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卞娜娜  胡立群  李红旗  吴军 《安徽医学》2021,42(11):1211-121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265例,根据Fried衰弱表型量表,分为衰弱组(n=141)与非衰弱组(n=124).收集两组患者合并慢性疾病及入院时血清学相关指标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衰弱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为(5.55±1.11)×109/L、NLR为4.99(4.32,5.63)、RDW为(15.29±1.17)%、NT-proBNP为[2220(988.50,3420.00)]pg/mL,均高于非衰弱组;淋巴细胞计数为(1.13±0.28)×109/L、血红蛋白表达水平为(127.81±11.28)g/L,均低于非衰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RDW和NT-proBNP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NLR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RDW的AUC为0.905,NT-proBNP的AUC为0.843.结论 血清学指标NLR、RDW及NT-proBNP升高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情况,并及早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2.
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衰弱综合征引起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日益凸显。老年衰弱综合征会导致跌倒、残疾、住院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但目前我国关于老年衰弱综合征的流行病数据较少。目的 探究社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4-9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408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者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基础慢性病调查问卷,并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在询问研究对象后填写,其中部分资料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体检数据库导出;Fried衰弱表型检查由调查员辅助研究对象完成,以确定研究对象的衰弱程度;采用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社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基础慢性病因素。结果 408例老年人中,非衰弱期184例、衰弱前期201例、衰弱期23例。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的性别、年龄、身高、2017年体质量、2018年体质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状况、饮食习惯、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期老年人基础慢性病的患病率由高到低排列前6项依次是:高血压、脑梗死、骨质疏松症、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梗死、慢性肝病、慢性肾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4.339,95%CI(1.580,11.911)〕、脑梗死〔OR=2.787,95%CI(0.510,1.540)〕、骨质疏松症〔OR=2.048,95%CI(0.083,1.350)〕是发生社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梗死、骨质疏松症是发生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全科医生可通过定期筛查识别高危衰弱人群,尤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脑梗死和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要多加重视,及时预测其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指导老年衰弱综合征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该疾病,重视老年人健康情况,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体会。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2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的变化特点、治疗和临床资料等,观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因素以及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情况、临床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病变相对较为复杂,并且合并发生的疾病较为多,引发老年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是心率、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肌酐水平等,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此类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衰弱状态评估及其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7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衰弱将其分为衰弱组(133例)和未衰弱组(138例),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老年髋部骨折合并衰弱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并发症组(54例)和无并发症组(7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合并衰弱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27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合并衰弱133例,衰弱发生率为49.08%。衰弱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0.60%,高于未衰弱组(19.5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合并肾功能异常、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Ⅳ级、住院时间较长、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均为老年髋部骨折合并衰弱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3.377、2.983、3.059、2.399、3.607、2.672,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衰弱的发生可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老年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6 min步行试验(6MWT)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在池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 ≥ 60岁),且均行6MWT检查,根据加拿大健康与衰老研究中心的临床衰弱评估量表(CFS),将CFS评分 ≥ 5分的纳入临床衰弱组(20例),将评分CFS评分<5分的纳入对照组(40例),分析老年冠心病衰弱患者的危险因素,比较衰弱组和对照组随访1年因心血管事件再住院率,评估6MWT对老年冠心病衰弱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衰弱组的6MWD为(294.75±96.67)m,对照组为(362.10±80.61)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且衰弱组的心血管事件再次住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老年冠心病患者评估为衰弱的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6MWD是老年冠心病患者评估为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4)。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再住院率,6MWD是老年冠心病患者评估为衰弱的危险因素,6MWT可用于老年冠心病衰弱患者的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衰弱综合征与躯体化症状及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患者300例为研究样本。结合Fried得分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衰弱组(120例)、前期衰弱组(95例)、非衰弱组(85例),分析老年衰弱综合征与躯体化症状及焦虑抑郁相关性。结果 3组间的CHD、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心律失常、脑血管疾病、DM、EH、学历、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IL-6、CRP、Scr、AL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BNP、UA、 BUN、CysC、FPG、TG、TC、HDL-C、LDL-C、WBC、HGB、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组和前期衰弱组SAS评分、SDS评分和PHQ-15评分明显高于非衰弱组;衰弱组SAS评分、SDS评分和PHQ-15评分明显高于前期衰弱组,随着衰弱程度加重,SAS评分、SDS评分和PHQ-15评分呈升高趋势(P<0.05)。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冠心病、年龄是导致老年人出现衰弱症的独立性高危因素(P<0.05)。结论 老...  相似文献   

7.
