部位制成两份涂片,分别使用Z-N和荧光染色进行染色镜检,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阳性分级标准及读片时间上的差异。将涂片后余下的痰标本采用全自动分枝杆菌检测/药敏系统做液体培养。结果:Z-N法阳性检出率为10.8%,荧光染色法为15.3%,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方法每一级别的结果进行?字2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染色方法在各个分级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荧光染色法的读片时间要明显短于Z-N。结论:荧光染色阳性检出率略高于Z-N,证明荧光染色法是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对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抗酸染色联合金胺O荧光染色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的肺结核患者200例作为肺结核组,选取同期于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的非肺结核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组织抗酸染色、痰液抗酸染色法及金胺O荧光染色;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分别及联合诊断肺结核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抗酸染色及金胺O荧光染色对肺结核诊断的阳性率均不高,但对非结核类疾病诊断的阴性率均较高,分别为100.00%、100.00%及94.00%;与金胺O荧光染色相比,两组抗酸染色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率均有显著增加(P<0.05);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对肺结核患者诊断的阳性率为88.00%(176/200),阴性率为12.00%(24/200);对非结核患者诊断的阳性率为6.00%(3/50),阴性率为94.00%(47/50);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分别为88.00%、94.00%、98.32%、66.20%及80.00%。与单独检测相比,灵敏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率得到显著提升。结论抗酸染色联合金胺O荧光染色能够显著提升肺结核患者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金胺O荧光染色法辅助诊断结核抗酸杆菌感染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接受金胺O荧光染色、抗酸染色、痰涂片抗酸染色及血清学结核抗体金标法联合检测的病理组织切片患者195例,统计计算各诊断方法的阳性情况、敏感性及特异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均符合结核抗酸杆菌感染87例,均不符合结核抗酸杆菌感染80例,病理未确诊而临床诊断为结核抗酸杆菌感染28例。金胺O荧光染色法各方面诊断阳性率比组织抗酸法、痰涂抗酸法、血清学结核抗体金标法阳性率均明显更高(P?0.05);金胺O荧光染色法的特异性与组织抗酸法、痰涂抗酸法、血清学结核抗体金标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胺O荧光染色法的敏感性则比其他方法显著更高(P?0.05)。结论临床诊断结核抗酸杆菌感染采用金胺O荧光染色法辅助诊断可促进阳性率提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金胺"O"荧光染色法在结核病细菌学检验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5月在我院检验科接受结核病细菌学检验的疑似结核病患者1230例,所有患者收集3份痰(即时痰、清晨痰、夜间痰),每份标本均经过预处理后制作两张涂片,分别进行金胺"O"荧光染色法与萋-尼染色法检查,最后分别用荧光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抗酸杆菌数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萋-尼染色法检出抗酸杆菌282例,阳性率为22.93%;金胺"O"荧光染色法检出抗酸杆菌355例,阳性率为28.86%。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萋-尼染色法检测结果为1+、1+、2+、3+、4+的标本分别为33例、162例、59例、35例、26例,金胺"O"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果为1+、1+、2+、3+、4+的标本分别为50例、184例、60例、35例、26例。两者比较,萋-尼染色法检测结果为1+和1+的例数均低于金胺"O"荧光染色法,(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检测结果的例数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金胺"O"荧光染色法具有相对较高的检出率,操作简便快捷,有利于批量检验;而且能够显著提高低含菌量标本的检出率,灵敏度较高,可在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肺结核病引起了世界重视,采取了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中为了降低漏检数,提高涂片阳性检出率。肺结核病人痰标本直接涂片找抗酸杆菌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而抗酸染色法则是其中关键之一。我们对2种不同的抗酸染色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方法各有裨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结核抗体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2例活动性结核、非活动性结核和非结核病病患者的血清利用金标免、疫斑点法进行结核抗体检测,并同时留取痰标本进行抗酸染色找结核杆菌;82例结核性及非结核性穿刺液进行结核抗体检测,并取离心沉淀物涂片抗酸染色找结核杆菌;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金标斑点法检测结核抗体对活动性结核和非活动性结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的检出率,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结核抗体对结核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金胺“O”荧光染色法与萋—尼染色法在肺结核细菌学检验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在2018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预进行肺结核病筛查的痰标本360份,将采集的痰液标本进行镜检涂片,分别采用金胺“O”荧光染色法与萋—尼染色法,以L-J法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染色法检出率,分析两者检验的诊断效能,测定两种染色法检验耗费时间。结果:金胺“O”荧光染色法检测肺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萋—尼染色法(P<0.05)。金胺“O”荧光染色法对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高于萋—尼染色法(P<0.05)。金胺“O”荧光染色法检验耗费时间明显短于萋—尼染色法(P<0.05)。结论:与萋—尼染色法相比,金胺“O”荧光染色法可提高肺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操作简单、方便,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开展农村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积极推广了痰液厚涂片检查法检查结核杆菌。这种检查方法,十多年来经我市郊区广大检验工作者试用,获得了较好效果,认为阳性检出率较高,方法简单,便于在农村推广。