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 CAF)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0.4%[1],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因心前区不适被误诊为冠心病.随着CT设备的飞速发展,多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具有独特优势.本文收集冠状动脉CTA检查发现的10例冠状动脉瘘患者资料,旨在分析其CT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ial?stulae,CAF)属于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占先天性心血管病的0.2%~0.4%[1]。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经验的积累,使产前胎儿冠状动脉瘘的诊断成为可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系统超声诊断的7例胎儿冠状动脉瘘的声像图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冠状动脉瘘的方法,以提高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可疑冠状动脉狭窄的23例患者进行了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检查,男14例,女9例,年龄35-76岁。以管腔狭窄≥50%为诊断标准,将MSCTA与SCA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价MS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3例患者中,用于评价的92个血管分支中2种检查方法均为阳性的血管节段为30支,均为阴性者8支,SCA阳性而MSCrA阴性1支,SCA阴性而MSCTA阳性5支,MSCTA敏感度96.8%,特异度61.5%,阳性预测值85.7%,阴性预测值88.9%;MSCr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和SCA有很好的一致性(P〉0.005);21例冠状动脉狭窄阳性患者中有17例发现冠状动脉壁存在钙化。结论: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征象在CT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CTA检查10460例,采用64层螺旋CT,用VRT、MPR和MIP等多种方法观察,分析冠状动脉瘘合并动脉瘤样扩张的CTA特点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CTA诊断CAF 21例(0.20%),冠状动脉左心室瘘2例,左心房瘘2例,肺动脉瘘16例,肺动脉瘘合并左心房瘘1例。共有17例(80.9%)出现病变动脉瘤样扩张征象,其中梭型2例,囊状15例。瘤体位于开口处8例,非瘘口处9例。16例为单个,1例为2个。1例瘤体附壁血栓形成。结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征象的CT表现对诊断CAF有较大帮助,CTA能清晰显示瘤体位置及是否有血栓形成,为CAF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68例接受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DSCTA的CAF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发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后确定诊断.结果 68例CAF中,瘘口位于肺动脉18例,右心室31例,左心室16例,上控静脉3例;CAF瘘支血管起源右冠状动脉33例,左冠状动脉30例,左、右冠状动脉双侧起源5例.瘘支血管影像表现为增宽、迂曲28例,扩张、动脉瘤26例,迂曲的血管网18例.结论 冠状动脉DSCTA方便、快捷、无创,可以作为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muhisliee CT,MSCT)以及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的出现,使无创性的心脏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检查成为现实;随着CT技术的发展,MSCT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明显提高,心脏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已经成为心脏和冠状动脉疾病无创性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多层螺旋CT及心电门控技术的问世,尤其是随着16层多层螺旋CT的出现,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已成为现实.作为微创性检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把双筒高压注射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单筒高压注射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照分析,初步评价双筒高压注射器冠状动脉MSCTA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不足.方法 对38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A),利用机器先进的后处理软件对血管进行评估并作出诊断.其中90例诊断不同程度狭窄的患者行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DSA),并以此为金标准,比较MSCT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一致性(未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只是用于评价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各支的显示能力,未涉及有无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结果 64层螺旋CT显示左、右冠状动脉1~2级分支,显示率为100%;3级分支显示率为87%;4级分支显示率为51%.9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显示158处不同程度狭窄,其中<50%狭窄 MSCTA检出诊断一致率为86.7%,≥50%狭窄 MSCTA检出诊断一致率为93.8%.结论 MSCTA是一种安全、可靠和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及介入治疗前预案制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DCTA)对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的诊断价值及CT表现.资料与方法 11例CAF患者行MDCTA对比增强扫描,根据不同心率,采用不同扇区重组方法,获得最满意图像,并将原始图像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多平面重组(MPB)后处理,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比较,探讨CAF的MDCTA表现及多种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的价值.结果 11例CAF共有21支瘘血管形成,起源分别为左冠状动脉(8支)、右冠状动脉(4支)、同时起源于左右冠状动脉(8支)、左锁骨下动脉(1支),出口共13支,分别为主肺动脉(9支)、左心室(2支)、左心房(1支)、右心室(1支).在判断CAF瘘血管入、出口方面,VR和MPR均优于MI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种技术各有优缺点.结论 CAF瘘血管不仅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也常起源于左冠状动脉或同时起源于两侧冠状动脉,流出口多为压力较低的肺动脉、右室.64排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能准确直观地显示CAF,与CAG具有高度一致性,能为术前提供详细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MSCT)以亚秒级的扫描速度和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软件来实现冠状动脉的CT成像.其重要应用是显示冠状动脉血管以排除和肯定冠心病、进行冠状动脉搭桥和血管支架术后的无创性追踪、显示冠状动脉瘤以及冠状动脉的形态异常等.目前MSCT正迅速推广应用,有望作为一种日常检查应用于临床.主要介绍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MSCT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CA)的检查技术和临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