胡寅田  胡希文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1):1913-1915
  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综合征与认知功能障碍及抑郁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老年患者178例,根据Fried衰弱评估量表将患者分为非衰弱组(42例)、衰弱前期组(64例)和衰弱组(72例)。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衰弱与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的相关性,并探讨影响衰弱的危险因素。  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慢性疾病数量、IL-6、CRP、ALB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衰弱组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发生率[43(59.72%)、31(43.06%)]明显高于非衰弱组[3(7.14%)、1(2.38%)]和衰弱前期组[21(32.81%)、15(23.43%)],均P<0.017,而衰弱前期组明显高于非衰弱组(均P<0.017);衰弱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和抑郁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r=0.138,P=0.017;r=0.163,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慢性疾病数量、认知功能障碍、抑郁是老年患者衰弱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老年住院衰弱综合征患者的衰弱程度与认知功能障碍、抑郁呈正相关关系;高龄、认知功能障碍、抑郁、慢性疾病数量多是影响老年衰弱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叶飞  陈丹丹  姚尧 《河北医学》2024,(2):259-263
目的:探究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衰弱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老年心力衰竭11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Fried衰弱诊断量表将患者分为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及无衰弱组,分析患者NT-pro BNP水平对患者合并衰弱的诊断价值及与衰弱程度的相关性;根据患者入组12个月内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将衰弱组分为预后较好组及预后不良组,分析NT-pro BNP水平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及无衰弱组的NT-pro BNP、BNP及cTnⅠ、CK、CK-MB水平呈下降趋势,且衰弱组各指标高于衰弱前期组,衰弱前期组各指标高于无衰弱组(P<0.05);NT-pro BNP水平诊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衰弱的AUC值为0.773,95%CI为0.685~0.846,P<0.001,灵敏度为68.63%,特异度为76.56%;NT-pro BNP水平与衰弱程度呈正相关(r=0.521,P<0.001);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及无衰弱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为60.78%、34.62%及28.95%,其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综合征现状, 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外科、内科、老年科老年住院患者279例,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衰弱问卷式评分表(Frail scale)、基础疾病调查表研究衰弱的发生情况, 分析临床资料与衰弱程度的关系。结果  65岁以上住院老年人群衰弱前期的发生率为41.2%, 衰弱发生率为34.4%; 衰弱前期与衰弱期的高发年龄分别为65~70岁(27.0%)和86~90岁(34.4%)。衰弱程度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握力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关节炎、脑卒中、慢性肺疾病与衰弱程度比较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节炎、脑卒中、慢性肺疾病患者的衰弱发生率通常是无关节炎、脑卒中、慢性肺疾病患者的6. 9、6. 0、2. 7倍。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综合征受多种因素影响, 与多种不良结局相关, 可作为医护人员提高老年护理质量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衰弱患病率高,衰弱会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及死亡率。早期识别衰弱,及早进行干预可能会改善老年患者的预后。目前关于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合并衰弱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因各种病因于2017年4月-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年龄≥65岁的HFpEF患者95例,均处于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采用Fried衰弱表型评估患者的衰弱状况并分组,分数<3分为非衰弱组(包括衰弱前期和无衰弱)(n=64),分数≥3分为衰弱组(n=31)。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吸烟史(>20支/年即认为有吸烟史)、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脏病、卒中、外周血管疾病)以及多重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铁、清蛋白、前清蛋白〕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右心室内径、E/A〕,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及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量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评估营养风险,同时服用5种及以上药物者定义为多重用药,采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公式计算患者的共病指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HFpEF患者合并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衰弱组年龄、多重用药比例、查尔森合并症指数高于非衰弱组,ADL评分、IADL评分、清蛋白水平低于非衰弱组,左心房内径大于非衰弱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多重用药是老年HFpEF患者合并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HFpEF患者合并衰弱的发生率为32.6%,年龄、多重用药是老年HFpEF患者合并衰弱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水平与老年危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情况.方法:选取92例老年危重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所有患者均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常规检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率,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对其影响.方法 40例AECOPD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20例,服用N-乙酰半胱氨酸(1次200 mg,1日3次);常规治疗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18例.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凋亡率.