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综合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措施。方法本研究中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某综合性医院接受急诊治疗,以此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组的标准是急救措施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患者数量47例)和研究组(患者数量47例)。其中给予传统常规急救的为参照组,给予院前急诊急救的为研究组,对两组的抢救成功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参照组抢救成功率(82.98%)显著低于研究组(97.87%),P0.05,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1.28%)显著高于研究组(4.26%),P0.05,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院前急诊急救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救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急救有效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集束化护理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缓解疼痛时间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0.00%)高于研究组(17.50%),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参照组住院治疗时间、缓解疼痛时间都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心律失常患者,依据随机法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40例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联合应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律失常患者联合应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治疗具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小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抽取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选取其中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结果:参照组与研究组的临床治疗疗效比较,研究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有临床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0):48-50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阿司匹林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美托洛尔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LVESD、LVEDD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现美托洛尔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疗效更理想,对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较为显著,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为实验研究开展时间,选取92例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46例,均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美托洛尔。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心率、舒张压、LVEDD、LVESD显著降低,而LVEF显著升高,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研究组疗效更为显著,心率、舒张压、LVEDD、LVESD显著低于参照组,LVEF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美托洛尔联合应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当中,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优化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入院单双号的原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分别开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和常规护理,对比抢救效果、入急诊室、分诊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和心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效果(97.37%)显著高于参照组(78.95%),P0.05;研究组患者入急诊室时间、分诊时间和球囊扩张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心功能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将抢救效果显著提升,使心功能得以改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即将接受介入术治疗的92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其按照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6例。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总满意度及疗效。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总满意度为95.65%,较之参照组的76.09%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介入术治疗后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脏康复护理,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效果,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90例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前心理状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有助于临床效果及预后恢复提高,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吴静 《基层医学论坛》2016,(8):1062-1063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于早期采用常规溶栓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QRS波群积分改善情况,心源性休克、再梗死及病死率等.结果 B组总有效率达90.7%,显著高于A组的76.7%(P<0.05).B组治疗后QRS积分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再梗死发生率、病死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早期溶栓+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盐酸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86.9%(20/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8%(14/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胺碘酮相比,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更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前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划分为参照组37例、研究组38例。参照组37例手术前后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8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研究组干预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取得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美托洛尔缓释片与麝香保心丸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参照组36例,实施辛伐他汀西药治疗,研究组36例,予以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各临床治疗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分析数据,研究组总有效率(94.44%)优于参照组总有效率(72.2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心绞痛发作间期、持续时间以及发作频率,均优于参照组各治疗指标变化,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应用价值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主要是对卡维地洛治疗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72例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将这72例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再使用卡维地洛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参照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9.44%,研究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取得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卡维地洛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加以大力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结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46)和治疗组(n=46),参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采用阿司匹林结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凝血指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疗效高于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凝血指标对比差异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少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6.
赵建军 《吉林医学》2014,(36):8057-805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在诊治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给予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5%与8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期间出现3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4例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都明显好转,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美托洛尔组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研究老年患者行胺碘酮与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33例、研究组33例。常规组使用艾司洛尔治疗,研究组使用胺碘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胺碘酮与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但胺碘酮效果更佳,两种药物安全性都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的诊断及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心电图进行诊断,研究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观察对比两组诊断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的敏感度、检出率以及疗效情况。结果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研究组患者,敏感度为100%,明显比常规心电图诊断的对照组患者的敏感度76.7%高(P0.05);研究组患者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研究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诊断的敏感度和检出率高,疗效更佳,在治疗和预后方面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采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随机分成两组治疗。对照组51例予以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51例予以胺碘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疗效(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P0.05);研究组的心动过缓、头晕、静脉炎、恶心呕吐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予以胺碘酮治疗,临床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84例。研究组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参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3个月后盆底功能和肌电值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77例(91.67%)显著高于参照组56例(66.67%),研究组的盆底功能和肌电值均高于参照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和肌电值,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