过去,我们采用的抗酸染色法,玻片既不能涂得过厚(过厚则镜检时光线不易透过)又不能涂得太薄(每毫升痰液中的结核杆菌少于5~10万时,则往往不易被查出),因此阳性检出率不高。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我们改进了涂片和染色方法。我们选择门诊肺结核患者306人的痰标本,同时用齐-尼二氏抗酸染色法和厚涂片法检查结核杆菌,并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厚涂片法比齐-尼二氏抗酸染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我院102例门诊及住院病人的痰、胸腔积液、尿等标本进行结核杆菌DNA检测,同时涂片镜检与培养,并对3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荧光定量PCR阳性率为48%、涂片抗酸染色法阳性率为15%、结核培养法阳性率为14%。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较传统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尤其对涂片染色与结核培养阴性的结核病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实验室细菌学检查是发现传染源的主要途径和手段。选择快速、简便、敏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及时诊断和有效控制结核病蔓延的关键。结核病细菌学检查中痰涂片染色镜检是最直接、最简便的方法。目前常用有2种染色方法:萋尼染色法(Z-N染色法)和金胺O荧光染色法[1]。现将阳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痰检室收集的34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标本1 041份,每份痰标本涂沫2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实时荧光定量检验对于结核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24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取其痰液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检验及涂片抗酸染色法进行检验,对比两种方案的检验结果。结果:824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病例中,最终确诊652例,其中实时荧光定量检验的阳性检出例数510例,阳性检出率78.2%;涂片抗酸染色法检出阳性例数158例,阳性检出率24.2%;两组方案的检测结果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检验用于肺结核患者的检验,具有良好的阳性检出率,且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好,在结核病实验室辅助诊断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技术,厚片涂片抗酸染色,改良罗氏培养法在检测结核病患者痰标本中的结核杆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评价FQ-PCR检测技术在痰结核菌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感染科收治的临床确诊的210例肺结核病患者的同一份痰标本分别进行FQ-PCR法,痰厚片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结核杆菌。结果 FQ-PCR法,痰厚片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结核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78%,60%,23%。结论 FQ-PCR法检测结核杆菌灵敏性和特异性比厚涂片法和培养法高。  相似文献   

17.
李娜  邱珊 《甘肃医药》2013,(10):732-734
目的:评价痰抗酸染色和快速结核菌培养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458份痰标本同时采用抗酸染色涂片法和快速结核菌培养法进行检测,并对其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458例痰标本抗酸染色阳性160例,阳性率34.9%;结核菌培养阳性223例,阳性率48.7%;其中痰抗酸染色涂片与结核菌培养均阳性150例,阳性率32.8%;痰抗酸染色涂片阳性,结核菌培养阴性10例,阳性率2.2%;痰抗酸染色涂片阴性,结核菌培养阳性73例,阳性率15.9%;痰抗酸染色涂片与结核菌培养均阴性225例.结论:痰快速结核菌培养阳性率高于抗酸染色涂片,但不能过分依赖仪器,应对可疑标本做好涂片验证.抗酸染色报告时间短,价格低廉,两种方法在结核病的诊断中相互弥补,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快速真菌与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技术在艾滋病患者活检标本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艾滋病患者500例活检标本,采用快速真菌荧光染色及六胺银、PAS染色对300例可疑真菌感染的活检标本进行检测,采用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及萋尼抗酸染色对200例可疑结核的活检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快速真菌荧光镜检法检出阳性205例(阳性率68.3%),六胺银染色法检出阳性209例(阳性率69.7%),PAS染色法检出阳性97例(阳性率39.5%),快速真菌荧光染色与六胺银染色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PAS染色法;(2)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检出阳性179例(阳性率89.5%),萋尼抗酸染色法检出阳性117例(阳性率58.5%),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阳性率高于萋尼抗酸染色法,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荧光染色比常规特殊染色操作更快速、简便、显示更清晰。结论艾滋病患者并发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种类多样,普通的特殊染色阳性率不高并且费时费力,而快速真菌及抗酸荧光染色特别是抗酸荧光染色的阳性率明显增高,为活检组织诊断真菌及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经济、对比更清晰的染色方法,能够为真菌感染及结核病患者诊断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值得在病原体诊断工作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高海拔地区改良结核杆菌常规抗酸染色步骤,提高结核杆菌检出率,扩大常规抗酸染色在高海拔地区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常规萋纳抗酸染色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55例结核活检标本染色处理,比较结核杆菌阳性检出率,并用Q-PCR验证结果。结果常规染色法检测结核杆菌的阳性率为12.7%而改良法检测结核杆菌阳性率达到45.5%,同时改良法显示结核杆菌菌量增多,染色增强,菌体与背景对比清楚,易判读。结论改良的抗酸染色法不需要特殊设备,既经济又简单,结核杆菌阳性率高,更适合高海拔地区基层医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噬菌体裂解法和抗酸染色法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噬菌体裂解法和抗酸染色法,同时检测150份临床确诊结核病患者的痰液标本。结果噬菌体法阳性率为63.3%(95/150),涂片法为40%(60/150),两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噬菌体裂解法检测结核病患者的痰液标本中的结核杆菌具有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同时还能区分标本中是否有活菌的存在,对结核病诊断和治疗可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