结果 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AECOPD患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2.71±11.92)%vs(54.32±13.01)%,P<0.01;(20.04±7.05)%vs(54.32±13.01)%,P<0.01],提示AECOPD患者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均有所增加,但观察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ECOPD患者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N-乙酰半胱氨酸短期治疗对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我院进行本次研究选择了在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以及老年肺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按照不同的疾病类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都是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对照组患者都是老年肺心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针对效果以及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效果为95%,对照组患者的诊断效果为70%,观察组的诊断效果要远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在肺型P波、心电轴右偏等心电图检查的情况均要高于对照组,但是在房室传导阻滞方面和心电轴左偏的情况要低于对照组,在其他方面的差异较为显著。结论通过超声诊断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培土生金方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前后诱导痰细胞分类、血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AECOPD常规治疗联合BiPAP呼吸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培土生金方治疗,2周为1个疗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诱导痰细胞分类、血ECP含量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 O2、Pa CO2、pH),并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巨噬细胞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无明显变化(P 0. 05);两组患者血ECP含量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Pa O2和pH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Pa CO2均降低,且观察组Pa CO2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培土生金方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可能是通过减少中性粒细胞比例和ECP含量,增加巨噬细胞比例,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社区治疗对策。方法本文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社区门诊接收的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社区门诊接收的非冠心病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对引发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社区治疗对策。结果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危险因素概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患者有效的社区治疗方法,有助于强化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知识认知度,提升老年患者对疾病的管理能力,降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升,帮助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6月到本院就诊的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分析对比两组患者高危因素(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临床体征(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重度心衰)、心电图(急性心梗、肺性P波、房室传导阻滞、电轴左偏、电轴右偏)的区别。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高危因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对比临床体征、心电图,观察组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慢性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要结合诸多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97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9例,采取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48例采取综合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总体满意度为97.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运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衰弱评估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1—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髋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衰弱指数(FI)、Fried衰弱量表、麻醉风险评分表(ASA)进行评估,分析术前衰弱评估与围术期风险的相关性和髋部骨折患者衰弱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髋部骨折合并衰弱患者握力与年龄和步行速度的关系。结果 采用FI评估和Fried评估检出老年髋部骨折衰弱分别为29.00%,21.00%,衰弱前期分别为43.00%,46.00%,非衰弱分别为28.00%,33.00%。依据FI评估,衰弱患者术后总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5 d的发生风险高于非衰弱患者(P<0.05)。依据Fried评估,衰弱前期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风险高于非衰弱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电解质紊乱、泌尿系感染、再次骨折、肺部感染、休克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衰弱患者握力与年龄呈负相关,与步行速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接受衰弱评估能够发现围术期风险,为围术期决策提供重要的参...  相似文献   

19.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短期内出现咳嗽、喘息加重症状,痰量明显增加,痰液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有发热症状[1]。空气污染、气管-支气管病毒、细菌感染等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重要原因。临床血常规检查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外周血细胞等可判断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但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其免疫力低,并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基础性疾病,外周血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疾病情况,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8例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给予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同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